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9章 五侯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9章 五侯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09 14:18:22 来源:全本小说网

我们这里所说的五侯,不是一个人,而是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这五个宦官的代称。

单超,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在宦官中资历最深。他早年入宫,性情沉稳、少言多谋,曾在太子刘志(即后来的桓帝)身边侍奉,却因不愿依附当时掌权的大将军梁冀,被外放为小黄门,闲置数年。

徐璜,下邳(今江苏邳州)人,出身寒门,因家境贫寒自阉入宫。他为人刻薄贪婪,却极善察言观色,从最低等的掖庭令史做到中常侍,靠的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

具瑗,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人,是五人中唯一掌控兵权的宦官。他身材魁梧,早年曾在禁军任职,后因武艺出众被调入宫中任黄门令,掌管宫门警卫与部分禁军调度。

左悺,河南平阴(今河南孟津)人,以谄媚巧言闻名,善于揣摩桓帝的心思。

唐衡,颍川郾县(今河南漯河)人,年纪最轻,却最为心思缜密。

这五人,性格各异,出身不同,却因一个共同的敌人——梁冀,逐渐走到了一起。这之前的故事,我们在上一章已经讲过,在此不再复述。

梁冀及其党羽被诛杀后,桓帝激动得泪流满面,下旨封赏单超五人:“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忠勇可嘉,共诛奸贼,护国安邦。特封单超为新丰侯,食邑二万户;徐璜为武原侯,具瑗为东武阳侯,左悺为上蔡侯,唐衡为汝阳侯,各食邑一万户。”

从此,东汉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宦官封侯的局面,单超五人被时人称为“五侯”。可谁也想不到的是,这场“除奸”的胜利,竟成了另一场“乱政”的开端。

封侯之后,单超五人很快便掌握了朝政大权。桓帝因感激他们的功劳,对他们百般信任,不仅允许他们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还让他们推荐亲信担任各级官员。起初,五人还能收敛心性,辅佐桓帝整顿吏治,可随着权力越来越大,他们内心的贪婪与野心也逐渐暴露出来,变成了比梁冀更贪婪的“掌权宦官”。

单超作为五侯之首,权势最大。他被任命为车骑将军,掌握全国的兵权任免。他的弟弟单安被任命为河东太守,侄子单匡为济阴太守,两人在地方上横征暴敛,将河东、济阴两地变成了“单氏的私产”。当地百姓稍有反抗,便会被冠以“谋反”的罪名,投入大牢。史书记载,单匡在济阴任上,仅一年便贪污绢帛达二千万匹,相当于当时全国半年的绢帛产量(《后汉书·宦者列传》)。

徐璜则是五人中最贪婪的一个。他被封为武原侯后,在洛阳城内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邸,其规模堪比皇宫。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他甚至强抢民女——下邳令徐宣(徐璜的侄子)因看中已故汝南太守李暠的女儿,便派人将其抢入府中,最终导致李女自杀。李暠的家人告到朝堂,可徐璜在桓帝面前说了句“徐宣是一时糊涂”,此事便不了了之。

具瑗掌控兵权,更加肆无忌惮。他的弟弟具恭为沛相,在沛国(今安徽宿州)欺压百姓,抢夺良田,甚至杀害了反抗他的县尉。当地刺史弹劾具恭,具瑗却在桓帝面前哭诉“弟弟是被人陷害”,桓帝不仅没有治具恭的罪,反而将弹劾的刺史贬为庶民。从此,具氏家族在沛国更加横行,百姓敢怒不敢言。

左悺则在洛阳城外修建了一座巨大的庄园,里面假山流水,亭台楼阁一应俱全。每当有官员前来拜访,他便让手下人称呼自己“左君”,还模仿士大夫的礼仪,让官员向自己行跪拜之礼。若有官员不从,他便会在日后的任免中加以报复——南阳太守成瑨因不愿向左悺行贿,被左悺诬陷“贪污受贿”,最终被罢官流放。

