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巴图虎 > 第1022章 巴图请锋

巴图虎 第1022章 巴图请锋

作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23 15:00:11 来源:全本小说网

1022 章:巴图请锋(至元四十六年夏巴图额尔敦请战为先锋探阿里不哥营地)(至元四十六年夏五月二十九?蒙古故地边界驿铺 / 那拉珠尔军帐 / 萧虎信使暂驻帐 / 阿里不哥营地外围 / 乃蛮部旧毡房区)

晨雾缠绕着蒙古故地边界的驿铺,五十门虎蹲炮在晨露中泛着冷光,三千虎卫的马蹄声虽已停歇,军帐内却弥漫着焦灼 —— 那拉珠尔手中的羊皮地图,标注着阿里不哥营地的大致方位,却对 “箭楼守卫频次、马群具体藏点、脱脱部残余是否仍在” 等关键信息一片空白。细作传回的消息含糊:“营地外围增设两道哨卡,骑士巡逻频次加密,却不知内里虚实。” 那拉珠尔指尖划过 “黑松林 - 主帐” 的虚线,对身旁的副将巴特尔道:“若不清营地虚实,炮队贸然推进,恐中阿里不哥的埋伏;可若等他主动暴露,又会延误时机,李衡的驻营还被围着。”

巴特尔眉头紧锁,他刚从骑兵前锋处回来,带回 “哨卡骑士盘问话术严苛” 的消息:“凡靠近营地者,需报出‘部落归属、牧马数量、来地方向’,答错一句就会被扣押。咱们的细作已折损两名,再派普通哨探,怕是难成事。” 正说着,帐帘被轻轻掀起,一道年轻身影单膝跪地,玄色皮甲上还沾着驿路的草屑,腰间挂着一柄镶银柄的弯刀 —— 正是那拉珠尔的长子、萧虎的长孙,十八岁的巴图额尔敦。他双手抱拳,声音清亮如晨钟:“父亲、统领,末将愿为先锋,潜入阿里不哥营地探虚实!”

那拉珠尔抬眼望去,见儿子虽年少,肩背却挺得如帐外的青松,眼神里没有半分怯懦,只有坚定。他心中一紧,却仍沉声道:“你可知探营凶险?阿里不哥的哨卡连牧民都严查,稍有不慎,不仅你自身难保,还会暴露援兵部署。” 巴图额尔敦抬头,目光与父亲对视,语气愈发恳切:“末将知道!但末将自小随父亲在岭北长大,懂阿里不哥部的牧民话术,能辨马蹄印、识风向;祖父还教过末将‘沙场藏形之术’,能避开哨卡视线。这柄弯刀是父亲去年赐的,末将用它劈过草原狼,足以自保!”

此时,帐外传来轻响,萧虎派来的信使恰好抵达,听闻帐内对话,便掀帘而入,递上一封萧虎的手信:“那将军,萧大人特意嘱咐,巴图贤侄若愿请战,需让他细说计划,不可凭一腔热血行事。” 那拉珠尔接过手信,见纸上萧虎的字迹遒劲:“巴图有我萧家的胆气,却需多些细致,你当教他权衡利弊。” 他放下手信,对巴图道:“你且说说,如何伪装?如何探?如何全身而退?” 巴图额尔敦挺直腰板,清晰道:“末将扮成乃蛮部迷路的牧民,称‘家里三匹老马丢了,寻至此处’;带羊皮水囊、奶豆腐为信物,夹层藏小羊皮地图与炭笔;从黑松林西侧干涸河床绕路,探完后往乃蛮部旧毡房区撤退,那里有归附牧民接应。”

那拉珠尔闻言,又看向信使,信使点头道:“萧大人早料到此节,已让乃蛮部长老备好‘牧民信物’,只待巴图贤侄取用。” 那拉珠尔这才松了口气,起身扶起巴图:“好!我准你请战!但需记着,安全为先,若遇危险,即刻撤退,切勿恋战。巴特尔,你派十名精锐骑兵,在黑松林东侧矮林设接应点,见巴图的‘三短哨声’便行动;信使,劳烦你速传信给乃蛮部长老,让他们做好接应准备。” 众人躬身领命,一场承载着家族期许的先锋探营,就此定局。

巴图额尔敦的请战,从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浸在骨血里的三代军事传承 —— 祖父萧虎是随忽必烈征战的开国功臣,腰间的狼首弯刀斩过无数叛军;父亲那拉珠尔是岭北实务与军事双能的将领,曾凭一己之力调解合丹部草场纠纷;自小在军帐与草原间长大的他,早已将 “忠勇” 二字刻进心里,此次探营,既是为朝廷效力,更是想证明自己配得上 “萧虎长孙、那拉珠尔长子” 的身份。

