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子夜异闻 > 第64章 拜五台

子夜异闻 第64章 拜五台

作者:古皖老村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7-29 15:35:27 来源:全本小说网

五台山,清凉圣境,文殊道场。山间自古流传一偈语:“文殊大愿深如海,凡踏台山必得见。”说的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曾发宏愿,凡以诚心踏上五台山一步者,无论贤愚贵贱,菩萨必现化身亲予接引点化。然菩萨化身千万,或为贩夫走卒,或为老妪稚童,或隐于草木,或化于风云,俗眼难辨,往往当面错过,唯有大机缘者,事后方知端倪。

**其一:吝啬商人与卖香老妪**

晋中富商周守财,家资万贯却吝啬成性,一毛不拔。其母病笃,延医用药耗费甚巨,周守财心疼如刀割。闻五台山文殊灵验,若能求得菩萨保佑母亲痊愈,岂非省下无数药资?遂携少许香烛,跋涉而来。

行至台怀镇,一破旧香烛摊前,一鹑衣百结、满面尘灰的老妪颤巍巍招呼:“官人,买炷好香吧?拜菩萨心诚,香也要诚。” 周守财瞥见摊上香粗劣,鄙夷道:“你这香,灰黑味呛,怕不熏着菩萨?” 老妪也不恼,枯手拿起一束其貌不扬的细香,慢悠悠道:“香不在贵贱,在人心净秽。官人心中只算着药钱,那供佛的香火,怕也染着铜臭算计哩。”

周守财被说中心事,面红耳赤,怒斥:“老乞婆胡吣!” 丢下几枚铜钱,夺过一束最便宜的粗香便走。至菩萨顶,点燃那香,青烟袅袅,竟异常呛人,熏得他涕泪横流。恍惚间,那烟雾竟化作母亲病榻上痛苦呻吟的模样,耳边响起老妪的声音:“省下的药钱,买得回母亲的命么?省下的诚心,菩萨又如何受用?” 周守财如遭棒喝,冷汗涔涔而下。再看手中香,灰烬烫手,竟在掌心烙下一个浅浅的铜钱印记!

他猛地抬头,想起镇口老妪那洞悉一切的眼神,寒毛直竖。再不顾吝啬,狂奔下山,重金延请名医,倾尽家财为母治病。母亲竟奇迹般好转。周守财重返五台,寻那老妪欲谢点化之恩,香坛早已无踪。旁人说,此地从未有过那样一个卖香的老婆婆。他摊开手掌,那铜钱烙印灼灼发烫,正是菩萨当头棒喝,破他心中最坚固的悭吝之壳。

**其二:狂生与砍柴樵夫**

江南才子柳文渊,恃才傲物,自诩文章魁首,功名唾手可得。此次赴京赶考,特绕道五台,非为拜佛,实想效仿古人“题诗惊神佛”,留名圣山。行至东台望海峰,见一虬髯樵夫,背负巨捆柴薪,步履沉稳,踏雪而行。柳文渊见其粗鄙,随口吟道:“莽汉负重走寒山,哪知峰顶有奇观?徒然筋骨作牛马,不识文华照宇寰。” 语带讥讽。

樵夫闻声止步,放下柴捆,抹了把汗,竟朗声笑道:“秀才好诗!不过依俺看,这山间万物,亦有大文章。你看那山石嶙峋,可是造化之笔锋?松涛阵阵,可是天籁之文章?云海翻腾,可是泼墨之画卷?俺砍柴,观山石之筋骨,听松涛之韵律,看云海之气象,心中亦有锦绣哩。” 言罢,竟随口吟出几句:“斧劈寒崖筋骨露,担挑日月两肩霜。松涛洗耳文章老,云海涤心天地宽。”

柳文渊大惊,此等胸襟气魄、质朴雄浑的诗句,远超自己那点雕虫小技!他自负的才情,在这樵夫面前显得如此狭隘轻浮。顿时面红耳赤,汗出如浆。樵夫哈哈一笑,复又背起柴捆,踏雪高歌而去,歌声苍劲,回荡山谷:“莫笑砍柴一莽夫,心中有佛自通途。锦绣文章何处觅?五台云海是经书!”

柳文渊呆立雪中,如痴如醉。那樵夫的身影融入山岚,歌声犹在耳畔。他幡然醒悟,撕碎随身携带的狂傲诗稿,朝着樵夫消失的方向深深一揖。入京后,他文风大变,质朴沉雄,竟高中探花。每每与人言及五台奇遇,皆叹:“那山中樵夫,定是文殊化身!一担柴薪,几句俚语,挑碎了我的贡高我慢,让我看见真正的‘大块文章’!”

**其三:求子妇与稳婆**

平阳府妇人李氏,嫁入夫家十年无出,受尽白眼。听闻五台山送子观音灵验,遂三步一叩,苦行朝山。行至半山,腹痛如绞,竟是要临盆!荒山野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李氏绝望哀泣。忽闻一阵清脆铃响,一青衣老妇挎着药箱健步而来,面容慈和:“娘子莫慌,老身乃山中稳婆,专接难产。”

老妇手法娴熟,指挥李氏丈夫寻来温水,就地于避风石后铺开洁净布单。山风凛冽,老妇却气定神闲,口中念念有词,似诵经又似安慰。李氏痛极恍惚,只见老妇眼中似有温润慈悲的光芒,如菩萨低眉。随着一声清亮啼哭,婴儿顺利降生。老妇用山泉水洗净婴孩,裹入温暖布包,递给李氏:“是个大胖小子!菩萨慈悲,不负诚心人。”

