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 第170章 檐角絮语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第170章 檐角絮语

作者:地图好陌生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3 13:29:55 来源:全本小说网

初夏的晨雾还没散尽,城市湿地的芦苇荡里飘着淡淡的水汽。林栋蹲在木栈道旁,小心翼翼地将传感器的新布套挂在芦苇丛中,白鹭的翅膀用芦苇纤维织得舒展轻盈,雪白的羽片边缘嵌着极细的涤纶丝,在晨光里泛着柔和的光泽,像一只正要振翅起飞的水鸟。

“空气湿度65%,PM2.5浓度38微克/立方米,”姜小龙举着监测仪,镜片上沾着露水,“江学姐说这组城市湿地数据能帮着优化污水处理方案,市环保局的人已经在游客中心等着了。”他忽然指着布套腹部的防尘网,“你看这网眼,细得连柳絮都钻不进去!薛奶奶用桑蚕丝混涤纶纺的线,太绝了!”

那防尘网是用三层纤维叠加而成的,最外层能过滤粉尘,中间层吸附有害气体,内层则保持通风。袁姗姗正用细铁丝固定布套的爪子,她的牛仔裤裤脚沾着泥点,是刚才在沼泽边缘踩的。“这是晒干的菖蒲粉末,”她举起个透气的棉纸袋,里面的粉末呈青绿色,带着草木的清香,“薛奶奶说城市湿地的蚊子和蟑螂多,混在布套里能驱虫,还能让周围的鱼虾觉得亲切。你看这白鹭的站姿,一只脚在前一只脚在后,正好顺着芦苇的长势,风一吹就跟着晃,像真鸟在觅食,不会引起游客好奇乱摸。”

远处传来电瓶车的马达声,市环保局的周科长带着几个工作人员走过来,蓝色的制服在绿色的湿地里格外显眼。“你们这布套做得真隐蔽,”他扶了扶眼镜,盯着芦苇丛中的白鹭图案,“上个月我们的水质监测仪刚被游客碰坏两台,你们这看着就像公园里的装饰,准能多撑些日子。”

林栋调出布套的设计图,白鹭的喙部微微弯曲,正对着水面,翅膀的弧度与真实白鹭捕食时的姿态分毫不差。“是江慧玲根据湿地公园的监控录像调的参数,”他拨开挡路的芦苇,“你看这白鹭的眼睛,嵌着微型摄像头,能记录周边的动植物活动,薛奶奶说缝的时候要像绣荷包那样‘藏针’,镜头外面用半透明的纱线罩着,既能拍清楚又不显眼。”

周科长忽然指着布套翅膀上的彩色细线:“这是测什么的?”袁姗姗笑着从旁边的水样瓶里蘸了点水,滴在细线上——红色的细线立刻变成紫色。“这是水质感应丝,藏在白鹭的‘翅膀骨’里,”她解释道,“不同颜色的线对应不同指标:红线测氨氮,蓝线测总磷,紫线测溶解氧,薛奶奶说编的时候要像织毛衣那样‘隔行走针’,每种线互不干扰,数据还准。”

上午的游客渐渐多起来,孩子们的笑声惊飞了芦苇丛中的麻雀。林栋他们躲在观景台后,看着传感器的布套自动切换模式——白鹭的脖子突然缩回,翅膀并拢成流线型,涤纶丝表面的防尘网瞬间收紧,像把收起的伞,将摄像头和感应丝都护在里面,只有白色的羽片朝外,看上去就像一只缩着脖子休息的水鸟。

“人流防护启动了!”姜小龙举着望远镜,镜头里的布套与周围的芦苇融为一体,“江学姐说这布套的脖子里有微型电机,能通过声音传感器判断人流密度,超过五人靠近就自动‘隐身’。你看那几个感应点,数据采集频率降到了每分钟一次,既省电又不会被干扰!”

袁姗姗指着布套尾部的小风扇:“这是薛奶奶琢磨的‘换气扇’,用太阳能板供电,每隔半小时转一次,把防尘网里的浊气排出去。刚才测了下,网内的PM2.5浓度比外面低20%,设备呼吸的都是‘新鲜空气’呢。”

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姑娘指着布套问妈妈:“那只白鹭怎么不动呀?”妈妈笑着说:“它在站岗呢,保护咱们的湿地。”林栋听见这话,忽然觉得薛奶奶的设计太妙了——把监测设备变成湿地的一部分,既不破坏风景,又能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守护自然。

周科长带着水质检测员过来,手里拿着采样瓶。“数据传回来了!”他看着平板上的曲线,“氨氮含量比上周降了15%,看来污水处理厂的新工艺真管用。你们的布套连孩子们都没发现,比我们插个‘监测重地’的牌子强多了!”