五岁时,巴图便跟着祖父萧虎在中都校场打转 —— 萧虎教他辨兵器:“虎蹲炮的石弹要选圆实的,不然射程会偏;长矛的木杆要选三年生的桦木,既坚韧又轻便。” 还教他听号角辨指令:“长号角是集结,短号角是前进,三短一长是撤退,记牢了,这是军人的耳朵。” 七岁那年,萧虎带他去草原,指着远处的羊群道:“草原的孩子,要像鹰一样看远,像狼一样谨慎,才能在战场上活下来。” 这些话,巴图至今记得清清楚楚,刻在书桌的木头上,也刻在心里。

十岁起,巴图便随父亲那拉珠尔驻守岭北 —— 那拉珠尔教他辨马蹄印:“阿里不哥部的马,马蹄铁是‘三钉样式’,走在碎石路上会留下深痕;乃蛮部的马,蹄印宽,因常走软草地。” 教他伪装牧民:“牧民说话要带些憨厚,递奶豆腐时要双手奉上,别像军人那样挺直腰板,容易露馅。” 有一次,那拉珠尔带他去合丹部调解纠纷,遇到骑士盘问,巴图扮成 “送奶酒的牧民之子”,抱着奶酒坛,声音怯生生:“阿哈,这是俺阿爸让送的,给合丹领主的。” 成功骗过骑士,那次经历让他明白,探营的勇,要藏在 “拙” 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十二岁那年,父亲那拉珠尔送他一匹棕红色小马,取名 “闪电”—— 马是那拉珠尔从战利品中挑出的良种,性子烈却通人性。巴图每天天不亮就去练骑术,摔了无数次,膝盖磨破了也不喊疼,直到能在马背上射箭、俯身拾物。那拉珠尔看在眼里,心疼却也欣慰,送他一柄镶银柄弯刀:“这刀随我征战过,现在给你,要记住,刀是用来护人,不是用来逞凶的。” 十五岁时,巴图正式加入虎卫,从普通士兵做起,因 “识地形、懂蒙古语” 被选入哨探队,跟着老兵探过乃蛮部的草场,辨过脱脱部的马群,积累了不少经验。

十八岁的巴图,已长到与父亲齐肩的身高 —— 玄色皮甲穿在身上,衬得他肩宽腰窄;腰间的镶银柄弯刀随步伐轻晃,是父亲的期许;骑在 “闪电” 上,身姿稳如泰山,既有祖父萧虎的沉稳,又有父亲那拉珠尔的灵动。此次请战探营,他夜里曾给祖父萧虎写过信,信里说:“孙儿想为朝廷做点事,也想让祖父和父亲知道,孙儿不是只会在军帐里读书的孩子。” 这种三代传承的使命感,让他的请战多了份沉甸甸的重量,也让他在面对危险时,多了份超越年龄的冷静。

那拉珠尔准巴图额尔敦请战,是在 “父子情” 与 “军国责” 间反复权衡的结果 —— 他既怕儿子年轻遇险,坏了萧家三代的忠名;又知巴图的身份与能力,是探营的最佳人选。每一个决策背后,都是父亲的担忧与将领的理智在拉扯,最终他选择相信儿子,却也用周密部署,为这份信任加上 “双保险”。

首先,巴图的 “身份优势” 是旁人无法替代的 —— 他是萧虎的长孙,萧虎在蒙古故地部落中声望极高,不少老牧民都曾受萧虎恩惠;又是那拉珠尔的长子,跟着那拉珠尔在岭北待过多年,与乃蛮部、兀良哈部的长老都打过交道。那拉珠尔曾让巴图模拟被盘问,巴图用蒙古语道:“阿哈,俺是乃蛮部的,阿爸叫帖木格,家里丢了三匹老马,听长老说阿里不哥领主的马群在这儿,想来问问。” 语气憨厚,还带着点焦急,连一旁的信使都点头:“像极了草原上寻马的牧民,谁能想到是萧大人的长孙、那将军的公子。”

其次,巴图的 “家族关联” 能减少敌意 —— 阿里不哥虽抗命,却也不敢轻易得罪萧虎家族,毕竟萧虎是忽必烈身边的重臣,若伤了巴图,便是与朝廷彻底撕破脸。那拉珠尔对信使道:“你传信给乃蛮部长老,让他们在信物上提一句‘巴图是萧虎大人的孙儿’,阿里不哥的骑士就算怀疑,也不敢轻易动手。” 信使应下,又补充:“萧大人也说,巴图的身份是‘护身符’,但也要藏着用,别太张扬,免得让阿里不哥觉得朝廷在炫耀。”

