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本宫靠赶集养活了全王朝 > 第119章 巧妙化解

牛娃事件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的涟漪彻底改变了泾阳惠民医馆的命运。

信任一旦被牢固建立,医馆存在的价值便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展现出来。

曾经门可罗雀的旧驿舍,如今从清晨开门起便排起了等候的队伍。

农人、工匠、妇孺、老者……来自泾阳县乃至周边乡镇的平民百姓,带着各种病痛汇聚于此。他们看中的,不仅是那远比私人郎中和药铺低廉的诊金与药费

这让他们以往“小病拖、大病扛”的境况得到了根本改变,医士们更在其中根据实际状况改进规范、细致且有效的诊疗。

阿禾和他的同僚们忙得不可开交,但秩序井然。问诊、检查、开具由太医署统一监制的成药或汤剂配方,每一步都遵循着培训时学到的流程。

对于常见的风寒发热、腹泻痢疾、皮肉伤损,这些标准化、经过验证的疗法往往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重要的是,医馆建立的简易疫情监测网络开始发挥作用。

一次在邻村小范围出现的痢疾流行苗头,因被医馆派驻的学徒及时发现并上报,阿禾他们迅速携带药物前往处置,指导村民消毒水源,成功将疫情扑灭在萌芽状态,避免了可能的大规模扩散。

试点成功的消息,伴随着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通过官方渠道传回咸阳。嬴稷览奏后,龙颜大悦。

泾阳的经验证明,普惠基层的医疗体系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切实可行、利国利民的善政。他当即下旨,扩大试点范围,在关中地区再增设十处惠民医馆,并着手将泾阳的经验总结提炼。

一套初步的制度框架开始慢慢成型:太医署下设“医政司”,专门负责“医士”的标准化培训、分级考核与派遣任职;对官制成药的生产、质检、配送制定了严格的流程;

建立了从郡县到中央的疫情快速上报通道;甚至那部尚在试行中的《医事律例》,也因应出现的实际情况,开始增补关于医疗纠纷调查、仲裁的详细条款。

变化也发生在行业内部。一些思想开明、真正以救死扶伤为念的民间郎中,看到惠民医馆的效果,不再一味排斥,而是开始主动接触。

有的前来交流医术,对官制成药的标准化疗效表示惊讶;有的则试探着询问能否通过考核,也加入医馆体系,或在自己的药铺经销这些效果明确、价格透明的官制药丸散剂。

一股新旧融合、取长补短的微弱趋势开始显现。

然而,阳光之下必有阴影。普惠医疗的推进,不可避免地触动了原有的利益格局和社会观念,暗流随之涌动。

传统医家中那些观念根深蒂固的保守派,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他们无法在疗效上正面抗衡,便开始在舆论上暗中诋毁。坊间渐渐流传起一些谣言:

“官医看病,只会用那几种固定的药方,霸道得很,全然不顾个人体质差异,治标不治本!”

“听说他们用的药都是大批熬制,药性哪比得上我们精心炮制的君臣佐使?”

“去了惠民医馆,小病或许能好,但根基受损,以后更要生大病!”

这些话语,精准地利用了部分民众对“官家”办事僵化、对“标准化”的不信任心理,虽一时难以撼动医馆在平民中的口碑,却在一些较为富裕或保守的阶层中制造了疑虑。

更直接的阻力来自利益受损者。一些原本垄断地方药材供应、抬高药价的地方豪强,或者与某些郎中勾结、靠售卖昂贵甚至无效“秘方”牟利的药铺老板,眼见生意被抢,恨得牙痒痒。

他们不敢明着对抗朝廷政令,便使出各种阴损手段:或散布流言蜚语,或威胁恐吓去医馆看病的佃户,甚至发生过一起医馆仓库夜间被盗,丢失了一批珍贵药材的事件,

虽然后来县衙查办,抓了几个小混混,但幕后主使始终难以揪出。

此外,医疗体系本身的不完善也开始暴露。尽管有《医事律例》,但处理医疗纠纷依然耗时费力。

泾阳医馆后来也遇到了一两例病情复杂、治疗结果不理想的情况,家属情绪激动,闹上医馆。

虽然最终依据律例程序,由县衙召集医官、地方耆老共同勘查裁定,证明了医士并无明显过错,但这个过程本身就耗费了阿禾等人巨大的心力,

也让其他医士行事更加谨小慎微,有时甚至可能因此错失一些风险较高的救治机会。

一日,医馆刚开门,一个穿着体面、面色却略显蜡黄的中年男子,在家仆的搀扶下,哎哟哎哟地走了进来。他自称是县城西街“仁济堂”药铺的东家,姓钱。

钱东家往诊案前一坐,便开始滔滔不绝地描述自己的“病情”:时而头晕目眩,时而心悸盗汗,胃口不佳,夜不能寐,总之是浑身都不舒服。

他一边说,一边用眼角的余光打量着年轻的当值医士,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倨傲和挑剔。

