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本宫靠赶集养活了全王朝 > 第118章 阿禾先生

阿禾,这个曾在砖窑里凭借一股好学劲儿被黑伯另眼相看的年轻匠人,如今已褪去了当年的青涩与尘土气,穿着一身浆洗得干干净净的月白色医士袍,神情专注而沉稳。

医士袍还是雨宸公主出主意下发的,他们这些医助学徒都有两件换洗,据说是新式织布机织出来的布,如今学堂木工堂还在改进更好的。

作为首批“医助学徒”中的佼佼者,他已通过考核,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士”。当朝廷下达选拔人员赴试点县筹建惠民医馆的指令时,他没有丝毫犹豫,主动请缨,被派往了离咸阳不算太远的泾阳县。

泾阳县的惠民医馆,选址在一座废弃多年、经过简单修缮的旧驿舍里。斑驳的墙壁新刷了白灰,却依然掩不住岁月的痕迹。

阿禾和另外两名同样年轻的医士,带着几名刚招募的本地学徒,还有几大箱由太医署统一配发的、贴有“官制”封条的成药,开始了艰难的拓荒。

起初的日子,可谓门可罗雀。崭新的“惠民医馆”牌匾下,冷清得能听见风吹落叶的声音。

泾阳的百姓们对这突然冒出来的“官办”医馆充满了疑虑和观望。价格便宜得让人不敢相信,坐诊的又是几个面嫩的年轻后生,能有什么真本事?

生了病,人们还是更习惯去找相熟了几十年的王郎中,或是求助乡间颇有声名的刘巫婆。偶尔有好奇的人探头进来,问几句,也被那略显空旷和官气的氛围劝退了。

阿禾他们没有气馁。既然病人不进门,他们就主动走出去。每逢集市,他们就在医馆门口或者集市空地上支起桌子,挂上图文并茂的卫生知识宣传画,用通俗易懂的方言向围观的百姓讲解饭前洗手、不喝生水、灭蝇防病的重要性。

他们拿出简陋的体温计模型,一种根据金属片热胀冷缩原理制作的简易比对工具,给老人免费测量,虽不精确,却也让老人们觉得新奇;

他们免费为赶集时不小心割伤手的农夫、摔破膝盖的孩童清洗伤口、涂抹官制的止血粉。一点一滴,如同春雨润物,慢慢渗透。

转机发生在一个暴雨初歇的深夜。急促而慌乱的拍门声几乎要震碎医馆新换的门板。

值夜的阿禾刚检查完药柜,闻声一个激灵,快步上前打开门。门外,一个浑身被泥水浸透、脸色煞白的汉子,背着一个约莫**岁的男孩,男孩软绵绵地趴在他背上,发出痛苦的呻吟。

“救命!先生救命啊!”汉子带着哭腔,几乎要瘫软在地,“我娃牛娃!肚子疼……疼得打滚,都快没声儿了!”

阿禾心头一紧,连忙帮忙将孩子抱进诊室,平放在简易的病榻上。油灯下,孩子面色惨白如纸,额头冷汗涔涔,全身蜷缩得像只虾米,双手死死捂着右下腹。

阿禾轻轻按压其腹部,孩子立刻发出撕心裂肺的尖叫,右下腹肌肉紧绷,拒按,这恐怕是典型的肠痈也就是急性阑尾炎的体征,而且已是危重阶段,很可能发生了穿孔或坏疽!

阿禾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他比谁都清楚,以惠民医馆目前的条件,没有经验丰富的外科太医,没有消毒严格的手术器械,没有麻醉和抗感染的良药,根本不可能进行剖腹探查和切除手术。

即便是太医署,这类手术也是风险极高、生死参半。按照《赤脚医生手册》和培训时的严格规定,这种情况必须立即转送咸阳!

可是,泾阳到咸阳,就算快马加鞭、沿途换马,也要大半日功夫,以孩子现在的情况,恐怕根本撑不到!

唯一的、渺茫的希望,是手册上提到的一种极端情况下的保守疗法:以粗针刺特定穴位,如足三里、阑尾穴等放血泄热,结合超大剂量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汤药,

再加味黄连解毒汤合大黄牡丹皮汤内服,希望能奇迹般地控制住炎症,避免穿孔,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但手册上也明确警告,此法成功率极低,风险巨大,若非万不得已,绝不可轻用。

“阿禾先生!求求您!救救我娃!”

孩子的父亲噗通一声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王郎中去邻村出诊了,找不到人!刘巫婆说是冲了煞神,符水灌下去一点用都没有,反而更疼了!我……我没法子了,就只能信你们官家了!求您发发慈悲!”

