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综艺:雪藏十年我靠实力再封顶流 > 第202章 官媒认证·非遗推广大使

非遗司司长攥紧陈楚的手:“年轻人,你把根脉唱活了!”

央视纪录片团队蹲守楚门工作室三天,拍下陈楚整理108页《非遗音源库》手稿。

授牌仪式直播,#陈楚非遗大使#词条下,前公司水军刷屏:“作秀咖绑定官媒抬咖”。

央视新闻突然插播专题片《听见文明》,陈楚与丹巴扎西的《羌笛谣》成为开篇序章。

水军账号集体封禁,官微置顶:“警惕文化虚无,守护血脉之声”。

羌笛最后一个苍凉的尾音,如同高原上盘旋不下的鹰,在演播厅的穹顶下久久不散。丹巴扎西老人布满沟壑的手,依旧稳稳地托着那支温润如玉的骨质羌笛,浑浊的眼底却燃着一种近乎少年般的光亮。他反手,用粗糙如岩石的手指,紧紧攥住了陈楚扶着他的手。

“娃,”老人喉头滚动,声音带着风沙磨砺后的沙哑,却字字如石凿,清晰地穿透了尚未完全平息的掌声海啸,“唱通透了!祖宗的山河…在动哩!”

“轰!”

这简短的七个字,被前排收音设备敏锐地捕捉、放大,如同投入滚烫岩浆的最后一把盐花,让台上台下所有正试图冷静下来的心绪,再次轰然引爆!前排离得近的年轻歌手,身体猛地一震,一股电流般的激荡瞬间顺着脊椎窜上后颈,头皮炸开一片酥麻。

祖宗的山河在动!

陈楚扶住老人手臂的手,微微加重了力量。他没有说话,只是深深回望老人那双沉淀着千年风霜却又在此刻迸发出纯粹生命力的眼睛,郑重地点了点头。所有的震撼、共鸣、血脉深处被唤醒的战栗,都在这无声的颔首之中。他们背后,那支静静躺在矮凳上的羌笛,在聚光灯下幽幽地泛着一层沉静内敛却不容忽视的光,仿佛一条沉默千年、刚刚苏醒的龙,睁开一只眼瞳,望向这喧嚣的盛世人间。

网络,早已是沸腾的熔炉。

#羌笛谣血脉觉醒# 爆!

#陈楚丹巴扎西灵魂共振# 爆!

#官媒置顶聆听文明回响# 爆!

《声生不息》官博那条【聆听文明的回响】置顶博文,如同一面金色的巨盾,将之前所有试图泼洒的污蔑与嘲讽撞得粉碎。那条粗粝原始的表演视频,播放量以每分钟百万的恐怖速度飙升,评论区彻底沦陷在泪海与惊叹的狂潮里:

——“头皮发麻到现在!那笛声像刀子一样刮开我的天灵盖,陈楚最后那声吼直接把我灵魂震出窍了![流泪][流泪]”

——“丹巴爷爷吹笛子的时候,我眼前全是高原的风雪和祖先的脸!什么叫血脉觉醒?这就是!!”

——“官媒爸爸威武!‘聆听文明的回响’这个标题封神!那些说土、说难登大雅之堂的煞笔呢?脸肿成猪头了吧!”

——“陈楚向老人行揖礼那个镜头我哭死!这才是对传承者真正的尊重!某些流量对着前辈鼻孔朝天,学学吧!”

——“黑子们继续跳啊?前公司的水军呢?国家认证的‘文明回响’,你们也敢喷?坐等封号大礼包![抠鼻]”

——“求音源!跪求《羌笛谣》无损音源!这歌必须进我的传家歌单!”

