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不同职业,同样精彩 > 第62章 演出制片人——票务系统里的烟火

《票务系统里的烟火》

林夏的指甲掐进掌心时,票务系统的后台数据还在疯狂跳动。距离“梅韵新声”戏曲专场开票只剩四十分钟,红色的警告框像块烧红的烙铁,死死粘在屏幕顶端:“服务器负载过高,预计崩溃风险78%”。他盯着预约人数的数字——已经破万了,而长安大戏院实际座位只有1200个,连加座都算上,最多能塞1500人。

“加服务器!”他对着对讲机吼,声音劈了个叉。技术组的小张在那头带着哭腔:“林哥,机房所有备用服务器都挂上了!CPU占用率已经99%,再崩就得请阿里云紧急支援,那可是按秒计费的,一分钟够买二十套戏服!”

办公室的打印机“咔哒”一声吐出张报表,纸边卷着毛边,是昨晚核算到凌晨三点的成本清单。特邀的梅派传人李老师出场费占了总预算的三成,定制的水袖用的是杭州云锦,每套光面料钱就八百块,连舞台两侧装饰的绢花都是从苏州绣娘手里订的——投资人王总上周拍板时说“要做就做顶配,让年轻人知道戏曲不是老古董”,此刻却在微信群里发了个冰冷的问号:“怎么还没开票?是不是宣传没到位?我女儿的直播都准备好带货了。”

林夏揉着发酸的太阳穴,推开玻璃门走向排练厅。穿戏服的演员正在走台,水袖甩过空气的声音像风吹绸缎,老生的唱腔撞在雕花的梁上,反弹出嗡嗡的回响。他想起三年前第一次做戏曲演出,也是这样的场景,最后却因为只卖出三百张票,不得不自掏腰包补了五万块场地费。母亲当时炖着汤劝他:“别做赔本买卖,戏曲这东西,早就没人看了,你爸当年拉二胡,最后还不是改成了婚丧嫁娶的吹鼓手。”

“林制片!”服装组的陈姐举着件绣着孔雀的戏服跑过来,金线在灯光下闪得刺眼,“王总刚发微信,说要加荧光效果,让水袖在黑场里发光!还说要给翎子装LED灯,他女儿说这样拍视频好看。”林夏接过戏服,指尖触到冰凉的金线——这是陈姐带着三个徒弟绣了整整半个月的,针脚密得能数清孔雀尾羽的纹路,光金线就用了三两。“荧光粉会腐蚀云锦,”他把戏服小心翼翼地挂回衣架,“而且梅派的水袖讲究‘行云流水’,不是‘满天星’。李老师说了,她师父当年教她,水袖要像呼吸,该轻时比羽毛还轻,该重时能压得住场子,不是亮闪闪的就能叫好戏。”

陈姐的嘴唇抿成条直线,她跟了林夏六年,知道他的脾气——可以在票价上让步,在宣传渠道上妥协,唯独在戏本身的事上,像块捂不热的石头。上次有啤酒赞助商想在背景板打巨幅广告,林夏直接把合同摔在了对方桌上:“您去赞助演唱会,这里是唱戏的地方,台上的角儿,喝的是茶,不是啤酒。”

排练厅的侧门被推开,王总的助理小李探进头,手里的平板电脑还亮着直播界面:“林哥,王总说要开直播卖票,让李老师穿戏服跳段《科目三》,他说这样能上热搜,流量肯定爆。”林夏正盯着武生的靴底——那是双新做的厚底靴,演员说踩不稳,他让人在鞋底加了层防滑胶,此刻胶还没干透,泛着半透明的光,像层薄冰。“告诉王总,”他头也没抬,目光落在武生翻的旋子上,“想跳《科目三》他自己跳,我的演员要留着力气在台上翻三十六个筋斗,那才是真本事,比什么热搜都值钱。”

小李没敢再劝,转身时撞翻了道具架,翎子散落一地,上面的珠子滚得满地都是。林夏弯腰去捡,指尖被翎子上的铜片划了道口子,血珠滴在绛红色的绒布上,像朵突然绽开的小梅花。他想起父亲的工具箱,里面总放着块松香,每次拉二胡前都要反复擦琴弓,父亲说:“乐器要养,戏曲也要养,急不得,得等它自己慢慢冒热气。”

开票倒计时还有十分钟,技术组突然爆发出欢呼:“稳住了!预约人数破两万了!服务器扛住了!”林夏冲回办公室,屏幕上的预约数字还在疯涨,评论区刷着“终于等到开票”“想带我奶奶来看,她年轻时是戏迷”“李老师的《贵妃醉酒》我等了三年”。王总立刻发来个鼓掌的表情:“我就说能行!加印一批周边,戏服钥匙扣、水袖书签什么的,定价高点,年轻人就吃这套。”

