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巴图虎 > 第835章 虎食需嚼

巴图虎 第835章 虎食需嚼

作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22 16:08:12 来源:全本小说网

885 章:虎食需嚼(萧虎的战略辩解)(至元四十三年夏?虎都虎豹阁)

和林使者把忽必烈的诘问诏书拍在虎豹阁案上时,羊皮纸边缘还带着漠北的沙尘。“三年太久,” 使者复述着汗廷的原话,“阿里不哥的残部尚未肃清,南宋若与西域诸国勾结,后患无穷。大汗说,萧将军若觉得兵力不足,可调漠南骑兵助战。” 话里的催促像带刺的鞭子,抽得阁内空气都发紧。

萧虎捏着诏书的手指泛白,纸上 “夜长梦多” 四字用蒙古文写得格外用力,墨迹几乎透纸背。他想起去年忽必烈亲征阿里不哥时,自己曾以 “江淮未定” 为由婉拒出兵,此刻的催逼,或许藏着 “挟功自重” 的猜忌。“使者一路辛苦,先去驿馆歇息。” 他对周显使个眼色,“备好大汗爱吃的马奶酒,我明日亲自回话。” 使者冷哼一声,甩袖而去 —— 他带来的不仅是诏书,更是汗廷对江南战局的不耐烦。

次日清晨,虎豹阁的青铜虎钮大印被抬到议事厅中央,印台上的 “总领江淮兵马事” 七个字在晨光里泛着冷光。萧虎站在印前,看着帖木儿、孟珙、周显等核心幕僚,忽然问:“诸位见过猛虎捕羊吗?” 帖木儿粗声应:“自然见过,扑倒了就撕咬,哪有闲工夫磨蹭?”

萧虎摇头,从案上拿起一块羊骨 —— 那是昨夜特意留的,骨头上还带着没剔净的肉筋。“你们看,” 他用佩刀剖开骨头,“羊肉要撕成块,骨髓要慢慢吸,若整只吞下,非噎死不可。” 他把骨头扔给帖木儿,“淮南就是这块带筋的骨头,咱们刚咬下来,肉里还裹着碎刺(南宋残余势力),若不等嚼烂就吞,刺会扎穿肠胃(引发民变)。”

孟珙忽然起身:“将军是说,治理重于急攻?” 萧虎点头,指向阁外的淮南舆图:“汗廷只看见咱们占了土地,却不知土地里埋着多少怨怼。” 这比喻像把钝刀,慢慢剖开急于求成的浮躁。

萧虎让人抬来淮南各州县的簿册,摊开在案上。“扬州商户复业的不足五成,” 他指着红笔标注的数字,“上个月有三个村的农户把咱们发的种子埋了,说‘北人给的粮,吃了会断子绝孙’。” 周显补充:“宿州的税吏刚下乡就被打了,百姓说‘宋廷虽苛,至少不抢咱们的牛’。”

帖木儿不屑:“派兵镇压就是!” 孟珙却冷笑:“帖木儿万户可知淮南有多少村落?派兵驻守,每个村至少要十个人,十万兵都不够分。” 他翻开自己带来的黄州旧档,“我守黄州时,光是安抚流民就用了半年,何况淮南刚经战火?” 萧虎敲了敲簿册:“这就是我为何说要‘嚼’—— 得让百姓亲眼见着田能种、商能做,才会认咱们这个主。”

他忽然提高声音:“明日起,淮南赋税再减三成,凡归还百姓耕牛者,赏银五两!” 这话掷地有声,连帖木儿都愣住了 —— 蒙古军历来以劫掠为补,减赋还牛,简直是闻所未闻。

“光减赋不够,” 孟珙上前一步,展开一幅《淮南水患图》,“这一带十年九涝,去年战火又毁了七成堤坝,若秋收前不修,百姓还是会逃。” 他指着图上的涡河故道,“此处淤塞已久,若能疏通,可灌良田万亩,比发多少赏银都管用。”

萧虎盯着图上的淤塞段,忽然想起史宅之在扬州时修的堤坝 —— 那时他还骂过 “南人只会用土木挡刀枪”,如今才懂水利是另一种武器。“命陈六带工匠营南下,” 他对周显道,“从军粮里拨出五千石,作为修堤口粮,就说是‘虎都送来的活命粮’。” 他特意嘱咐,“让汉人兵和蒙古兵一起修,同吃同住 —— 百姓见咱们的人肯淌泥治水,才会信‘不只是来打仗的’。”

傍晚时,修堤文书传到淮南,宿州的老农们捧着文书互相传阅,有人摸着上面的虎形印,忽然道:“若真能把涡河通了,或许…… 可以试试种他们的种子?” 这话像颗石子,在死水般的民心湖里漾开了圈。

周显带着三个幕僚,在虎豹阁的中层连夜编写《江南治理策》。烛火下,他们把萧虎的 “虎食论” 拆解成 “收心、固土、渐图” 三策:收心篇讲减税、兴农、办学;固土篇论修水利、设巡检、编户籍;渐图篇则明言 “三年后,淮南可养兵十万,届时再攻临安,如虎添翼”。

孟珙在旁批注,把南宋治理江南的旧法揉进去:“可仿宋制设‘劝农官’,但得用咱们的人,既懂汉俗,又知军法。” 帖木儿虽不耐烦,却也被说动,添了句 “骑兵可暂驻淮北,既防宋兵反扑,又不扰淮南农耕”。萧虎亲自审定最后一卷时,在 “以汉治汉” 四字旁画了只虎 —— 虎身是蒙古纹,爪下却踩着稻穗。

