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 > 第109章 元化赴京 领命研炮

贤才归京 炮铸新威

天启七年秋,嘉定城的晨雾尚未散尽,城南一处僻静宅院的书房内,烛火仍亮着微光。孙元化身着素色长衫,正俯身案前,指尖抚过一张泛黄的火炮图纸,眉头微蹙。图纸上,“红夷大炮” 的结构标注详尽,却在关键的炮管壁厚、火药配比处画着圈,旁边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 —— 这是他罢官归乡两年来,反复琢磨的心血。

天启六年,时任兵部主事的孙元化因不肯依附魏忠贤,又在宁远战事的火炮调度上与阉党亲信起了冲突,被罗织罪名罢黜回乡。两年来,他闭门谢客,潜心钻研西学与火炮技艺,从利玛窦传入的西洋算学,到本土的《武备志》,无不涉猎。家中的小院里,甚至砌了一座小型泥模作坊,时常能看到他带着老仆,摆弄着按比例缩小的火炮模型,测试不同角度、不同火药量的发射效果。

“老爷,京城来人了,说是徐先生派来的使者,在门外等候。” 老仆轻叩房门,声音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孙元化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错愕。徐光启 —— 这位既是他的恩师,也是他在朝堂上唯一的知己,自他罢官后便断了音讯,如今突然派使者前来,不知是何用意。他连忙整理衣衫,快步迎了出去。

院门外,一名身着驿卒服饰的汉子正肃立等候,见孙元化出来,连忙上前躬身行礼:“小人参见孙大人,奉徐老爷之命,特来送一封信函。”

接过密封完好的信函,孙元化快步回到书房,拆开信封。徐光启的笔迹苍劲有力,字里行间满是急切与期许:“元化吾徒,自你归乡,朝政更迭,魏阉已诛,新君登基,锐意革新,已于西山敕建‘大明科学院’,吾主持于此多日。如今辽东告急,建奴以红衣大炮肆虐,我大明军械落后,将士伤亡惨重。吾深知你精于西学、擅造火炮,特向陛下举荐,恳请你即刻束装来京,共商强军之策。陛下求贤若渴,许以重任,望吾徒以家国为重,勿辞此行!切记保密,勿与外人道也。”

孙元化捧着信函,手指微微颤抖。两年的乡居生活,看似平静,实则内心从未放下过对国事的牵挂。每当听闻辽东战事失利、将士枉死的消息,他都彻夜难眠。如今,新君开明,恩师举荐,这无疑是他重返朝堂、施展抱负的良机。可想起当年被阉党构陷、罢官归乡的屈辱,心中又难免生出几分顾虑 —— 朝堂险恶,此次入京,会不会重蹈覆辙?

他在书房内踱来踱去,目光落在案上的火炮模型上。那是一尊按一比十比例打造的红夷大炮模型,炮管光滑,炮架稳固,是他耗费数月心血制成。两年来,他早已发现旧有火炮的诸多弊端:炮管铸造不精,容易炸膛;火药配比凭经验估算,威力不稳定;瞄准缺乏精准仪器,命中率低下。这些念头,他曾在奏折中多次提及,却因阉党阻挠,从未被采纳。

“老爷,徐先生的使者还在门外等候回话。” 老仆再次提醒。

孙元化深吸一口气,眼中的犹豫渐渐消散。国难当头,个人荣辱又算得了什么?若能凭一身所学,造出威力更强、更安全的火炮,助大明抵御外侮,便是死也值得。他转身对老仆道:“回话给使者,就说我孙元化接旨,三日后启程赴京。”

三日后,孙元化简单收拾了行囊,带着几箱书籍、图纸和火炮模型,登上了北上的漕船。沿途所见,民生凋敝,流民四起,更让他坚定了赴京的决心。漕船行至通州,早已等候在此的徐光启亲信接应,换乘马车,直奔京城。

抵京当日,天色已晚,孙元化被安置在驿馆休息。次日清晨,尚未梳洗完毕,便有内侍前来传旨:“陛下在乾清宫西暖阁召见孙元化,即刻前往。”

孙元化心头一紧,连忙整理衣冠,跟随内侍入宫。穿过层层宫阙,乾清宫的威严渐渐扑面而来。西暖阁内,檀香袅袅,朱由检身着常服,正坐在案前翻阅奏折,见孙元化进来,抬了抬手,语气平和:“孙卿免礼,赐座。”

孙元化躬身行礼,谢恩落座,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御案 —— 案上除了奏折,旁边摊着几张火炮图纸,正是他当年呈给朝廷的旧作,上面竟有皇帝亲笔圈注的痕迹。

“孙卿委屈你了。” 朱由检率先开口,声音温和却带着穿透力,“朕早闻你之名,天启年间,你在宁远协助袁崇焕布防,以红夷大炮击退建奴,功劳不小。可惜被奸人所害,未能尽展其才。”