但那拉珠尔更担心儿子 “年轻气盛”—— 比如为了多探点情报,深入主帐核心区;或者遇到盘问,因紧张说错话。因此,他给巴图定了 “三不原则”:不深入主帐五十步内、不与骑士聊超过三句话、不记录非关键情报。他拉着巴图的手,指着地图道:“你只需记‘哨卡位置与换班时间、马群大致藏点、箭楼数量’这三样,其他的不用管。记住,就算没记全,只要你安全回来,就是大功一件,祖父和我都不会怪你。” 巴图看着父亲眼中的担忧,用力点头:“父亲放心,末将记住了。”

为了进一步降低风险,那拉珠尔做了 “双重接应部署”—— 第一重是 “军事接应”:巴特尔率十名骑兵,在黑松林东侧矮林待命,那里有三棵连在一起的松树,树上系着红色布条,是接应点,巴图只要吹三声短哨,骑兵就会出来;第二重是 “部落接应”:乃蛮部长老已答应,若巴图遇到危险,可往乃蛮部旧毡房区跑,牧民会帮他隐藏,还会派人通知援兵。那拉珠尔还特意让医官给巴图准备 “急救包”,藏在靴子里:“里面有止血的马勃和治外伤的草药膏,若受伤了,先处理伤口,再找地方躲起来。”

最后,那拉珠尔还考虑了 “探营的价值”—— 若巴图能成功探得情报,援兵就能精准部署:炮队知道箭楼位置,就能提前瞄准;骑兵知道马群藏点,就能迂回包围;知道脱脱部是否仍在,就能调整兵力。这种 “精准情报” 能减少伤亡,加快平定抗命的进程。他对巴特尔道:“巴图这孩子,随他祖父,有勇有谋,我相信他能成。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接应做好,等他回来。” 这份父子情与军国责的平衡,让那拉珠尔的决策既理性,又带着温度。

巴图额尔敦的探营筹备在军帐内有序进行 —— 父亲那拉珠尔给他整理装备,萧虎派来的信使送来 “家族信物”,巴特尔教他应急技巧,每一个细节都透着 “周密”,既有对草原环境的适应,也有对萧家三代荣誉的守护,确保巴图能 “藏得住、问得出、撤得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首先是 “伪装信物” 的准备 —— 乃蛮部长老送来的 “羊皮信物”,上面用蒙古文写着 “巴图,乃蛮部西毡房牧民,寻马”,还盖着长老的手印,边缘用羊毛线缝着,显得陈旧;萧虎特意让信使带来的 “萧家玉佩”,小巧玲珑,刻着 “萧” 字,藏在巴图的衣领里,若遇到归附部落的牧民,出示玉佩就能获得帮助。那拉珠尔给巴图换上灰色牧民皮袍:“这皮袍是乃蛮部牧民常穿的样式,别穿虎卫的玄色皮甲,容易被认出来。” 还给他准备了一双旧羊皮靴:“鞋底有磨损,像常走草原的样子,别穿新靴。”

然后是 “装备整理”—— 那拉珠尔给巴图的羊皮水囊里装了清水,还放了一小块奶豆腐:“遇到骑士,递奶豆腐是礼貌,能减少怀疑。” 腰间的小布袋里,装着风干肉和藏在夹层的小羊皮地图、炭笔:“地图要折小,藏在布袋最里面,炭笔别露出来。” 他还检查了巴图的镶银柄弯刀:“刀鞘上的银饰太亮,用黑布擦一擦,别反光引人注意。” 巴图一一照做,动作认真,生怕出一点错。

应对话术的演练,那拉珠尔亲自扮演阿里不哥的骑士 ——“你是乃蛮部的?哪个毡房区的?” 巴图立刻回答:“额吉,俺是西毡房的,阿爸叫帖木格,家里有五匹马,丢了三匹老马。” “你怎么知道这边有马群?” “俺听路过的商队说的,他们说阿里不哥领主的马群在这儿,俺想来问问。” 那拉珠尔还模拟 “骑士搜身”,巴图配合地举起手,搜出奶豆腐时,主动递过去:“阿哈,尝尝俺家的奶豆腐,可香了。” 那拉珠尔点头:“很好,记住这个语气,别太流利,要像牧民那样,有点结巴才自然。”