医士仔细为他诊脉,观其舌苔,却发现脉象虽略有弦滑,但整体平稳有力,舌苔也基本正常,远不像他描述的那般危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本宫靠赶集养活了全王朝请大家收藏:()本宫靠赶集养活了全王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医士按照规程,开了一些安神健脾的寻常药方。钱东家却连连摇头,声称这些药他早就试过,毫无效果,定是医馆医术不精,看不出他的“疑难杂症”。

接连几日,钱东家都准时前来“复诊”,每次都能“发明”出新的症状,对医士开的药方百般挑剔,

言辞间开始暗示医馆徒有虚名,连他这点小病都治不好,还在其他候诊的病人面前散布怀疑言论,搞得医馆气氛有些尴尬和紧张。

消息很快通过清辉学堂的渠道传到了秦昭耳中。她略一思索,便明白了这绝非简单的医患纠纷,而是有人故意找茬,目的是抹黑医馆声誉。若强行驱赶或置之不理,都正中对方下怀。

秦昭没有动怒,反而觉得这是个“有趣”的机会。她叫来黑冰台的实际负责人之一,低声吩咐了几句。黑三领命,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笑意。

第二天,当钱东家再次来到医馆,准备继续他的“表演”时,发现当值的除了年轻的医士,还多了一位气度沉稳、须发皆白的老者。老者自称是太医署派来巡视地方医馆的“孙太医”。

钱东家心里咯噔一下,但戏还得演下去。他故技重施,将自己的“病情”说得天花乱坠。

孙太医,实为黑冰台中精通医理的资深探员扮的不动声色,听完后,慢条斯理地开口:“钱东家的病症,听起来确实颇为复杂,似虚似实,乃七情郁结、肝气不舒所致,寻常药物难有奇效。”

钱东家一听,觉得这“太医”似乎上了道,连忙附和:“对对对!孙太医明鉴!就是郁结,就是肝气不舒!您看该如何是好?”

孙太医捋了捋胡须,沉吟道:“嗯……此等顽症,需用一剂‘特效药方’。此方名曰‘宽心顺气散’,需以诚心为引,每日于清晨日出时分,面向东方,深呼吸百次,同时默念‘和气生财,医者仁心’八字真言。

辅以我太医署特制的‘清心丸’,连服七日,期间需戒急戒躁,尤其不可与人争执、不可算计过度,否则药效尽失,恐生他变。”

说着,孙太医取出一个精致的药瓶,倒出几颗乌黑的药丸,郑重地交给钱东家:“此药丸乃陛下亲准,太医署秘制,数量有限,看在钱东家病情特殊的份上,特赐予你。诊金药费,分文不取,只盼你诚心服药,静心修养。”

钱东家拿着药瓶,听着那匪夷所思的“药方”,脸上青一阵白一阵。他哪里有什么病,纯粹是来找茬的。

这“太医”的话,看似玄乎,实则句句都在点他“七情郁结”暗示他心思重、“戒急戒躁不可算计”分明是警告他别再闹事。

尤其是“陛下亲准”、“特赐”等字眼,更让他心里发毛,冷汗都下来了。

在周围候诊病人好奇的目光注视下,钱东家骑虎难下,只得硬着头皮接过药,千恩万谢内心叫苦不迭地走了。此后七天,他果然没再来医馆捣乱

毕竟,要是“药效尽失,恐生他变”,这代价他可担待不起。

孙太医捋了捋胡须,回去跟秦昭交差,表示给那个钱东家弄了几粒糖面球,裹了点碳粉。

糖面球是秦昭研究的新吃食,确切的说是受姚小哥启发说他们那边前几十年便宜好普及的零食,就是面加糖精活面,分成球烤制的。

秦昭当时没明白糖精是什么,但是她知道糖,想了想便让御膳房做了一批,结果秦昭不爱吃,分给手下了。

而关于“钱东家得了怪病,需要太医署特制药丸和念咒才能治”的笑谈,却在泾阳县悄然流传开来,无形中反而更增添了惠民医馆和太医署的神秘与权威。

这场风波,被秦昭以一种近乎玩笑的方式巧妙化解。她没有动用强权压服,而是用智慧和一点点“恶作剧”,让捣乱者自食其果,有苦说不出。

这不仅维护了医馆的声誉,更传递出一个信号:公主殿下和她推动的新政,不仅有雷霆手段,更有应对宵小的玲珑心窍。

喜欢本宫靠赶集养活了全王朝请大家收藏:()本宫靠赶集养活了全王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