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37章 周郎赤壁:江东英魂

汉末烽烟卷地来,庐江周郎起雄才。

赤壁火燃曹舰破,南郡弓鸣敌胆摧。

雅量高致传吴会,英年早逝令人哀。

千秋谁解江东意,不负孙郎霸业开。

话说建安三年秋天,庐江郡舒县的周府宅外,一匹快马冲破清晨的薄雾,直奔大门。门吏见骑士盔甲上沾着尘土,怀里紧紧抱着一卷竹简,连忙上前迎接:“您是从寿春来的吧?”骑士喘着气点头,立刻递过竹简:“这是孙策公子的亲笔信,急着交给周郎!”

府内正厅里,一位年轻人刚结束晨练。他穿一身玄色紧身军装,勾勒出挺拔的身形,额头还沾着细汗,这人就是周瑜,此时二十三岁,是庐江周氏的嫡长子。周氏是江东名门,从他高祖父周荣在汉朝做尚书令开始,家族世代传承书香;但周瑜从小偏爱读兵书、练武艺,是个文武双全的俊杰。

展开竹简,孙策的字迹跃然纸上:“公瑾兄,我已经离开袁术,率领军队东渡长江,现在到了历阳,希望你尽快来帮我,咱们一起平定江东!”周瑜读完,双眼如星火闪耀。他和孙策早在十多年前就认识——当时孙策的父亲孙坚任庐江太守,两家是邻居,两人同岁,从小一起读书、一起骑马射箭。孙策曾拍着他的肩膀说:“公瑾,将来我要是起兵立业,一定让你当我的左膀右臂!”如今这句话,终于要成真了。

当天夜里,周瑜就召集家人和仆人,把家里的财物分成两半:一半留给族人,叮嘱他们守好祖业;另一半装上车,再加上自己招募的三百名乡勇,连夜赶往历阳。走到半路,天刚亮,周瑜勒住马远望,看见历阳方向尘土飞扬,还隐约能听到战鼓的声音——那是孙策正在和当地贼寇作战,她立刻下令:“加速行军,绕到贼寇后方,敲鼓造势!”

等周瑜的队伍赶到历阳城外,果然看到孙策的军队正和贼寇僵持:贼寇靠着地形优势,在高处射箭,孙策的前锋攻了好几次都没成功。周瑜马上让人把旌旗插满附近的山头,又把三百乡勇分成十队,轮流敲鼓呐喊。一时间,山里鼓声震天,听起来像有千军万马。贼寇本就是临时拼凑的队伍,见后方好像有大军来支援,顿时乱了阵脚。孙策在阵前看到周瑜的旗号,高兴得大喊,立刻挥舞长矛下令:“冲锋!”

前后夹击之下,贼寇很快溃散。孙策拍马跑到周瑜面前,两人握手大笑。孙策说:“兄长果然没辜负我!要是没有你赶来支援,这仗还不知道要打多久!”周瑜笑着回答:“伯符你本身就勇猛,这仗本来就能赢,我不过是帮了点小忙。”

之后几个月,周瑜跟着孙策征战江东:打曲阿时,他献“声东击西”的计策,假装攻东门吸引贼寇主力,自己却带精兵偷袭北门,一下子就攻破了城池;取吴郡时,他预判敌军会弃城逃往会稽,提前在必经之路设下埋伏,活捉了吴郡太守许贡手下的大将;平定丹杨时,他又劝孙策“招抚山越部族,用恩德收服人心”,避免滥杀,为江东赢得了百姓的支持。每一场仗,周瑜不只是带兵冲锋,更能用战略眼光统筹全局。孙策越来越信任他,常对身边人说:“公瑾的谋略,比我强十倍!”

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临终前,他把孙权叫到床边,指着周瑜和张昭说:“国内的事拿不定主意,就问张昭;国外的事拿不定主意,就问周瑜。”当时孙权才十九岁,江东各郡虽然平定了,但还有豪强不服,曹操又在北方虎视眈眈,局势特别危险。周瑜听说孙策去世的消息,连夜从巴丘赶回吴郡,趴在孙策的灵前哭完,马上握着剑站在孙权身边,对大臣们说:“孙讨逆生前把江东托付给讨虏,各位大人应该同心辅佐,谁敢有二心,我周瑜一定杀了他!”

