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不同职业,同样精彩 > 第41章 房产评估师

不同职业,同样精彩 第41章 房产评估师

作者:陈同学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7 14:34:33 来源:全本小说网

林夏把第七份房产评估报告的测算表塞进牛皮纸袋时,测绘仪的锂电池突然发出轻微的鼓包声。上午九点零三分,阳光斜斜地切过老城区的灰瓦屋顶,在他的记录本上投下片菱形的光斑——那里写着“砖木结构,房龄72年,墙体含水率18%”,是城南老宅的评估数据,房主是位捏了一辈子面人的张师傅,昨天在院里的石榴树下说“这房子比我儿子岁数还大”。树影里,老人布满老茧的手正捏着团面团,转瞬间就成了个戴斗笠的小人,说是“像你这样跑房的人”。

“林哥,江边的江景房业主闹起来了。”实习生小宋抱着全站仪跑过来,防晒袖套滑到胳膊肘,露出片被晒红的皮肤。他把投诉记录拍在引擎盖上,A4纸被风掀得哗哗响:“业主说我们评估价太低,堵着不让走,还抢了我们的测距仪。”

林夏的指尖在“江景视野遮挡率”那栏顿了顿——37%,是他用激光测距仪测了六次的结果。三个月前,江对岸突然立起栋超高层写字楼,玻璃幕墙像块巨大的镜子,刚好挡住这排江景房的主视野。某户业主窗台上的望远镜,镜筒还固执地对着被挡住的江面,蒙着层薄灰,仿佛在等待什么。

“把三个月前的航拍图调出来。”林夏从后备厢拿出备用测距仪,机身贴着块创可贴——上次去顶楼测层高时,被掉落的墙皮砸出个坑。“告诉业主,我们按《房地产估价规范》第5.2.3条来的,视野遮挡导致的价值减损,有明确测算标准。”

小宋的脸还泛着红。林夏看着他在平板上翻找航拍图,想起自己刚做房产评估师那年,也是这样对着情绪化的业主手足无措。带他的老周师傅总说“评估不是算数字,是给房子称重——你算的每平米单价,都连着人家的日子”。老周退休前留给他个铁皮盒,里面装着三十年的评估底稿,最上面那张是1998年的,铅笔字写着“地震后危房,评估价1元,建议拆除”,旁边贴着张业主送的手绘户型图,铅笔勾勒的小院里,歪歪扭扭画着棵石榴树。

江景房业主的争吵声像涨潮的江水。林夏举起测距仪对准写字楼,激光点在玻璃幕墙上跳了跳,显示“遮挡高度23.7米”。某户阳台上的小女孩突然哭了:“我的星星被挡住了!”她怀里抱着个画框,里面是幅儿童画,深蓝色的夜空上,星星都落在江面上,被写字楼的轮廓拦腰截断。

“我们加测一项‘历史景观价值’。”林夏在报告空白处写下这行字,“把业主提供的三年前的江景照片作为附件,评估时给予10%的情感附加值。”他想起老周的铁皮盒里,有份2005年的评估报告,某户老宅的天井被算成“家族记忆空间”,加了5%的特殊价值。业主是位守着祖宅的孤老,后来在老周的建议下,把天井改造成了社区老人活动角,去年林夏去看时,石桌上还摆着老人和孩子们的合影。

中午在面馆吃牛肉面时,林夏的手机震了震。是面人张师傅的孙子发来的视频,老人正坐在石榴树下捏面人,面团在布满老茧的手里转着圈,变成个小房子的模样,烟囱里还捏出缕弯弯曲曲的烟。“爷爷说,评估价不用太高。”小伙子的声音带着哽咽,“他就是想知道,这房子在别人眼里,是不是真的像他说的那么金贵。”

林夏的筷子在碗里挑起片牛肉,突然没了胃口。上周去看老宅时,发现西墙已经出现45度角的裂缝,墙角的青苔漫到了门槛上。老人说“这房子撑了三代人,现在要撑不住了”,却在林夏提出“建议翻修”时摆手,“修了就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堂屋里的太师椅上,还摆着个掉了耳朵的面人,是张师傅年轻时捏的,说是按他父亲的模样做的。

“告诉张师傅,”林夏对着手机说,“我在报告里加了‘文化遗产潜在价值’,找了民俗专家做背书,比普通评估价高15%。”他想起自己的父亲,退休前是木匠,总说“好房子是有魂的,你敲敲墙,它会跟你说话”。父亲走的那年,林夏把老屋的房梁木片收在盒子里,现在还放在办公桌抽屉里,木片上还留着父亲刻的“平安”二字。

下午两点十七分,林夏在查勘套法拍房时,发现屋里还住着人。女主人抱着个婴儿坐在飘窗上,窗帘拉得严严实实,地上堆着打包好的纸箱,某只箱子上贴着张幼儿园的录取通知书,收件人是“乐乐”,日期就在下周。茶几上的奶粉罐空了半截,旁边压着张医院的缴费单,是给“赵志强”的,诊断栏写着“腰椎骨折术后复查”。

“法院说房主跑路了,让我们尽快出评估报告。”执行法官的声音带着无奈,“但这家人说,他们是租客,交了五年房租,现在没地方去。”

