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巴图虎 > 第813章 盱眙开市

巴图虎 第813章 盱眙开市

作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22 16:08:12 来源:全本小说网

813 章:盱眙开市(首次互市的摩擦与妥协)(至元四十二年秋?盱眙互市点)

盱眙镇口的老槐树上,“南北通衢” 的杏黄幡子在秋风里舒展,幡角绣着暗纹 —— 左半是南宋的缠枝莲,右半是蒙古的卷草纹,接缝处用银线绣了个小小的 “和” 字。这是张诚(虎首堡汉吏)特意让人绣的,昨夜他带着三名工匠在帐里忙到三更,银线戳破了七次手指,血珠滴在 “和” 字上,倒添了几分鲜活。

市门两侧,宋商的茶担码得整整齐齐,茶篓上贴着 “建宁府北苑” 的红签;蒙古商队的皮毛堆成小山,每张羊皮都用红绳系着,绳结是蒙古的 “吉祥结”。张诚站在门内,望着对岸宋营的了望塔 —— 塔上的旗语正打给淮东军,他知道赵葵的人此刻定在数着入市的蒙古人。“都打起精神。” 他低声对左右说,“将军说了,第一笔买卖做砸了,往后就难了。”

辰时三刻,市锣响了三声,宋商李三郎(建宁茶商)第一个冲上前,捏起张蒙古羊毛翻来覆去地看。“这是掺了沙砾!” 他把羊毛往地上一摔,沙粒滚出来沾在布鞋上,“去年在扬州买的北地羊毛,哪有这么糙?” 卖羊毛的蒙古百户巴图(帖木儿的堂弟)顿时红了脸,他腰间的弯刀 “噌” 地抽出半寸:“南蛮子懂什么!这是草原的‘金沙毛’,暖过你们的丝绵!”

围观的宋商们哄笑起来:“怕是沙比毛多!” 巴图的亲随们立刻围上来,双方推搡着,茶篓被撞翻,茶叶撒了一地。张诚拨开人群,捡起那撮羊毛凑近鼻尖 —— 果然有河沙的腥气,是从淮河滩涂沾的。“按规矩来。” 他声音不高,却带着分量,“蒙古商队的羊毛,每斤抽税加三成。” 又转向李三郎,“你撞翻的茶篓,照价赔给货主。” 巴图还想争执,张诚忽然用蒙语说:“你带的货里,有五张羊皮是去年的陈货,要不要我当众验验?” 巴图的脸瞬间涨成紫茄子,终是把刀归了鞘。

未等羊毛争端平息,西边又吵了起来。南宋绸缎商王敬之(史弥远的远房表侄)捧着匹蜀锦,对着日头照:“这锦缎比样品薄了半分,定是偷工减料!” 他抖着锦缎,金线绣的凤凰尾巴竟掉了根线头,“蒙古人就用这等货来换我们的好茶?”

接话的是蒙古千户阿勒泰(阿古拉的副手),他抓起锦缎往地上一掼,马蹄踩过都没留痕迹:“薄才显金贵!你们的茶砖硬得能砸核桃,怎么不说?” 王敬之立刻喊冤:“那是压茶的老法子,防潮!” 张诚让人取来尺秤,量得锦缎果然短了三寸,又敲开茶砖 —— 内里确实紧实,却没掺沙土。“蜀锦短尺,罚没一匹入官。” 他指着官仓方向,“充作互市点的帐幔,让大家都看看‘短尺锦’。” 又对阿勒泰道:“茶砖若真有问题,下次不准那茶商入市。” 王敬之脸色发白,他知道这是敲山震虎 —— 史相打过招呼,不能让蒙古人抓住把柄。

张诚让人在市中搭起 “公估处”,乌木柜台后摆着杆特制的天平,秤杆两头各刻着 “南”“北” 二字。汉吏刘平(盱眙本地人,熟悉商道)与蒙古断事官塔木尔(巴图的叔伯)分坐两侧,天平的支点下垫着块青石板,石板上刻着 “平” 字 —— 取 “一碗水端平” 之意。

第一笔大宗交易是二十担茶叶换十匹北马,李三郎盯着塔木尔放的砝码:“这砝码比官制的重一钱!” 塔木尔冷笑:“你们的茶叶筐底垫了油纸,多算半斤!” 张诚让人取来官制砝码和空筐,果然都有猫腻。“各打五十大板。” 他命人重称,“茶叶去油纸,砝码按官制,少一两补一两。” 称完时,秤杆正好平在 “平” 字上方,刘平与塔木尔同时在账册上画押,一个用朱笔,一个用墨笔,墨迹交叠处,倒像个模糊的 “和” 字。

收税处的算盘打得噼啪响,张诚盯着账册上的数字:蒙古皮毛税银三百两,南宋茶锦税银二百八十两 —— 差二十两。他让人把巴图那批 “金沙毛” 的加征税银挪过来,正好补齐。“给和林的文书上,写‘南北税银相等’。” 他对记账吏说,“给临安的文书上,也写‘税银持平’。” 吏员不解:“为何不写实?” 张诚压低声音:“大汗要面子,宋帝要体面,我们夹在中间,就得让两边都觉得没吃亏。”