应急技巧的传授也格外细致 —— 巴特尔教巴图 “脱身术”:“要是被骑士缠住,就说‘俺的马在后面,俺去牵来给你们看’,趁机往乃蛮部的方向跑;要是被追,就往有矮灌木的地方跑,马在灌木里跑不快。” 那拉珠尔补充:“要是实在躲不开,就出示祖父的玉佩,说‘俺是萧虎大人的孙儿’,他们不敢轻易动你。但不到万不得已,别用这个办法,免得暴露身份。” 医官则给巴图讲伤口处理:“要是被刀划伤,先用马勃止血,再用草药膏涂抹,别让血染红衣服,容易被发现。”

最后是 “路线与时间” 的确定 —— 那拉珠尔用炭笔在地图上给巴图标注:“从驿铺出发,先往西南走,到乃蛮部旧毡房区换衣服,再往西北走,穿过黑松林西侧的干涸河床,那里只有一个哨卡,申时换班,你申时过去,守卫松懈;酉时前一定要离开营地,天黑后草原不安全。” 他还摸了摸巴图的头:“孩子,别给自己太大压力,祖父和我都等着你安全回来。” 巴图点头,翻身上马,对父亲和信使拱手:“父亲、信使大人,末将去了!” 马蹄声响起,“闪电” 载着他,渐渐消失在晨雾中,军帐内的人,都望着他远去的方向,眼中满是期许与担忧。

巴图额尔敦离开驿铺后,并未直接前往阿里不哥营地,而是先赴乃蛮部旧毡房区 —— 这里是他伪装的 “最后一步”,也是他能否融入草原的关键。他深知,“像不像牧民”,不在衣服和信物,而在 “细节”:骑马的姿势、与牧民的互动、对草原的熟悉度,这些细节的把控,才能让他真正 “藏” 在草原里,不被察觉。

首先是 “骑马姿势” 的调整 —— 虎卫骑马时,腰板挺直,双腿夹紧马腹,透着军人的利落;而牧民骑马,更放松,身体微微前倾,一只手牵着缰绳,另一只手搭在腿上,像是在享受草原的风。巴图在路上刻意练习:他松开紧握缰绳的手,让 “闪电” 放慢速度,悠闲地走着,还时不时低头,像是在看地上的马蹄印,嘴里念叨:“灰马,左耳缺一块,你在哪儿啊?” 路过一片矮草地时,他勒住马,弯腰拔了一把草,喂给 “闪电”:“慢点吃,咱们还得找马呢。” 这种自然的动作,让路过的乃蛮部牧民以为他就是 “自己人”,有个老牧民还问:“孩子,丢了几匹马?要不要俺们帮你找找?”

然后是 “与牧民的互动”—— 乃蛮部旧毡房区的牧民已接到长老通知,知道巴图要来。巴图刚到毡房区外,老牧民速不台就迎了上来,手里拿着一件更旧的皮袍:“孩子,这件皮袍是俺家小子穿旧的,上面还有奶渍,更像牧民的,你那件太干净了,容易被怀疑。” 巴图接过皮袍,当场换上,还笑着道:“额吉,谢谢您,俺都没注意。” 速不台还给他装了一袋 “乃蛮部的奶豆腐”:“拿着,遇到阿里不哥的骑士,递过去,他们不会怀疑的。” 巴图接过奶豆腐,还主动帮速不台赶羊,动作熟练,把乱跑的小羊羔抱回羊群,速不台笑着道:“一看就是草原上长大的孩子,不像那些汉官,连羊都不会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在乃蛮部毡房区,巴图还 “不经意” 地收集情报 —— 他跟牧民们坐在毡房里喝奶茶,问起阿里不哥营地的情况:“阿哈,你们去过阿里不哥领主的营地吗?那里的马多不多?” 一个年轻牧民道:“俺前几天去过,他们的哨卡比以前多了,还看到有脱脱部的骑士在里面,不过他们好像不太高兴,像是要走的样子。” 另一个牧民道:“他们的箭楼加了木板,晚上还有骑士巡逻,拿着火把,看得可远了。” 巴图听着,悄悄记在心里,又问:“那他们的马群都在东边吗?” 老牧民速不台点头:“是啊,都在东边的草场上,有不少骑士看着呢。” 这些情报,让他后续探营时更有方向。

离开乃蛮部毡房区时,巴图按牧民的习惯,给长老道谢 —— 他走到长老的毡房外,递上一小块风干肉:“额吉,谢谢您的帮忙,这点肉您收下。” 长老笑着接过,还叮嘱他:“路上小心,要是遇到危险,就往咱们毡房区跑,俺们帮你。” 巴图躬身道谢,翻身上马,此时的他,穿着满是奶渍的旧皮袍,牵着 “闪电”,背着羊皮水囊,手里拿着奶豆腐,看起来跟草原上的普通牧民一模一样,连眼神都带着牧民的憨厚。路过哨卡时,有骑士远远看了他一眼,见他是这副模样,便没再多问。