李氏夫妇感激涕零,欲问姓名重谢。老妇摆摆手,指着远处云雾缭绕的台顶:“谢菩萨去吧。记住,此子乃菩萨所赐,要好生教养,令他知善向佛,便是报恩。” 言毕,挎起药箱,循着小径飘然而去,身影转眼没入云雾,唯余清脆铃声袅袅,似从云端传来。

李氏一家拜谢菩萨后下山,四处打听山中那位救命稳婆,山民皆摇头:“这山高路险,哪有什么常住的稳婆?” 李氏方悟,那雪中送炭、妙手回春的老妇人,定是菩萨悲悯,化身前来救她母子性命!怀中婴儿安然酣睡,小脸如莲瓣般纯净。李氏自此虔信佛法,家中常年供奉文殊,教导儿子终身行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子夜异闻请大家收藏:()子夜异闻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其四:屠夫与雪夜僧**

代州屠户赵三,杀生半世,性如烈火。一日酒醉失手,与人斗殴致残,官府缉拿在即。仓皇间想起五台乃佛门圣地,或可避祸,遂连夜逃入山中。时值隆冬,大雪封山,赵三又冷又饿又怕,蜷缩在狮子窝一破败山神庙中,怀中还揣着那把沾过无数牲口和人血的屠刀,刀刃在黑暗中泛着幽光。

夜半,风雪更骤。忽闻笃笃敲门声。赵三惊疑,握紧屠刀,哑声问:“谁?” 门外传来温和应答:“行路僧人,风雪阻途,求借片瓦避寒。” 赵三犹豫片刻,开门。见一老僧,僧袍单薄,覆满雪花,面容清癯,眼神却澄澈温和,仿佛能看透人心。老僧合十:“多谢施主。” 径自走到角落坐下,闭目诵经。

破庙寒风刺骨。赵三冻得瑟瑟发抖,老僧却似不觉寒冷,神态安详。赵三忍不住问:“和尚,你不冷?” 老僧睁眼,目光落在他紧握的屠刀上,缓缓道:“身冷易御,心寒难消。施主手握利刃,心中杀气如这风雪,岂不更寒彻骨髓?” 赵三如被针刺,低头看着屠刀,血债与罪孽涌上心头,冷汗涔涔。

老僧又道:“刀可断物,难断因果。风雪虽恶,终有尽时。放下心中刀,回头路自宽。” 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锤,敲在赵三心坎上。他看着老僧平静无波的眼睛,又看看手中屠刀,想起半生杀业,想起白日伤人惨状,想起官府追捕,万念俱灰中又生出一丝从未有过的悔惧与茫然。“我…我还能回头?” 声音嘶哑颤抖。

老僧微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菩萨眼中,一念悔悟,胜过千金。何不放下?” 赵三浑身剧震,望着那温和却蕴含无尽力量的目光,积压半生的凶戾之气瞬间溃散,“当啷”一声,屠刀脱手坠地!他扑通跪倒,对着冰冷的地面嚎啕大哭,仿佛要将半生罪孽都哭出来。

风雪不知何时停了。晨曦微露,破庙内一片清冷寂静。赵三抬起头,哪里还有老僧身影?唯余地上一个粗陶钵盂,盛着半钵清水,水中映着破窗外初升的朝阳,金光粼粼。赵三怔怔看着那钵清水,又看看地上弃置的屠刀,刀身沾着的几点残血,在雪光映照下分外刺目,如开在雪地上的红莲。他猛地对着空庙磕了三个响头,抹去泪水,拾起陶钵,再不回头,踏着积雪向山下走去,径直投了官府。因有自首与救人之功(曾于火场救人),加之苦主谅解,竟得轻判。出狱后,他在五台山脚搭一草棚,每日为朝山者免费提供热水素斋,成了有名的“施茶赵”。有人问起那夜奇遇,他总摩挲着那个粗陶钵,憨厚一笑:“是文殊菩萨,用半钵清水,洗了我这双血手。”

**尾声:云开见智**

这年文殊圣诞,五台山盛况空前。香客如云,摩肩接踵。周守财已成乐善好施的周大善人,携老母来还愿;柳文渊官袍微服,谦和低调,随喜大众;李氏携那已会跑跳的儿子,虔诚上香;赵三在路边棚下,为络绎不绝的行人奉上热茶。

正午时分,当空骄阳忽被祥云笼罩。大螺顶上空,云层如莲花瓣般次第绽开,万道金光迸射!金光核心,一尊顶结五髻、骑乘青狮、手持智慧宝剑的文殊菩萨金身法相,巍然显现于云端!宝相庄严,慈光普照,遍洒清凉圣山!

万千信众目睹佛光圣相,如梦初醒,纷纷顶礼膜拜,泪流满面。周守财望着掌心早已淡去的铜钱印记;柳文渊想起望海峰上那担柴薪和樵夫歌谣;李氏紧紧搂着儿子,忆起风雪中那救命的铃声与慈祥目光;赵三捧着粗陶钵,仰望着菩萨手中的智慧剑,恍然彻悟——原来那点破迷津的老妪、机锋棒喝的樵夫、雪夜救命的稳婆、破庙度化的老僧…种种化身,千般方便,皆是这云端显现的大智文殊师利菩萨!菩萨大愿,真实不虚!凡踏此山一步,以诚求之者,菩萨必以众生能见、能闻、能解之方式,现身说法,接引点化!

云雾渐合,菩萨金身隐去。然而那浩瀚的慈悲与智慧,已如清凉甘露,深深注入每一个朝拜者的心田。五台山的晨钟暮鼓,从此在无数人听来,皆似菩萨无声的呼唤:归来,觉悟。

喜欢子夜异闻请大家收藏:()子夜异闻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