书成之日,周显用黄绸包裹,指着封面上的虎纹:“这策子不仅是给大汗看的,也是给江南士绅看的 —— 让他们知道,咱们不是要毁了这片地,是要治得更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和林使者再次被请进虎豹阁时,案上摆着三样东西:《江南治理策》、淮南新收的税粮样本、修堤工匠的名册。萧虎先请他看税粮:“这是刚从扬州收的新麦,比去年南宋治下多三成 —— 百姓肯交粮,就是心松动了。” 再翻到名册:“这里有两百个蒙古兵的名字,都在涡河工地上泡着,手上的茧比农具还厚。”

使者的脸色渐渐缓和,萧虎趁机递上《江南治理策》:“大汗担心夜长梦多,臣怕的是‘贪多嚼不烂’。三年后,淮南不仅能自供军粮,还能为大汗输送丝绸茶叶 —— 比现在硬打下来,只剩一片焦土强得多。” 他忽然压低声音,“何况,临安若急了,把传国玉玺送给阿里不哥,大汗更难办,不是吗?”

这话戳中了忽必烈的隐忧。使者捧着策子,指尖在 “三年养兵十万” 处反复摩挲,终于道:“萧将军的意思,我会原话带回和林。” 他没再说催促的话,只是多看了眼阁外那口虎头铡 —— 铡身的猛虎噬羊纹,此刻倒像在咬一块难啃的骨头。

消息传到虎都的蒙古勋贵圈,立刻炸了锅。“咱们的铁骑能踏平花剌子模,还怕江南的水网?” 万户阿勒泰在酒会上拍着桌子,“萧将军是被南人的丝绸茶灌软了骨头!” 有人附和:“再等三年,史宅之早把楼船修好了,那时更难打!”

帖木儿奉命去安抚,把淮南送来的新麦饼摔在桌上:“你们尝过这饼吗?这是百姓自愿交的,不是抢的!” 他扯开袖子,露出修堤时蹭的泥痕,“咱们的人在泥里滚,不是为了学南人干活,是为了让他们别再帮宋兵 —— 等淮南成了咱们的粮仓,打临安时,他们说不定会送船来!” 勋贵们哑了火,却仍有人嘟囔:“哪有猛虎等羊长肥了再咬的?”

为了让 “三年之约” 显得可信,萧虎故意放缓了军事动作。他命张诚把江北的虎头船调回盱眙整修,让南宋的细作看得清清楚楚;又让李默在江南散布 “虎都正忙着种地,暂时不打仗” 的流言。临安的理宗收到消息,果然松了口气,对史宅之道:“看来萧虎真被淮南绊住了,可暂缓造船。”

对内,他则在虎豹阁顶层的密议室里,与陈六研究新的楼船图纸 —— 比之前的虎头船大了两成,船底装着孟珙建议的 “分水棱”,能破南宋的铁链阵。“让外面吵去吧,” 萧虎摸着图纸上的虎形撞角,“他们以为咱们在嚼骨头,其实在磨爪子。” 阁外的虎头铡在阳光下闪着光,像在提醒所有人:这不是放弃,是另一种进攻。

《江南治理策》用鎏金函封装好,由萧虎的亲卫队长亲自护送,快马加鞭送往和林。出发前,萧虎把一封密信塞进函底,信里没提军事,只说 “淮南的新茶已备好,秋分时可献与大汗,比西域的马奶更解腻”,还附了张茶引,上面盖着虎都与淮南的双印。

使者一路疾驰,在漠北的草原上遇到忽必烈的巡哨,对方见函上的虎纹,竟直接放行 —— 萧虎的威名已透过之前的贡品,在漠北有了分量。当函件送到和林时,忽必烈正在研究西域地图,拆开一看,先被税粮样本惊了下,再翻到 “三年养兵十万”,忽然对身边的耶律楚材道:“这萧虎,倒比咱们懂怎么啃江南这块硬肉。”

楚材指着 “以汉治汉” 四字:“他这是把南人的法子,变成了咱们的刀。” 忽必烈沉吟半晌,在策子上批了个 “准” 字,却又添了句 “明年开春,朕要见淮南的新茶”—— 既给了时间,又没松最后的缰绳。

深夜的虎豹阁,顶层密议室的灯还亮着。萧虎站在窗前,望着虎都的万家灯火 —— 其中三成是南迁的汉人商户,窗纸上映着他们算珠的影子。周显进来时,见他正对着《江南治理策》出神,案上摆着刚收到的淮南快报:“涡河堤坝修好了三成,已有百姓来登记户籍。”

“你看,” 萧虎指着报上的数字,“这就是‘嚼’的效果 —— 比炮轰慢,却更扎实。” 他忽然想起忽必烈的批语,冷笑一声,“大汗要新茶,我就给他新茶,还要让他尝到带淮南泥土味的甜 —— 到那时,别说三年,再要三年,他也会点头。”

窗外的月光,把他的影子投在墙上,像只伏在暗处的虎,不急着扑,只是慢慢磨着爪,等猎物的警惕渐渐松懈。而虎豹阁前的虎头铡,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既是对外的威慑,也是对内的警诫:吞下江南的路,得一步一步走,一口一口嚼,急不得。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