汹涌的民意和官媒定调的双重碾压下,之前零星冒头、试图带节奏嘲讽“土味”、“原始”、“难登国际台面”的水军账号,此刻如同暴露在烈日下的蟑螂,瞬间销声匿迹,连带着它们背后操控的金主,也被这滔天的声浪吓得暂时龟缩,不敢再有任何动作。前公司那点卑劣的算计,彻底沦为这场文化震撼最可笑的反衬与注脚。

然而,风暴的中心——楚门音乐工作室,却陷入了一种奇异的寂静。

丹巴扎西老人被陈楚亲自安排在最舒适的休息室沉沉睡去,十年的高原风霜与刚才那场耗尽生命力的灵魂演奏,让这位坚韧的老人也感到了疲惫。陈楚拒绝了所有蜂拥而至的媒体采访邀约,将自己关在顶楼的音乐制作室。

窗外,城市的霓虹彻夜闪烁,映照着制作室内堆积如山的专业设备。陈楚没有开主灯,只有工作台上一盏可调节的阅读灯散发着暖黄色的光晕,将他专注的侧脸勾勒得格外清晰。他面前摊开的,不是乐谱,而是一本厚重、页面早已泛黄卷边的硬皮笔记本。

灯光下,钢笔尖划过粗糙的纸页,发出沙沙的轻响。陈楚的眼神沉静如水,笔尖流淌出的,却是一个个鲜活跳跃的音符,以及密密麻麻、字迹时而工整时而狂放的注解。

“……川北,嘉绒藏区,老艺人泽仁邓珠,六弦琴(扎念)即兴弹唱《格萨尔·赛马称王》,调式古朴,转调自由,大量使用微分音(约1/4音),喉音颤音模拟马蹄声……”

“……黔东南,侗寨,歌师吴老贵,侗族大歌《蝉之歌》,多声部自然和声,无指挥无伴奏,模拟蝉鸣与山林回响,声部交替如同溪水缠绕……”

“……陕北,延川,盲艺人张老汉,陕北说书《王贵与李香香》,沙哑苍凉,哭腔与吼唱结合,琵琶(土琵琶)伴奏节奏铿锵,大量使用滑音与倚音,叙事感极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综艺:雪藏十年我靠实力再封顶流请大家收藏:()综艺:雪藏十年我靠实力再封顶流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闽南,泉州南音社团,《梅花操》片段,工乂谱记谱,洞箫与琵琶(南琶)音色清冷哀婉,唱腔古雅,一字多腔,转音细腻如丝……”

每一页,都记录着一个地点,一个名字,一种声音,一段即将消逝的旋律。笔记本的页脚被摩挲得发黑,有些页面还沾着不知名的泥土痕迹,或是几点干涸的、疑似油灯的晕染。这是陈楚过去十年,在被雪藏的灰暗岁月里,独自背着行囊,深入华夏腹地,用双脚丈量、用双耳聆听、用心血记录的——《民间遗音手稿》。

十年沉寂,无人问津。他像一个孤独的朝圣者,行走在喧嚣的边缘,收集着那些被时代快车远远抛在身后的、属于泥土和血脉的声音。无人知晓,这位曾经的顶流偶像,在那些被遗忘的角落,用这种方式对抗着虚无,磨砺着灵魂,积攒着足以颠覆一切的力量。

此刻,这本凝聚了十年心血与孤独的手稿,在暖黄的灯光下,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歌者真正的虔诚与坚守。

突然,制作室的门被轻轻敲响,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助理小杨探进头,脸上混杂着激动与难以置信:“楚哥,楼下…楼下…来人了!是央视纪录片中心的!还有文化部非遗司的司长…亲自带队!阵仗…好大!”

陈楚手中的钢笔尖微微一顿,一滴浓黑的墨汁在“羌笛古调《出征》——丹巴扎西”的注解旁,洇开一小团深色的印记。他抬起眼,眸子里没有太多意外,只有一片深邃的平静,仿佛早已预料到这场风暴之后,必然会有更深远的回响。他轻轻合上那本厚重的笔记,指尖拂过封面上磨损的痕迹。

“请他们到会议室。”声音平稳,听不出波澜,“备茶,最好的。”

楚门音乐不算宽敞的会议室,此刻气氛庄重得近乎凝滞。长条会议桌一侧,坐着几位气质沉稳、衣着考究的中年人,为首的一位头发花白,戴着金丝眼镜,目光锐利而充满智慧,正是文化部非遗司司长,周正明。他身旁是央视纪录片中心的王牌导演,林海,以及几位扛着专业摄像机的摄影师,镜头已经悄然开启,记录着这历史性的一刻。

