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巴图虎 > 第1040章 藩效生根

巴图虎 第1040章 藩效生根

作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27 10:42:18 来源:全本小说网

1040 章:藩效生根(至元四十六年夏末蒙古故地削藩成效落地)

至元四十六年夏末的怯绿连河草场,风卷着成熟的牧草气息掠过大地,与半年前的紧张氛围截然不同 —— 往日部落间用于争夺草场的木栅栏已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牧群管控司立的 “限额标识牌”,牌上用蒙古文与汉文刻着 “脱脱部牧地:两百顷,限额马群四千匹”“汪古部牧地:一百八十顷,限额马群三千六百匹”。李衡骑着马,手持 “成效核查册”,身后跟着实务官王顺与部落吏员巴特尔,正逐片巡查草场 —— 册页上 “草场兼并案件:零起”“限额执行率:九成五” 的朱批,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李大人,您看这片苜蓿地,” 巴特尔勒住马,指着不远处的绿色区域,“这是阿里不哥部的代管草场,三个月前还是荒地,现在种满了苜蓿,下个月就能割了喂马。之前部落间抢着占的荒地,现在都按限额分了,没人再争了。” 李衡俯身查看苜蓿长势,叶片肥厚,根系扎实,显然照料得用心。他转头看向王顺:“半年前阿里不哥部还因私占草场被问责,现在不仅管好代管草场,还主动帮周边部落补种牧草,这就是限额制的好处 —— 有了稳定的牧地,谁还愿意冒险兼并?”

不远处,老牧民速不台正赶着自家的五匹私马在限定区域牧马,看到李衡一行,连忙上前见礼:“李大人!多亏了限额制,咱们家终于有固定的牧地了!去年这时候,我家的马被其他部落赶得没处去,现在好了,牌子立在这儿,谁也不敢来抢,还能领青稞补贴,日子踏实多了!” 速不台的孙子抱着马绳,手里攥着刚摘的野果,笑着对李衡道:“大人,我家的小马驹长大了,以后也能帮着牧马啦!” 李衡摸了摸孩子的头,对速不台道:“好好牧马,明年草场修复得更好,限额还能适当调整,日子会越来越红火。”

巡查到脱脱部与汪古部的边界时,两部落的马倌正一起检查 “边界木牌”—— 木牌上刻着两部落的牧地范围,还用虎形量天尺标注了精确距离。脱脱部的帖木儿道:“李大人,以前咱们和汪古部总为这十里草场吵架,现在按官尺量清楚,各守各的限额,再也没红过脸。昨天汪古部的合撒儿还送了咱们两袋苜蓿种子,说一起把边界的草场种好。” 汪古部的合撒儿也笑道:“以前是我糊涂,总想着多占点草场,现在知道了,按限额来,大家都安稳,比抢来抢去强多了。”

夕阳西下时,李衡一行回到牧群管控司署衙,将巡查结果汇总 —— 蒙古故地十二部落,除亦乞列思部因新添小马驹需微调限额外,其余十一部落均严格按限额牧马,草场兼并案件自限额制落地后零发生,代管草场修复进度达四成。李衡看着册页上的数据,对帖木格道:“削藩不是目的,让草原安稳、部民踏实才是。现在限额制扎了根,兼并止了息,这才是真正的成效。” 帖木格点头:“大人说得是,行省阿术平章若知道了,定会为咱们高兴 —— 这半年的辛苦,总算没白费。”

诸王牧地限额制的落地,依托《大元通制?马政》中 “户均草场定限额” 的核心标准,结合蒙古故地实际,细化为 “三算三定” 流程,确保公平可落地。李衡与牧群管控司吏员们早在夏初便开始筹备,先按 “每百户配草场二十顷、每顷养马二十匹” 的标准(《元史?食货志》载元代草原 “百户二十顷、顷马二十匹” 为基础限额),核算各部落的基础限额。

“脱脱部有五百户,按标准应配草场一百顷,养马两千匹,” 李衡指着案上的 “限额核算表” 对帖木格道,“可他们实际草场有两百顷,之前多占的一百顷是从汪古部抢来的,现在需清退五十顷给汪古部,保留一百五十顷,养马限额调整为三千匹 —— 既考虑他们的实际牧群数量,又不让多占的草场白得,这样才公平。” 帖木格补充:“汪古部有四百五十户,原草场一百三十顷,清退五十顷后,总草场一百八十顷,养马限额三千六百匹,正好符合标准,他们定能接受。”