孙元化闻言,心中一暖,连忙起身躬身:“陛下谬赞,臣当年不过是尽分内之事。若非陛下圣明,诛除阉党,臣至今仍恐困于乡野,无缘为朝廷效力。”

“朕登基以来,日夜所思,便是如何整饬军备、安定天下。” 朱由检摆摆手,示意他坐下,“辽东建奴虎视眈眈,西南叛乱未平,我大明的军械,要么老旧不堪,要么是铸造粗劣,炸膛之事屡有发生,将士们用着心惊胆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请大家收藏:()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说到此处,朱由检拿起案上的旧图纸,指着上面的批注:“你看,这里你提到‘炮管需用百炼精钢,分段铸造再拼接’,还有‘火药配比当以算学精准测算,而非凭经验’,这些见解,朕深以为然。可为何当年朝堂之上,竟无人采纳?”

孙元化叹了口气,语气沉重:“陛下,当年魏阉当道,朝政混乱,军械制造多由阉党亲信把持,他们只知中饱私囊,哪里顾得上工艺改良?臣的奏折递上去,要么石沉大海,要么被斥为‘异想天开’。况且,西洋技艺传入未久,朝中多有守旧之人,视之为‘奇技淫巧’,不愿接纳。”

“守旧误国啊!” 朱由检语气加重了几分,“朕以为,凡利于国家、利于民生者,无论中西,皆可取用。徐先生精通西学,向朕举荐你,说你不仅懂火炮,更通算学、力学,是难得的奇才。今日召你前来,便是想听听你的想法 —— 我大明的火炮,究竟该如何改良?”

孙元化见皇帝态度诚恳,并无帝王的架子,心中的顾虑彻底消散。他定了定神,缓缓开口:“陛下,臣以为,我大明火炮之弊,根源有三。其一,材料不佳。如今铸造炮管多用普通生铁,杂质过多,质地不均,发射数次便易炸膛;其二,工艺粗糙。炮管铸造多为一次浇铸,内部沙眼、气泡难以避免,影响精度与耐用性;其三,配比失衡。火药的硝、硫、炭比例全凭工匠经验,每次发射的威力都不相同,瞄准更是全凭肉眼估算,命中率极低。”

他顿了顿,继续道:“至于改良之法,臣思索两年,已有初步构想。材料上,当采用百炼精钢,剔除杂质,增强炮管韧性;工艺上,可借鉴西洋‘分段铸造法’,先铸炮管分段,打磨光滑后再拼接,减少沙眼气泡;”

朱由检听得聚精会神,时不时点头,手指无意识地敲击案面:“你说的‘分段铸造法’可有具体图纸?”

“臣带了初步的草图,恳请陛下过目。” 孙元化连忙从随身的行囊中取出一卷图纸,双手奉上。

王承恩接过图纸,呈给朱由检。展开图纸,上面不仅有分段铸造的步骤详解,还有炮规的设计草图

“好!好一个分段铸造!” 朱由检抚掌赞叹,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孙卿所言,句句切中要害。朕要的,不是简单仿制西洋火炮,而是造出比他们更精良、更实用的大明火炮!”

朱由检认真听着,不时点头,目光中透着赞许。他拿起案上一个精致的青铜火炮模型,递到孙元化手中,指着炮口附近道:“说得在理。朕前些时日巡视科学院,观看工匠锻炮,亦察觉这些问题。你看这炮管之上,朕命人加了这两个小铁疙瘩,此物名为‘准星’与‘照门’。” 他用手指点着模型上细微的凸起与缺口,耐心解释,“瞄准时,使目光透过照门缺口,对齐前端准星,再指向目标,三点成一线,发射精度或可提升一倍有余。你可先让工匠依此样式打造样品,实地试射验证其效。”

孙元化接过模型,仔细端详那看似简单却蕴含精妙原理的设计,只觉眼前豁然开朗,仿佛推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他反复比对着准星与照门,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陛下此法,匠心独运,闻所未闻!以往炮手全凭感觉瞄准,误差极大,若此法得行,再辅以系统训练,我大明炮手十炮之中命中五六,绝非虚言!”

朱由检又抽出一张自己勾勒的草图,递了过去,“朕有意让科学院另辟蹊径,研制一种‘轻型步兵炮’。此炮口径可略小于红衣大炮,炮身大幅减重,务求两匹马便能轻松牵引,甚至必要时,步兵数人亦可推拉前行,以适应辽东复杂地形。你可将工坊人手分为两组,一组专司改良现有红衣大炮,解决炸膛、装填慢的问题;另一组则集中精力攻关此轻型步兵炮,双管齐下,以期尽快支援辽东。”

“炸膛的根源,在于炮管内部气泡杂质,且连续发射后炮管过热。” 朱由检显然早已深思熟虑,语气沉稳,“可严令工匠将锻打次数增加三倍,每一遍锻打后,皆以冷水急速淬炼,如此可增强铁质韧性,减少内瑕;同时,于工坊外挖掘大型蓄水池,引活水循环,专供炮管锻后降温与试射后冷却之用。”

孙元化只觉胸中块垒尽去,一股久违的豪情壮志充盈心间。他深深一揖到底,言语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陛下所思所想,句句切中要害,发前人未发之秘!有陛下如此支持,有科学院此等根基,臣必竭尽心力,三月之内,定当造出改良样炮,供陛下御览!”

