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20章 仇世良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20章 仇世良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1 10:07:17 来源:全本小说网

仇士良(约781年—844年),字匡美,循州兴宁(今广东兴宁)人,是唐朝中后期极具影响力的宦官。他历经唐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六朝,曾拥立穆宗、文宗、武宗三位皇帝,官至骠骑大将军、楚国公。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仇士良从循州辗转来到长安。他家境贫寒,父亲早逝,听人说入宫做宦官可以吃饱穿暖,便不顾路途遥远,长安前来。这一年的大唐,正处在一场宫廷变革的余波中:顺宗李诵即位后推行“永贞革新”,试图削弱宦官与藩镇势力,但八个月便宣告失败。顺宗被迫传位给太子李纯(即宪宗),革新派大臣王叔文、柳宗元等人或贬或逐,宦官群体则借势巩固了在朝中的地位。

刚入宫的仇士良,因出身低贱,没有背景,被分配到东宫做最底层的杂役。

一次,宪宗(时为太子)深夜研读《贞观政要》,负责掌灯的宦官不慎打翻灯油。仇士良恰好当值,见状取来新的灯盏与灯油,轻手轻脚地换上,全程未发一言。宪宗看在眼里,事后问起他的名字,仇士良恭顺回答:“奴才名叫仇士良。”这件事让宪宗对他印象很好,便将仇士良调至掖庭局,任掖庭局令,负责管理后宫宫女名册与日常用度。

在掖庭局令任上,仇士良做事极为细致:他将每位嫔妃的喜好、忌讳一一记在纸上;宫女犯错,他从不厉声斥责,而是帮着找补救之法。两年之中,后宫上下几乎没人说他的坏话,宪宗宠爱的郭贵妃对人说:“仇令做事稳妥,让人放心。”

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叛乱,宪宗下诏讨伐。唐军与淮西叛军在蔡州一带对峙,军报往来频繁,却常因藩镇眼线拦截而延误战机。宦官王守澄时任监军,向宪宗举荐仇士良:“仇士良行事谨慎,可派他负责传递军报。”宪宗准奏,命仇士良即刻前往淮西前线。

从长安到淮西,需经过叛军控制的区域,风险很高。仇士良出发前,将军报缝在贴身的衣料里,换上粗布衣衫,伪装成贩卖茶叶的商人。行至颍州境内时,他遇到叛军的巡逻队,对方见他行囊单薄,便搜身盘问。仇士良故意装作慌乱,将随身携带的碎银扔在地上,趁巡逻队争抢时,拔腿就跑,最终躲进一处废弃的破庙,直到深夜才敢出来。

抵达淮西唐军大营后,仇士良未作休息,立刻将军报交给主帅李光颜。李光颜见他衣衫破损、脸上带着划伤,感叹道:“若军报延误,我军恐遭大败,你立了大功。”此后半年,仇士良往返于长安与淮西之间,每次都能避开叛军的搜捕,准时传递消息。

元和十二年(817年),唐军平定淮西之乱,宪宗论功行赏,将仇士良升为内侍省丞,正式进入宦官高层。也是在这一时期,仇士良与王守澄的交集增多——王守澄因监军有功,已是宪宗身边的红人,王守澄欣赏仇士良的能力,仇士良则看清王守澄在宦官群体中的号召力,将其视为可依附的对象。

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宪宗突然驾崩于大明宫中和殿,死因成谜(《资治通鉴》记载“宦官陈弘志等弑宪宗”)。王守澄迅速联合部分宦官,封锁消息,拥立太子李恒(穆宗)即位。此时的仇士良任内侍省丞,手握部分宫廷守卫权,却选择保持中立——他既未参与王守澄的拥立行动,也没有进行破坏,只是下令手下宦官“严守宫门,不许任何人擅自出入”,稳定了宫廷秩序。

穆宗即位后,对王守澄极为信任,任其为骠骑大将军,而仇士良因“护宫有功”,被升为左监门卫将军。穆宗生性贪玩,登基后沉迷于蹴鞠、击球,甚至常常因玩乐而荒废早朝。宦官们为讨穆宗欢心,纷纷陪他游玩,唯有仇士良始终保持分寸:穆宗击球时,他负责安排护卫;有时穆宗玩到深夜,他会轻声提醒:“陛下明日需临朝,若太过劳累,大臣们恐会担忧。”