林夏没回消息,点开了后台的用户画像。三十岁以下的占比超过六成,很多人备注里写着“学过五年京剧”“小时候被爷爷带着听戏”“想让我女儿看看什么是真正的美”。他突然想起上周去社区做宣传,有个扎双马尾的小姑娘,指着海报上的穆桂英说“这个姐姐好飒”,非要妈妈买最前排的票,还说要穿着汉服来。

“加开一场公益场。”他对小张说,手指点着屏幕上的票价设置,“定价五十,留给那些想看却舍不得花钱的老人,尤其是独居的,让社区帮忙统计下,我们派车接送。”小张愣住,推了推眼镜:“林哥,现在成本已经超支了,公益场根本不赚钱,王总那边……”“王总那边我去说。”林夏看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字,“赚钱不是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这舞台上的水袖,甩了几百年,还能接着甩下去,甩进年轻人的眼里,甩进那些快被遗忘的记忆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开票按钮按下的瞬间,系统的警报声尖锐地响起,像道破空的哨音。林夏死死盯着订单量的增长曲线,那道红色的线像条腾空而起的龙,在屏幕上盘旋上升。办公室里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有人打翻了咖啡杯,褐色的液体在成本报表上漫开,晕染了“梅派传人出场费”“云锦水袖”“苏州绢花”这些字眼,反而让那些冰冷的数字有了点烟火气。

排练厅的唱腔突然拔高,是李老师在试唱《贵妃醉酒》,那句“海岛冰轮初转腾”刚出口,整个空间仿佛都亮了起来。林夏推开门,看见阳光透过高窗照进来,落在演员的水袖上,泛着流动的金光。王总不知何时站在了门口,手里举着张刚抢到的票,脸上的表情不再是平时的精明,而是种带着点傻气的激动:“我妈年轻时最爱听这个,她总说,戏里的杨贵妃,一笑,整个长安的花都开了。我刚才给她打电话,老太太非要穿她那件蓝布衫来,说那是当年看戏时穿的。”

林夏突然想起母亲,她其实也爱听戏,只是怕儿子为难,从来没说过。父亲走后,他在旧箱子里翻出张泛黄的戏票,是三十年前的《霸王别姬》,座位号是前排中间,票根背面有母亲的字迹:“你爸说,虞姬的水袖甩得真像蝴蝶。”他掏出手机,订了两张公益场的票,收件人写着“妈”,备注是“带您看长安的花,前排有茶,是爸爱喝的碧螺春”。

技术组的欢呼还在继续,订单量已经突破了五千,远超预期。林夏靠在门框上,看着台上的水袖翻飞,老生的髯口扫过地面,突然觉得那些算不清的成本,补不完的亏空,都像这戏里的唱词——看似咿咿呀呀拖得很长,实则每个字都落得很实,落在那些愿意听、愿意等的人心里,慢慢开出花来。

演出前一天的深夜,林夏还在核对最终的票务信息。系统显示,公益场的票在三分钟内就被抢光了,评论区里有人说“终于能带我爷爷来看了,他念叨了十年,腿不好,谢谢你们派车”,有人发了张老人捧着票根的照片,皱纹里都堆着笑,像盛着月光。

他走出办公楼时,月光把影子拉得很长。街角的路灯下,有个穿校服的小姑娘在练水袖,动作生涩,却学得认真,水袖扫过地面的声音,像谁在轻轻翻书。林夏站在暗处看了很久,想起王总说的“让年轻人知道戏曲不是老古董”,突然明白,真正的传承,从来不是把老东西裹上金箔、装上彩灯,而是让它像这月光,能照进每个愿意抬头看的人的窗里,让那些沉睡的热爱,自己醒过来,伸个懒腰,然后跟着台上的水袖,一起轻轻晃动。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母亲发来的微信:“票收到了,你爸要是还在,肯定要穿他那件藏蓝色中山装去,他总说听戏要正式点,是对台上的人尊重。”林夏笑着回复:“我备了他爱喝的碧螺春,泡在盖碗里,就放在第一排的桌子上。”

远处的剧院亮着灯,工作人员正在挂巨幅海报,李老师的水袖在海报上舒展,像只展翅的蝶。林夏知道,明天会有很多人走进来,有人是第一次看,有人是等了很多年。而台上的角儿,会像几百年前那样,甩开水袖,唱出第一句词,让整个剧场的空气,都跟着颤一颤,像那些从未消失的热爱,从未熄灭的光,在黑暗里,慢慢亮起来。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