空气中弥漫着顶级绿茶的清香,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聚焦在陈楚轻轻推过来的那本厚重笔记本上。

周司长没有寒暄,目光直接落在笔记本磨损的封皮上。他伸出双手,动作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郑重,小心翼翼地翻开第一页。泛黄的纸页上,略显稚嫩却极其认真的笔迹记录着十年前的第一段采风。他沉默地翻阅着,一页,又一页。川北的扎念琴,黔东南的蝉之歌,陕北的苍凉说书,泉州的清冷南音…那些来自大地深处、带着泥土腥气与生命呐喊的声音,透过密密麻麻的音符和注解,汹涌地扑向这位守护了半辈子文化遗产的老人。

会议室内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以及摄像机运作时细微的电流音。林海导演屏住了呼吸,镜头紧紧捕捉着周司长脸上每一丝细微的变化——从最初的凝重,到渐渐涌起的震动,再到后来眼底难以掩饰的、近乎炽热的惊叹。

当翻到最新的一页,那墨迹未干的、关于丹巴扎西和古羌笛《出征》调的详细记录,特别是那滴无意间滴落的墨点旁,陈楚标注的“此调蕴含千年不屈战意,非亲身聆听丹巴老人吹奏不能体悟其神髓”时,周司长翻页的手指,几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

他猛地抬起头,金丝眼镜后的目光如同两道实质的光束,穿透空气,牢牢钉在陈楚平静的脸上。那目光里,没有了初时的审视,只剩下纯粹的震撼和一种找到同道中人的激动。

“陈楚,”周司长的声音有些沙哑,他站起身,绕过会议桌,向陈楚伸出双手,不是礼节性的握手,而是如同战友重逢般,一把握住了陈楚的手,用力之大,让陈楚都能感受到那双手传递过来的滚烫力量,“好!好!好!”

他一连说了三个好字,胸膛微微起伏。

“十年!你这十年,不是沉寂!”周司长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金石般的铿锵,“你是在为我们这个民族,抢救血脉!是在为子孙后代,留住文明的根!”

他紧紧攥着陈楚的手,目光扫过那本摊开的笔记,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年轻人,你把根脉唱活了!你在陉山唱的《根脉》,是精神!而你这本手稿里记录的,是真正的、活着的根!《羌笛谣》的轰动,不是偶然,是你十年磨一剑的厚积薄发!国家需要的,就是你这样的传承者!守护者!”

林海导演的镜头,忠实地记录下这历史性的握手。非遗司司长激动的话语,通过摄像机上的微型麦克风清晰地传出。会议室外,楚门团队的成员们激动得攥紧了拳头,小杨甚至悄悄抹了下眼角。

陈楚感受到手上传来的巨大力量和那份沉甸甸的认可,心底那根沉寂了许久的弦,被重重拨动。他微微躬身,声音沉稳而坚定:“周司长过誉。我只是做了我认为一个歌者该做的事。这些声音,不该被遗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综艺:雪藏十年我靠实力再封顶流请大家收藏:()综艺:雪藏十年我靠实力再封顶流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好一个歌者该做的事!”周司长用力拍了拍陈楚的肩膀,眼中满是激赏,“文化部非遗司,正式邀请你,担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大使’!这不是虚名,是责任!是接力棒!我们要让这些记录在纸上的‘遗音’,通过你的影响力,真正‘活’在当下,响彻未来!”

他目光炯炯地看向林海导演:“林导,接下来的日子,你们纪录片团队,就扎根在楚门!我要你们用镜头,把陈楚这十年走过的路,记录的声音,还有他如何将这些古老血脉融入现代音乐的灵魂过程,全部记录下来!做成一部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听见文明》续章!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根脉·传承者》!”

