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4章 隋宫二圣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4章 隋宫二圣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30 11:44:40 来源:全本小说网

杨坚,生于公元541年7月21日,卒于公元604年8月13日,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汉太尉杨震之后,其父杨忠为北周开国元勋,封随国公。杨坚生而有异相,《隋书》载其“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虽早年因家世显贵入仕,因北周皇室猜忌而隐忍蛰伏。后夺取北周政权,于公元581年建立隋朝,史称隋文帝。他革除弊政、统一南北,开创“开皇之治”;却独对独孤伽罗倾注一生柔情,从少年夫妻到开国帝后,始终恪守“无异生之子”的誓言。

独孤伽罗,生于公元544年,卒于公元602年9月15日,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人,北周太保、卫国公独孤信第七女。其母为清河崔氏(北魏至隋唐时期的顶级士族),故伽罗自幼承家学、受礼教熏陶,既通诗书、晓兵法,兼具鲜卑女子的果决飒爽与汉族女子的温婉聪慧。《北史·独孤信传》赞其“雅好读书,识达今古”,更具远超一般后妃的政治远见——在杨坚犹豫是否夺权的关键节点,她以“骑兽之势,必不得下”点醒丈夫;隋朝建立后,又与杨坚“同辇听政,共定天下”,朝中政令多有其参与谋划,被时人尊称为“二圣”。她一生倡导节俭、整肃后宫,始终是杨坚最信任的政治伙伴与唯一的人生伴侣,其去世后,仅两年杨坚便随之离世。

北周孝闵帝元年(公元557年),长安城内的独孤府宅,朱门染金,飞檐映日,一场牵动朝野目光的婚礼正在举行。新郎杨坚时年十六(按虚岁记为十七),已凭父荫任骠骑大将军;新娘独孤伽罗年方十四,身着绣着鸾凤和鸣的红缎嫁衣,鬓边斜插累丝金步摇,一双杏眼明亮如星,行礼时身姿端正,既有少女的娇羞,又有世家贵女的从容气度。

这场婚事,是独孤信精心谋划的“士族联姻”。独孤信为北周八柱国之一,手握兵权、权倾朝野,杨忠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亲信猛将,且杨坚“龙颜戴干”的异相早已在士族间悄悄流传——相士赵昭曾私下对杨忠说:“公之子风骨非凡,当为天下君,然需历经磨难,不可急于求成。”独孤信见杨坚气度沉稳、言行有度,又深知杨家潜力,便决意将最疼爱的第七女许配给他,为女儿寻得可靠归宿,也为独孤家的未来找个有力的支持。所以《北史·独孤信传》中说“信见高祖有奇表,故以后妻焉”的记载。

婚礼当夜,红烛高燃,映得满室通红。杨坚揭下伽罗的红盖头,见她端坐床沿,便上前握住她的手,郑重说道:“伽罗,今日我杨坚娶你为妻,此生唯有你一妇,绝不纳妾,无异生之子,往后共保两家平安,同享富贵。若违此誓,天打雷劈,不得善终。”

伽罗闻言,眼中闪过惊喜与感动,她抬起头,迎上杨坚的目光,轻轻回握他的手,声音轻柔却坚决:“夫君若不负我,我独孤伽罗便陪夫君一生一世,无论顺境逆境,永不相弃。他日若夫君有大志,我必为夫君筹谋,助夫君成就大业。”

那时的两人,一个是初入仕途的少年将军,一个是初嫁为人妇的世家少女,谁也未曾料到,这句新婚夜的誓言,会成为贯穿他们的一生。

杨坚与伽罗的新婚不久,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便席卷了独孤家。北周孝闵帝元年(公元557年)末,独孤信因与权臣宇文护政见不合,被诬陷谋反,被迫自尽,独孤家的势力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子弟被流放,家产被查抄,昔日门庭若市的独孤府,转眼变得门可罗雀。

