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42章 乱世能臣陶侃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42章 乱世能臣陶侃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0 08:39:49 来源:全本小说网

永嘉烽燧扰江皋,晋室倾颓乱未消。

谁挽狂澜安社稷?柴桑有客号陶陶。

运甓励精存远志,提兵讨逆立勋劳。

寒门亦可撑天半,青史留名万古高。

话说东晋立国之初,天下局势动荡不安。中原地区已落入胡人之手,百姓流离失所,白骨露于野;江南新立的东晋政权根基未稳,内部权臣割据、武将叛乱频发,皇权旁落,朝堂震动。就在这内忧外患交织的危局中,庐江寻阳人陶侃自寒微崛起,凭勤慎立身,以战功扬名,平定数次倾覆政权的叛乱,为东晋的存续筑牢根基,成为《晋书》盛赞的“一代名臣”。

陶侃生于魏景元四年(公元259年),籍贯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其家族并非名门望族,父亲陶丹曾在东吴任职,仅为基层武官,待东吴为西晋所灭,陶家便彻底失去依靠,家道中落。更不幸的是,陶侃幼年丧父,全凭母亲湛氏独自抚育成人。

湛氏虽身处贫窘,却极为重视子女的德行教化,其管教尤为严苛,诸多教子事迹载入史册,成为后世贤母的典范。陶侃早年曾在寻阳县担任“鱼梁吏”,负责管理河滨的捕鱼设施,属基层官吏。一次,他见公家腌制的鱼味道甚佳,念及母亲平日难得享用,便私自取了一坛带回家中,欲尽孝心。

然而湛氏见此坛鱼,非但未有喜色,反而正色对陶侃训诫:“你如今身为官吏,当以清廉守职,凭清白立身。今日私取公家之物孝敬我,并非真正的孝道,反而会让我忧心忡忡。若今日敢拿一坛鱼,他日便可能贪腐百石粮,一旦堕入贪念,不仅自身前程尽毁,家族名声亦会蒙羞。”言罢,湛氏责令陶侃即刻将鱼送还公家,还命他写下自省文书,明确过错。

这件“退鱼明志”的小事,看似细微,却为陶侃一生确立了“不贪私、守本分”的准则。但在西晋推行“九品中正制”的背景下,寒门子弟的仕途本就步履维艰——选官以门第为核心标准,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即便陶侃勤勉能干,也只能在基层职位上徘徊数年,始终难有升迁之机,若无常人难遇的机遇,或许他终其一生都将困于寻阳一隅。

陶侃的人生转折,始于名士范逵的到访。范逵是当时颇具声望的学者,以品行高洁、善于识人闻名。某次他途经寻阳,因天色已晚,计划借宿陶侃家中。陶侃深知这是结识名士、获取机遇的重要契机,却因家境贫寒,连待客的像样器物、食物都匮乏,一时陷入焦虑。

湛氏察觉儿子的难处,主动宽慰道:“范先生乃饱学之士,重情义远胜于重排场,你只管将他迎入家中,余下之事我自有安排。”陶侃依言将范逵及其随从接入家中,湛氏则悄然进入内室,片刻后手持一物交给邻妇,嘱托其速往镇上兑换米、肉等物资。

待陶侃安置好客人,才发现母亲的发髻短了大半——原来,湛氏竟将自己视若珍宝的长发剪下。在古代,“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湛氏为助儿子抓住机遇,不惜断发换粮,其远见与决绝,远超寻常妇人。

当晚,湛氏又劈下家中房柱的一部分作为柴火,将自己睡眠用的草席剁碎充当马饲料,终于备出一桌简素却诚意十足的饭食。范逵及随从既得温饱,又听闻陶母断发待客的事迹,心中大为感动。次日辞行时,范逵紧握陶侃的手感叹:“你有贤母教导,自身亦具才干,困于寻阳实乃屈才。我抵达洛阳后,必定为你扬名,助你得遇赏识。”

范逵抵达洛阳后,果然信守承诺,先是向时任重臣张华举荐陶侃。张华起初并未重视——彼时寒门子弟求荐者众多,他日常政务繁忙,难一一甄别。但范逵反复陈说陶侃的才干与品性,坚持认为其非寻常之辈,张华遂决定召见陶侃。

