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5章 以龙为食的犼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5章 以龙为食的犼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05 16:11:35 来源:全本小说网

上古时期,四海浩渺,水天相接之处多藏神异之物。东海水势汹涌,深不见底,传闻海底有龙宫,为龙族聚居之地,万千水族皆俯首称臣。然《述异记》却记载,“东海有兽名犼,能食龙脑,腾空上下,鸷猛异常”。

那时的东海,是“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极东之域,浪高千丈,礁石如林,常有巨鲸破浪、妖蜃吐雾。犼便于东海深处的“熔岩岛”——岛上火山喷发,岩浆入海,凝结成赤黑色的礁石,海水在此处亦呈赤褐色,水温高如沸汤。犼能吸岩浆之烈气,饮沸海之浊水,寻常海兽见其影便慌忙逃窜。

龙乃上古神兽,能大能小,能升能隐,行云布雨,为水族至尊。而犼却以龙脑为食,传闻它寻龙之时,会腾空而起,赤色的身影划破海面,双目如炬,能穿透千层海水,锁定龙迹所在。待寻得龙踪,它便俯冲而下,口中喷吐烈焰,烧得海水蒸腾,逼得龙不得不现身迎战。

龙与犼斗,堪称天地间最壮烈的奇观:龙怒则翻江倒海,浪涌千丈,以尾击石,石碎如粉;犼愤则喷火焚云,焰烧九霄,以爪撕浪,浪断如截。龙吐水箭,欲浇灭犼之烈火;犼张巨口,欲咬取龙之头颅。斗至百余回合,龙力竭之时,犼便纵身跃至龙颈之上,以锋利如刀的牙齿,咬破龙的头骨,吸食其脑。待龙脑尽食,犼便弃龙尸于海中,腾空而去,只留海水染血,水族战栗。故东海龙族,每逢犼出没之时,便会紧闭龙宫大门,布下万重水阵,不敢有半分懈怠。

犼虽生于海中,却不是水族之属,它擅长飞行:它没有翅膀,却如离弦之箭般穿梭于云层之间,速度之快,连大鹏鸟亦追之不及。若它在海面腾空,便能激起数丈高的水花,赤色身影与白色浪花相映,如一道闪电划过海面;若它在云端盘旋,便能引来狂风,吹动云层变幻。它可在海中斗龙,也在陆地驱兽,天下间几乎无它不能去之地,无它不能敌之兽。

犼的外形集鹿、驼、猫、虾、驴、狮、蛇、蜃、鲤、鹰、虎十一兽之特征于一身。

犼的头部,兼鹿、驼、猫、虾、驴五兽之形:

角似鹿:其角自额间生出,分三叉,每叉顶端皆有尖锐的骨刺,呈赤金色,阳光下泛着寒光。

头似驼:头部宽大如骆驼,额高鼻阔,下颌粗壮,显露出一股厚重之感,能承受千钧之力。这般头颅,让它咬合力极强,能轻易咬碎坚硬的龙颅骨。

耳似猫:双耳小巧如猫,呈三角形,覆着细密的绒毛,毛色赤褐,能灵活转动,可听闻百里之外的声响。哪怕龙在深海游动的声音,它也能捕捉,故寻龙从无失手。

眼似虾:双目似虾眼般突出,呈碧绿色,瞳孔为竖形,能在黑暗中视物,穿透海水与云雾。

嘴似驴:嘴部宽阔似驴,唇齿间是两排匕首般的牙齿,齿缝间常滴下赤色的涎水——传闻这涎水有剧毒,若沾到草木,草木会瞬间枯萎;若沾到兽身,兽便会浑身抽搐,失去反抗之力。

犼之躯干,兼狮、蛇、蜃、鲤四兽之形:

发似狮:颈间生有鬃毛,如雄狮之发,毛色赤红,长丈余,随风飘动时,如烈火翻腾。此鬃毛极硬,寻常刀剑难断。

颈似蛇:脖颈细长如蛇,能灵活转动,可三百六十度环顾四周,所以无论敌人从哪个方向进行攻击,它都能及时察觉。

腹似蜃:腹部如蜃,呈圆鼓状,覆着光滑的皮肤,皮肤下仿佛藏着无尽的力量。传闻其腹能储存烈火,喷吐之时,火焰连绵不绝,烧之不尽。

鳞似鲤:躯干其余部位,则覆着鱼鳞般的鳞片,鳞片呈赤黑色,每片鳞片边缘皆有锯齿状的凸起,如铠甲般能抵御攻击。

犼之爪足,兼鹰、虎两兽之形,是其最主要的攻击武器:

前爪似鹰:前爪如鹰爪般尖锐,呈金黄色,每根爪尖都如利刃,能轻易撕裂龙鳞、抓破岩石。

-后爪似虎:后爪则如虎爪般粗壮,力道无穷,踏在地面上,能留下半尺深的爪印;踏在海面上,能激起数丈高的水花。它腾空之时,便是以後爪蹬地或踏浪,借势飞升,速度快如闪电。

民间流传最广的,是“犼斗三龙”的传说。传闻上古之时,东海有三条黑龙,时常上岸为祸百姓:它们呼风唤雨,淹没农田;翻江倒海,冲毁房屋;更会捕食人畜,令东海沿岸的百姓苦不堪言。地方官员多次祭祀龙王,祈求黑龙收敛,却无济于事——三条黑龙修为深厚,连老龙王亦约束不了它们。

就在百姓绝望之际,犼自东海深处现身。它听闻黑龙为祸,怒而腾空,赤色身影如一道烈火,直奔黑龙所在的海湾。三条黑龙见犼前来,非但不惧,反而狂笑:“不过一头野兽,也敢来管我等之事?”说罢,便一同向犼发起攻击:一条黑龙口中射出水箭,一条黑龙口中吐出闪电,一条黑龙则喷出寒气。