消息传来时,杨坚正在外地征战,伽罗得知父亲死讯,当场昏厥过去。醒来后,她没有哭天抢地,而是强忍着悲痛,一面派人快马通知杨坚,一面闭门谢客,将家中与独孤家相关的信物、文书全部烧毁,以防被牵连。杨家虽未被直接波及,却也因“独孤家姻亲”的身份受到宇文护的猜忌,杨忠多次被召入宫问话。

杨坚赶回家中时,看到伽罗身着素衣,端坐于书房整理文书。她的眼眶红肿,却面色平静,见杨坚归来,只是起身行了一礼:“夫君,父亲之事已成定局,我们不可再陷进去。如今杨家安危为重,我已将独孤家的信物销毁,你明日便去拜见宇文护,表明杨家与独孤家划清界限的立场。”

杨坚看着妻子强撑的模样,心中无比怜惜,上前将她拥入怀中:“伽罗,是我无能,让你受此委屈。你放心,我绝不会让你有事,杨家也绝不会抛弃你。”

此后的日子,杨坚按照伽罗的建议,对宇文护表现出“顺从”姿态,每日按时上朝,从不参与朝政议论;伽罗则闭门不出,每日只做针线、读诗书,偶尔还会亲自下厨,为杨坚准备他爱吃的饭菜,用温柔为他驱散政治上的压力。《隋书·后妃传》记载,这段时期的杨坚“常夜不能寐,后(伽罗)则陪坐灯下,为其析疑解难,至天微亮方休”,夫妻二人在风雨飘摇中相互扶持,感情愈发深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宇文护掌权的十七年间,杨坚始终处于“被监视”的状态,官职虽有升迁,却始终无法接触核心兵权。伽罗则利用自己早年在士族圈子中积累的人脉,暗中为杨坚收集信息——她通过母亲崔氏的娘家,与清河崔氏、博陵崔氏等士族建立联系,了解朝中动向;又通过独孤家旧部,掌握宇文护的行踪与喜好,提醒杨坚避开雷区。一次,宇文护欲将女儿嫁给杨坚的长子杨勇,实则想以此控制杨家,伽罗得知后,急忙对杨坚说:“宇文护此举是想将我们绑在他的船上,若答应,他日他倒台,杨家必受牵连;若拒绝,又会得罪他。不如以杨勇年幼(时年五岁)为由,拖延时日,再寻良机。”杨坚依计而行,果然避开了这场危机。

公元572年,北周武帝宇文邕诛杀宇文护,亲掌朝政。杨坚因“未依附宇文护”而得到武帝重用,被任命为随州刺史,后又因长女杨丽华被册封为太子妃,成为皇亲国戚。此时的杨坚,终于摆脱了多年的蛰伏,而伽罗也重新展露她的政治才能,时常与杨坚讨论朝政。武帝欲伐北齐,杨坚犹豫不决,伽罗便对他说:“北齐后主昏庸,朝政混乱,正是伐齐的良机。夫君若能率军出征,不仅能建立军功,还能获得武帝的信任,此乃一举两得之事。”杨坚听从伽罗的建议,主动请缨伐齐,果然大胜而归,被封为柱国大将军,杨家的势力自此日益壮大。

北周建德七年(公元578年),武帝宇文邕病逝,太子宇文赟即位,是为北周宣帝,杨坚的长女杨丽华被立为皇后。宇文赟生性残暴、荒淫无道,即位后便大肆诛杀功臣,对身为国丈的杨坚也充满猜忌。他曾多次对杨丽华说:“朕早晚要杀了你父亲!”还曾将杨坚召入宫中,暗中埋伏武士,叮嘱道:“若杨坚神色有异,便立刻杀了他。”

杨坚深知宇文赟的狠毒,每次入宫都表现得从容不迫,言行举止毫无破绽,才得以数次化险为夷。但宇文赟的猜忌并未消除,反而愈发严重——他不仅同时册立四位皇后,贬低杨丽华的地位,还曾因小事发怒,欲废黜杨丽华,将其赐死。

消息传到杨家时,杨坚正在书房踱步,面色凝重。他深知,一旦杨丽华被废,杨家必遭灭顶之灾,可若反抗,又恐实力不足,落得谋反的罪名。正当他犹豫不决时,伽罗突然起身,对杨坚说:“夫君,此时已无退路!当今圣上残暴,若不早做打算,我们全家都会死无葬身之地。古语云‘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如今我们就像骑在猛兽身上,要么控制猛兽,要么被猛兽吞噬,绝无第三种选择!”

