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巴图虎 > 第914章 税轨分治

巴图虎 第914章 税轨分治

作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22 16:08:12 来源:全本小说网

914 章:税轨分治(至元四十三年年末的双轨赋役制度)(至元四十三年年末?大都白虎殿与江南州县)

白虎殿的铜炉里煨着西域的**,萧虎将两份税册推到案前:左侧是蒙古文写就的《草原贡赋册》,右侧是汉文誊抄的《农耕税则》。“草原以畜牧为本,江南以耕织为基,” 他用狼毫在两册间画了道竖线,“税赋若强求一致,必生乱。”

耶律楚材拿起《草原贡赋册》,见上面写着 “万户年贡马百匹、羊千只”,眉头微蹙:“此乃蒙古旧制,若一成不变,恐难充大都用度。” 萧虎却指着江南税则上的 “什一税”(每亩收粮十分之一):“江南的税粮可补不足。左廷管草原,右廷掌农耕,各算各的账,最后由白虎堂汇总。”

周显在旁补充:“需设‘通译官’,草原的马羊按市价折算成银两,与江南的税粮统一记账。” 他知道,这不仅是税政,是要让蒙古贵族看到江南的富庶,让汉臣明白草原的价值 —— 双轨制的核心,是 “分而治之,合而用之”。

左廷的蒙古包式议事厅里,毡毯上铺满了羊皮账册。合丹王拍着案上的马骨算筹:“俺答汗(蒙古部落首领)去年贡了五百只羊,今年凭什么要加一百?” 帖木儿冷笑:“大都建宫室要银子,你家的草场用了朝廷的驿道,多贡点羊怎么了?”

争论的焦点是 “折算比例”。草原贵族坚持 “一匹马抵五十两银”,右廷的汉臣却按江南市价定为 “三十两”。合丹王让人牵来一匹神骏的白马:“这是俺答汗的‘踏雪’,能抵百两!” 萧虎让人牵去马市,结果只拍出三十五两 —— 江南的商户更认耕牛,不缺战马。

最终议定:草原贡赋 “三年一调”,马羊折算按 “官价与市价折中”。合丹王虽不满,却在看到右廷送来的江南绸缎样品后闭了嘴 —— 萧虎许诺,用江南税粮换来的绸缎,优先赏赐贡赋多的部落。

右廷的书房里,卢景裕率汉臣围着《江南税册》争论。“什一税比南宋的‘二税’(夏秋两税)轻,” 他指着歙县的税目,“百姓该能接受。” 但徽州知府送来的密报却说,有乡绅暗中串联,称 “北人减税是诱饵,实则要夺地”。

萧虎让人传来徽州的乡绅代表(被押解至大都),指着崇文馆的粮册:“你们县去年私藏税粮三千石,如今按什一税,反而少交五百石 —— 若再抗,便按旧制加倍征收。” 乡绅们面面相觑,他们没想到萧虎连私藏的粮都算得一清二楚。

为推行新税,右廷推出 “首年免征杂役” 的政策。张砚在《燕云志》里写道:“什一税的妙处,不在轻,在明 —— 百姓知道交多少,便少了胥吏盘剥的怨。” 这话被萧虎批在税册扉页,当作推行准则。

通译官阿里(蒙古人,通汉文)的案上,摆着两本账:蒙古文账记 “马羊数”,汉文账记 “折算银”。他发现,草原贵族常虚报马羊年龄(老羊充羔羊),江南胥吏则擅改田亩数(熟地报荒地)。

“大人,这匹老马按‘壮马’折算,多算了十两。” 阿里拿着账册找周显。周显却让他 “先记着,月底汇总”—— 他要等双方都露出破绽,再一并清算。月底核查时,阿里报上 “草原多算银百两,江南少报粮五十石”,萧虎命 “各罚主事者俸三月”,谁也不得偏袒。

阿里的儿子在崇文馆读书,回来告诉他:“汉人同学说,银子是‘白老虎’,能吃人。” 阿里摸着账上的银数,忽然明白,通译官算的不是账,是汉蒙之间的人心秤。

俺答汗的部落在贡羊时,故意混入三十只病羊。左廷的验收官(蒙古人)眼开眼闭,却被通译官阿里识破:“这些羊过不了冬,按规矩要折半算。” 俺答汗的儿子拔刀欲砍,被帖木儿按住:“大汗在大都看着呢,你想让全族挨饿?”