午后,他见税银中有块成色不足的银子,上面还刻着南宋的 “临安府” 印记,忽然笑了 —— 这定是史弥远的人混进来的,既想占便宜,又想留个念想。他让人把这银子熔了,重铸成两半,一半刻 “北”,一半刻 “南”,分存两边库房:“让他们知道,银子到了这儿,就没南北之分了。”

日头偏西时,市角的老磨坊后,南宋茶农陈老栓正往蒙古牧户帖木儿(与千户同名)的羊皮袋里塞茶籽:“这是‘早白尖’,种在淮河边准能活,收了茶,咱们再换。” 帖木儿则把袋羊粪往陈老栓的竹筐里倒:“这粪肥田,比草木灰强十倍,你家的麦子定能增产。” 两人没用秤,只凭手掂,陈老栓笑:“我信你这蒙古汉子的手准。” 帖木儿拍着胸脯:“南蛮子的茶,我信得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巡逻兵赵五(南宋厢军)撞见时,手已按在刀柄上,却被张诚喝住。“他们换的是茶籽羊粪,不是兵器。” 张诚望着两人佝偻的背影,“互市互市,先互心,再互货。” 他对赵五说,“这事别报上去,史家(史弥远)和萧家(萧虎)要的是太平,不是处处较真。” 赵五松了手,见陈老栓给帖木儿递了个粗瓷碗,两人对着喝起了淮河水,碗沿碰在一起,倒像个没封严的 “合” 字。

市外的芦苇荡里,宋廷细作林三郎(伪装成货郎)正数着蒙古商队的马镫 —— 每只马镫都有加固的铁环,比寻常的沉半斤。“这是军用品改的。” 他在草帽夹层里速记,“至少有五十副,说明萧虎在扩军。” 不远处的槐树上,蒙古细作阿合马(扮成樵夫)正盯着宋商的货船 —— 船底有暗格,里面没装货,却铺着防潮的油布:“定是藏兵器的地方。”

两人几乎同时抬头,目光在半空相撞,又迅速避开。林三郎摸了摸货郎担里的假茶叶(实则是空心的情报筒),阿合马则把柴刀往树后藏了藏(刀柄里有密信)。张诚在市门楼上看得清楚,却只对亲卫说:“风大了,让巡逻兵多走两趟芦苇荡,别让野火燎了市棚。” 他知道,细作互探是常事,只要不闹大,反倒能让两边都放心 —— 对方在盯着,就不会轻易动手。

天擦黑时,张诚让人点起十二盏马灯,挂在公估处的屋檐下。“再开一个时辰。” 他宣布,“蒙古商队的皮毛,今晚免税两成;南宋的茶叶,每担多换一尺锦缎。” 巴图愣了愣,随即反应过来 —— 这是让他们赶紧出货,别过夜。王敬之则眼珠一转,让人把最好的蜀锦摆出来:“晚来的都是客,添个彩头!”

暮色里,交易突然顺畅起来。李三郎用三担好茶换了张整张的黑狐皮,他知道这皮能献给史相;巴图换了十匹锦缎,想着给女儿做嫁妆。张诚看着账册上的 “补换” 记录,忽然觉得这马灯光晕里的人影,倒比白日里顺眼多了 —— 白日争的是规矩,夜里让的是人情,或许这就是萧虎说的 “生意场如战场,既要赢,也要让”。

亥时敲过,市门缓缓关上。张诚核账时,发现有笔 “十匹锦缎换五车石灰” 的记录 —— 石灰是修城用的,蒙古人要这个做什么?他让人叫来经手的宋商,那商人支吾半天,才说 “是萧将军的人要的,说是加固望南台的城墙”。张诚提笔在账册上改了 “石灰” 为 “杂料”,心想:萧将军这是借着互市修工事,倒也精明。

另一边,宋营的账房里,赵葵看着细作送来的清单,皱眉问:“蒙古人真没买多少铁器?” 细作答:“张诚查得紧,铁器交易要登记,他们只买了些铁锅。” 赵葵不信,却也没辙 —— 盱眙的灯火灭了大半,再查就得惊动对方。他不知道,张诚早已让人把铁器熔成马掌,混在皮毛堆里运走了,账本上只写着 “马具一批”。

张诚乘小舟回北岸时,淮河上的月光碎成一片银鳞。他望着南岸宋营的灯火,又回头看北岸虎首堡的方向,忽然掏出块玉佩 —— 这是萧虎给的,一面刻着 “虎”,一面刻着 “隐”。“将军,开市了,也收市了。” 他对着河水轻声说,“争了,也让了;真了,也假了。”

舟尾的艄公哼着江淮小调,桨声搅碎月影。张诚摸着账册上那些被涂改的痕迹,忽然明白:这盱眙互市,哪是做买卖,分明是南北双方在刀尖上递茶碗 —— 既要让对方尝到甜头,又得防着碗底有毒。而他这个掌秤人,不过是在秤杆上找平衡,让两边都觉得,这生意还能做下去,这日子还能过下去。

夜风带着水汽扑在脸上,张诚打了个寒颤,把账册裹得更紧了。明天,太阳照常升起,市门还会打开,争吵与交易,还会在这 “南北通衢” 的幡子下,继续上演。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