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 第100章 星轨交汇时(上)

晨雾还没散尽时,“林记电器”的卷闸门就被拉开了。林栋蹲在柜台后,指尖划过相册空白页上那句“物理的终点,是生活”,墨迹已经干透,带着点纸张被笔尖压出的浅痕。玻璃门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不用抬头也知道是张超——只有他能把运动鞋穿出军靴的沉重感。

“栋哥!快看我带啥来了!”张超抱着个鼓鼓囊囊的帆布包冲进店里,篮球在他胳膊底下颠了颠,“体校教练听说你拿奖了,特意把这个给我,说‘给那个会算抛物线的小子’!”他哗啦一声倒出包里的东西,金属碰撞声在空荡的店里格外清脆——是套崭新的测量工具:游标卡尺、量角器、还有个巴掌大的测速仪,漆皮闪着冷光。

林栋拿起测速仪,开机时屏幕亮起的蓝光映在他眼底。“这是测球速的?”

“不光呢!”张超抢过去按了几下,屏幕上跳出“风速”“角度”“加速度”几个选项,“教练说以后我投篮,你就用这个测数据,咱们搞个‘科学训练计划’,保准下学期打进市赛!”他忽然压低声音,凑近了说,“对了,吴小燕让我捎句话,说服务器机房的温度传感器坏了,让你放学去看看,她弄了新的散热方案,说是‘结合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听得我头都大了。”

正说着,玻璃门又“叮咚”响了。吴小燕背着个半人高的工具箱走进来,白大褂袖口沾着点银色的散热膏,鼻梁上的眼镜滑到鼻尖,她推了推,从工具箱里掏出张图纸拍在柜台上:“看看这个,我把服务器的散热片改成蜂窝结构了,模拟蜂巢的通风原理,比原来的效率提升37%。”图纸上画着密密麻麻的线条,角落用红笔写着“参考林栋决赛时的流体力学模型”。

林栋指尖点在图纸的蜂窝节点上:“这里的角度可以再调2度,空气流通会更顺。”他忽然注意到吴小燕的指甲缝里嵌着点铜屑,“又拆旧主板了?”

“上次你说的那个导电膏配方真管用,”她从口袋里摸出个小罐子,里面是银灰色的膏体,“我在CPU针脚上涂了点,温度直降5度!徐铭说要批量进货,以后网吧的机器都用这个。”话音未落,她的手机响了,屏幕上跳出“江慧玲”的名字,吴小燕接起电话,听了几句突然笑出声,“知道了,历史老师把林栋的故事写进黑板报了?我下课就去拍下来!”

挂了电话,她把手机往工具箱上一放,屏幕还亮着,是张照片——黑板报上画着台拆开的收音机,旁边写着“从废品堆到领奖台”,配图是林栋初中时蹲在电器店门口的样子,旁边歪歪扭扭地写着“未来的物理学家”。

“江慧玲说,文科班的同学把你的实验报告改成了诗歌,”吴小燕笑着划开手机相册,“‘电阻在欧姆定律里打盹,电容抱着电荷荡秋千’,袁姗姗写的,她说比背政史地有意思多了。”

林栋刚要说话,玻璃门被推开,袁姗姗抱着本书跑进来,辫子上的红绳随着她的动作甩动。“林栋!你看我找到啥了!”她把书往柜台上一摊,是本泛黄的《趣味物理》,扉页上有行稚嫩的字:“送给会修收音机的林栋哥哥——姗姗”,日期是六年前。“我妈说这是你送我的,说‘看不懂就问林栋’,现在我终于能看懂第三章了!”她翻开书,里面夹着片干枯的枫叶,和上次送的那片标本叶脉几乎重合,“历史老师说,这叫‘命运的对称’,就像你解的那些对称方程。”

她忽然指着窗外,兴奋地说:“快看!薛爷爷带着那帮老伙计来了!”

林栋抬头,看见薛老拄着拐杖走在前面,后面跟着几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手里都捧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有缺了角的矿石收音机,有布满铜锈的万用表,还有个用木板钉的天线架。薛老走到柜台前,把个铁皮盒子放在林栋面前,打开时里面露出枚锈迹斑斑的奖章,正是上次说的那枚军功章。

“这玩意儿比你的证书年头长,”老人用粗糙的手指摩挲着奖章,“1958年得的,奖给‘技术革新能手’。当年我修电台,就靠个螺丝刀和你的脑瓜一样的琢磨劲儿。”他忽然往旁边挪了挪,露出身后的天线架,“老伙计们说,给你店里装个新天线,以后听短波清楚,就像你说的‘信号无衰减’。”