部落的老牧民对着毡房外的敖包祈祷,希望 “腾格里收了北人的税册”。但当右廷用江南税粮换来的茶砖、布匹分到牧民手中时,抱怨声渐渐低了 —— 他们发现,多贡一只羊,能换回两匹比草原粗布好十倍的江南绸缎。

有个牧户试着用五只羊换了个江南的瓷碗(牧民用来盛奶,不易洒),在部落里炫耀。俺答汗看在眼里,第二月贡的羊,竟全是肥壮的 —— 利益比祈祷更能改变人心。

歙县的乡绅们在祠堂开会,决定 “明交什一税,暗藏田契”(隐瞒土地数量)。但佃户们却偷偷跑到县衙,把地主的 “黑田”(未登记的土地)报了上去 —— 按新制,佃户只需交 “佃租”,不用担税,地主隐瞒土地,他们反而要多交租。

县城的税吏张福(原南宋小吏),在税册上做手脚,把自己亲戚的田亩改少了二亩。被右廷派来的核查官发现后,按萧虎的令 “杖二十,革职”。围观的百姓拍手叫好,张福的母亲哭着骂:“让你学那贪赃的勾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秋收时,官府按什一税收粮,粮仓外贴出 “收粮明细”,谁交了多少,一目了然。有个老农捧着粮袋说:“比南宋时少交一斗,还不用给胥吏送鸡蛋 —— 这税,认了。”

白虎堂的总账册上,草原贡赋与江南税粮的数字逐月攀升。萧虎却在 “通译官报告” 上批:“草原多算之银,需用江南绸缎抵;江南少报之粮,要以草原马匹补。” 他不让任何一方占便宜,也不让任何一方吃亏。

耶律楚材提醒:“长此以往,草原会依赖江南的物资,江南会受制于草原的骑兵 —— 这是双刃剑。” 萧虎笑了:“要的就是互相离不开。” 他要让蒙古贵族明白,没江南的税粮,他们的绸缎、茶砖就没了;让江南士绅知道,没草原的骑兵,他们的田产守不住。

双轨制推行三月后,萧虎让人把总账册抄了两份,一份送忽必烈,一份贴在白虎殿外 —— 透明是最好的防腐剂。

忽必烈在和林收到账册,见江南税粮是草原贡赋折算银的三倍,对阿里不哥道:“萧虎没骗咱们,江南果然是块肥肉。” 阿里不哥却酸溜溜道:“汉人拿了大头。” 忽必烈指着账册上的 “草原贡赋逐年递增”:“他们拿粮,咱们拿人心 —— 牧民现在只认大都的绸缎,不认和林的账册了。”

御批很快传到大都:“双轨制可续行,但需派蒙古勋贵入右廷,汉臣赴左廷,互学互查。” 萧虎明白,这是让双方渗透,防止一方独大 —— 他照办,却让卢景裕去左廷 “学草原语”,合丹王的儿子去右廷 “学算税粮”,都是知根知底的人。

大都的工地上,用江南税粮换来的木料、石料堆积如山,草原贡赋的马羊成了工人们的肉食。张姓匠人在白虎殿雕刻时,看到运送绸缎的车队从门前经过,问监工:“这是哪来的?” 监工道:“草原用羊换的,咱们用江南的粮换的羊 —— 一环扣一环,缺了谁都不行。”

崇文馆的书生们用上了新纸(江南税粮换来的楮树浆所造),蒙古兵的甲胄用江南的丝绸衬里(更舒适)。甚至连耶律楚材的书房,都摆上了草原的毛毯(贡赋所得)和江南的瓷瓶(税粮所换)—— 大都的日常,早已是双轨制的缩影。

周显在《大都营建录》里写道:“至元四十三年末,宫城用度,半出江南税粮,半出草原贡赋 —— 双轨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至元四十三年除夕,白虎堂的总账册上记着:草原贡马三千匹、羊五万只,折算银二十万两;江南收粮三十万石,折算银六十万两。萧虎让人用这些银粮,给蒙古贵族分了绸缎,给江南百姓免了次年春税,给工匠们发了年节赏钱。

左廷的蒙古包议事厅里,合丹王喝着江南的米酒,对帖木儿道:“明年俺答汗的贡羊,我去催,保准都是肥的。” 右廷的书房内,卢景裕与张砚核对着新一年的税目,笔尖划过 “什一税” 三字,格外顺畅。

萧虎站在白虎殿的台阶上,望着大都的万家灯火 —— 草原的风与江南的雨,都吹进了这座城。他知道,双轨制不是权宜之计,是治理天下的必须。当蒙古的马羊与江南的粮税在账册上达成平衡,当左廷的狼旗与右廷的书卷在风中齐舞,新朝的根基,才算真正扎进了土地里。

岁末的钟声敲响时,通译官阿里的儿子在崇文馆写下:“马羊换绸缎,粮税筑宫墙 —— 这天下,原来可以这样算。” 窗外的月光落在账册上,把 “草原” 与 “江南” 四个字,照得同样分明。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