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 第155章 红柳布套与沙漠星图

塔克拉玛干的风裹着沙粒,打在越野车的车窗上噼啪作响。林栋盯着窗外掠过的沙丘,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的布样——那是袁姗姗连夜绣的红柳图案,赭石色的枝条上缀着银线绣的细叶,针脚里还嵌着几粒细小的沙枣核,是薛奶奶从老家的枣树上摘的,说“带着乡土气,能让布套在沙漠里更‘认生’”。

“还有三十公里到监测站,”姜小龙捧着平板电脑报数据,屏幕上跳动的经纬度像串不安分的密码,“赵教授说的红柳林就在这附近,上周的卫星图显示有片新抽芽的,正好适合装传感器。”他忽然指着远处的天际线,“看!那是不是胡杨林?”

林栋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几棵枯瘦的胡杨杵在沙丘上,枝桠像被风啃过的骨头。“是枯死的,”他调出离线地图对比,“咱们要找的红柳林在东南方向,那里有季节性河流的痕迹。”

袁姗姗正低头缝补着什么,沙粒粘在她的针线筐里,像撒了把碎玻璃。“把这几片红柳叶缝补到布套边缘,”她举起手里的碎布,原本是雪湖桂花布套的边角料,被她剪成细条,与红柳枝条绣在了一起,“薛奶奶说,新旧布套拼着用,能让传感器‘记得’以前的环境,适应得更快。”

越野车在一片低矮的红柳丛前停下。刚打开车门,沙风就灌了进来,带着股咸涩的味道——那是远处罗布泊的气息。林栋扛起传感器,布套上的红柳枝条在风里轻轻晃动,银线绣的叶子反射着刺眼的光。“先测土壤盐分,”他蹲下身,将探头插进沙里,“这里的地下水含盐量可能超过3%,传感器的防腐涂层得经受住考验。”

袁姗姗跟着蹲下,往布套的缝隙里塞着什么。“薛奶奶晒的沙枣粉,”她笑着扬了扬手里的小纸包,“磨得比面粉还细,说能吸潮,还能防沙虫啃咬布套。你看这红柳的根须,我特意绣得盘根错节,正好护住探头的数据线。”

姜小龙举着相机拍个不停,镜头里,红柳布套与真实的红柳丛几乎融为一体。“江慧玲学姐说,她新优化的算法能识别红柳的生长频率,”他对着镜头念叨,“当传感器的震动频率和红柳枝干的摆动同步时,就能自动切换到低功耗模式,厉害吧?”

远处传来驼铃声,中科院的监测站工作人员骑着骆驼过来了。领头的马站长皮肤黝黑,皱纹里嵌着沙粒,看到传感器上的布套时眼睛一亮:“这绣活讲究啊!我们以前的设备用不了半年就被风沙磨坏了,你们这布套看着就结实。”

林栋调出实时数据,土壤盐分的数值在屏幕上缓慢爬升:“目前显示2.8%,在耐受范围内。马站长,麻烦您指一下地下水监测井的位置,我们想把传感器埋在附近。”

马站长领着他们往深处走,红柳丛越来越密,枝条上的细叶泛着灰绿色。“这片红柳是去年洪水冲过来的种子长的,”他指着脚下的沙坑,“底下三米就是地下水层,但水位不稳定,夏天能没过膝盖,冬天能降到十米深。”

袁姗姗蹲在沙坑边,小心翼翼地将传感器放进预先挖好的土沟里。红柳布套的根须部分正好卡在沟沿,像自然生长的根系抓住了沙地。“薛奶奶说,红柳能在流沙里扎根,靠的就是这股缠劲,”她用沙子把布套周围埋实,“咱们的布套也得有这股劲。”

姜小龙突然喊了一声:“快看数据!盐分飙升到3.5%了!”

林栋立刻俯身查看,屏幕上的数值还在跳,已经到了3.7%。“启动防腐模式,”他按下传感器侧面的按钮,布套内侧突然渗出层透明的薄膜——那是袁姗姗提前缝进去的水溶性防腐涂层,遇高盐分自动溶解激活,“江慧玲设计的应急程序,能在盐分超限时形成保护膜。”

数值慢慢稳定在3.6%,不再往上跳。马站长看得直点头:“这反应够快!我们的设备遇到这情况就得手动关机,你们这全自动的省心多了。”

傍晚时,风沙小了些。袁姗姗坐在红柳丛里缝补布套,刚才埋传感器时被沙粒磨破了个小口子,她用赭石色的线仔细绣补,针脚与原来的纹路完美融合。“你看这红柳叶的脉络,”她指着绣品,“我加了银线的反光点,晚上能反射星光,给传感器当微弱的光源,省点电。”

林栋打开数据后台,江慧玲发来的星图正在屏幕上缓缓旋转。“她把今晚的星轨数据导进来了,”他指着屏幕上的红点,“当猎户座升到头顶时,传感器会自动调整采样频率,跟星光的节奏同步。”

姜小龙抱着帐篷布跑过来:“马站长说今晚可能有沙尘暴,得把帐篷扎在红柳丛最密的地方。你们看这布套,被风沙吹得直晃,但数据一点没乱,牛啊!”