老人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这万用表虽然旧,测电流比你那电子的准!”“这矿石收音机不用电,环保,适合你研究‘能量守恒’!”林栋看着这些布满岁月痕迹的老物件,忽然觉得它们和自己的一等奖证书放在一起,竟有种奇妙的和谐——就像不同波段的电波,最终都汇入了同一片星空。

这时,徐铭扛着个摄像机冲进来,金链子随着他的动作叮当作响。“快快快!省台记者来了!”他把摄像机往柜台上一放,镜头还对着门口,“刚才在网吧采访,我说咱们雪湖有个‘物理大神’,记者非要来拍你!”话音刚落,个举着话筒的年轻女孩走进来,身后跟着扛摄像机的师傅,“林栋同学你好,听说你把物理知识用在了修电器、打篮球上?能给我们演示一下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请大家收藏:()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林栋还没说话,张超突然抢过话筒:“我来!他教我用抛物线原理投篮,命中率提高了20%!”说着就抱着篮球往外跑,“去球场!我给你们露一手!”

吴小燕拎起工具箱跟上:“我顺便演示服务器散热改造,用的是热力学原理!”袁姗姗抱着《趣味物理》跑在后面:“我来念首物理诗!文科理科结合!”薛老被老伙计们扶着,慢悠悠地跟出去,嘴里念叨着:“得让他们拍拍我的军功章,这才是‘老物理’!”

林栋笑着摇摇头,刚要跟上,手机响了,是江慧玲发来的消息:“物理老师说,下午开个‘学科融合班会’,让你讲讲怎么用物理知识分析历史事件——比如‘投石机的杠杆原理在古代战争中的应用’。”后面跟着个笑脸表情,旁边画着个简笔画的投石机,投石机的篮子里坐着个小人,标着“林栋”。

他抬头看向窗外,阳光已经驱散了晨雾,张超在球场边比划着投篮姿势,记者举着话筒追着他跑;吴小燕蹲在网吧门口,给围观的人讲解服务器机箱上的蜂窝散热孔;袁姗姗站在黑板报前,给记者念她写的诗,红绳辫子在风里飘;薛老坐在路边的石墩上,给摄像机展示他的矿石收音机,调台时发出“滋滋”的声响。

林栋拿起柜台上的相册,翻到“未完待续”的那页,笔尖在空白处悬停片刻,写下第二行字:“生活的答案,藏在烟火里。”

玻璃门外,张超投进个漂亮的三分球,引来一片欢呼;吴小燕的服务器机箱上,LED灯随着散热风扇的转动闪烁,像串流动的星星;袁姗姗念诗的声音被风吹进来,和薛老收音机里的“滋滋”声混在一起,变成种奇妙的旋律。

林栋合上相册,把它放进柜台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摆着那枚军功章和他的一等奖证书。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来,在三者身上镀上层金边,仿佛在说:所谓成长,不过是新的星轨与旧的星轨交汇,在时光里,碰撞出更亮的光。

他锁好店门,往球场走去。张超正在演示“如何用45度角投出完美弧线”,记者的摄像机对着他,镜头里还能拍到远处吴小燕的服务器、袁姗姗的黑板报、薛老的收音机——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碎片,此刻都被阳光串在一起,变成条闪光的项链,挂在雪湖的脖子上。

林栋忽然想起决赛那天,评委问他:“物理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当时他没来得及细想,此刻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突然有了答案。

或许就像薛老的矿石收音机,能从杂乱的电波里,选出最清晰的信号;像吴小燕的服务器,在代码和硬件的世界里,找到最稳定的平衡;像张超的篮球,在力量和角度的计算中,投出最漂亮的弧线;像袁姗姗的诗,让冰冷的公式长出温暖的翅膀。

他走到球场边时,张超正好投进又一个球,得意地冲他挥手:“栋哥!快给记者讲讲,这球的抛物线方程是多少!”

林栋笑着朝他走去,阳光落在他的实验服上,把“物理”两个字照得格外亮。他知道,这不是故事的终点,就像那本相册的空白页,还有很多很多地方,等着被填满——用公式,用汗水,用诗句,用烟火气,用所有藏在生活褶皱里的,闪闪发光的答案。

远处的教学楼传来下课铃声,惊起一群鸽子,它们掠过雪湖的天空,翅膀划出的弧线,和张超投篮的轨迹、吴小燕服务器的散热气流、袁姗姗诗里的比喻、薛老收音机的电波,在阳光下交织成网,接住了这个小镇上所有关于热爱与坚持的故事。

喜欢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请大家收藏:()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