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诸天火红年代,冰箱每日刷新 > 第90章 89握紧机遇

诸天火红年代,冰箱每日刷新 第90章 89握紧机遇

作者:暗石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0-21 07:10:23 来源:抖音小说网

第90章 89.握紧机遇

韩鸣谦再次强调了“独立构思提纲框架”和“核心骨架”这两个关键点,语气加重:“我认为他能扛起来,并且能完成好!”

赵国栋眼中锐利的光芒闪烁了一下,流露出一丝了然和浓厚的兴趣。

那份提纲,他后来细看过,确实筋骨硬朗,逻辑严密,层层递进,当时还以为是周炳生把了关或者提供了主要思路,没想到竟是这个年轻人独立完成的底子。

这倒真有点出乎意料了。

他把阳光明放到秘书组,本是看中他灵活的头脑和办事的稳健风格,想放在韩鸣谦手下打磨一下,算是为将来储备的一步闲棋。

对于自己的专职秘书人选,他其实并未局限在秘书组内部,甚至考虑过从技术科调个懂行又会写的骨干过来。

但此刻,韩鸣谦的极力保证,那份提纲能力的证实,加上周炳生这个素来严谨甚至有些清高的老笔杆子,在危急关头的“极力推荐”和“有把握”的背书——这份背书的分量,赵国栋心知肚明。

周炳生轻易不会如此评价一个人!

多重因素迭加,让赵国栋心中的天平发生了决定性的倾斜。

如果这小子真如他们所说,既有灵活的手腕、稳健的作风,又有如此扎实过硬的笔头功夫……

那担任自己的专职秘书,这个选项突然从一个模糊的可能性,跃升为最具吸引力、也似乎最合适的选择。

一个能文能武、懂分寸、知进退的年轻人,正是他需要的。

“行。”

赵国栋最终点了头,身体前倾,手指在稿子要求上点了点,语气里多了一份明确的期待和考察的意味:

“既然你和老周都给他打了包票,特别是老周还说他‘有把握’,那就让他写。明天下午……”

他目光如炬,“让他直接把稿子送到我这里。我亲自看。”

这“亲自看”三个字,沉甸甸的,既是压力,也是莫大的机遇。

“好的,赵厂长!我这就去安排。”

韩鸣谦心中大石落地,知道这不仅关乎一篇稿子,更关乎阳光明未来至关重要的第一步,算是稳稳地迈出去了。

……

秘书组办公室里,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低气压。

张玉芹看着空了的周炳生座位,桌面凌乱,茶杯里的残茶还冒着最后一丝热气,又看看角落里那个浑身散发着阴郁颓丧气息、仿佛整个人精气神都被抽干、只剩下一具空壳的李卫东,无声地叹了口气。

她理解李卫东的失落和绝望,上次那事……

唉,终究是一步错,步步错,自己把路走窄了。

她摇摇头,继续低头织她的毛衣,只是那竹针的哒哒声,节奏也变得有些紊乱,心事重重。

李卫东面前的稿纸,被他无意识地、用尽全身力气狠狠揉捏着,纸张发出痛苦的呻吟,最终变成了一团扭曲的废纸。

赵国栋的点名任务……全市露脸、直达领导核心的绝佳机会……就这么轻飘飘地、理所当然地、甚至带着点“设计”意味?

他模糊地捕捉到周炳生离开前那过分急切的托付,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那念头像水里的油,总是抓不住。就因为周炳生的一句推荐?就凭韩主任的相信?

那他李卫东这些年在这里熬的资历,写的那些堆积如山的材料,熬过的无数个夜晚,都成了彻头彻尾的笑话吗?

他知道自己彻底完了,上次那个无法洗刷的污点,像一个丑陋的烙印,永远打在了他职业生涯的脊梁上。

可看着近在咫尺、金光闪闪的机会被别人如此轻易地拿走,那嫉妒的毒火混合着巨大的屈辱,还是烧得他五脏俱焚,痛不欲生,喉咙里像堵了一块烧红的炭。

他甚至恶毒地祈盼,阳光明最好把稿子写砸了,在赵厂长面前丢个大脸!

让所有人都看看他不过如此!

可这念头刚冒出来,就被更深的、冰冷的绝望彻底淹没——就算阳光明写砸了,这机会也永远轮不到他李卫东了。

他就像一个被遗弃在战场边缘、布满裂痕、即将彻底风化的泥塑,只能死死地低着头,将自己隔绝在这令人窒息的、名为“失败”的浓重阴霾里,等待着最后的崩塌。

阳光明和姆妈打了招呼,连夜加班。

资料室的灯光亮到深夜,像孤岛上的灯塔。

日光灯管发出持续而低微的嗡鸣,混合着旧书报特有的、略带潮气的霉味,构成了这个封闭空间里唯一的背景音。

阳光明全身心投入,如同潜入深海的矿工。

他面前是堆积如山的车间简报、技术总结、生产报表、政策文件,像一座座等待开掘的矿山。

他将周炳生紧急交代的要点、上级关于技术革新的最新指示精神,如同经纬线般交织起来。

然后,他像淘金者一样,从那浩如烟海的资料中,精准地淘洗、提炼出红星厂实实在在的革新成果——

细纱断头率从35降至32!

这不是冰冷的数字,背后关联的是细纱车间工人摸索出的“皮辊保养三步法”和“巡回路线优化”,是汗水浸润的经验凝结成的硬数据。

筒摇工序自动落纱装置:从技术科提出构想,却遭遇“土法上马”的瓶颈,到“干部、技术员、老工人”三结合小组合力攻坚,再到二车间成功试用并稳定运行,大幅提升了落纱效率,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他清晰地勾勒出这条艰难而踏实的攻关历程!

锅炉房老张的“回水余热利用”小阀门:一个不起眼的小改造,灵感来自老工人几十年烧锅炉的经验和一次偶然的观察。

就是这个小阀门,利用回水余热预热冷水,一年竟为厂里省下三百一十二吨煤!

让这个“小智慧”,却散发出“大效益”的光芒!

枯燥的数字被他赋予了生命和意义,技术的细节被梳理成清晰有力的脉络。

周炳生临行前那郑重的叮嘱言犹在耳,如同刻在心上:

“突出‘实’字!”——每个成绩都要有根有据;

“数据必须夯实!”——经得起任何推敲;

“案例要有血有肉有温度!”——让听者能看见工人的汗水和智慧;

“给赵厂长的东西,语言要平实,直来直去,开门见山!”——摒弃一切架子,要的是硬邦邦的干货。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