席间,陶侃谈及江东的吏治弊端、民生疾苦,条理清晰且见解独到,言谈间不卑不亢,全无寒门士子常见的拘谨之态。张华见状,确信范逵所言非虚,不禁感叹:“寻阳陶侃,绝非池中之物!”随即授予陶侃郎中一职,让他留居洛阳任职。

这一步,是陶侃走出寒门的关键,但洛阳城内根深蒂固的门阀壁垒,远比他想象中难以突破。

洛阳作为西晋的都城,是名门望族子弟的聚集地。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世家大族垄断朝堂要职,对出身寒微的陶侃多有轻视。陶侃担任郎中期间,每日勤勉处理公务,从不懈怠,却始终难以获得升迁——士族子弟见他,或侧目而过,或言语间不乏讥讽,称其为“寻阳渔吏”,暗嘲其出身低微。

一次,陶侃前往拜访名士杨晫。杨晫为人正直,不以外貌或出身取人,与陶侃畅谈后,对友人顾荣评价道:“陶侃虽出身寒素,却胸怀韬略,行事果决,日后必定能成为国之栋梁。”顾荣是江东士族的领袖人物,素来重视真正的人才,听闻杨晫的评价后,便主动邀请陶侃相见。

二人会面时,谈及天下大势——从北方胡族的侵扰,到江南地区的防务,陶侃皆有独到见解,且分析有理有据。顾荣深为折服,此后常向同僚举荐陶侃,为他争取机会。即便如此,陶侃在洛阳的仕途仍“久不调迁”,他深知,并非自己能力不足,而是“九品中正制”下,“家世背景”是选官的核心标准,若无祖宗荫蔽,即便有天纵之才,也难以突破阶层的桎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正当陶侃在洛阳郁郁不得志,几乎要放弃仕途希望时,江东地区的一场叛乱,为他提供了施展才干的舞台。永兴二年(公元303年),流民领袖张昌在江夏(今湖北武汉)聚众反叛,自称“圣人”,短短数月间便聚集数万人马,先后攻陷江夏、武昌、荆州等地。朝廷多次派军镇压,均以失败告终,叛乱的战火眼看就要蔓延至洛阳。

危急时刻,南蛮校尉刘弘主动请缨,领兵南下平叛。刘弘素来以务实着称,选人不拘泥于门第,听闻陶侃具备才干,便上表朝廷,请求任命陶侃为参军,随自己一同出征。陶侃得知消息后,欣然应命——洛阳虽为都城,却非自己施展抱负之地;战场虽充满凶险,却是寒门子弟凭战功立身的唯一途径。

刘弘率领军队抵达荆州后,首要之事便是召陶侃商议军务。他对陶侃说:“张昌叛军虽人数众多,但多为流民,未经正规训练,军纪涣散。如今命你领兵一千,前往江夏进击叛军,你可敢领命?”陶侃虽无领兵作战的经验,却深知这是证明自己的绝佳机会,当即躬身答道:“末将愿往,若不能破敌,甘受军法处置!”

军令下达后,便有部下向刘弘进言:“陶侃出身寒微,又无领兵经验,若授予他兵权,恐生变故。不如换用士族子弟统兵,更为稳妥。”刘弘闻言,厉声驳斥:“用人当以才能为标准,而非出身背景!陶侃为人谨慎厚重,行事果断,我观他绝非背主反叛之人,尔等勿再以门第论人,扰乱军心!”

这番话传到陶侃耳中,他心中既感激又坚定——此生能遇刘弘这般知遇之主,必当以死相报。领兵前往江夏途中,陶侃并未急于进军,而是先派人探查叛军的虚实:张昌叛军虽人数占优,但粮草匮乏,且沿途劫掠百姓,早已失去民心;其部众多为流民,只为求得温饱,并无死战的决心。

基于这些情报,陶侃制定了“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战术:首先下令江夏周边的百姓将粮草尽数藏匿,断绝叛军的补给来源;随后派少量兵力故意示弱,引诱叛军进入预设的山谷伏击圈。张昌叛军久无粮草,见陶侃军队人数稀少,果然倾巢而出,全力追击。

待叛军全部进入山谷,陶侃一声令下,埋伏的士兵即刻冲出,弓箭、滚石齐发,叛军瞬间陷入混乱。陶侃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冲锋,叛军本就饥肠辘辘,又无招架之力,纷纷溃散,或逃或降。此战后,陶侃乘胜追击,接连攻破张昌的七座营寨,最终生擒张昌,彻底平定江夏之乱。

