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 > 第42章 渠清田沃,税蠹落网

九龙渠的修复现场蒸腾着水汽。乔郓踩着没过脚踝的淤泥,手里攥着一把竹制耙子,正将渠底的烂草和碎石归拢到竹筐里。“筐子别装太满,”他对身边的农户喊道,泥浆顺着裤腿往下淌,“淤泥重,挑起来容易崴脚,每筐半满就行。”

苏婉蹲在渠边的石板上,面前摆着两个陶罐:一个装着灰褐色的“清淤草药粉”,另一个是淡黄色的“净水膏”。她用木勺将药粉均匀撒进渠水,褐色的粉末遇水散开,浑浊的渠水渐渐沉淀出清晰的分层。“这药粉加了明矾和芦苇根,”她对帮忙的妇人道,“撒完后等半个时辰再清淤,淤泥会结块,好捞。”

王月瑶蹲在梯田边,手里拿着一个缩小版的浅播耧车模型。枣木车架比普通耧车矮三寸,出种孔被磨得更圆润,旁边还绑着个小小的量种斗。“兖州的土层薄,种子不能深播,”她对围过来的年轻农户演示,“这量种斗能控制每亩播种量,比老耧车省种两成,还不会扎破薄土层。”

乔郓直起身,抹了把脸上的汗,激活信息探查扫过水渠和梯田:

【设施:九龙渠(修复进度60%,淤泥清除过半,需警惕人为破坏)】

【农作进展:浅播耧车试点成功(梯田出苗率85%,较传统方法提升20%)】

【潜在隐患:税吏李三(孙七后台)派工匠拖延工期,替换修复材料(朽木换好木)】

【关键线索:李三的木料铺给工地送的木桩有虫蛀痕迹,且与他私仓木料标记一致】

“张大叔,你这木桩怎么回事?”乔郓指着一堆新送来的木桩,表皮泛着霉点,敲上去发出空洞的“咚咚”声,“昨天说好要干透的枣木桩,怎么换成这朽木了?”

负责接收材料的张大叔脸色发白,支支吾吾道:“是……是木料铺的人说,枣木桩不够了,先用这个顶两天……”

“不是不够,是有人故意换的,”陈默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手里拿着一块带标记的木屑,“这朽木上的‘李’字印记,是李三木料铺的标记。他想让水渠修不好,以后还能趁机再垄断水源。”

林砚推了推眼镜,将一本账册递过来:“我查了工地的支款记录,买枣木桩的钱给了李三的木料铺,却收到朽木,这是明着贪墨工程款。另外,孙七的粮行账册里,有三笔给李三的‘好处费’,加起来有两百两。”

乔郓的眼神沉了下来:“李三以为孙七倒了,还能继续作威作福。赵虎,你带两个护院,盯着木料铺的动静;林砚,把账册和木屑收好,这是证据;苏婉,你给新换的木桩涂层防蛀草药水,先撑住工期,别耽误灌溉。”

苏婉立刻点头,从药箱里拿出防蛀膏,里面加了桐油和苦参粉。她用刷子仔细涂抹在朽木桩上,药膏渗透木质,原本松软的表面渐渐变硬。“能撑半个月,”她对乔郓道,“足够咱们找到李三的罪证,换好木桩了。”

傍晚,赵虎带着消息回来,脸色凝重:“郓哥,李三让木料铺的掌柜偷偷给渠底埋了些烂棉絮,说要‘让渠水再浑些,好让工匠多要工钱’,还说要是咱们查问,就说是农户不小心掉的。”

陈默捻着胡须,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正好,让他自投罗网。乔郓,你带赵虎今晚埋伏在渠边,等他们埋棉絮时抓现行;我和林砚去府衙找知府大人,把贪墨和勾结孙七的证据递上去;王月瑶,你联系周老栓,让他带几个可靠的粮商,明天一早来工地作证。”

深夜的九龙渠格外安静,只有虫鸣和水流声。乔郓和赵虎躲在渠边的芦苇丛里,手里握着木杆。月光下,三个黑影鬼鬼祟祟地来到渠边,怀里抱着鼓鼓囊囊的棉絮,刚要往水里扔,乔郓大喝一声:“住手!”

三人吓得一哆嗦,棉絮掉在地上。为首的正是木料铺掌柜,他认出乔郓,转身就跑。赵虎身形一闪,拦住他的去路,枣木杆一横,对方就被绊倒在地。另外两人想反抗,乔郓上前,“挑刺”式逼退一人,“横扫”式绊倒另一人,动作利落,没费多少力气就将三人制服。

“说!是不是李三让你们来的?”乔郓用木杆指着掌柜的胸口,木杆上的草药汁蹭在对方的衣襟上,留下褐色的痕迹。

掌柜的吓得连连求饶:“是……是李大人让的!他说只要把渠水弄浑,就给俺们十两银子!”