唐衡虽年纪最轻,却在贪腐方面不甘落后。他的哥哥唐玹被任命为京兆尹,在京城附近大肆搜刮民财,甚至将皇家园林中的树木砍伐出售。有人向桓帝举报,唐衡便对桓帝说:“哥哥是为了修缮皇宫才砍伐树木,并非私用。”桓帝竟信以为真,还赏赐了唐玹一百匹绢。

五侯的专权,让东汉的朝政再次陷入混乱。他们不仅自己贪污受贿,还相互勾结,排斥异己——凡是不依附他们的官员,要么被罢官,要么被陷害入狱。当时的朝堂,几乎成了五侯的“一言堂”,桓帝虽然名义上是皇帝,却逐渐被五侯架空,再次沦为“傀儡”。

五侯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士大夫阶层的强烈不满。以李膺、陈蕃、杜密为代表的“清流”官员,开始公开反对五侯专权,他们纷纷上书桓帝,弹劾五侯及其党羽的罪行。

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司隶校尉李膺上书弹劾单超的侄子单匡,列举了他在济阴太守任上的贪污、杀人等罪状,并要求将单匡下狱查办。单超得知后,在桓帝面前哭诉“李膺故意针对单氏”,桓帝竟下令将李膺贬为槐里令。可李膺并不屈服,上任后仍继续打击单氏的党羽,单超气得吐血,却因李膺声望太高,不敢轻易杀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同年,太尉陈蕃上书桓帝,指出“五侯专权,百姓困苦,若不加以约束,恐生祸乱”。桓帝看完奏折后,对陈蕃说了句“朕知道了”,便没有下文。陈蕃再次上书,在奏折中写道:“陛下若再纵容五侯,恐重蹈梁冀专权之覆辙!”这句话触怒了桓帝,也触怒了五侯。徐璜、左悺等人纷纷在桓帝面前诋毁陈蕃,最终陈蕃被罢去太尉之职,回家养老。

士大夫的反抗,不仅没有让五侯收敛,反而让他们更加嚣张。为了镇压反对者,五侯开始大肆诬陷“清流”官员,将他们冠上“结党营私”的罪名,投入大牢。延熹五年(公元162年),南阳太守成瑨、太原太守刘瓆因打击宦官党羽,被五侯诬陷“谋反”,最终被押赴洛阳处死。此事在士大夫中引起轩然大波,各地官员纷纷上书抗议,却都被桓帝驳回。

不过俗话说得好,物极必反,五侯的权力达到顶峰后,必然就会发生反转,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单超因病去世。单超的去世,让五侯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徐璜、具瑗、左悺、唐衡四人开始相互倾轧,争夺权力。

徐璜想取代单超的地位,便暗中收集具瑗的罪证,举报具瑗的弟弟具恭在沛国的恶行。具瑗得知后,也不甘示弱,举报徐璜的侄子徐宣强抢民女、草菅人命。两人在桓帝面前相互指责,桓帝是各打五十大板,只将具恭、徐宣罢官,并没有追究徐璜和具瑗的责任。

可这样的“和稀泥”,并没有解决问题。延熹七年(公元164年),徐璜因病去世;次年,唐衡也去世。剩下的具瑗和左悺,矛盾更加尖锐。左悺暗中买通了具瑗的家奴,收集了具瑗贪污受贿的证据,然后在桓帝面前揭发。桓帝此时早已对五侯感到不满,便借此机会下令彻查具瑗。

经查,具瑗在任期间,贪污的财物达数千万钱,家中的良田、奴婢不计其数。桓帝大怒,下令将具瑗免官,贬为庶民,并没收其全部家产。具瑗不堪受辱,在流放途中自杀身亡。

具瑗死后,左悺成了五侯中唯一的幸存者。可他并没有因此收敛,反而更加贪婪。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左悺因勒索郡国官员财物达数百万钱,被司隶校尉韩演弹劾。桓帝下令将左悺下狱,左悺知道自己难逃一死,在狱中自杀。

至此,曾经权倾朝野的“单超五侯”,全部退出了历史舞台。他们或病死,或自杀,或被贬为庶民,无一善终。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