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左思右想,现在肯定还不能告诉他我已经确定站队站他那里的事实,因为更可能会被当成投诚的卧底,得不到信任也就算了,回头事成了我会死的更惨,得不偿失,得不偿失。
我再次同他迂回周旋:“萧卿和庄相乃我大齐之栋梁,是肱骨之臣,一个能文一个能武,在朝堂上处理政事都各有独到的见解,各有千秋。”
希望哀家这番空话能入得了小皇帝的耳。
重晔又瞄了我一眼,道:“太后果然评判公正,哪边都不得罪。”
哀家敢得罪谁啊。
说到这里,我就想起一件事,重晔那时候说他在先帝榻侧亲耳听到先帝说要我垂帘听政,我一直对这件事持怀疑态度,先帝是病糊涂了所以这么说的么,我爹的野心显示出来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再让庄家的女儿干预朝政,那不是明摆着要把重家的江山拱手他人么。
就先帝会下这个旨意的真实可靠度我都怀疑,左不过就是我爹把持朝政控制了先帝下了这个旨意。
那重晔又是哪里听来的先帝遗命。
只可惜我和重晔不熟,连问都不好问。
重晔这样的一鸣惊人委实让哀家佩服。
好一个辛苦的真相。
晚间重晔留下来用晚膳。
我端着碗拿着筷子处变不惊道:“皇上可能忘了一件事,哀家妆太厚,还穿这么繁复的衣服,也难怪摄政王要辛苦一点,不如赐些补品给摄政王养养生。”
重晔道:“太后有心了,朕会安排的。”
整整一顿饭,哀家连块肉渣子都吃不痛快,小皇帝心机忒重,连哀家饱含深情夹过去几块肉就指望着他能尊老爱幼一点再夹回来的时候,他确实爱幼了,他夹给重姝了,还关切的说,阿姝在长身体,一定要多吃一点。
我有那么一瞬间就想掀桌了,养什么都别养皇帝儿子呵呵呵。
饭毕,重晔优雅地擦擦嘴跟我剔牙唠嗑,唠着唠着就说了件大事,先帝去世一个月的时候要去法华寺烧个香祭个祖办场法事。
我义正言辞道:“一切由皇上做主就好。”
兜兜转转浑浑噩噩听了大半个月的政,算是迎回来了霍云琰,早年间我没见过他,但是女儿家闺中经常提及的几个世家子弟和年轻有为的臣子里面少不得要提到他一两句,什么英姿飒爽啦英勇无比啦,手提宝剑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啦,其实在我看来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抵御外敌都是靠萧湛的主意,萧湛负责出谋,霍云琰负责实行。
我似乎还听说他们两个感情颇深,在边关磨练几年,没练成一对断袖那也是一种境界。
这天霍云琰英姿飒爽地上了朝,隔着帘子我都能隐约瞧见他那张晒得沧桑的脸,写满了精忠报国。
重晔例行公事褒奖几句,然后赐了点房子票子珠子给他,霍云琰一身正气的谢了恩,刚站起来,我那不省心的爹就哪壶不开提哪壶地说了一句:“前些日子大将军未回朝,皇上已经在想着该如何褒奖,太后娘娘以为霍将军理应有位贤内助从旁辅助,不知霍将军意下如何?”
霍云琰正色道:“臣一心只为报效我大齐,别无他想。”
我爹劝他:“唉,要想的要想的,娶妻生子乃人之常情。”
霍云琰威武不屈:“庄相有心了,但是这应该是臣的家事,还是臣自己来做主比较好。”
我连忙赞同:“哀家也觉得,霍将军当自己处理家事。”
霍云琰轻哼一声道:“臣多谢太后关心了。”
连日来民间相传哀家琐事二三当然有所耳闻,各种说法层出不穷,李长德就一一跟我汇报,相传哀家是庄相丢进宫专门用来克死先帝的,相传哀家美貌,日后必定面首三千,相传哀家迷恋幼童,连三皇子也不放过,更有甚者说哀家因此就赐死了三皇子的生母将其占为己有。
总之这种事也是三人成虎,虽然传着传着就传进来了,重晔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在意,只要没闹大,他就充耳不闻,于是我也跟着不解释,无言的解释就是最好的解释。
但是我的风评简直是要多不好就多不好,十句里面有九句都是侮辱,哀家跟听唱戏的一样听完了这些有的没的,李长德抖着嗓子劝我不要在意,我打了个哈欠回答他:“唔……那句说哀家美貌的,说得好,有眼光。”
其实看出哀家和萧湛眉目传情的那才是真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