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不同职业,同样精彩 > 第48章 鉴宝师

不同职业,同样精彩 第48章 鉴宝师

作者:陈同学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7 14:34:33 来源:全本小说网

林夏把第七件青花瓷的鉴定报告叠放进锦盒时,放大镜的镜片突然映出道细碎的裂痕。下午三点二十一分,阳光透过博物馆展厅的高窗,在“明宣德青花缠枝莲纹碗”的釉面上流转,像给百年光阴镀了层碎金。工作台的镇纸是块和田籽料,是师父老顾退休前送他的,上面刻着“辨物先辨心”五个蝇头小楷,笔锋里藏着师父看了四十年古董的沉静。

“林老师,那户人家的‘祖传玉佩’又来了!”实习生小范抱着个红布包裹跑进来,白手套的指尖沾着点朱砂——是早上给清代书画钤印时蹭的。她把包裹往桌上一放,声音带着无奈:“张大爷说这是他太爷爷传下来的,非要咱们出‘真品证书’,说要给孙子当婚房首付。”

林夏的指尖在红布边缘停顿,能感觉到包裹里硬物的轮廓——扁圆,中间有孔,是玉佩常见的形制。上周张大爷第一次来,他就看出那玉佩的沁色是用高锰酸钾泡出来的,表层的包浆浮而不沉,像层没贴牢的膜。但老人从布包里掏玉佩时,手抖得厉害,指节上的老年斑蹭过玉佩,像在抚摸位老熟人。师父留下的《鉴宝札记》里夹着片干枯的银杏叶,是二十年前鉴定某件赝品时,持宝人院子里的落叶,笔记上写:“有些物件,承载的念想比真伪更重。”

“把光谱仪和热释光检测仪推过来。”林夏戴上白手套,动作轻得像拈起片羽毛。“告诉张大爷,我们做个‘科学体检’,让数据说话。”他从抽屉里摸出个放大镜,镜框上缠着圈胶布——是去年给位老农鉴定青铜剑时,被对方激动地撞在展柜上磕的,老农说那剑是他爹当年挖河时捡的,最后鉴定为战国真品,老人当场给林夏鞠了一躬,说“俺爹的话没骗人”。

张大爷坐在鉴定台对面,怀里紧紧抱着个搪瓷缸,缸身上的“劳动最光荣”字样已经掉漆。“林老师,这玉佩救过我太爷爷的命。”老人的声音发颤,“民国那年闹土匪,他揣着这玉佩跑了几十里地,说是玉菩萨保佑。”他掀开红布,玉佩在灯光下泛着贼亮的绿,是典型的现代翡翠染色工艺,雕的“平安扣”图案线条僵硬,像机器压出来的。

小范操作着光谱仪,屏幕上的曲线忽高忽低,最后定格在“人工处理”的区间。“张大爷,您看这数据,”小姑娘指着曲线说,“天然翡翠的光谱不会这么跳……”话没说完就被林夏用眼神制止了。他注意到老人的搪瓷缸里,泡着的不是茶,是几块晒干的橘子皮,缸底沉着层厚厚的渣。

“您太爷爷当年跑的是哪条路?”林夏突然问,指尖轻轻拂过玉佩的边缘。张大爷愣了愣,打开话匣子:“从咱县往山里跑,过三道河,他说玉佩在怀里焐得发烫,就像有人牵着他走……”老人的眼睛亮起来,浑浊的瞳孔里映出些遥远的光,“我小时候总偷摸戴这玉佩,我娘说‘别碰,是你太爷的念想’。”

光谱仪的分析结果出来了:“现代仿品,翡翠经强酸腐蚀后注胶染色。”林夏把报告推过去,却在“鉴定结论”下面加了行字:“承载家族记忆,具有情感价值。”他想起师父鉴定那件银杏叶主人的赝品时,明知是新仿的清代官窑,却在报告里写“工艺尚可,可作工艺品收藏”,持宝人是位老太太,说那是她丈夫临终前买的,想给孙子留个念想,师父说“何必打碎她的念想”。

中午在食堂吃饭时,林夏的手机震了震。是妻子发来的视频,女儿举着张画在镜头前晃:“爸爸,这是你给我讲的龙纹玉佩!”画里的玉佩歪歪扭扭,上面画着三个小人手拉手,最大的那个写着“太爷”。妻子说:“孩子今天在幼儿园讲‘传家宝’,把张大爷的故事编进去了,说‘不管是不是真的,都是宝贝’。”

饭盒里的红烧肉炖得烂熟,是妻子早上特意多放了冰糖的。上周他带女儿去博物馆,小姑娘指着件明代玉佩说“它好像在跟我说话”,现在想来,那些老物件或许真的会说话,只是得用心听。父亲留下的旧相册里,有张他小时候的照片,脖子上挂着块普通的玛瑙平安扣,是爷爷给的,后来摔碎了,父亲用胶水粘好,现在还放在林夏的抽屉里。

“林老师,库房的宋代瓷枕有点裂了!”文物修复师老周打来电话,声音带着急,“早上开箱时发现的,像是运输时震的,您快来看看。”那瓷枕是刚从民间征集来的,枕面画着“婴戏图”,上个月林夏去看时,还特意给孩子们的衣纹拍了特写,说“这笔法比宫里的还活”。