消息传至荆州,刘弘亲自前往营门迎接陶侃,紧握他的手说道:“你的领兵之才,远超我的预期!他日你若能担任荆州刺史,我必定倚仗你为国家的长城!”因平叛之功,陶侃被封为东乡侯,任命为江夏太守。这是他首次担任地方主官,到任后,他立即着手整顿吏治,严惩贪腐的基层官吏;同时修复水利设施,鼓励百姓农耕——经历战乱的江夏,在他的治理下,逐渐恢复生机,百姓皆称“陶太守乃可靠的父母官”。

江夏局势刚稳,江东又生乱局。永兴三年(公元305年),广陵相陈敏趁 朝廷内乱,在广陵(今江苏扬州)起兵反叛,自称“楚公”,意图割据江东。陈敏派遣其弟陈恢率领数万军队攻打庐江(今安徽合肥),时任庐江太守袁孚畏惧叛军威势,弃城而逃,庐江瞬间陷入无主状态,百姓惶恐不安,纷纷逃亡避乱。

危急时刻,刘弘再次想到陶侃,上表朝廷任命陶侃为庐江太守,令他领兵前往庐江抵御叛军。陶侃接到任命后,即刻率领部队启程,抵达庐江时,只见城门大开,百姓四处奔逃,城中一片混乱。他当机立断,先命士兵关闭城门,阻止百姓出逃,再召集城中百姓,登上城楼宣告:“我乃新授庐江太守陶侃,奉朝廷之命前来镇守此城。陈恢叛军虽人数众多,却是无纪律的乱兵,不足为惧!只要我等上下一心,坚守城池,必定能保庐江无虞。我在此立誓:只要有我陶侃在,绝不让叛军伤害百姓分毫!”

百姓听闻陶侃平叛的名声,又见他军容整肃、言语坚定,心中渐定。随后,陶侃开始部署防务:一方面组织士兵加固城墙,修补城防,同时储备足够的箭矢、粮食;另一方面将城中的青壮年男子组织起来,编成“民兵”,由军中将士教习基本武艺,协助正规军守城。

数日之后,陈恢率领叛军抵达庐江城下,见城防严整,下令强攻。叛军架设云梯、撞击城门,攻势猛烈,陶侃亲自登上城楼指挥作战,令士兵以弓箭还击,用滚石、热油阻挡叛军登城。陈恢连续攻打三日,叛军死伤惨重,却始终未能突破城防,士气逐渐低落。

陶侃察觉叛军锐气渐挫,又通过侦查得知叛军的粮草营设于城南十里处,便决定发动夜袭。当晚,他挑选三百名精锐士兵,亲自率领,悄悄从城南门出城,绕至叛军粮草营外。此时叛军守粮的士兵皆已熟睡,陶侃率部突袭,纵火焚烧粮草营,火光瞬间照亮夜空。叛军大乱,陶侃率军斩杀守粮士兵,将粮草尽数焚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陈恢得知粮草营被烧,军心彻底涣散,陶侃趁机率领城中军队出城反击,与夜袭部队前后夹击,叛军溃不成军,陈恢仅率数名亲信逃走。庐江保卫战的胜利,再次彰显了陶侃的军事才能,但此时刘弘病逝,陶侃失去了最坚实的靠山。朝廷中,嫉贤妒能之人趁机发难,散布“陶侃与陈敏私通”的流言,陶侃虽心中坦荡,却也深知朝堂险恶,只能默默坚守岗位,以实际政绩驳斥流言。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永嘉之乱爆发,匈奴贵族刘曜率军攻破洛阳,晋怀帝被俘,西晋名存实亡。次年,琅琊王司马睿在江东称帝,建立东晋,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是为晋元帝。因陶侃在江东多次平叛有功,声望日隆,东晋朝廷任命他为龙骧将军、武昌太守,后又升任荆州刺史。

荆州地处长江中游,是东晋的军事重镇,战略地位至关重要。时任大将军的王敦素有野心,意图掌控朝廷,见陶侃在荆州深得民心,担心他成为自己夺权的阻碍,便以“广州需重臣镇守”为由,上疏朝廷,将陶侃调任广州刺史。