一次,穆宗与宦官们蹴鞠,因一方输球而发怒,要责罚输球的宦官。仇士良上前劝道:“陛下玩乐本是消遣,若因输赢责罚,反而失了乐趣,不如下次再比。”穆宗听后消了气,此后对仇士良梗多了几分欣赏,甚至允许他参与讨论一些宫廷事务。

长庆四年(824年),穆宗因长期沉迷酒色,病逝于寝殿,太子李湛(敬宗)即位。敬宗比穆宗更甚,不仅贪玩,且性情暴虐:他喜好“打夜狐”(深夜在宫中捕猎狐狸),若宦官陪他捕猎时稍有不合其心意,便会被杖责;有时玩到兴起,还会命宦官互相斗殴,以此取乐。宫中宦官多有不满。

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宦官刘克明因多次被敬宗责罚,心怀怨恨,联合苏佐明等人,趁敬宗打夜狐后醉酒,将其杀害于寝殿,随后伪造遗诏,拥立绛王李悟(穆宗之弟)即位。消息传出,宫廷大乱,王守澄得知后,立刻派人联络仇士良:“刘克明弑君作乱,若不除之,我辈恐无活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仇士良深知此事关乎生死,当即点头同意。他迅速调集自己掌控的禁军,与王守澄的兵力汇合,趁夜突袭皇宫。刘克明等人猝不及防,很快被击溃,刘克明投井自杀,绛王李悟被斩杀于宫中。乱局平定后,仇士良与王守澄共同拥立穆宗次子李昂(文宗)即位。此事过后,仇士良彻底跻身宦官权力核心,被任命为左神策军中尉,与王守澄(右神策军中尉)共同掌控了大唐最精锐的神策军。

文宗即位初期,对仇士良、王守澄极为感激,不仅加官进爵,还允许他们参与朝政。但随着时间推移,文宗渐渐发现,自己不过是宦官手中的傀儡:朝政由王守澄把持,官员任免需经他同意;神策军由仇士良掌控,宫廷守卫全凭其调度;甚至自己的日常活动,都会被宦官上报给仇、王二人。文宗不甘心做傀儡,开始暗中寻找能帮助自己摆脱宦官控制的大臣。

太和四年(830年),文宗提拔宋申锡为宰相,秘密命他策划除掉王守澄、仇士良。宋申锡暗中联络朝臣,试图组建反宦官联盟,却因行事不密,被王守澄的亲信察觉。仇士良得知后,立刻与王守澄商议对策——他们深知文宗猜忌心重,便决定从“谋逆”入手,诬告宋申锡“欲立漳王李凑(文宗之弟)为帝”。

太和五年(831年)二月,王守澄、仇士良带着伪造的“证据”(宋申锡与漳王的“往来书信”)面见文宗,声泪俱下地说:“宋申锡勾结漳王,意图谋反,陛下若不早做处置,恐有不测。”文宗本就对漳王的声望有所忌惮,见状信以为真,下令将宋申锡贬为开州司马,其亲信或杀或贬。这场未及实施的“除宦计划”,以大臣惨败告终。

宋申锡案后,文宗并未放弃除宦的想法。太和八年(834年),他联合了翰林学士李训与户部侍郎郑注:李训能言善辩,深谙权术;郑注精通医术,曾为文宗治病,深得信任。两人都对宦官专权不满,很快成为文宗的“心腹”。他们向文宗建议:“王守澄权势最大,仇士良虽与他共事,却早有嫌隙,可利用二人矛盾,先除王守澄,再图仇士良。”

文宗采纳了这个建议。太和九年(835年),文宗先升仇士良为左神策军中尉,同时削夺王守澄的“知枢密事”之职,将其调任“左卫上将军”——看似升职,实则剥夺了实权。仇士良明白文宗的意图,却并未推辞,他早已不满王守澄的独断专行,如今有皇帝的诏令,正好借机取代对方。

同年十月,文宗赐给王守澄一杯毒酒,迫其自尽。王守澄死后,仇士良成了宦官集团的新首领,可他也清楚,文宗的最终目标是所有专权宦官,自己不过是下一个“王守澄”。他暗地里命人日夜监视李训、郑注的动向。

李训、郑注见王守澄已除,便加快了除掉仇士良的步伐,制定了“甘露之变”的计划:先谎称左金吾卫衙门的庭院里降下“甘露”(祥瑞之兆),请文宗带领仇士良等宦官前往查看,再埋伏士兵将其诛杀。太和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计划正式实施。