核算中也遇特殊情况 —— 弘吉剌部因是元廷驸马部,部民多且有驿站用马需求,限额需酌情放宽。李衡与行省商议后,按 “每百户配草场二十五顷” 的标准,给弘吉剌部五百户配草场一百二十五顷,养马限额两千五百匹,还额外保留五十顷作为 “驿站用马牧地”。斡罗陈领主得知后,亲自来管控司致谢:“李大人,朝廷既守规矩,又顾咱们的特殊情况,这份恩情,弘吉剌部记在心里,以后定会带头遵限额、护草场。”

限额确定后,需经 “部落确认 — 行省核验 — 中央备案” 三步。李衡带着核算表逐部落确认,阿里不哥部最初对 “一千零五十顷草场、两万一千匹马” 的限额有疑虑:“李大人,咱们部有五千户,这限额是不是少了?” 李衡拿出 “户均核算依据”:“领主,五千户按百户二十顷算,应配草场一千顷,您现在有一千零五十顷,已多五十顷;养马两万一千匹,按顷马二十匹算,正好匹配,不算少。且代管的一千零五十顷草场三年后返还,届时限额还能再调,您放心。” 阿里不哥核对依据后,签字确认:“既按标准算,我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限额表最终经行省核验、中央备案后,用木板刻制,分送各部落,还在管控司署衙外张贴公示。巴特尔带着吏员们给各部落送限额木牌,木牌上刻着部落名、户数、草场面积、养马限额,边缘还刻着 “牧群管控司监制” 字样。“这木牌既是限额凭证,也是护草场的符,” 巴特尔对马倌们道,“以后谁也不能多占草场、超限额养马,不然管控司会按律处置。” 马倌们捧着木牌,虽有不舍,却也认可 —— 有了明确的限额,就不用再担心被抢草场,也不用再冒险超限额了。

草场兼并止息的关键,在于牧群管控司建立的 “边界定界 纠纷调解” 机制,从源头杜绝争夺。至元四十六年夏,蒙古故地十二部落的边界,均用虎形量天尺精确丈量,立木牌为界,木牌上标注 “界至、丈量日期、管控司印”,且每五里设一处 “界标桩”,桩顶铸小型虎首,与量天尺呼应,既是边界标识,也是管控司权威的象征。

脱脱部与汪古部的边界曾是兼并重灾区,半年前还因争夺十里草场爆发冲突。现在,两部落的马倌每天都会一起巡查边界,查看木牌与界标桩是否完好。帖木儿(脱脱部)指着界标桩道:“以前咱们总想着把界桩往汪古部挪几尺,现在量天尺量得清清楚楚,挪一寸都知道,而且管控司每月都会来核验,谁也不敢动歪心思。” 合撒儿(汪古部)补充:“上次刮大风,吹倒了两根界标桩,咱们第一时间报了管控司,李大人当天就带人来重新丈量立桩,一点都没耽误,这样的机制,想争都争不起来。”

纠纷调解机制则体现 “先调解、后裁决” 的柔性原则。亦乞列思部与合丹部残余势力因一片冬牧场起争议,亦乞列思部说 “祖祖辈辈都在这儿牧马”,合丹部说 “去年从阿里不哥部手里抢来的”。李衡带着管控司吏员、行省监司官,用虎形量天尺丈量草场,查出这片牧场实际是阿里不哥部之前私占的,按限额制应归亦乞列思部。

调解时,李衡没有直接裁决,而是先让两部落领主陈述理由,再出示丈量数据与阿里不哥部的私占记录:“这片牧场既不是亦乞列思部的祖产,也不是合丹部该得的,按限额制,应归亦乞列思部,合丹部可从代管草场中分得二十顷作为补偿。” 合丹部领主虽有不满,却也认可数据:“既然官尺量得清楚,管控司又给了补偿,我认。” 亦乞列思部领主也道:“多谢李大人公平调解,咱们以后不会再争了。”

自机制建立后,蒙古故地共调解草场纠纷七起,均无异议,且无一起新的兼并案件。行省监司官在给中央的奏报中写道:“边界定界清,纠纷调解公,故兼并止息,宗藩和睦,此乃管控司之功,限额制之效也。” 萧虎看到奏报后,下旨赏赐管控司青稞三千石,以资鼓励。

