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深秋,层林尽染,丹枫与青松相映,铺就一幅斑斓画卷。一骑快马踏着晨露,沿着新修的山道疾驰而来,马蹄声清脆急促,惊起林间雀鸟四散纷飞。马背上的王徵年近五旬,面容清癯,颌下留着三缕长髯,官袍下摆沾满泥点与风尘,眉眼间虽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一双眼睛却亮得惊人,不住打量着前方依山而建、规模日渐恢宏的建筑群 —— 这便是徐光启在密信中提及的 “大明科学院”,一个让他放弃地方要职、日夜兼程奔赴的所在。
科学院门前,徐光启与孙元化早已等候多时。见王徵翻身下马,步履略显踉跄却依旧稳健,徐光启快步上前,一把扶住正要行礼的他:“良甫(王徵字),一路辛苦!不必拘礼,陛下已在院内等候多时,专为见你而来。”
王徵心头一热,眼眶微润。他与徐光启情谊深厚,当年正是受徐光启影响,才潜心钻研机械之学,着成《远西奇器图说》。此番徐光启密信言及 “新帝锐意革新,需经世致用之学济世”,他二话不说便交接任上事务,星夜兼程赶来,只为不负信任。来不及多叙别情,他便随着徐、孙二人快步向内走去。
穿过几排叮当作响的火器工坊,铁锤敲击铁胚的声响震耳欲聋,火星飞溅如星;绕过藏书楼,墨香与纸页气息扑面而来;最终,一行人并未进入任何殿宇,反而径直来到了科学院后山一条水流湍急的溪涧旁。
但见溪水奔涌而下,撞击着岩石,浪花飞溅,水雾氤氲。一座利用水力驱动的磨坊临溪而建,巨大的木制水轮直径逾丈,在流水冲击下缓缓转动,发出沉闷而有力的 “嘎吱” 声。通过一套复杂的连杆与齿轮传动,水轮的圆周运动转化为坊内石杵的垂直起落,一捣一扬,规律地舂捣着谷物,米糠飞扬,效率远胜十数名壮丁合力劳作。
年轻的皇帝朱由检并未身着龙袍,而是一身简便的深色常服,腰束宽布带,正负手立于溪边,凝望着那运转不息的水轮,目光沉静如渊。听到脚步声,他转过身,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抬手止住了王徵欲行的跪拜大礼:“王先生一路风尘,辛苦了。且看此物如何?”
王徵忙躬身作答,语气中难掩赞叹:“陛下,此水碓设计精妙,借天地自然之力,省人力之繁,日舂米百石亦力不竭,实乃利民兴农之佳器!臣观其传动机构,齿轮啮合紧密,连杆坚韧耐用,可见设计者深谙力学之理。”
朱由检点了点头,目光重新投向那轰鸣的水轮,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引导式探询:“确是利民。然朕观此石杵起落,力逾千钧,心中常思 —— 若将这石杵,换为百炼精钢之巨锤,用以锻打铁胚,其效若何?”
他顿了顿,指尖指向溪涧旁的火器工坊,语气愈发恳切:“若能更进一步,以此水力驱动坚逾金石之钻头,为火铳钻膛扩孔,使其内壁光滑如镜、尺寸分毫不差,则我大明军士手持之铳炮,射程、精度、威力岂非倍增?届时,关外建奴铁骑、四方宵小,又何足惧哉?”
此言一出,宛若一道惊雷劈入王徵脑海!他身躯猛地一震,豁然抬头,眼中瞬间爆发出难以抑制的兴奋光彩,先前旅途的疲惫一扫而空。他几乎是下意识地向前疾走几步,靠近水轮,双手在空中比划着齿轮与连杆的传动轨迹,语速极快地对朱由检和徐光启说道:“陛下圣明!此绝非异想天开,实乃巧夺天工之思!”
“《梓人遗制》有载‘水击面罗’‘水转大纺车’,皆是借水代工之典范;臣所着《远西奇器图说》中,亦有水力驱动机械之理。” 他越说越激动,声音洪亮,在山谷溪流间回荡,引得附近工坊的工匠纷纷侧目张望,“将水力用于金石锻打、钻膛,前人虽有零星尝试,却未曾系统思虑,更未大规模用于军国利器!此构想若能实现,不仅可省却无数人力,更能让火器工艺实现质的飞跃,其意义非同小可!”
他转身对着朱由检,神情恳切而自信:“陛下,力有大小,功有巧拙。水轮之力磅礴而持续,远非人力捶打所能及。关键在于传动机构的改造 —— 需将水轮的圆周转动,经由大小齿轮变速,再通过连杆、凸轮转化为重锤垂直起落的冲击力,或驱动钻头高速旋转之力。”
“其中齿轮需选用坚韧硬木,齿牙精确锉磨;连杆需以熟铁打造,辅以铜制轴承润滑;锻锤需配重均衡,钻头需选材精良……” 王徵侃侃而谈,眼中闪烁着痴迷的光芒,“臣只需依西学力学之理,结合中华传统技艺,改造传动系统,强化关键机括,必能成功!此乃事半功倍、强军利国之良策啊!”
徐光启抚须微笑,眼中满是欣慰,对朱由检道:“陛下,良甫精研机械数十载,于力艺之学,天下罕有出其右者。他既有此信心,此事必成!孙元化的火器局正亟需优质铳管与标准部件,二人协作,如虎添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请大家收藏:()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