授勋时刻:光与暗的界碑

三天后,央视一套演播大厅。

灯光璀璨,庄严肃穆。这里正在举行一场规格极高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演暨推广大使授牌仪式。台下前排,坐着文化部领导、学界泰斗、以及多位德高望重的非遗传承人代表。丹巴扎西老人一身崭新的羌族盛装,坐在传承人区域的首位,腰杆挺得笔直。

全网直播的镜头下,主持人用饱含深情的声音介绍着近年来非遗保护的成就。当念到“古羌笛”项目时,大屏幕适时播放了《声生不息》舞台上那震撼灵魂的《羌笛谣》片段。粗粝的笛音再次响起,陈楚那声穿云裂石般的龙吟回荡在演播厅,台下嘉宾无不为之动容,丹巴老人眼中闪烁着骄傲的泪光。

“……正是有这样一群守护者,在默默耕耘,在倾力传承,我们的文明根脉才得以延续,焕发新的生机。”主持人声音激昂,“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一位特殊的传承者,他不仅用脚步丈量大地,用双耳聆听遗音,更用他非凡的音乐才华和巨大的影响力,将这些古老的声音带到了亿万观众面前,唤醒了无数人心中的血脉共鸣!他,就是陈楚!”

追光灯如同银河倾泻,瞬间笼罩在舞台入口。陈楚缓步走出,没有华丽的演出服,只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深灰色中山装,身姿挺拔,气质沉静。他的目光扫过台下,在丹巴老人身上微微停顿,颔首致意,然后稳步走向舞台中央。

“下面,有请文化部副部长,周正明司长,为陈楚颁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大使’聘书并授牌!”

激昂的颁奖乐响起。周司长走上台,从礼仪手中接过那面沉甸甸的、刻有国徽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大使”字样的金色牌匾,以及一本深红色的烫金聘书。

就在这庄严肃穆、亿万人瞩目的时刻,直播弹幕的角落里,几条顶着奇怪符号ID的弹幕,如同伺机已久的毒蛇,骤然弹出,带着熟悉的、令人作呕的酸腐气息:

【啧啧,这就大使了?资本运作真牛逼!】

【笑死,唱了首山歌就成文化代言人了?官媒也收钱?】

【作秀咖绑定国家标签抬咖位,前公司实惨,被这种伪君子踩!】

【坐等翻车!看他能装到几时![呕吐]】

【抵制陈楚!抵制资本傀儡!】

这些弹幕出现得极其突兀,在满屏的“恭喜楚神”、“实至名归”、“守护根脉”中显得刺眼无比。显然,前公司不甘心就此沉寂,趁着这官方场合的最后机会,动用了隐藏更深的水军账号,进行着最后的、疯狂的、孤注一掷的反扑!他们试图在这高光时刻泼上污秽,用最低劣的“资本运作”和“作秀”论调,撼动这由国家意志背书的认可!

直播导演在后台监控画面前脸色骤变,正要下令屏蔽。然而,台上正要将牌匾递交给陈楚的周司长,动作却微微一顿。这位见惯风浪的老人,似乎透过无形的空气,也感受到了网络另一端那股卑劣的阴风。他没有看镜头,只是将目光投向陈楚,眼神沉稳如山岳。

就在水军弹幕试图刷屏带节奏的瞬间!

央视新闻频道,毫无征兆地突然切断了常规节目!

全国所有正在播放央视新闻频道的屏幕,画面骤然一转!

雄浑、深沉、如同大地脉动般的背景音乐响起,伴随着一个厚重而充满历史感的声音:

“听见了吗?那来自文明深处的回响……”

画面展开:是《声生不息》舞台上,丹巴扎西老人闭目吹奏古羌笛的特写!那沟壑纵横的脸庞,那如鹰爪般按在笛孔上的手指,那从古老乐器中迸发出的、带着洪荒之力的苍凉音浪!

紧接着,画面切换:陈楚在暖黄灯光下,专注翻阅那本厚重《民间遗音手稿》的侧影(林海导演团队蹲守楚门三天拍下的珍贵素材!),泛黄的纸页,密密麻麻的音符和注解,沾着泥土痕迹的页脚……然后是快剪镜头:川北的雪山草原,黔东南的侗寨鼓楼,陕北的黄土高坡,泉州的古厝飞檐…那些陈楚曾经独自跋涉过的地方,那些声音的源头!