林夏抓起工具箱往库房跑,路过展厅时,看见位母亲正给孩子讲那只宣德青花碗:“你看这莲花,五百年了还这么精神,就像太奶奶种的那盆。”孩子的小手隔着玻璃比划,说“要画下来给太奶奶看”。林夏突然觉得,博物馆的展柜不是用来隔开古今的,是让光阴能互相看见的窗口。

库房里的瓷枕躺在泡沫垫上,枕侧有道斜斜的裂痕,像道没愈合的伤口。老周蹲在旁边,手里的修复材料摆得整整齐齐,像给病人准备的药膏。“刚测了,裂痕没透底,”老周的声音带着心疼,“但婴戏图上那个孩子的衣角碎了块,得找同样的瓷片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林夏用手电筒贴着瓷面照,光线穿过裂痕时,在对面的白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这枕是北方窑口的,”他指着胎质说,“胎土含砂量高,补的时候得掺点同样的砂。”他想起师父修复过件汉代陶俑,找不到同样的陶土,就去俑出土的那片田地里挖了把土,说“让它回娘家取点料”。

下午四点十七分,林夏在整理征集档案时,发现张大爷的玉佩被登记成了“现代工艺品”,备注栏里写着“持有人情感寄托”。小范举着本旧相册进来,是张大爷托人送来的:“老人说您要是不嫌弃,就收下这相册,里面有他太爷爷的照片。”相册的封皮是牛皮的,边角磨得发亮,第一页的黑白照片上,穿长衫的男人胸前果然鼓鼓囊囊的,像揣着什么硬物。

“这照片比玉佩真多了。”小范翻着相册说,里面贴着张1958年的奖状,是张大爷得的“劳动模范”,旁边还有张孙子的录取通知书,是某大学历史系的。林夏突然想起自己给女儿讲的故事:“物件会老会坏,但故事能一直传下去。”

傍晚六点,林夏去张大爷家送相册。老人的院子里种着棵老槐树,树下摆着个石桌,上面的茶碗还冒着热气。“林老师,我想通了,”张大爷给石凳擦了又擦,“真假不重要,我太爷爷的故事,我能讲给孙子听,这就够了。”他指着墙上的相框,里面摆着那枚玉佩,旁边是太爷爷的照片和孙子的通知书,像串连起来的珠子。

林夏的目光落在石桌上,那里有个用树枝画的平安扣,笔画歪歪扭扭,像女儿画的。“这玉佩要是不嫌弃,我帮您做个木盒,”他说,“垫上红绒布,摆着也好看。”老人突然站起来,往屋里跑,出来时手里拿着个布包,是双布鞋:“我老婆子纳的,你穿穿看,她眼神不好,针脚粗。”

晚上八点,林夏在工作室修复那枚玛瑙平安扣。父亲粘的胶水已经老化,他用专业溶剂慢慢溶开,重新用环氧树脂粘合,接缝处补了点同色的蜡,远看就像从没碎过。妻子发来视频,女儿举着新画的平安扣,上面画着四颗心,说“太爷一颗,爷爷一颗,爸爸一颗,我一颗”。

小范打来电话,声音带着兴奋:“林老师,宋代瓷枕的碎片找到了!是二十年前从同一个窑口出土的,当时没鉴定出用途,一直在库房放着。”林夏仿佛能看见老周正在灯下比对瓷片,像给失散的亲人相认。

深夜十点,林夏在《鉴宝札记》上补写:“真伪是物件的骨,念想是物件的魂。有些时候,魂比骨更重要。”他把张大爷太爷爷的照片复印件夹进去,旁边放了片今天从老人院子里摘的槐树叶,嫩绿的,像段刚开头的故事。

窗外的月光照在工作台的和田籽料上,“辨物先辨心”五个字在光线下隐隐发亮。林夏知道,明天还会有看不完的物件、辨不尽的真伪、写不完的报告,但这些与光阴打交道的日子里,藏着最珍贵的领悟——是宣德青花碗上流转的光,是宋代瓷枕上的婴戏图,是张大爷院子里的老槐树,是每个普通人捧出旧物件时,眼里那点亮起来的、属于他们自己的历史。

清晨七点,林夏推开博物馆的大门。第一缕阳光照在宣德青花碗上,釉面的气泡在光线下像无数个小太阳。他摸出修复好的玛瑙平安扣,放在展柜的玻璃上,让阳光同时穿过新旧两件物件,光斑在地上连成一片,像条跨越时光的路。

保安老李笑着打招呼:“林老师早,昨晚梦见你师父了,还在跟你说‘看釉色要等自然光’。”林夏笑了笑,想起师父总说“鉴宝不是挑错,是找光阴留下的脚印”。那些脚印里,有工匠的手温,有主人的牵挂,有岁月的呼吸,而他要做的,就是让这些脚印能被看见,被记住,被温柔以待。就像此刻,展厅里的老物件们,在晨光里轻轻“呼吸”,把各自的故事,讲给每个愿意停下来听的人。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