夜色降临时,红柳丛里亮起了营火。马站长煮了锅羊肉汤,膻味混着沙枣的甜香在风里散开。“你们这布套上的红柳,绣得跟真的一样,”他喝着汤说,“我们站里的小姑娘都问在哪买的,说想给家里的收音机也做个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请大家收藏:()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袁姗姗笑着从包里掏出几个小布样:“薛奶奶让我带了些,都是边角料绣的,送给她们玩。”布样上有迷你版的桂花、胡杨、红柳,针脚细密得能看清叶脉。

林栋看着火堆旁的传感器,布套上的红柳在火光里泛着暖光,数据指示灯规律地闪烁,像在呼吸。“江慧玲说,她的算法又优化了,”他忽然开口,“能根据星光的强度预测第二天的风沙等级,误差不超过2级。”

姜小龙立刻掏出手机录像:“必须记录下来!这可是‘星空-风沙预警系统’的雏形啊!”

后半夜,果然起了风沙。帐篷被吹得哗哗响,林栋爬起来查看传感器,发现红柳布套被风掀起了一角,露出里面的防腐涂层——已经结了层透明的硬壳,像给传感器裹了层铠甲。他伸手把布套按回原位,指尖触到袁姗姗绣的沙枣图案,居然还是软的,没被风沙冻干。

“薛奶奶用羊油浸过线,”袁姗姗也醒了,披着外套过来说,“说沙漠里的风再硬,也怕这股油气。你看这红柳的枝干,我特意用了三股线,扯都扯不断。”

两人蹲在传感器旁,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风沙等级显示4级,与江慧玲预测的分毫不差。远处的星空偶尔露出一角,猎户座的腰带清晰可见,传感器的指示灯跟着星光的节奏闪烁,像在和星星对话。

“马站长说,”林栋忽然开口,“如果这批传感器能撑过冬天,明年就在全沙漠推广。”

袁姗姗笑了,眼睛在火光里亮晶晶的:“薛奶奶已经在准备骆驼刺图案的布套了,说给明年的新设备用。”

风沙渐渐小了,天边泛起鱼肚白。红柳丛在晨光里舒展枝叶,布套上的红柳图案仿佛也跟着伸了个懒腰。林栋调出整夜的数据,完美得像条平滑的曲线,没有一处因风沙中断。

马站长走过来拍着他的肩膀:“你们这发明,是真能解决大问题。以前我们光维护设备就得花一半人力,现在有这布套和算法,省出的人能去种更多红柳了。”

袁姗姗把新绣的布标缝在传感器上,上面写着“塔克拉玛干·红柳001”。“等种出新的红柳林,咱们就编号到002、003,”她眼里闪着光,“让每个监测点都有自己的布套,都有自己的名字。”

回程的路上,姜小龙一直在剪视频,背景音乐用的是江慧玲发来的钢琴曲,据说是根据红柳布套的针脚节奏谱的。“你们看,”他把屏幕转向林栋和袁姗姗,“这一段布套被风吹动的画面,和钢琴的颤音完美重合,太神奇了!”

林栋看着视频里红柳布套在风中摆动的样子,忽然想起雪湖的桂花布套、紫金山的星图布套、腾格里的胡杨布套。它们就像串在数据线上的珠子,每一颗都藏着不同的故事——有薛奶奶的针线,有江慧玲的代码,有马站长的期盼,还有无数个像红柳一样扎根土地的普通人的生活。

袁姗姗从包里拿出个小本子,上面画满了布套设计图:“下一站去草原吧,薛奶奶说那里的芨芨草适合绣成网格状,能护住传感器不被牛羊踩坏。”

林栋点头,目光望向窗外掠过的沙丘。远处,新栽的红柳苗在风沙里摇晃,像无数个小小的惊叹号。他忽然明白,所谓的“雪湖·桂”,从来不止是个传感器,而是根纽带——一头系着实验室的代码,一头系着土地的温度,中间缠绕着针脚的纹路、星光的轨迹、还有那些说不完的家常话。

手机震动,是江慧玲发来的消息,附了张设计图:“草原款布套加了铃铛绣片,牛羊靠近会响,既防碰撞又能当报警声,怎么样?”

林栋笑着回复:“薛奶奶说加片羊毛线,更保暖。”

袁姗姗凑过来看,忽然指着设计图上的芨芨草:“我要在根须处绣上各地的经纬度,这样每个布套都知道自己守着哪片土地。”

车窗外的阳光越来越烈,红柳丛渐渐变成了模糊的绿点。林栋靠在椅背上,看着手里的红柳布套样片,沙枣核在针脚里轻轻滚动,像藏着颗会发芽的种子。他知道,这趟沙漠之行结束后,还会有更多的布套被绣出来,更多的传感器被埋下,而那些针脚里的温度、代码里的星光、土地里的故事,会像红柳的根系一样,在看不见的地方悄悄蔓延,连成一片温柔而坚定的网,把科技与生活、星空与大地,紧紧地连在一起。

喜欢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请大家收藏:()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