阿里不哥部的转变,是削藩成效最直观的体现 —— 从最初瞒报牧群、私占草场,到如今严格遵限额、主动护草场,其态度的转变,源于限额制带来的稳定与实惠。夏末的阿里不哥部草场,马群按 “代养马、私马、幼马” 分区放牧,每群马旁都立着 “限额标识牌”,马倌们按牌牧马,不再像以前那样四处抢草场。

阿里不哥每天都会去代管草场查看苜蓿长势,看到绿油油的牧草,他对帖木儿长老道:“以前我总觉得限额制是朝廷夺咱们的草场,现在才知道,是帮咱们守住草场。你看,代管草场种了苜蓿,明年就能割来喂马;清退的超占草场,换来了汪古部的和解,再也不用为抢草场打架;管控司还帮咱们申请了青稞补贴,部民们再也没饿过肚子。” 长老帖木儿点头:“领主,这都是遵限额、护草场的好处。之前激进派总说朝廷坏,现在他们也哑口无言了 —— 部落的日子,确实比以前好。”

阿里不哥部还主动协助管控司劝谕其他部落。亦乞列思部最初对限额制抵触,阿里不哥亲自去劝说:“我之前瞒报、私占,被夺了半数草场,以为日子过不下去,可现在呢?草场有人修,马群有限额,部民有补贴,比以前安稳多了。你们若抵触,只会像我之前那样吃亏,不如遵令,日子才会好。” 亦乞列思部领主听后,主动去管控司确认限额,还派吏员参与边界定界。

管控司在阿里不哥部核牧时,发现他们的马群数量正好符合限额,且没有一匹超龄老弱马 —— 马倌们已按管控司的建议,将老弱马送到调养点,由兽医诊治。李衡道:“领主,你们的马群管理越来越规范了,这样下去,三年后代管草场返还,你们的牧群定能更壮实。” 阿里不哥笑道:“这都是托朝廷的福,托管控司的福。以后咱们部,定会按限额牧马,配合管控司,绝不再犯以前的错。”

阿里不哥的转变,也影响了其他曾抵触的部落 —— 合丹部残余势力看到阿里不哥部的变化,主动上报之前瞒报的五百匹小马驹;亦乞列思部则将超占的三十顷草场清退给汪古部。李衡对帖木格道:“阿里不哥是‘惩一儆百’的例子,现在他成了‘遵令典范’,比咱们说再多都管用。” 帖木格道:“是啊,宗藩之间的影响,比中央的指令更直接,阿里不哥的转变,是草原安稳的重要一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察合台部作为西北强藩,其对限额制的认可,标志着削藩成效向边远宗藩扩散。阿鲁忽领主最初对限额制持观望态度,担心 “朝廷借限额削夺部实力”,直到夏末看到周边部落的变化,才彻底放下顾虑。

察合台部的牧地多在阿尔泰山南麓,此前因远离中都,常私占周边小部落的草场。限额制落地时,阿鲁忽只派了一名小吏去管控司确认限额,不愿多参与。李衡察觉后,带着 “其他部落成效报告” 亲自赴察合台部,报告中详细记录了脱脱部清退草场后与汪古部和解、弘吉剌部得额外驿站牧地的情况。

“阿鲁忽领主,” 李衡将报告递给他,“察合台部有八千户,按标准应配草场一千六百顷,养马三万二千匹,现在你们实际有两千顷,多占的四百顷是从三个小部落抢来的。若清退两百顷还给小部落,保留一千八百顷,养马限额三千六百匹,管控司可帮你们申请苜蓿种子,还能从代管草场中分得五十顷作为补偿,比你们抢来的更安稳。” 阿鲁忽看着报告中其他部落的实惠,又想到之前因抢草场与小部落结仇,常有冲突,心中渐渐动摇。

恰逢此时,三个小部落的使者来察合台部,请求归还草场。阿鲁忽按李衡的建议,与使者商议:“我部清退两百顷草场给你们,你们需每年给我部送一千斤苜蓿干草,作为补偿。” 使者们欣然同意:“只要能拿回草场,我们愿意送干草,以后再也不与察合台部为敌。” 双方达成协议,管控司作为见证,立下文书。