第二天一早,府衙的差役跟着陈默和林砚来到工地。看到被绑的三人和地上的棉絮,又接过乔郓递来的证据,差役头目沉声道:“李三这次跑不了了!知府大人说了,查实后立刻缉拿!”

农户们围过来,七嘴八舌地控诉李三的恶行:“他每年收粮都压价,还加派‘杂费’!”“俺家去年交了税,他说没交,又逼俺交了一遍!”

周老栓带着粮商们赶来,手里拿着李三偷税漏税的账本副本:“这是俺们联合几个粮商找到的,李三每年虚报粮税,至少贪墨三百两!”

证据确凿,差役们很快在李三的府邸将他抓获。李三还想狡辩,看到木料铺掌柜和账本,顿时面如死灰。“把他带回府衙,严加审讯!”差役头目一声令下,李三被押上囚车,百姓们围在路边,拍手称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请大家收藏:()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九龙渠的修复进度加快了。乔郓指挥农户们换上新的枣木桩,苏婉的清淤草药水让渠水越来越清,王月瑶的浅播耧车在梯田上推广开来,嫩绿的麦苗从薄土层里钻出来,整齐得像画出来的。

中午,农户们在渠边摆起了简单的午饭。玉米饼、野菜汤、煮花生,都是自家产的。张大叔捧着一个最大的玉米饼,递给乔郓:“乔主事,这饼是用新耧车种的玉米磨的,比以前的香!多亏了你们,俺们再也不用受孙七和李三的欺负了!”

乔郓接过饼,咬了一口,香甜的玉米味在嘴里散开。苏婉递过一碗清热的菊花茶,里面放了几颗野山楂:“昨天给梯田的麦苗撒了壮苗粉,再过半个月,就能施第一次肥了。周老栓说,邻县的乡绅听说咱们的事,派了人来请咱们去推广新政。”

王月瑶拿着一张新画的“粮果套种”图纸,铺在石头上:“兖州的丘陵地适合种枣树,我想在梯田边种上枣树苗,既能固土防坡,又能给农户多一份收入。这是和老果农商量的套种方案,枣树间距五尺,中间种矮秆作物,互不影响。”

陈默坐在一旁,看着热闹的人群,对乔郓道:“李三的后台是济州的一个通判,不过咱们有知府大人支持,他不敢轻易插手。下一步,先把兖州的三个试点村稳住,再去邻县看看,循序渐进,别贪多。”

林砚推了推眼镜,补充道:“我算了算,修复九龙渠花了一百五十两,改良农具八十两,剩下的经费够支持邻县的初步推广了。周老栓还捐了五十两,说要帮着建互助会的学堂。”

夕阳西下时,九龙渠的水清澈见底,顺着渠道流进梯田,麦苗在水中轻轻摇晃,像一片绿色的波浪。乔郓和团队坐在渠边的石头上,看着农户们扛着农具回家,孩子们在田埂上追逐打闹,手里拿着用麦秆编的小蚂蚱。

“明天我和赵虎去邻县看看情况,”乔郓对众人道,“陈先生和林砚留在兖州,盯着税吏审讯的后续,还有粮仓的整理;苏婉和王月瑶负责梯田的肥水管护,教农户们识别早期虫害。”

“我把防虫草药包准备好了,”苏婉从药袋里拿出几个油纸包,“里面有苦参粉和薄荷粉,撒在田埂边,能防蚜虫和麦黏虫。邻县的气候和兖州差不多,你带上几份,让他们试试。”

王月瑶递给乔郓一个浅播耧车的模型:“给邻县的乡绅看看,这是咱们的招牌,比说多少话都管用。要是他们愿意推广,我就带铁匠过去,教他们做。”

夜色渐浓,渠边的灯笼亮了起来。乔郓握着那个小小的耧车模型,枣木的触感温润。虽然邻县的推广还未知,但看着兖州这片渐渐焕发生机的土地,看着身边默契协作的伙伴,他心里没有丝毫慌乱。

远处的村庄里,传来农户们的歌声,粗犷而欢快,唱的是水渠通了、庄稼长了的喜悦。乔郓知道,新政的脚步不会停,未来还有更多的土地要改良,更多的阻碍要跨越,但只要这支团队还在,只要农户们的信任还在,就没有翻不过的山,修不通的渠。

喜欢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请大家收藏:()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