汉子的话语中充满了绝望和最后一丝寄托。

阿禾的额头沁出了细密的冷汗。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得如同擂鼓。培训时太医令严肃的告诫言犹在耳:“行医者,如履薄冰,切记量力而行,不可逞强!”

《医事律例》草案中那些关于医疗事故责任的冰冷条款,也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他的神经。

治,万一失败,这个刚刚有点起色的医馆可能瞬间声誉扫地,他个人也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不治,眼睁睁看着一个鲜活的生命在眼前消逝,他学医何用?良心何安?

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他脑海中闪过清辉学堂里文先生“知行合一”的教诲,闪过公主殿下那双充满期盼和信任的眼睛,更闪过自己当初选择学医时,那份最朴素的想要帮助像自己父母一样贫苦百姓的初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本宫靠赶集养活了全王朝请大家收藏:()本宫靠赶集养活了全王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砖窑的烟火气似乎还在鼻尖,但手中的触感已从冰冷的砖石变成了关乎生死的银针。

“不能再犹豫了!”阿禾猛地一咬牙,眼中闪过决绝的光芒,对身后已经被吓呆的学徒厉声喝道:

“快!取我的针囊来!立刻按这个方子,煎大剂量的黄连解毒汤,加生大黄、牡丹皮、桃仁!要快!”他迅速报出一连串药名和剂量。

他摒弃所有杂念,深吸一口气,让自己颤抖的手稳定下来。根据手册上的图示和培训时的练习,他找准孩子腿上的足三里、手上的阑尾穴等穴位,用粗长的毫针迅速刺入,施行泻法,挤出少量黑血。

接着,他又在孩子腹部相关穴位进行轻柔的捻转,试图疏导郁结的气血。孩子因为剧痛而挣扎,阿禾和学徒费了好大劲才按住。

汤药煎好时,孩子已经有些意识模糊。阿禾小心地将温热的药汁一点点灌入孩子口中。

整个后半夜,他寸步不离地守在病榻边,不停地观察孩子的脉搏、体温、腹痛程度的变化,根据情况调整针刺和后续的用药。

孩子的父亲蜷缩在角落,紧张得浑身发抖,每一次孩子痛苦的呻吟都让他如同惊弓之鸟。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窗外从漆黑一片到透出蒙蒙青光。就在阿禾几乎要绝望的时候,他发现孩子原本滚烫的额头,温度似乎降下了一些;紧蹙的眉头稍稍舒展,呻吟声也变得微弱了些。

他再次按压孩子的右下腹,虽然仍有痛感,但那种致命的肌肉紧绷感减轻了!

“有转机!”阿禾心中狂喜,知道最危险的穿孔可能暂时避免了。他不敢有丝毫松懈,继续用药调理,密切观察。

接下来的几天,他几乎吃住都在医馆,根据孩子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方剂,从猛药攻邪渐渐转向扶正祛邪。

数日后,孩子的高热完全退了,能喝下一些米汤,腹部虽然还有压痛,但已经能够忍受。又过了些时日,孩子竟然可以下地慢慢行走了!

“活了!我娃活过来了!”牛娃的父亲喜极而泣,拉着已经虚弱但眼神清亮的孩子,再次跪在阿禾面前,

“神医!阿禾先生您真是神医啊!是您给了牛娃第二条命!”他不由分说,将家里仅有的几只鸡和一篮子鸡蛋硬塞给医馆。

“泾阳县惠民医馆的年轻医士,深夜妙手回春,救活肠痈垂死孩童!”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泾阳县的大街小巷。

百姓们茶余饭后都在谈论这件奇事。原先的疑虑和观望,被这铁一般的事实击得粉碎。人们终于相信,这家“官办”医馆里的年轻医士,不是来混日子的,而是真有起死回生的本事,而且是真心实意为穷人看病的!

自此之后,泾阳县惠民医馆的门槛几乎被前来求医问药的百姓踏破。

不仅是小伤小病,许多陈年痼疾的患者也慕名而来。阿禾和他的同僚们忙得脚不沾地,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被信任、被需要的成就感与自豪感。

这起成功的急救案例,不仅拯救了一个孩子的生命,更如同一声春雷,彻底唤醒了泾阳县百姓对惠民医馆的信任,为这棵新生的树苗,扎下了深固的根基。

阿禾这个名字,也从一个普通的医士,成为了泾阳县百姓口中值得托付生命的“阿禾先生”。

喜欢本宫靠赶集养活了全王朝请大家收藏:()本宫靠赶集养活了全王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