清退草场后,阿鲁忽发现部里的冲突果然减少了,马倌们不用再四处抢草场,还能安心牧马。他对李衡道:“李大人,之前是我多虑了,限额制确实是为草原好。察合台部愿意按限额牧马,还会帮你们劝谕阿尔泰山周边的小部落,让他们也遵令。” 李衡道:“领主能明白就好,察合台部是西北强藩,你们遵令,周边小部落定会效仿,西北草原的安稳,就靠你们了。”

此后,察合台部不仅严格遵限额,还主动派马倌协助管控司丈量阿尔泰山周边小部落的牧地,帮他们定限额。阿鲁忽道:“以前咱们靠抢,越抢敌人越多;现在靠限额,越遵越安稳,这才是部落长久之道。” 察合台部的转变,让蒙古故地的限额制覆盖到西北边远区域,削藩成效进一步扩散。

限额制的落地,不仅止息了草场兼并,更带来了草原民生的改善 —— 部民有了稳定的牧地,能领到青稞补贴,老弱马有了调养点,小马驹有了成长保障,日子从 “动荡不安” 转为 “踏实安稳”。

老牧民速不台的生活变化最具代表性。去年此时,他因草场被兼并,只能带着家人四处游牧,马群从十匹减到五匹,还常吃不饱饭。现在,他有了五十亩固定牧地,养着五匹私马,其中两匹是管控司奖励的小马驹;每月能领二十斤青稞,足够家人过冬;老弱马被送到调养点,兽医诊治后已能正常牧马。“以前我总怕明天没草场,现在不怕了,” 速不台对前来巡查的李衡道,“牧地有牌子,青稞有补贴,马有地方养,这样的日子,我以前想都不敢想。”

年轻牧民巴特尔(非弘吉剌部吏员)之前因没草场,靠帮人放羊为生,现在他从管控司分到三十亩牧地,养了三匹私马,还成了部落的马倌,每月能领十五斤青稞补贴。“我现在每天赶着马在自己的牧地上放,不用再看别人脸色,” 巴特尔笑着道,“明年我还想再多养两匹小马驹,娶个媳妇,好好过日子。”

部落的妇女们也受益不少 —— 之前因草场兼并,男人们常去抢草场,死伤不少,妇女们既要牧马,又要照顾家人,苦不堪言。现在,男人们不用再抢草场,能在家帮忙,妇女们有更多时间纺羊毛、做奶食,还能去管控司领牧草种子,种些耐寒的蔬菜。速不台的妻子道:“现在男人们不打架了,家里有青稞,马也安稳,我每天能纺两斤羊毛,卖了能换些盐和布,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民生的改善,也让部落的凝聚力更强了 —— 之前因抢草场,部落内部常因分草场闹矛盾,现在按限额分牧地,公平透明,矛盾少了;部民们一起参与草场修复、边界巡查,关系更和睦了。脱脱部领主也速该道:“以前部落像一盘散沙,现在像一家人,这都是限额制的功劳 —— 大家日子好了,心也齐了。” 李衡在给中央的奏报中写道:“民生安,则部落安;部落安,则草原安。限额制落地,民生改善,此乃草原长治久安之基。”

牧群管控司作为限额制落地的 “执行者”,其高效运转离不开 “中央 - 行省 - 部落” 三级协同机制 —— 中央定政策、行省督执行、部落共参与,三者既分权又协作,确保限额制不跑偏、不落空。

中央层面,萧虎每半月都会收到管控司的 “成效报告”,对限额制的微调提出指导意见。当亦乞列思部因新添两千匹小马驹需调整限额时,萧虎下旨:“可按‘幼马折半’原则,临时放宽限额五百匹,待小马驹成年后再按标准核算,既不违制度,又顾部落实际。” 这份灵活的指导,让管控司在执行时更有余地,亦乞列思部也感激朝廷的体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行省层面,岭北行省平章阿术每月都会赴管控司巡查,监督限额执行情况,协调行省资源支持。当管控司缺苜蓿种子时,阿术立刻从行省库房调运两千斤种子;当阿里不哥部代管草场需挖渠引水时,阿术派五十名行省士兵协助,确保草场修复顺利。“管控司是行省的‘手’,” 阿术对李衡道,“你们缺资源,行省定全力支持,不能让你们因缺人缺物误了大事。”

