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不同职业,同样精彩 > 第47章 家政

不同职业,同样精彩 第47章 家政

作者:陈同学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7 14:34:33 来源:全本小说网

林夏把第七块擦净的窗玻璃归位时,雇主家的老式挂钟突然敲了三下。下午三点整,阳光透过刚擦亮的玻璃,在地板上投下菱形的光斑,像块被切割的金子。洗手池边的柠檬味消毒液还在挥发,是独居的陈教授最喜欢的味道,老人总说“这味道像年轻时在南方教书的夏天”。

“林师傅,书房的书太多了,我挪不动。”家政公司的实习生小吴抱着吸尘器跑过来,浅蓝色工作服的袖口沾着点墨渍。她往书架那边努努嘴,声音发怯:“陈教授说那些线装书不能碰,可灰尘都积成小山了,我怕扫的时候弄破纸页。”

林夏的指尖在书架第三层停顿——那里摆着套《资治通鉴》,函套上的绢面已经发脆,书脊的烫金字剥落了大半。上周来打扫时,他就发现书与书之间积着层薄灰,当时陈教授正戴着老花镜校勘手稿,说“等忙完这章就整理”,现在看来老人家根本没顾上。工具箱里的软毛刷毛梢有些卷曲,是他用了四年的“老朋友”,带他入行的赵姐退休前说“这刷子扫的不是灰,是时光留下的脚印”。

“拿羊毛掸子和宣纸来。”林夏脱下外套搭在椅背上,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T恤。“线装书得用‘扫尘不离书’的法子,左手扶着书脊,右手用掸子顺着纸纹轻扫,动作要像给婴儿拍嗝。”他从工具包侧袋摸出双白手套,指尖处缝着块补丁——是上周给独居老人擦相册时,被相框钉子勾破的,他自己用同色线补了,不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书房的樟木箱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是陈教授的妻子生前用来存书的。林夏蹲在书架前,白手套轻轻按在《资治通鉴》的封面上,能感觉到纸张纤维的纹路,像触摸到老人年轻时的日子。小吴举着宣纸在旁边接灰,呼吸放得极轻,生怕气流吹乱了书页间的飞尘。

“这些书是1957年买的,”陈教授不知何时站在门口,手里的紫砂壶冒着热气,“我和老伴儿在苏州古籍书店挑了三天,回北京时行李超重,愣是把棉衣都扔了。”他指着某册书的扉页,那里有个模糊的朱印,“她的藏书印,去年搬家时蹭掉了一半。”

林夏的目光落在樟木箱的铜锁上,锁孔里卡着根断发,是女性的长发,在阳光下泛着银白色。他想起赵姐的话:“做家政的,眼里得有活,心里得有人——你擦的不只是桌子,是人家吃饭的念想;你整理的不只是书架,是没说出口的牵挂。”赵姐留下的笔记本里,某页贴着片干枯的茉莉花,是给一位已故老人打扫时,从枕套里找出来的,旁边写着“每周三换枕套时,放朵新鲜的”。

小吴突然指着书页间夹着的信笺,泛黄的纸上写着“夏安,母病,归期延后”,字迹娟秀,末尾画着个小小的笑脸。“这是……”小姑娘的声音带着好奇,又赶紧捂住嘴。陈教授笑了笑,眼里的光软下来:“她的字,总爱在落款画笑脸,再难的事都要讨个吉利。”

林夏用镊子小心地把信笺夹出来,放进提前准备的透明护袋:“我给您做个书签夹,既能保护信纸,又不耽误翻书。”他注意到信笺边缘有几处水渍,像干涸的泪痕,便在护袋背面贴了张便签:“勿近水,避光存”。

中午在厨房热饭时,林夏的手机震了震。是妻子发来的视频,女儿举着张小红花在镜头前晃:“爸爸,老师说我叠被子叠得最整齐!”画外传来妻子的笑声:“孩子今天在幼儿园角色扮演,非要当‘家政小能手’,说要学爸爸把教室擦得亮晶晶。”

饭盒里的梅干菜扣肉是前晚剩的,林夏拌着米饭吃,觉得比馆子做的香。上周妻子生日,他特意提前下班回家做饭,女儿非要给菜摆造型,用胡萝卜刻了个歪歪扭扭的“家”字,现在那把刻刀还在他的工具包里,用来给客户削水果特别方便。

“林师傅,张阿姨家的报警器响了!”公司调度员打来电话,声音带着急,“社区网格员说她家没人接电话,您离得最近,能不能去看看?”张阿姨是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每周二下午林夏都会去给她打扫,老人总把他当成过世的儿子,拉着他说“单位食堂的红烧肉,要放冰糖才好吃”。

林夏抓起工具包往外跑,路过小区花园时,看见卖花的老李正在摆摊位。“小夏,给张阿姨带束康乃馨?”老李往他手里塞了一小把,“昨天她说想女儿了,念叨着康乃馨开了没。”林夏想起张阿姨的相册里,女儿穿婚纱那天,手里捧的就是康乃馨,照片被摩挲得边角都卷了。

张阿姨家的门虚掩着,报警器的尖啸声刺得人耳膜疼。林夏推开门,看见老人正蹲在地上捡摔碎的相框,玻璃碴散落在脚垫上,照片上的年轻人穿着军装,笑得露出两颗虎牙——是张阿姨的儿子,牺牲在抗洪救灾现场,今年是他离开的第十八年。

