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北雄 > 第2070章 小议

北雄 第2070章 小议

作者:河边草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2 17:31:59 来源:抖音小说网

“明年朕打算召李道宗回朝,卿觉得什么职位适合他?”

宴后,宫中已是灯火阑珊,其他人纷纷辞出,只温彦博被李破留了下来。

左右宫人挑着灯笼,君臣漫步在太极殿前的长道之上,长道左右两侧则是前几年建成的凌烟阁。

长道上的积雪早被清理干净,还没有到深冬季节,天还不算太冷,毕竟这里是关西,而非辽东。

李破饮酒向来节制,几乎没有醉的不省人事的时候,此时只能算是溜达着消食,顺便送温彦博出宫。

温彦博半天没说话,黑暗中也看不清他的脸色,李破立马就知道,王泽没有跟温彦博说起过此事。

王泽嘴还挺紧,李破满意暗自点头。

那句老话说的好,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这一点在权臣当道的时候表现的非常明显。

比如衣带诏事件就很具代表性,最近的则是隋末东都洛阳里面的勾心斗角。

皇泰帝联合卢楚,段达,元文都,皇莆无逸等人想要铲除王世充,说起来目标也很可笑,竟然打算杀了王世充之后再召李密入洛阳,简直了……

这和赶走了董卓,再把曹操迎进来有什么区别?果然历史就是无聊的重复。

结果段达告密,卢楚,元文都都被王世充杀了,皇莆无逸逃窜到了关西。

后来杨侗禅位于王世充,很不甘心,又仿效汉献帝的衣带诏事件,暗结裴仁基等人想要诛杀王世充。

结果再次泄密,王世充把裴仁基等人都给杀了。

也不怪河南那帮人反复无常,王世充和李密两个一个比一个疑心重,手段也越来越酷烈,你看看那局面,他们能信得过哪个?

当时的河南,有一个正经人没有?

乱世出妖魔,都他么在河南扎堆了,谁让河南是中原腹地呢。

…………

“李道宗功劳不小……臣请问陛下,为何要召他回朝述职?是因为他率军灭了真腊?要赏功于他?”

从话音就能听的出来,温彦博对此是持反对意见的。

李破笑道:“看来卿对此有异议?”

温彦博幽幽道:“陛下明知故问,李道宗乃李渊堂侄,听说自小习文练武,刻苦勤奋,是文武全才,和李神通,李孝恭等徒有虚名之辈不能相提并论。

陛下向来惜才,可想要重用此人,却需三思而后行。”

温彦博到底不是王泽,说话更为直接,劝谏的力度也大。

话里的意思也很明白,李道宗是陇西李氏这一代人当中的英杰,和李氏其他的平庸之辈不一样。

说起来,当年陇西李氏以李穆,李虎两支为首。

西魏八柱国里面有三个姓李的,李虎和李穆是同族,而李弼则是辽东人。

当时李穆在前,他那一支人多势众,李穆兄弟几个都是人杰,就算不是陇西李氏主支,却胜似李氏家主,说出来的话,陇西李氏没人敢不听。

即便是李虎到了李穆面前也要恭恭敬敬的叫上一声兄长。

不过李虎一脉据说传自西凉王室,也可能是给自己找的祖宗,李虎随鲜卑人征战,被赐鲜卑姓氏大野氏。

后来一些人说李渊,李世民父子都是鲜卑人,不是汉人建立的帝国,就是标准的居心叵测,混淆视听,强行给大唐泼脏水的行为。

不光杨忠,李虎都有鲜卑姓氏,当时北方的达官贵人哪个没有?那是鲜卑部落的传统,你不能说当时的权贵阶层都是鲜卑人吧?

李虎这些人在乱世崛起,最终却都选择归于汉姓大族,因为说是凉王后裔,再加上子侄比李穆一支要争气,所以渐渐成为了陇西李氏的主支。

到了李渊这一代,在陇西李氏族中的地位就基本确定下来了,不用再修改什么,给自己脸上贴金。

李渊的子侄当中,李建成,李世民兄弟是其中翘楚,这个毫无疑问,不过李渊的兄弟子侄大多也就那么回事。

李孝恭还算是其中比较有才能的,像李神通,李神符兄弟,还有李瑗等人,都属于是矬子里面拔大个,领兵领兵不成,治政治政稀松,也就是占了个姓李,这才纷纷居于要职。

办起事来不坏事就是赢了。

而李道宗就是其中才能不下于李建成,李世民兄弟的英杰,初随李世民征薛举,还只是一个千牛备身,在李世民幕府之中参赞军务,其实就是跑腿。在薛举病亡后,与薛仁杲决战之时,随军冲阵,立下战功,之后婉拒了李建成和李世民两位堂兄的拉拢,随后出京镇守灵州,一看就是苦差。

当时中原局面混乱,讨平薛举父子之后,关西略定,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中原,至于李轨,梁师都的威胁,也只能选择防守。

就是在这样的时机之下,李道宗出镇灵州险地,以李渊对宗族的重视,若无旁人操弄,李道宗又怎么会去灵州?