部落层面,各部落派吏员参与管控司工作,既监督执行,又传递部落需求。脱脱部的帖木儿、汪古部的合撒儿、弘吉剌部的巴特尔,都是部落派来的吏员,他们熟悉部落情,能及时反馈限额执行中的问题。“之前管控司想把老弱马都清退,” 巴特尔道,“我反馈说部落需要老弱马给孩子们练手,李大人就调整了方案,保留了两百匹健康的老弱马,这样既不违限额,又顾部落需求。”

三级协同机制还体现在 “问题处置” 上 —— 当合丹部残余势力试图隐瞒超限额的三百匹马时,管控司先核实情况,报行省;行省派监司官核查,确认后报中央;中央下旨 “劝谕改正,初犯免罚”。合丹部领主看到中央、行省、管控司的协同处置,不敢再隐瞒,主动清退了三百匹马。“这种协同,既显权威,又有温度,” 李衡道,“让宗藩知道,违规会被查,改正有机会,这样才会主动遵令。”

正是这种三级协同,让限额制在落地过程中,既守住了制度底线,又兼顾了部落实际,避免了 “一刀切” 的弊端,也确保了成效的持久。阿术在给中央的奏报中写道:“中央定方向,行省强保障,部落共参与,三者协同,则限额制生根,削藩成效显,草原长治久安可期。”

限额制落地后,草原生态的改善也逐渐显现 —— 之前因草场兼并、超限额放牧导致的草场退化,如今因 “轮牧制 草场修复”,渐渐恢复生机,牧草长势变好,牧群也更壮实,形成 “生态 - 牧群 - 民生” 的良性循环。

牧群管控司按 “四季轮牧” 原则,将各部落的牧地分为 “春牧地、夏牧地、秋牧地、冬牧地”,每季度轮换一次,避免某一片草场过度放牧。脱脱部的帖木儿道:“以前咱们总在一片草场放,直到草吃完了才换,草场越来越差;现在按轮牧制,一片草场放一季,再放时草又长好了,牧草比以前肥多了。” 李衡补充:“轮牧制是按草原生态规律定的,这样既能保护草场,又能让马吃到新鲜牧草,一举两得。”

代管草场的修复是生态改善的重点。阿里不哥部的一千零五十顷代管草场,管控司派吏员监督种植苜蓿、羊草等耐寒牧草,每月浇水、除草,现在牧草已长到一尺高,远远望去一片绿色。兽医在巡查时发现,这片草场的马群比之前壮实不少:“以前这里的马多是皮包骨,现在毛色发亮,体重也增加了,这都是牧草好的缘故。”

超限额清退的草场,也被改造成 “生态恢复区”,禁止放牧,只种牧草,待草场恢复后再按限额分配。汪古部清退的五十顷草场,现在已种满针茅,成为小部落的冬牧场,小部落领主道:“这片草场以前被过度放牧,草都长不起来,现在恢复了,冬天咱们的马终于有草吃了。”

生态的改善,也让草原的野生动物多了起来 —— 之前因草场退化,黄羊、旱獭等动物很少见,现在时常能看到它们在草场边缘活动。老牧民速不台道:“动物多了,说明草场好了,咱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这是好兆头啊!” 管控司将生态改善情况记录在 “草原生态册” 中,报行省与中央,萧虎看到后,下旨 “继续推广轮牧制与草场修复,让草原生态越来越好”。

生态的改善,不仅让牧群更壮实,也让部民的生活更有保障 —— 牧草多了,马能吃得饱,奶食、肉的产量也增加了;野生动物多了,部民们偶尔还能捕猎,改善伙食。这种 “生态 - 牧群 - 民生” 的良性循环,让限额制的成效更持久,也让草原的稳定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蒙古故地的削藩成效,很快形成 “示范效应”,向草原其他区域扩散 —— 东部的亦乞列思部、西部的合丹部残余势力、北部的斡亦剌部,纷纷效仿蒙古故地,主动申请推行限额制,设临时管控司,清退超占草场,草原治理的新局面渐渐形成。

东部的亦乞列思部,之前因远离中都,对限额制一无所知,看到脱脱部的变化后,派使者赴蒙古故地管控司学习。使者看到脱脱部按限额牧马、草场恢复良好,还领到青稞补贴,回去后立刻向领主禀报。亦乞列思部领主随即派吏员赴管控司,申请推行限额制,李衡派巴特尔协助他们丈量草场、定限额,还送了五百斤苜蓿种子。“蒙古故地的经验太有用了,” 亦乞列思部领主道,“咱们也要按限额来,让部民过上安稳日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