巴图骑着 “闪电”,向黑松林西侧的干涸河床走去 —— 草原的风吹着他的旧皮袍,马鬃在风中飘动,远处的羊群像白色的云朵,一切都那么平静。但他知道,平静的表面下,藏着危险的哨卡和未知的营地。他摸了摸衣领里的萧家玉佩,又拍了拍腰间的弯刀,心中默念:“祖父、父亲,俺一定能成功。” 伪装上路的他,已不是萧虎的长孙、那拉珠尔的长子,而是一个普通的草原牧民,一个肩负使命的先锋。

巴图额尔敦抵达黑松林西侧的干涸河床 —— 这里是通往阿里不哥营地的必经之路,也是他探营的第一道难关:五名骑士驻守在木栅栏后,手持长矛,眼神警惕地盯着过往的人。此时正是哨卡 “换班时间”,老骑士在跟新骑士交代注意事项,新骑士时不时看向远处的马群,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巴图知道,这是穿越哨卡的最佳时机,也是对他 “胆识与智慧” 的考验。

巴图先在河床远处的矮灌木后观察 —— 他看到老骑士指着地图,对新骑士说:“注意乃蛮部的人,他们最近跟朝廷走得近,别让他们随便进去;还有,单独的牧民要多盘问,说不定是朝廷的哨探。” 新骑士点头,却没把注意力放在地图上,反而盯着巴图这边的方向。巴图心中一紧,却没慌,他牵着 “闪电”,慢慢向哨卡走去,步伐沉稳,像是真的在找马,而不是刻意靠近。

走到哨卡前,巴图主动停下,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用带着点结巴的蒙古语道:“阿哈,俺、俺是乃蛮部的,家里的老马丢了,听说这边有马群,能不能让俺进去问问?” 一名新骑士上前,皱着眉头问:“你是乃蛮部哪个毡房区的?谁让你来的?” 巴图立刻递上乃蛮部长老的羊皮信物,还有一小块奶豆腐:“阿哈,俺是西毡房的,阿爸叫帖木格,是长老让俺来的,您看这是信物。” 新骑士接过信物,看了看,又闻了闻奶豆腐,脸色缓和了些 —— 草原上,牧民递奶豆腐是友好的表示,很少有哨探会这么做。

老骑士走过来,接过信物,仔细看了看手印,又打量着巴图:“你丢了几匹马?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记号?” 巴图回答:“三匹,都是灰色的老马,有一匹的左耳缺了一块,是去年跟狼斗的时候伤的。” 他还故意叹了口气:“要是找不到马,冬天就没马奶喝了,俺家还有个小弟弟,等着马奶呢。” 这种 “生活化的细节”,让老骑士的怀疑又少了几分 —— 他知道,乃蛮部的牧民靠马生活,丢了马就等于丢了生计,巴图的样子,不像装的。

老骑士还想再问,远处突然传来马的嘶鸣声 —— 是阿里不哥营地方向的马群在躁动,骑士们都下意识地看向那边。巴图抓住这个机会,又递上一块风干肉:“阿哈,俺进去问问就出来,不会添麻烦的,要是找到了马,俺再给您送些奶豆腐来。” 老骑士被风干肉的香味吸引,又想着换班时间快到了,便挥挥手:“进去吧,别走远,别乱看,问完就出来。” 巴图连忙道谢,牵着 “闪电”,慢慢走进哨卡,心脏却在快速跳动 —— 他知道,穿越哨卡只是第一步,更危险的还在后面。

穿过哨卡后,巴图没有加快速度,而是继续牵着马,慢悠悠地走,时不时弯腰看地上的马蹄印,嘴里念叨着找马的话。远处的巡逻骑士看到他,只是瞥了一眼,便没再关注 —— 在他们眼里,这只是个普通的、丢了马的牧民。巴图的胆识与智慧,让他成功闯过了探营的第一道难关,也让他离目标更近了一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巴图额尔敦抵达阿里不哥营地外围 —— 这里比他想象的更严密:主帐周围有三道箭楼,每道箭楼有四名骑士驻守,箭楼上挂着牛角号,一旦有情况就能吹响;营地东侧的草场上,马群分成三堆,每堆约三千匹,有二十名骑士来回巡逻;西侧的帐篷不多,只有十几顶,骑士们三三两两地站在外面,收拾着行李,看起来没什么精神。巴图知道,他的 “细致观察与精准记录”,是此次探营的核心,也是对祖父和父亲信任的回报。