说完,伽罗不等杨坚回应,便亲自入宫。她身着朝服,跪在皇宫门外,从清晨一直跪到深夜,请求见宇文赟一面。宫人劝她离开,她却说:“若陛下不赦免皇后,我便跪死在这里!”宇文赟得知后,虽仍不满,却也被伽罗的决绝震慑,加之朝中大臣纷纷为杨丽华求情,最终只得赦免杨丽华,暂时放弃了诛杀杨坚的念头。

经此一事,杨坚彻底明白,唯有夺取政权,才能保全自己与家人。他开始暗中积蓄力量,一方面拉拢朝中大臣,如高颎、李德林等,为自己培养心腹;另一方面,利用宇文赟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机会,逐渐掌握朝中兵权。伽罗则继续为他出谋划策,她建议杨坚将次子杨广外放为扬州总管,既避开宇文赟的视线,又能在南方建立据点;同时,她还派人联络北周宗室中的不满者,为日后夺权埋下伏笔。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宇文赟病逝,年仅七岁的太子宇文阐即位,是为北周静帝。杨坚以“辅政大臣”的身份入宫,总揽朝政,此时的他,已掌控了北周的军政大权。但朝中仍有反对势力——相州总管尉迟迥、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等举兵谋反,号称“勤王”,兵力达数十万。

面对叛乱,杨坚一度犹豫是否要退让,伽罗却再次坚定了他的决心:“夫君,如今你已是辅政大臣,若退让,不仅会失去权力,还会被叛军诛杀。不如派遣得力将领,迅速平定叛乱,以震慑朝野。”杨坚听从伽罗的建议,任命韦孝宽为行军元帅,率军讨伐尉迟迥。伽罗还亲自写信给韦孝宽,勉励他“为国尽忠,早日平定叛乱”,并承诺“若大功告成,必重赏其家族”。韦孝宽深受鼓舞,率军奋勇作战,仅用两个月便平定了叛乱。

叛乱平定后,杨坚的威望达到顶峰,朝中已无人能与之抗衡。公元581年正月,杨坚在伽罗及心腹大臣的劝说下,接受北周静帝的“禅让”,登基称帝,定国号为“隋”,改元开皇,史称隋文帝。登基当日,杨坚亲自为伽罗戴上皇后的凤冠,对她说道:“伽罗,今日我能登基,全靠你的辅佐。往后,我为帝,你为后,我们共掌天下,绝不辜负当年的誓言。”伽罗含泪点头,眼中满是欣慰——四十五年的相伴,从少年夫妻到开国帝后,他们终于实现了当年的约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隋朝建立后,杨坚立伽罗为皇后,且始终恪守“无异生之子”的誓言——他不仅没有册立任何妃嫔,还将后宫事务全部交由伽罗打理,宫中之人皆称“皇后与帝同体,不可轻慢”。伽罗也没有恃宠而骄,而是以皇后的身份,辅佐杨坚治理国家,两人“同辇上朝,共商国政”,成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帝后共治”的典范,时人称之为“二圣”。

伽罗的政治才能,在治国过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她深知“民为邦本”,多次劝谏杨坚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开皇初年,隋朝刚刚统一北方,百姓因常年战乱而流离失所,伽罗便对杨坚说:“如今天下初定,百姓最需要稳定的生活。陛下应下令减免赋税,鼓励农耕,让百姓有田可种、有饭可吃,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杨坚听从伽罗的建议,颁布“均田令”,将无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并减免租调,使得隋朝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在节俭方面,伽罗更是以身作则。她的服饰多为素色绸缎,从不佩戴金玉首饰;宫中的膳食也极为简单,每日仅四菜一汤,禁止铺张浪费。在伽罗的影响下,隋朝初年形成了“朝野上下,崇尚节俭”的风气,为“开皇之治”奠定了基础。