纪录片的旁白声,正是周司长本人,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综艺:雪藏十年我靠实力再封顶流请大家收藏:()综艺:雪藏十年我靠实力再封顶流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总有人,在喧嚣之外,俯身倾听大地的脉动。总有人,在时光遗忘的角落,守护着文明的薪火。十年孤旅,万里寻音。他将自己化作一道桥,一头连着千年血脉的回响,一头,连着这个时代跳动的脉搏。他用音乐,让沉寂的遗音,再次成为震撼时代的强音!他,让世界《听见文明》!”

纪录片的标题在震撼的画面中轰然定格——《听见文明·根脉的回响》!而开篇序章,正是陈楚与丹巴扎西那场引爆全网的《羌笛谣》!

这部由央视纪录片中心王牌团队倾力打造、获得文化部非遗司全力支持的专题片,如同一柄从天而降的巨锤,以国家媒体的最高规格和不容置疑的权威姿态,狠狠砸下!

轰!!!

那些刚刚冒头、还在疯狂刷屏诋毁陈楚“作秀”、“资本运作”、“绑定官媒抬咖”的水军弹幕,如同被投入炼钢炉的雪花,瞬间汽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整个直播弹幕,被一片红色的“央视爸爸威武!”、“国家认证!根脉守护者!”、“水军死全家!”彻底淹没!

前公司精心策划的、意图在陈楚人生最高光时刻给予致命一击的阴谋,在国家意志的绝对力量面前,彻底沦为一场彻头彻尾的笑话,一场自取其辱的闹剧!

直播画面切回演播大厅。

周司长脸上带着洞悉一切的了然与威严,他双手稳稳地将那块代表着国家认可与千钧重担的金色牌匾,交到陈楚手中。陈楚双手接过,牌匾入手沉重无比。他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看向周司长,也看向台下无数双注视着他的眼睛,看向直播镜头后亿万的观众。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陈楚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全场,传向千家万户,“这是属于丹巴扎西老师,属于泽仁邓珠、吴老贵、张老汉…这些默默守护了一辈子的传承者的荣誉!是这片土地上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文明根脉的荣誉!我,陈楚,只是一个歌者,一个传递者。推广大使,是责任,更是鞭策。我将竭尽所能,让这些血脉之声,不止被听见,更要被记住,被传承,被融入我们民族奔涌向前的血液里!守护根脉,吾辈之责!”

掌声,如同积蓄了千年的火山,在这一刻轰然爆发!经久不息!

丹巴扎西老人用力地鼓着掌,浑浊的泪水终于滑过古铜色的脸庞。周司长用力点头,眼中满是欣慰与期许。

一周后,国家博物馆,特设的“当代非遗保护成果展”展厅。

柔和而精准的射灯下,一个独立的恒温恒湿玻璃展柜静静矗立。柜中,铺陈着一本摊开的、厚重泛黄的硬皮笔记本。翻开的页面,正是记录着古羌笛《出征》调的那一页。旁边,是丹巴扎西老人使用过的那支骨质羌笛,笛身上仿佛还带着高原的风霜。

展柜下方的铭牌上,清晰地镌刻着:

【民间遗音手稿(选页)·陈楚】

【古羌笛(复制品)·国家级传承人丹巴扎西】

——摘自陈楚《羌笛谣》创作核心音源,入选国家级非遗音像档案永久保存。

展品说明:此手稿及音源记录,是当代音乐家深入民间、守护文明根脉的珍贵见证。一曲《羌笛谣》,让千年羌笛之声响彻时代,唤醒血脉共鸣。

陈楚站在人群之外,静静地看着那束光笼罩下的笔记本和羌笛。周围是低声惊叹、拍照留念的游客。他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在高原阳光下,耐心教导他如何感受笛身震动、如何用气息与古老灵魂对话的老人。

“山河在动…”陈楚低声自语,指尖仿佛还残留着那本手稿粗糙纸页的触感。他知道,这玻璃展柜里的珍藏,是荣耀,是认可,但更是一个起点。如何让这些被“听见”的根脉之声,真正“活”在当下,流淌进未来的长河?这条路,才刚刚启程。

他的目光越过展柜,望向博物馆外辽阔的天空,那里,仿佛有无数的声音在等待被唤醒,有无数的根脉,等待被连接。

喜欢综艺:雪藏十年我靠实力再封顶流请大家收藏:()综艺:雪藏十年我靠实力再封顶流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