首先是 “箭楼与哨卡” 的记录 —— 巴图找到一处矮土坡,趴在后面,从布袋里取出小羊皮地图和炭笔,快速画着:三道箭楼分别在主帐的东、南、北三个方向,西侧没有箭楼(因是干涸河床,不便驻守);每道箭楼之间的距离约五十步,骑士换班时间约半个时辰(他看了看太阳,从申时一刻到申时四刻,骑士换了一次班);箭楼上的牛角号挂在左侧,骑士伸手就能拿到。他还注意到,箭楼的木板是新钉的,上面没有灰尘,说明是最近加固的,炮队轰开时可能需要调整角度。

然后是 “马群与骑士” 的观察 —— 巴图数了数马群的范围,按草原上 “一匹马占一平方步” 的经验,估算出每堆马约三千匹,三堆共九千匹;马群周围的骑士都是年轻力壮的,手持长矛,腰间佩刀,看起来是阿里不哥的精锐;马群中间有几匹黑色的马,周围的骑士更多,应该是阿里不哥的 “统领马”。他还看到马群旁边有几辆马车,上面装着牧草,说明马群的粮草充足,阿里不哥可能还想长期抵抗。这些信息,他都快速记在地图上,用简单的符号标注:马群画成小圆圈,骑士画成小竖线。

接着是 “脱脱部骑士” 的状态 —— 巴图看到,西侧帐篷里的骑士穿着脱脱部的服饰,有的在捆扎皮袍,有的在喂马,还有的在小声争吵。一名脱脱部骑士跟阿里不哥的骑士吵了起来,虽然听不清内容,但能看到脱脱部骑士的脸色很不好,最后甩着袖子回到帐篷里。巴图判断,脱脱部可能已经决定撤退,只是还没跟阿里不哥说,这对援兵来说是个好消息 —— 少了脱脱部的帮助,阿里不哥的实力会大大削弱。他在地图上画了个 “叉”,标注 “脱脱部拟撤退,约五十人”。

巴图还观察了 “营地的作息”—— 申时五刻,营地内传来 “吃饭” 的号角声,骑士们聚集在主帐周围的篝火旁,有的去拿奶酒,有的去拿肉干;箭楼的骑士也换了班,新换的骑士看起来有些疲惫,可能是之前巡逻太久了。他知道,酉时过后,天会渐渐黑下来,营地的守卫会更严,因为他们怕援兵夜袭。因此,他决定在酉时前撤退,不再多待。

记录完这些情报,巴图小心翼翼地把地图和炭笔藏回布袋夹层,又用手摸了摸,确保不会掉出来。他慢慢站起身,假装还在找马,牵着 “闪电”,向营地外走去,时不时回头看一眼马群,像是在失望地叹气:“唉,还是没找到俺的马。” 营地外围的骑士看到他,只是挥了挥手,让他快点走,没有过多盘问。巴图的细致观察与精准记录,为援兵带来了关键情报,也让他的探营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巴图额尔敦按计划向黑松林东侧的矮林撤退 —— 此时天已有些暗,草原上的风更冷了,远处的营地传来零星的马蹄声,像是巡逻骑士在活动。他牵着 “闪电”,走得很快,却很稳,尽量避开地上的碎石,不让马蹄声太大。就在他快要走出干涸河床时,意外发生了:三名阿里不哥的巡逻骑士从侧面的矮林里冲了出来,手持长矛,拦住了他的去路。

“站住!你是谁?为什么从营地出来?” 为首的骑士高声喝问,声音带着警惕。巴图心中一紧,却没有慌 —— 他想起父亲教他的 “冷静应对”,立刻停下脚步,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递上奶豆腐:“阿哈,俺是乃蛮部的,来寻马的,没找到,这就回去。” 骑士们没有接奶豆腐,反而围了上来,一名骑士伸手就要搜巴图的身:“寻马?俺看你像朝廷的哨探,搜搜就知道了!”

巴图知道,要是被搜到地图,就全完了。他故意装作害怕的样子,往后退了一步,不小心 “绊倒” 在地上,手里的奶豆腐撒了一地,羊皮水囊也掉在旁边。骑士们的注意力被地上的奶豆腐吸引,巴图趁机悄悄把布袋往衣服里面塞了塞,还故意喊道:“阿哈,别搜俺,俺就是个牧民,啥也没有!” 为首的骑士不耐烦地踢开奶豆腐:“少废话,搜!”