“小伟,你可回来了!”张阿姨抓住林夏的胳膊,力气大得不像八十岁的人,“妈给你炖了排骨,放了你爱吃的藕。”厨房的砂锅里果然飘着肉香,只是汤已经熬干了,锅底结着层焦黑的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林夏蹲下来帮她捡玻璃碴,白手套很快被划破,指尖渗出血珠。“妈,我回来了。”他顺着老人的话说,“排骨闻着真香,就是火大了点,下次我教您用定时锅。”他从工具包拿出备用的玻璃相框,是上周特意买的,尺寸刚好能放下那张军装照。

张阿姨突然哭了,浑浊的眼泪掉在林夏的手背上:“我知道你不是小伟,可你说话的调调像他。”她指着冰箱贴满的便利贴,每张都写着“周二,小林来打扫”,“我怕忘了,天天看。”林夏注意到最新的那张,字迹已经歪歪扭扭,却在末尾画了个笑脸,和陈教授妻子信笺上的笑脸很像。

下午四点十七分,林夏在清洗张阿姨的药盒时,发现有盒降压药已经过期三天。老人的药箱里塞着各种说明书,某张的背面写着女儿的手机号,他试着打过去,接电话的是个带着哭腔的女声:“我在外地出差,妈是不是又犯糊涂了?”

“您别急,”林夏把药盒摆在台面上拍了张照,“我刚在社区医院帮阿姨开了新的,剂量和原来一样。她今天状态挺好,还念叨着您小时候偷喝她的红糖水。”电话那头沉默了会儿,传来压抑的哭声:“麻烦您多照看她,我下周就回去,一定回。”

小吴带着新的报警器赶来时,正看见林夏在给张阿姨剪指甲。老人的指甲长得嵌进肉里,他用温水泡软了,一点点小心地剪,像在处理易碎的瓷器。“林师傅,公司说这单给您算加班。”小姑娘把新报警器递过来,眼里带着敬佩,“赵姐的笔记本里写,您给独居老人打扫时,总多留两小时陪他们说话。”

林夏笑了笑,没说话。他想起赵姐退休那天,拉着他去看那位枕套里藏茉莉花的老人,病房的白墙上贴满了赵姐每周写的便签,最后一张是“今日阳光好,可晒被子”。老人临终前攥着赵姐的手说“你比亲闺女还知道我想啥”,这句话现在还贴在林夏的工具箱内侧。

傍晚六点,林夏去给陈教授送修好的书签夹。老人正在厨房煮面条,铝锅里卧着两个荷包蛋,是给林夏留的。“尝尝我的阳春面,”陈教授往碗里撒葱花,“老伴儿生前总说,面要筋道,人要实在,都是一个理。”

书房的书架已经亮堂起来,夕阳透过玻璃窗照在《资治通鉴》上,书页间的飞尘在光柱里跳舞。林夏发现某册书的封底,贴着张他补书时用的宣纸,上面有陈教授新盖的藏书印,朱红色的印泥里,混着极细的金粉,在光线下闪着微光。

“这是她最喜欢的金箔印泥,”老人抚摸着印章,“去年搬家时找不着了,今天整理书才发现,她夹在《诗经》里了。”林夏突然明白,自己擦去的不只是灰尘,更是时光蒙上的薄纱,让那些藏在角落里的念想,能重新被看见,被珍惜。

晚上八点,林夏的工具包沉甸甸的。里面有陈教授给的阳春面配方,张阿姨塞的糖块,还有小吴偷偷放进去的新手套。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女儿发来的语音:“爸爸,我把你的工具箱画下来了,上面有好多星星,因为爸爸是给别人家送干净的超人!”

路过小区垃圾站时,林夏看见收废品的老王在分类整理纸箱。“小夏,这有个相框挺好的,你看能用不?”老王递过来个木质相框,边角有点磕碰,却是林夏上次给客户换下来的,当时特意嘱咐“别扔,能修好”。现在相框被老王用砂纸磨光滑了,还上了层清漆,像件新的。

深夜十点,林夏在公司整理工具。小吴在他的工作笔记上补了行字:“今天看见林师傅给张阿姨剪指甲,突然懂了赵姐说的‘家政不是打扫,是让每个家都有温度’。”林夏翻到笔记本最后一页,是赵姐留下的话:“灰尘会再落,日子会再脏,但只要有人用心擦,人间就总有亮堂的地方。”

窗外的月光照在干净的玻璃上,像撒了层银粉。林夏把新的白手套放进工具包,想起明天要去给一户刚生完宝宝的家庭打扫,特意准备了婴儿专用的无香消毒液。他知道,明天还会有擦不完的玻璃、扫不尽的灰尘、整理不完的房间,但这些重复的日子里,藏着最实在的温柔——是陈教授的阳春面,是张阿姨的糖块,是赵姐笔记本里的茉莉花,是每个普通人推开家门时,那句无声的“真好,家里真干净”。

清晨五点半,林夏骑着电动车往客户家赶。车筐里的康乃馨沾着露水,是给张阿姨带的新花。路过早点摊时,老板笑着喊:“小林,还是老样子?两根油条一碗豆浆?”他点点头,看着老板把豆浆杯擦了又擦,才稳稳地放在塑料袋里——原来这世上的认真,从来都不只一种样子,就像他擦过的窗玻璃,总能让阳光照得更透亮些,让日子里的那些好,看得更清楚些。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