广州在东晋初年属偏远之地,远离中原战乱与朝堂中枢——王敦此举,实则是将陶侃排挤出权力核心。陶侃深知王敦的意图,却并未上疏抗争,而是坦然领命,携带家眷前往广州就任。

抵达广州后,陶侃发现此地政局稳定,民生安乐,每日除处理日常政务外,并无紧急事务需处理。换作他人,或许会耽于安逸,消磨志气,但陶侃始终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担心久处安逸环境,会导致自己能力衰退,他日若战乱再起,难以承担重任。

为砥砺心志,陶侃为自己定下一条规矩:每日清晨,必定将一百块甓砖(甓)从室内搬运至室外;日暮时分,再将这一百块甓砖从室外搬回室内。无论风雨寒暑,从未间断。部下见他每日如此辛劳,皆不解其意,问道:“将军身居广州,政务清闲,为何要这般自苦?”

陶侃放下手中的甓砖,对部下解释道:“诸位以为广州安定,便可高枕无忧吗?北方胡族尚未平定,中原百姓仍深陷苦难,我等身为东晋臣子,当以收复失地、匡扶社稷为己任。若此刻耽于安逸,懈怠心志,他日何以领兵北伐,解救中原百姓?今日搬甓,并非为了吃苦,而是为了磨砺意志——身体不松懈,志向便不会堕落;志向不堕落,方能成就大事。”

这便是“陶侃运甓”的典故。在广州任职的数年里,陶侃除每日坚持运甓砺志外,亦未荒废政务:他整顿广州吏治,严惩贪腐官员;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发展农桑与商业;加强沿海地区的防御,抵御海盗侵扰。在他的治理下,广州的经济日益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成为东晋南部的稳定屏障。

永昌元年(公元322年),王敦终于撕下伪装,以“清君侧”为名,从武昌起兵反叛,率军直逼建康。晋元帝无力抵抗,王敦顺利攻入建康,诛杀元帝身边的亲信大臣,自任丞相,掌控朝政。晋元帝忧愤交加,次年便病逝,太子司马绍继位,是为晋明帝。

晋明帝素有英气,不愿受制于王敦,暗中联络忠于朝廷的大臣,图谋铲除王敦。太宁二年(公元324年),王敦得知晋明帝的计划后,再次起兵反叛。此时王敦已年老体衰,无法亲自领兵,便命其兄王含及部将钱凤、沈充统领叛军,攻打建康。

叛军势如破竹,建康危在旦夕。晋明帝召集群臣商议对策,众臣一致认为:“如今能平定王敦叛乱者,唯有广州刺史陶侃。陶将军兼具将才与民心,威望卓着,若召他领兵北上,必能扭转战局!”晋明帝采纳众臣建议,即刻下诏,任命陶侃为征西大将军、都督荆、湘、雍、梁四州诸军事,令他率军北上讨逆。

陶侃接到诏书后,即刻点兵启程。部下中有人劝他:“王敦势力强盛,建康局势不明,将军若贸然北上,恐有不测。不如先观望局势,待形势明朗后再作决断。”陶侃正色答道:“王敦反叛,意图倾覆社稷,若天下人皆抱观望之心,政权何以存续?我身为晋臣,当以国事为重,岂能因一己安危而置社稷于不顾!”

率军北上途中,各地官员与百姓听闻陶侃领兵讨逆,纷纷响应:或派兵助战,或捐献粮草,陶侃的军队规模迅速从数千人扩充至数万人。抵达荆州后,陶侃与大将军温峤汇合,二人共同商议破敌之策。温峤分析道:“王含、钱凤虽拥重兵,却缺乏谋略,且王敦病重的消息已传开,叛军军心不稳。若先击败钱凤,王含的军队便会不战自溃。”

陶侃深以为然,随即分兵两路:一路由温峤统领,驻守建康城外,阻击王含的军队;另一路由自己亲自统领,直捣钱凤的军营。陶侃率军抵达钱凤营外后,并未急于进攻,而是先派人侦查叛军动向,得知钱凤每日纵容部将饮酒作乐,军纪极为涣散。

当晚,陶侃率领精锐部队发动突袭,叛军毫无防备,营中大乱。钱凤见局势失控,只得率领残部逃走,后被部下斩杀,首级被送至陶侃军营。钱凤被杀后,王含的军队军心彻底崩溃,温峤趁机率军出击,王含的军队大败,王含本人亦被斩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