伽罗还十分重视官员的选拔与考核。她深知“吏治清明,则天下太平”,便建议杨坚改革选官制度,废除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推行“科举制”的雏形——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打破士族对官职的垄断。杨坚采纳了伽罗的建议,于开皇七年(公元587年)下令“诸州岁贡三人”,让各州推举有才能的人参加考试,合格者授予官职。这一制度的推行,为隋朝选拔了大量寒门人才,如高颎、苏威等,这些人后来都成为隋朝的栋梁之臣。

在处理民族关系上,伽罗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开皇四年(公元584年),突厥可汗遣使求婚,希望娶杨坚的女儿为妻。朝中大臣多反对,认为“突厥野蛮,不可与之联姻”,伽罗却对杨坚说:“突厥实力强大,若与之为敌,必战乱不休;若与之联姻,既能安抚突厥,又能为我们争取时间发展国力,此乃‘以和为贵’之举。”杨坚听从伽罗的建议,将宗室女封为义成公主,嫁给突厥可汗,从此隋朝与突厥保持了多年的和平,为后来统一南方创造了有利条件。

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杨坚派晋王杨广率军南下,讨伐陈朝,统一全国。在讨伐陈朝的过程中,伽罗多次为杨坚出谋划策——她建议杨坚“先安抚陈朝百姓,再进攻陈朝都城”,并下令“大军所到之处,不得骚扰百姓,不得焚烧房屋”。杨广依计而行,很快便攻破陈朝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俘获陈后主陈叔宝,结束了自魏晋以来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统一全国后,杨坚在伽罗的建议下,推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一系列改革,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经济发展,使得隋朝出现了“仓廪实,法令行,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景象,史称“开皇之治”。

随着隋朝的日益强盛,杨坚与伽罗的感情虽依旧深厚,却因“立储”之事产生了分歧,而这分歧的根源,便是伽罗的“善妒”与对“一夫一妻”的坚持。

杨坚与伽罗共育有五子五女,长子杨勇被立为太子。杨勇生性宽厚,却喜好奢华,并且不喜欢“一夫一妻”,不仅娶了太子妃元氏,还纳了云昭训等姬妾,甚至让云昭训生下了长子。伽罗对此极为不满,多次劝说杨勇“善待太子妃,疏远姬妾”,可杨勇却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

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太子妃元氏突然去世,伽罗怀疑是杨勇与云昭训合谋害死了元氏,对杨勇的不满达到了顶点。她对杨坚说:“太子沉迷酒色,不遵礼法,甚至可能害死太子妃,如此之人,怎能担当起治理国家的重任?若将来太子即位,恐怕会重蹈北齐后主的覆辙,毁了我们辛苦建立的国家。”

与此同时,次子杨广则深知伽罗的喜好,故意表现出“节俭”“专情”的模样——他不仅衣着朴素,家中的陈设也极为简单,还与妻子萧氏(西梁孝明帝之女)相敬如宾,从不纳妾。每次入宫拜见伽罗,杨广都会主动提及“愿效仿父母,一生一世一双人”,深得伽罗的欢心。伽罗逐渐觉得,杨广比杨勇更适合做太子,便开始在杨坚面前吹风,劝说他废黜杨勇,立杨广为太子。

杨坚起初并不愿意废黜杨勇,毕竟杨勇是长子,且无大过。可伽罗却联合心腹大臣高颎、杨素等人,不断搜集杨勇的“过错”——从杨勇修建奢华宫殿,到他对姬妾的宠爱,甚至连杨勇在祭祀时的言行举止,都被曲解为“对皇帝不满”。杨坚在伽罗与大臣的反复劝说下,逐渐对杨勇产生了不满。