当天清晨,文宗驾临紫宸殿,李训奏报:“左金吾卫庭中降甘露,是上天佑我大唐,请陛下前往观之。”文宗故作惊喜,命仇士良率宦官前往验证。仇士良带着十几名宦官来到左金吾卫衙门,刚走进庭院,便察觉异常:庭院里的“杂役”虽穿着粗布衣服,却个个身形健壮,不像普通杂役,更像行伍出身的士兵。

恰在此时,一阵风吹过,掀起了庭院里遮挡的幕布——幕布后,埋伏的士兵手持刀枪,赫然暴露。仇士良瞬间明白过来,大喊“有诈!”,转身便往外跑。守门的士兵想阻拦,却被仇士良身边的宦官推开,一行人连滚带爬地逃回紫宸殿。

回到殿中,仇士良一把抓住文宗的龙袍,将他拽到自己身边,厉声喊道:“陛下快走!李训谋反!”不等文宗辩解,便命宦官抬着文宗的御辇,往内宫方向狂奔。李训见计划败露,立刻命埋伏的士兵冲出,与宦官展开厮杀——紫宸殿前,刀剑碰撞声、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鲜血染红了台阶与栏杆。

仇士良一边护着文宗往内宫退,一边命人火速调集神策军入宫平叛。神策军士兵接到命令后,如狼似虎地冲进皇宫各衙门,按照“凡非宦官者,一律诛杀”的指令,对官员、侍卫、杂役展开屠杀。宰相王涯正在政事堂办公,被神策军士兵拖出,押至仇士良面前,未及辩解便被斩首;宰相贾餗、舒元舆,以及李训的亲信大臣,也先后被杀。

当天,长安城内血流成河,遇难的朝臣、士兵、平民多达数千人,史称“甘露之变”。经此一役,文宗彻底沦为傀儡,仇士良则完全掌控朝政——他不仅总揽神策军,还能随意任免官员,甚至可以当面斥责文宗。一次,仇士良因小事不满,当着大臣的面质问文宗:“陛下为何偏袒李训?难道忘了紫宸殿的事吗?”文宗吓得浑身发抖,竟无言以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开成五年(840年),文宗病重,临终前想立太子李成美为帝。仇士良却假传圣旨,废黜李成美,拥立穆宗第五子李炎(武宗)即位。武宗即位和,封仇士良为楚国公,允许他入朝不拜。

但武宗与文宗不同,他性情刚毅,且重用宰相李德裕——李德裕是坚定的“反宦”派,多次向武宗建议削弱宦官权力。武宗渐渐采纳李德裕的意见,开始一步步收回仇士良的权力:先将神策军中仇士良的亲信调往外地,再任命自己的亲信为神策军副将,逐步掌控军权;朝堂上,武宗则支持李德裕整顿吏治,减少宦官对朝政的干预。

仇士良察觉到武宗的意图,曾试图反击——他暗中散布谣言,说李德裕“勾结藩镇,意图谋反”,却被武宗当众驳斥;他又想借祭祀之机,调动神策军施压,也被武宗以“无需劳烦神策军”为由拒绝。几次尝试均告失败后,仇士良明白,自己的权力已摇摇欲坠。

会昌三年(843年),仇士良主动向武宗请求退休。武宗顺水推舟,准其退休,并赐给他大量金银珠宝。退休前,仇士良召集宦官们前来告别,传授自己的“为官之道”:“天子不可令其闲暇,闲暇则必读书,读书则必近儒生,近儒生则必纳谏,纳谏则必疏斥宦官——此乃我辈大忌。汝等需常以奢靡之物惑天子,令其沉迷玩乐,无暇他顾,如此我辈才能长久富贵。”这番话,道尽了晚唐宦官专权的核心逻辑。

退休后的仇士良,回到长安的私宅中养老。他的私宅规模宏大,仅仆人就有数百人,家中收藏的金银珠宝、古玩字画不计其数。但好景不长,会昌四年(844年),仇士良病逝,享年六十四岁,武宗追赠他为扬州大都督。

然而,就在他死后不久,武宗接到举报,说仇士良家中私藏了大量兵器。武宗命人前去查抄,果然在其宅中搜出“兵仗数千件”——按照唐朝律法,宦官私藏兵器属谋逆大罪。武宗大怒,下令剥夺仇士良的所有官爵,抄没其家产,甚至差点下令掘其坟墓。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