不过李道宗也正是在灵州初露头角,率兵和梁师都以及突厥人周旋,屡挫梁师都兵锋,逼得梁师都始终在灵州站不住脚,甚至在侧翼威胁到了李轨,让李渊父子可以专心应对中原乱局。

只是最终李渊没顶住,李道宗在灵州成为了孤师,不久就率军以地降唐。

…………

李破当时的做法非常聪明,诸侯们纷纷称帝,他却还打着日月星辰旗,所以占据了讨伐逆臣贼子的大义名分,可谓师出有名。

进入关西之后,也未大肆清洗,稳住了关西的人心,称帝的时候更是水到渠成,没有一点瑕疵。

陇西李氏选择闭门自守,李破顺势给他们的门上加了一把锁头,到了如今,曾经人多势众,权势显赫的陇西李氏,也就小猫两三只还在朝堂之上,已经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只不过陇西李氏篡位立国,始终是关注的对象。

温彦博都快把陇西李氏的族谱背下来了,对李道宗的来历更是熟的不能再熟,他觉得朝中人才济济,不缺一个李道宗。

皇帝爱才总要有个限度吧?李道宗这样的人立下的功劳越大,才越是不好安排,皇帝不应该不明白这个道理啊?

只听皇帝无所谓的说道:“萧卿还是萧铣的叔叔呢,朕不也一样付之重任?”

温彦博微微转头,即便看不太清,李破也能想象的到,此时温大临脸上一定是不敢苟同的神色。

李破咳嗦一声,裹了裹衣襟,天还是挺冷的,“不与卿说笑,李道宗任职南海大都护也有几年了,身上又有开国之功,若一直放在南边不闻不问,于理不合。

而且都护府大都护回京述职,也当开一先例……卿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至于陇西李氏,回朝之后,你道他敢不敢与同族叙旧?”

温彦博沉吟良久,微微躬身,“陛下英明。”

李破略有惊讶的问道:“这就完了?”

温彦博这个心累啊,皇帝决心要办的事情,理由总是特别的多,今天跟皇帝“斗智斗勇”了小半天,他已经疲惫的不行。

皇帝还在壮年,自是精力充沛,他却已经是五十出头的人了……

他哪还愿意在这种事上跟皇帝拉扯?就像皇帝说的那样,就算李道宗回朝,他也不敢跟同族眉来眼去。

得,这就是皇帝找的理由,总是那么有理有据。

温彦博无奈的道:“陛下识人用人向来慧眼独具,臣无话可说。

不过臣还是觉得,等李道宗回朝觐见时,陛下要仔细观瞧,他毕竟是李渊的亲戚,又在林邑待了许久,可能会心存怨愤。”

李破点头道:“自当如此。”

君臣说话间,已经把事情定了下来,明年李道宗回朝述职也就成了定局。

温彦博又道:“大都护定的是四品文职,回朝之后不太好安置啊,陛下属意的是他领兵之能,还是……”

大都护在汉时是从二品的高官,不过到了唐初,大唐在边塞之外,不好辖管之处陆续设下都护府,许的是四品文职。

可实际上现在的都护府大都护除了南海大都护李道宗,还有东海大都护刘仁轨,朝鲜大都护李年,辽东都护府大都护徐世绩,却都是武官。

当然了,这也并不奇怪,都护府是军政一体的衙府,地方又都偏僻荒蛮,弄个纯粹的文官上去肯定不成。

所以李年和徐世绩都属于高官低配,只有刘仁轨是超拔,驻扎在海外,肯定要优待一番。

至于李道宗情况比较复杂,他没有建牙开府,却能独自领军,是当时混乱局面下的一个缩影。

而今次回朝之后,听皇帝的意思,那是一定要升三品的,朝中三品以及以上的官员才有几个?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确实不太好安排。

李破胸有成竹的道:“朕问过王泽,王卿赞的也是李道宗的领兵之能,那就建牙开府,武职上还有空缺,也不需人来给他腾位置。”

温彦博松了口气,他就怕从皇帝口中出现尚书右仆射这个职位。

他倒不是想在尚书省专权,只是不管是别人升上来给李道宗腾位置,还是让李道宗直接上任,对于尚书省来说都属于突然袭击,他这个尚书令就又得费心劳神一番。

而且优待太厚,其他大都护回京述职又该怎么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