犼却丝毫不惧,它腾空而起,避开攻击。犼俯冲至一条黑龙的背上,前爪抓住龙鳞,后爪蹬住龙身,张口便咬向黑龙的头颅。黑龙剧痛难忍,疯狂扭动身躯,欲将犼甩下,却被犼死死抓住,无法挣脱。片刻之后,犼便咬碎了黑龙的头骨,吸食其脑,黑龙的尸体随即沉入海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另外两条黑龙见同伴被杀,又惊又怒,一同扑向犼。犼却毫不畏惧,它弃了死龙,转身与两条黑龙缠斗:它以角撞击左边黑龙的腹部,鳞片碎裂之声响彻海湾;又以爪撕右边黑龙的眼睛,黑龙惨叫一声,双目失明。两条黑龙节节败退,欲逃入深海,犼却紧追不舍,腾空而起,从云端俯冲而下,一口咬断了左边黑龙的脖颈,又一爪抓破了右边黑龙的心脏。

待三条黑龙尽诛,犼便立于海面之上,赤色的身躯染着龙血,鬃毛随风飘动,如一尊战神。百姓见状,纷纷跪地叩拜,感谢犼为民除害。犼却只是看了一眼百姓,便腾空而去,返回东海深处。

除了与龙战斗,犼“诛恶兽”的传说,也在地方典籍中留有记载。清代《续修永定县志》载:“永定之北有山,名黑风岭,岭中有恶兽,形似狼而大,食人无数,百姓不敢近。后有犼至,与恶兽斗三日三夜,终杀之,噬其肉,岭中始安。”

这黑风岭,山势险峻,林深草密,常年刮着黑色的狂风,故得名。岭中的恶兽,名为“黑煞”,体长三丈,毛黑如墨,爪利如刀,每日都会下山捕食人畜,永定县的百姓为此迁徙无数,县令虽多次派猎户围剿,却都被黑煞所杀,无人能敌。

一日,犼自东海游历至此,听闻黑煞为祸,便直奔黑风岭。它刚入岭中,便闻一声巨吼,黑煞从林中扑出,张开血盆大口,欲将犼吞入腹中。犼却不退反进,口中喷吐烈焰,烧向黑煞。黑煞急忙后退,躲入林中。犼紧随其后,与黑煞在林中展开激战:林中树木茂密,黑煞凭借地形优势,多次偷袭犼;犼身疾如风,次次避开,并用爪撕、用角撞,不断攻击黑煞。

这场战斗持续了三日三夜:第一日,二者势均力敌,皆有轻伤;第二日,黑煞渐感力竭,动作变慢;第三日,犼抓住机会,以角撞断了黑煞的腿骨,又以爪抓破了黑煞的腹部,黑煞惨叫一声,倒在地上。犼随后便噬食黑煞的肉,将其吃尽,只留一堆白骨。

黑煞既除,黑风岭的狂风也渐渐平息,百姓得以重返家园。为了感谢犼,百姓在岭口立了一块石碑,刻上“犼镇黑风”四字,每逢初一十五,都会前来祭拜。

随着时代变迁,犼所代表的文化寓意逐渐演变:从东海的猛兽,到监督皇权的华表灵兽,再到《神话怪物图鉴》中的“灵兽”之首,成为华夏文化中一枚重要的符号。

华表,始于尧舜时期,初为“诽谤木”——在交通要道立一根木柱,百姓可在木柱上书写对君主的意见与批评,是君主听取民意、接受监督的象征。到了秦汉时期,诽谤木逐渐演变为华表,材质从木头变为汉白玉,造型愈发精美,而犼,被置于华表的顶端,成了“华表灵兽”。

为何选择犼立于华表之上?因为它的威猛,能震慑朝堂中的奸佞之臣,让他们不敢欺上瞒下;它的正义,能代表百姓监督君主,让君主不敢骄奢淫逸。故华表上的犼,有两个名字:立于皇宫门外的,名为“望君出”——它面朝宫外,意为希望君主不要沉迷于宫廷享乐,多走出皇宫,体察民情,了解百姓的疾苦;立于皇宫门内的,名为“望君归”——它面朝宫内,意为希望君主不要在外游猎或征战过久,早日返回皇宫,处理朝政,维护国家的秩序。

以北京**的华表为例:华表高十余丈,通体洁白如玉,柱身刻有盘龙纹,柱顶便是一尊犼的雕像。这尊犼,昂首挺胸,双目圆睁,注视着远方,赤色的鬃毛仿佛随风飘动,虽为石雕,却透着一股威严与正气。每当君主经过华表,看到顶端的犼,便会想起它“监督皇权”的寓意,不敢有半分懈怠。

到了近现代,随着神话研究的兴起,犼的地位愈发尊崇。在《神话怪物图鉴》中,它被列为“灵兽”之首,理由有三:

其一,它的形象最奇——集十一兽之特征于一身,是华夏神兽中“兼收众长”的代表,体现了“海纳百川”的文化精神;

其二,它既能惩治恶兽守护百姓,还能监督皇权,是“正义”的完美化身,符合华夏文化对“灵兽”的定义;

其三,它的文化内涵最丰富——从《述异记》的噬龙奇兽,到华表上的监督灵兽,再到民间传说中的守护者,它承载了不同时代的文化诉求,是华夏神话演变的“活化石”。

在《神话怪物图鉴》中,对犼是这样描述的:“犼者,华夏第一灵兽也。生于东海,形兼十余兽,性烈而正,能食龙脑、驱恶兽、监皇权。其威,令龙族忌惮;其正,令百姓尊崇;其灵,令朝堂敬畏。”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