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杨坚在紫宸殿召开朝会,宣布废黜杨勇的太子之位,将其贬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这一决定,遭到了部分大臣的反对,如尚书左仆射高颎便直言:“废长立幼,乃国之大忌,陛下不可轻易为之!”可杨坚在伽罗的坚持下,最终还是驳回了反对意见,正式册立杨广为太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事实上,杨广的“节俭”与“专情”都是伪装的。他在私下里不仅喜好奢华,还暗中培养心腹,谋划夺取皇位。伽罗虽然精明,却被杨广的伪装所蒙蔽,最终做出了“废长立幼”的错误决定,为隋朝的灭亡种下了祸根。

废立太子后,伽罗的身体日渐衰弱。常年的政治操劳与对杨勇的愧疚,让她患上了重病,虽经太医精心诊治,却始终不见好转。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末,伽罗卧床不起,杨坚放下朝政,亲自在病床前照料她,甚至整夜守在病床边,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患难与共的日子。

伽罗清醒时,曾拉着杨坚的手说:“夫君,我这一生,能陪你从少年到帝王,已无遗憾。只是废黜太子之事,我或许做错了,你日后一定要多加留意杨广,莫让他毁了隋朝……”杨坚含泪点头,承诺会照她的话做。

仁寿二年(公元602年)九月十五日,独孤伽罗在大兴宫(今陕西西安)去世,享年五十九岁。伽罗的去世,对杨坚是沉重的打击——他不仅失去了相伴四十五年的妻子,更失去了最信任的政治伙伴。据《隋书·后妃传》记载,伽罗去世后,杨坚“哀痛欲绝,三日不食,形容憔悴”,甚至亲自为伽罗撰写墓志铭,文中写道:“朕与后,少年相知,中年相伴,晚年相守,四十五年,无异生之子,共保富贵,今后先逝,朕心何安?”

为了纪念伽罗,杨坚下令在太陵(今陕西杨凌区)为她修建陵墓,并打破“帝后不同陵”的惯例,决定自己死后也与伽罗合葬。他还命高僧昙迁为伽罗主持葬礼,召集全国的僧人举行法会,为伽罗祈福。在伽罗去世后的日子里,杨坚时常独自前往太陵,坐在伽罗的墓前,回忆两人相伴的时光,有时甚至会对着墓碑自言自语,仿佛伽罗还在他身边。

伽罗去世后,杨坚失去了约束,开始沉迷酒色,册立了宣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蔡氏等妃嫔,试图以此填补内心的空虚。可他很快发现,没有伽罗的陪伴,再多的妃嫔也无法让他快乐——他时常在深夜醒来,想起伽罗为他出谋划策、陪他共渡难关的日子,心中满是悔恨与思念。过度的悲伤与放纵,让杨坚的身体迅速垮掉,仅仅两年后,便患上了重病。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八月十三日,杨坚在仁寿宫(今陕西麟游县)去世,享年六十四岁。临终前,他对身边的大臣说:“朕死后,务必将朕与皇后合葬太陵,朕要与她在地下继续相伴……”

杨坚去世后,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他虽按照杨坚的遗愿,将杨坚与伽罗合葬于太陵,却并未遵守杨坚的嘱托,反而大兴土木、滥用民力,开凿大运河、三征高句丽,使得百姓怨声载道,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杨广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宇文化及所杀,隋朝灭亡,享国仅三十八年。

如今,太陵虽历经千年风雨,却依旧矗立在陕西杨凌区的田野中。陵墓前的石碑早已风化,却仿佛还在诉说着杨坚与伽罗的故事——他们是少年夫妻,是政治伙伴,是开国帝后,虽因“废长立幼”留下争议,却始终坚守“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誓言,用四十五年的相伴,书写了一段跨越隋唐的帝后传奇。正如《隋书》中对他们的评价:“帝后相得,共定天下,虽有争议,然其情之深,世所罕见。”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