午后的雷阵雨来得很急,豆大的雨点砸在芦苇叶上噼啪作响。林栋他们在避雨亭里看着白鹭布套——雨水顺着涤纶丝织成的羽片滑落,防尘网像荷叶般不沾水,翅膀下的太阳能板在雨中依然亮着微光,给设备持续供电。

“防水模式启动了!”姜小龙拍着玻璃上的水雾,“江学姐说这布套的羽片边缘有纳米涂层,水在上面会凝成水珠滚掉,你看那摄像头,一点水痕都没有,拍的画面还清着呢!”

袁姗姗指着布套爪子上的排水孔:“这是王铁匠打的铜孔,藏在脚趾缝里,雨水渗进去也能漏出来,不会积在里面生锈。薛奶奶说就像给鞋打了个洞,再大的雨也不怕湿脚。”

雨停时,夕阳给湿地镀上了层金边。林栋他们走过去检查,发现布套的防尘网上沾着片梧桐叶,像给白鹭戴了朵花。袁姗姗用镊子轻轻取下叶子,露出下面干净的感应丝:“你看这网眼,连树叶都能挡住,更别说灰尘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请大家收藏:()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一个扛着相机的老人走过来说:“我拍了十年湿地,从没见过这么乖的白鹭,一动不动的,正好给我的照片当模特。”林栋笑着没解释,看着老人镜头里的布套与真实的白鹭同框,忽然觉得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状态——科技与自然,本就该这样和谐相处。

傍晚的湿地响起了蛙鸣,林栋他们坐在观景台的长椅上整理数据。周科长提着个保温桶过来,里面是刚熬好的绿豆汤。“你们这布套,”他舀着汤,“让我想起小时候住的院子,屋檐下的燕窝里总有燕子站岗,你们这白鹭,就是湿地的‘燕子’啊。”

袁姗姗把刚绣好的布标系在布套的腿上,上面用中英文写着“湿地·白鹭201”。“周科长说每个城市都该有自己的‘生态哨兵’,”她望着暮色中的芦苇丛,“这布标就是给它的‘上岗证’。”

林栋打开数据后台,江慧玲发来的城市地图上,每个湿地监测点都标着只小白鹭。“她把全市的湿地连起来了,”他指着屏幕上的绿线,“像条绿色的项链,咱们的白鹭布套就是项链上的珠子。”

姜小龙收拾设备时,发现布套的翅膀上落了只真白鹭,正歪着头打量这个“同类”。两只白鹭在暮色中静静相对,风吹过芦苇荡,发出沙沙的声响,像在说悄悄话。

“薛奶奶说得对,”袁姗姗轻声说,“万物都有灵性,你尊重它,它就会接纳你。”

离开湿地时,夜色已经笼罩了城市,远处的高楼亮起了灯,湿地的路灯则像串落在地上的星星。林栋回头望了一眼,白鹭布套在路灯下泛着柔和的白光,与芦苇丛中的萤火虫交相辉映,像一个安静的守护者。

他在团队群里发了张照片,布套上的白鹭正对着城市的灯火,配文:“它成了湿地的一部分。”

薛奶奶很快回复,发了段小视频——她正坐在院子里用芦苇纤维编新的羽片,嘴里念叨着:“给下片湿地的白鹭加个‘荷包’,里面塞点薄荷,夏天蚊子多,让它睡得安稳。”

江慧玲发来张设计图,是给校园池塘的布套,用荷叶纤维编着青蛙的图案:“下一站回学校!布套要用可降解材料,下雨时能自动收集雨水,给池塘补水。”

袁姗姗补充道:“薛奶奶说校园的布套要编上蜻蜓,说它们最懂学生的心思,能陪着设备站岗。”

林栋看着屏幕上的消息,指尖摩挲着口袋里的芦苇纤维——那是从布套上不小心蹭下来的,带着湿地的水汽和青草香。他知道这趟城市湿地之行,让他们的“雪湖·桂”又多了层温柔,像这只白鹭布套,既懂得城市的喧嚣,也懂得湿地的宁静,在人类与自然的交界处,用最巧妙的方式,守护着与家园的约定。

车窗外的湿地渐渐远去,路灯的光晕在后视镜里连成一条光带。林栋忽然想起周科长的话:“城市的湿地是地球的肺,得好好护着。”或许他们的传感器也是如此,带着雪湖的针脚、清华园的代码、南京大学的星光,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为自然留一片呼吸的空间,把科技的温度,变成了家园的暖度。而那些织在布套上的白鹭,不过是把这份守护,写成了城市的诗行,湿地的诗行,和所有牵挂着这片土地的人,心中的诗行。

喜欢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请大家收藏:()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