就在这危急时刻,巴图突然想起父亲的话 ——“不到万不得已,别用祖父的玉佩”。他手忙脚乱地从衣领里摸出萧家玉佩,举在手里,声音带着哭腔:“阿哈,俺、俺是萧虎大人的孙儿,俺真的是来寻马的,不是哨探!” 骑士们看到玉佩上的 “萧” 字,都愣了 —— 他们都听说过萧虎,知道他是忽必烈身边的重臣,要是伤了他的孙儿,阿里不哥也保不住他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为首的骑士接过玉佩,仔细看了看,又递给旁边的骑士,两人小声嘀咕了几句。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乃蛮部牧民的呼哨声 —— 是老牧民速不台带着几名牧民赶来了!速不台骑着马,高声喊道:“阿哈,这是萧虎大人的孙儿,乃蛮部的客人,你们别误会!” 牧民们也跟着喊:“是啊,俺们都认识他,他就是来寻马的!”

骑士们互相看了看,为首的骑士把玉佩还给巴图,挥了挥手:“行了,你们走吧,别再过来了!” 巴图连忙道谢,跟着速不台和牧民们,快速离开了干涸河床。离开危险区域后,速不台对巴图道:“孩子,幸好你有萧虎大人的玉佩,不然今天就麻烦了。” 巴图感激道:“额吉,谢谢您,也谢谢祖父的玉佩,要是没有它,俺就暴露了。” 速不台笑着道:“咱们都是归附朝廷的,帮你就是帮咱们自己。快走吧,你的援兵在矮林里等着呢。” 撤退途中的危机,因巴图的冷静应对和萧家信物的作用而化解,也让他更明白 “家族” 二字的重量。

巴图额尔敦抵达黑松林东侧的矮林 —— 巴特尔率十名骑兵已在此等候,看到巴图的身影,骑兵们立刻迎了上来。巴图翻身下马,从布袋夹层里取出小羊皮地图,递给巴特尔:“阿哈,这是阿里不哥营地的情报,都记在上面了。” 巴特尔接过地图,立刻带着巴图返回驿铺,向那拉珠尔汇报。探营的成果,不仅是一份情报,更是 “情报与战略” 的精准衔接,也是巴图对祖父和父亲的交代。

首先,箭楼与哨卡的情报,让炮队能 “精准瞄准”—— 巴图记录的 “三道箭楼位置、间距与加固情况”,让那拉珠尔能调整炮队部署:将五十门虎蹲炮分成三组,每组瞄准一道箭楼,石弹角度调整为 “四十五度”,刚好能轰开新钉的木板;同时,派骑兵在箭楼换班时发起佯攻,吸引骑士的注意力,让炮队能顺利射击。那拉珠尔看着地图,对巴特尔道:“巴图记的‘换班时间半个时辰’太关键了,咱们就能趁这个间隙,一举轰开箭楼,减少伤亡。”

其次,马群的情报,让骑兵能 “迂回包围”—— 巴图估算的 “马群约九千匹,集中在东侧草场”,还有 “二十名精锐骑士驻守”,让那拉珠尔决定:派一千名骑兵,从黑松林西侧的干涸河床绕过去,趁炮队轰箭楼时,突袭马群守卫,将马群赶到指定区域,防止阿里不哥转移;同时,派五百名骑兵,守住马群旁边的粮草马车,切断马群的粮草供应。那拉珠尔道:“马群是阿里不哥的底气,控制了马群,他就没了抵抗的资本,这都是巴图的功劳。”

然后,脱脱部的情报,让援兵能 “分化敌人”—— 巴图观察到的 “脱脱部骑士收拾行李、与阿里不哥骑士争吵”,让那拉珠尔决定:派使者赴脱脱部营地,递上 “最后通牒”,说 “若酉时前撤退,朝廷不追究勾结之罪;若继续留下,炮队会连其帐篷一起轰”。那拉珠尔道:“脱脱部本就不想抵抗,巴图的情报证明了这一点,咱们再加些压力,他们肯定会撤退,到时候阿里不哥就成了孤家寡人。”

巴图的情报还纠正了之前的 “误判”—— 之前细作说 “阿里不哥营地有脱脱部两百骑士”,但巴图看到的 “只有十几顶帐篷,约五十人”,说明脱脱部已撤走大部分人,只剩少数人犹豫。这个纠正,让援兵能减少 “应对脱脱部” 的兵力,把更多力量用在对付阿里不哥主力上。萧虎派来的信使也立刻传信回中都,说:“巴图贤侄探得精准情报,援兵可集中兵力,无需分兵应对脱脱部,平定抗命指日可待。”