朱由检站起身,走到孙元化面前,语气郑重:“朕今日便任命你为大明科学院火炮局总办,全权负责火炮研发事宜!朕给你全权:西山科学院拨出专门工坊,供你使用;工部抽调最优秀的铁匠、铸工,归你调配;所需的精钢、火药原料,户部优先供应,不拘数额;徐先生精通西学,可随时与你商议,协助协调各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请大家收藏:()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孙元化心中激荡,连忙起身跪倒在地,声音带着哽咽:“臣谢陛下信任!臣必竭尽所能,日夜钻研,不辱使命,早日造出精良火炮,为大明效力!”

“起来吧。” 朱由检扶起他,语气温和却带着期许,“朕知道,研发之事非一日之功,不可急于求成。你可先从基础做起,先改良铸造工艺,再优化火药配比,最后研制瞄准仪器,一步一步来。过程中若有困难,无论是资金、人力,还是朝堂上有人阻挠,你都可直接上奏朕,朕为你撑腰!”

他顿了顿,补充道:“还有一事,朕要叮嘱你。研发过程中,务必注重安全,不可轻易进行实弹测试,待模型测试无误后,再铸造实物。将士们的性命宝贵,朕不希望看到因器械不成熟而造成的伤亡。”

孙元化躬身应道:“臣谨记陛下教诲,必谨慎行事,循序渐进。”

朱由检满意地点点头,转身回到御案前,提笔写下一道圣旨,交给王承恩:“即刻传旨,工部、户部、科学院,全力配合孙元化研发火炮,不得推诿延误。火炮局工坊设在西山,拨银五万两作为启动资金,工匠不限名额,由孙元化自行挑选。”

王承恩接过圣旨,躬身退下。暖阁内,只剩下朱由检与孙元化二人,气氛愈发凝重而充满希望。

“孙卿,” 朱由检目光再次落在孙元化身上,“朕盼着你的火炮早日问世,到那时,辽东的城头、西南的战场,都能有我大明的神威火炮,让建奴、叛军闻风丧胆。你肩上的担子,比山还重,朕信你,也等你。”

孙元化深深躬身,语气坚定:“臣定不负陛下厚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日午后,孙元化便跟着徐光启前往西山。车驾出了京城,一路向西,远远便能看到西山脚下一片新辟的工坊区 ,几座高大的厂房已经建成,熔炉、锻锤等设备一应俱全。

“元化,陛下对你寄予厚望,老夫也盼着你能大展拳脚。” 徐光启边走边说,指着工坊内的设备,“这些锻锤是按你图纸上的要求改造的,水力驱动,力道均匀,可用于锻造精钢;那边的熔炉,采用了西洋的鼓风技术,温度更高,能让钢铁熔化得更彻底。”

孙元化走到一座水力锻锤前,伸手抚摸着冰冷的锻头,眼中满是激动。两年来,他只能在小院里摆弄模型,如今有了如此完备的工坊、充足的资金和人力,多年的夙愿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

“徐老师,多谢您的举荐与相助。” 孙元化转身,对着徐光启躬身行礼。

“你我师生一场,何谈多谢?” 徐光启摆摆手,语气恳切,“如今国难当头,唯有你我同心,将火炮研发成功,才能为大明争取一线生机。老夫会将毕生所学的西洋算学、力学知识尽数传授于你,工坊的工匠、原料调度,也由老夫为你协调,你只管专心钻研便是。”

孙元化点点头,目光扫过工坊内忙碌的工匠,又望向远处连绵的西山,心中已然有了规划:第一步,先筛选精钢原料,测试不同材质的韧性与耐热性;第二步,按分段铸造法制作小型炮管模型,测试拼接处的牢固度;第三步,研制炮规、矩度等瞄准仪器,结合天文历法制定射程表。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工坊的屋顶上,映得一片暖意。孙元化站在工坊中央,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坚定。他知道,研发之路必然充满艰辛,或许会遭遇失败,或许会面临质疑,但有皇帝的信任、恩师的支持,还有心中那份为国效力的执念,他定然能攻克难关,铸造出属于大明的神威火炮。

当晚,孙元化便在工坊旁的厢房住了下来。灯下,他铺开图纸,重新绘制火炮的详细结构图,笔尖划过纸面,发出沙沙的声响。窗外,秋风渐起,却吹不散他心中的热忱与希望 —— 一场关乎大明军械革新的研发之路,就此正式开启。

喜欢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请大家收藏:()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