林夏的卷尺在客厅量了量,突然停在儿童房门口。墙上贴满了卡通贴纸,某张蜘蛛侠贴纸后面,露出个小小的铅笔字:“爸爸说,这里是我的城堡。”他拉开衣柜,发现里面挂着件小号的法官制服,领口别着颗星星徽章,针脚歪歪扭扭,像是孩子自己缝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我们做个‘租赁权益评估’。”林夏把卷尺绕回手腕,“根据《民法典》第725条,租赁期内的使用权受法律保护,评估报告里必须注明这一点,建议法院在拍卖时要求新业主继续履行租赁合同。”他想起老周处理过的类似案件,某户租客在法拍房里住了十年,老周在报告里写“居住权优先于债权”,最后帮租客争取到了优先购买权。那户人家的女儿后来考上了政法大学,去年还来所里做过普法讲座,说“是一份有温度的评估报告,让我相信法律里也有光”。

女主人突然站起来,婴儿在怀里醒了,咿咿呀呀地抓着林夏的卷尺。“谢谢您,”她的声音带着哭腔,“乐乐爸爸是建筑工人,去年在工地上摔了,还在康复医院躺着,我们真的……”她从抽屉里翻出份租赁合同,签字处的指纹印得特别深,像是用尽了力气按下的。

林夏的手机在这时响了,是不动产登记中心的朋友发来的:“张师傅的老宅被列入‘城市记忆保护名录’了,能拿到专项修缮资金。”他把这个消息告诉女主人,看着她眼里的光慢慢亮起来,像被重新点燃的星星。婴儿的小手抓住他的手指,暖暖的温度从指尖传来,像握着颗小小的太阳。

傍晚五点,林夏在回公司的路上绕道去了康复医院。张师傅的孙子推着老人在花园里散步,老人手里捏着个面人,是林夏的模样,戴着顶遮阳帽,手里举着测距仪,测距仪的激光线被捏成了条金线,一直连到个小房子上。“爷爷说,要把这个送给你。”小伙子把面人递过来,“他说你懂房子,更懂住在房子里的人。”

医院走廊的公告栏里,贴着张“住房困难家庭帮扶公示”,林夏看见那个法拍房女主人的名字在列,备注写着“优先安排公租房”。他想起自己的评估报告里,在“特殊情况说明”那栏写了长长的一段话,附了婴儿的出生证明和男主人的工伤鉴定书。负责审核的同事说“没必要写这么细”,他却固执地保留着,就像老周教他的:“评估报告的末尾,该留一行给人情。”

晚上七点,林夏的妻子发来视频,女儿举着张画在镜头前晃:“爸爸,这是我们的新家!”画里的房子歪歪扭扭,却在屋顶画了个大大的烟囱,冒着彩色的烟,烟圈里写着“爸爸早点回家”。妻子说:“女儿今天在幼儿园说,爸爸的工作是‘给房子讲故事’,老师说这个比喻真棒。”

林夏的目光落在女儿的画纸上,突然觉得那些冰冷的评估参数,其实都藏着温度。他打开电脑里的评估报告模板,在“评估目的”下面加了行小字:“不仅为交易定价,更为守护每个家的尊严”。这是他今天在张师傅的老宅墙上看到的,老人用毛笔写的“家”字,最后一笔拖得很长,像条通向远方的路,路上画着三个小人,手牵着手。

深夜十点,林夏在整理评估底稿时,发现小宋在某份报告的“个人感悟”栏写:“今天看到林哥给法拍房的婴儿加了‘成长空间价值’,突然明白,我们测的不是面积,是生活。”林夏笑了笑,在后面补了句:“就像老周说的,好的评估师,能在混凝土里看出炊烟。”

窗外的月光照在老周留下的铁皮盒上,林夏打开它,拿出那份1998年的危房评估报告。业主手绘的户型图上,每个房间都标着名字:“爸妈的房间”“我的房间”“妹妹的房间”,客厅的位置画了个大大的圆圈,写着“过年时大家围坐的地方”。旁边压着张泛黄的照片,老周和业主站在危房前,身后是垮了一半的墙,两人却笑得很灿烂,手里举着张新的设计图,上面画着栋亮堂的新房。

凌晨一点,林夏的手机收到两条消息:法院说“同意保留租赁权”,住建委说“张师傅的老宅修缮方案通过了”。他把这两条消息设成屏保,背景是女儿画的歪扭房子。明天他还要去查勘栋民国老别墅,去给个老旧小区做加装电梯的价值评估,去跟进法拍房的二次查勘,但他知道,这些工作早已不是简单的测算——它们是面人张师傅捏出的面房子,是江景房小女孩画里的星星,是法拍房婴儿抓着的卷尺,是每个普通人对“家”的执念。

晨光爬上窗台时,林夏在新的评估报告上签下名字。笔尖落下的地方,仿佛能听见老房子在说话,说它见过的炊烟,听过的故事,护过的日子。而他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声音,都写进那些看似冰冷的数字里,让每个房子,都能被温柔以待。就像此刻,办公桌上的面人张师傅捏的小房子,在晨光里泛着柔和的光,烟囱里那缕弯曲的烟,好像真的在轻轻飘动,漫过评估报告的纸页,漫向那些等待被看见的家。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