最后,探营的成功,还提升了援兵的 “士气”—— 巴图安全返回,带来精准情报,让三千虎卫都看到了 “平定抗命的希望”。骑士们纷纷议论:“萧大人的孙儿真厉害,居然能潜入营地探情报!” “有了这份情报,咱们肯定能赢!” 这种士气的提升,比情报本身更重要 —— 它让援兵从 “焦灼等待” 变成 “信心满满”,为后续的军事行动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那拉珠尔在驿铺军帐内,与巴特尔、信使等人总结巴图额尔敦探营的意义 —— 这场探营,不仅为援兵提供了精准情报,更承载着 “萧家三代军事传承” 与 “元代草原治理” 的双重价值,它既是元代虎卫 “先锋制度” 的生动实践,也是中央与草原部落 “协同治理” 的典范,符合史料记载的 “元廷治草原,以哨探知虚实,以世家固军心” 的治理逻辑。

首先,探营体现了元代 “军事世家的传承价值”—— 萧虎、那拉珠尔、巴图额尔敦的三代传承,是元代 “将门世家” 的缩影。元代重视军事世家,因其 “懂草原、忠朝廷、善实务”,能在边疆治理中发挥关键作用。萧虎随忽必烈征战,奠定家族忠名;那拉珠尔兼顾军事与实务,巩固家族地位;巴图额尔敦通过探营,证明自己能继承家族使命。这种传承,让元代虎卫保持 “稳定性” 与 “专业性”,成为中央治理草原的重要力量。《元史?列传》中记载的 “元代诸将,多以世家相传,如萧氏、博尔术氏,皆为朝廷倚重”,正是这种传承的写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其次,探营完善了元代 “先锋哨探制度”—— 元代先锋需兼具 “身份优势、军事技能、应变能力”,巴图的探营恰好符合这三点:身份上,他是萧虎长孙、那拉珠尔长子,能减少部落敌意;技能上,他懂草原语言、识地形、会伪装;应变上,他能冷静应对盘问与危机。这种 “世家子弟 专业技能” 的先锋模式,被后续元代军事行动借鉴,如 “派世家子弟为先锋,借家族声望减少阻力”。《元史?兵志》中记载的 “先锋选任,优先世家子弟,因其识部落、有信誉”,正是对这一模式的认可。

探营还深化了 “中央与草原部落的协同治理”—— 乃蛮部的支援(速不台等人帮巴图解围)、萧家信物的威慑,体现了 “中央世家 归附部落” 的治理模式。元代治理草原,并非单纯靠武力,而是靠 “世家声望镇场 部落协同支持 军事威慑兜底”,巴图的探营,恰好将这三者结合:萧家声望让阿里不哥的骑士不敢轻易动手,乃蛮部支援让巴图能安全撤退,援兵的军事威慑让阿里不哥的抗命难以持续。这种模式,减少了中央的治理成本,又让部落有 “参与感”,增强了对中央的认同。

从历史描点来看,探营还为 “元代草原军事行动提供了范例”—— 探营前的 “身份伪装、话术演练、应急部署”,探营中的 “细致观察、精准记录、冷静应对”,探营后的 “情报衔接、战略调整、士气提升”,形成了 “探营全流程规范”。后续元代赴合丹部、乃蛮部的军事行动,均借鉴了这一流程,如 “先派世家子弟为先锋探营,再按情报部署兵力”,让草原军事行动更 “高效化、低耗化”。

最后,探营的历史意义还在于 “为草原集权治理铺平道路”—— 通过探营获取的情报,援兵能精准打击阿里不哥的抵抗力量(如箭楼、马群),同时争取部落支持(如乃蛮部),这种 “精准打击 部落协同” 的方式,能快速平定抗命,减少对草原的破坏。平定阿里不哥后,元廷能顺利推进量牧、设巡检司、发青稞补贴,将蒙古故地纳入 “中央统一治理体系”。因此,巴图的探营,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元代草原集权治理的 “关键一环”,也是萧家三代为朝廷效力的又一见证。

巴图额尔敦坐在父亲那拉珠尔的帐内,喝着热奶茶,听父亲讲祖父萧虎当年征战的故事。帐外,虎卫们在整理装备,炮队在检查炮身,整个驿铺都在为明日的行动做准备。巴图知道,他的探营只是开始,接下来的战斗,才是对他真正的考验。但他不害怕 —— 因为他有祖父的声望,有父亲的教导,有援兵的支持,更有对朝廷的忠诚。这种信念,将支撑他在草原的战场上,继续前行,成为合格的萧家子弟,成为元代草原治理的守护者。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