这番话掷地有声。大臣们见周瑜态度坚决,又想起他和孙策的交情、之前的战功,纷纷跪下行礼,尊称孙权为“明府”。孙权握着周瑜的手,眼泪直流:“公瑾兄,江东的安危,全靠你了!”周瑜躬身回答:“我一定尽全力保住江东,完成讨逆没做完的事业!”

这一年,周瑜二十五岁,临危受命成了江东最可靠的支柱。

建安十三年七月,北方传来消息:曹操已经平定袁绍的残余势力,又征服了乌桓,统一了北方,接着就率领大军南下,直逼荆州。消息传到柴桑(今江西九江),孙权召集大臣开会,大堂里的气氛紧张压抑。

没过半个月,更坏的消息传来:荆州牧刘表病死,他的小儿子刘琮在蔡瑁、张允等世家大族的逼迫下,献出整个荆州向曹操投降。曹操没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荆州,还收编了刘表的几千艘战船,兵力一下子增加到二十多万(史书实际记载约十五六万)。他接着沿长江东下,号称有“八十万大军”,扬言要“渡过长江,踏平江东”。

这时候,刘备已经从樊城南逃,在长坂坡被曹军打败,只剩下几千残兵,退守夏口(今湖北武汉)。他派诸葛亮出使江东,请求和孙权联合抗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柴桑的议事大堂里,张昭说道:“曹操挟持天子号令诸侯,现在又得到了荆州,兵多将广,战船无数。江东要是和他对抗,就像拿鸡蛋碰石头。不如派人去投降,还能保住江东百姓,主公也能封官封侯。”话刚说完,秦松、顾雍等文官纷纷附和,都说“投降能保平安,对抗肯定危险”。

孙权坐在主位上,脸色越来越难看。他看向堂下,发现武将们虽然不甘心,却都沉默着——江东的水军虽然强,但只有三万多人,和曹操的兵力差太远,没人敢保证一定能赢。

就在这时候,周瑜从鄱阳(今江西鄱阳)赶回柴桑。他刚走进大堂,就听到“投降”的论调,立刻高声说道:“各位大人说的话不对!曹操虽然声势浩大,却有三个无法取胜的理由!”

大臣们都转头看过去,只见周瑜身穿盔甲,目光像闪电一样锐利,大步走到堂中。孙权赶紧站起来:“公瑾,你详细说说!”

周瑜拱手回答:“第一,曹操虽然统一了北方,但马超、韩遂还在关西(今陕西、甘肃一带),是他的后患,这是‘腹背受敌’的隐患;第二,曹操的士兵大多是北方人,不熟悉水战,现在却放弃骑马改坐船,和我们江东的水军对抗,这是‘用自己的短处对付别人的长处’;第三,现在是深秋,曹军长途奔袭,粮草不够,而且他们不适应南方的水土,肯定会生病,这是‘天时不利’的困境。这三个问题同时存在,曹操看起来强大,其实是外强中干!”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主张投降的大臣,语气更坚定了:“我们江东从讨逆起兵以来,打了好几年仗,已经占据了六个郡,士兵精锐、粮草充足,水军更是天下无敌。主公要是让我当统帅,我愿意带三万精兵进驻夏口,和刘备联合,一定能打败曹操!”

张昭连忙反驳:“公瑾,曹操已经得到了荆州的水军,战船数量比我们多得多,你有把握必胜吗?”周瑜冷笑一声:“荆州的水军虽然多,但都是刚投降曹操的,军心不稳;蔡瑁、张允虽然懂水战,却和曹操面和心不和。我们江东的水军都是打了无数仗的老兵,上下一条心,又怎么会必败呢?”

孙权听还是有顾虑:“公瑾,三万兵力是不是太少了?”周瑜说:“主公放心,兵不在多而在精。我手下有黄盖、程普、韩当等老将,都能打仗;再加上刘备手下关羽、张飞,都是勇猛的大将,一定能一仗打败曹操。要是主公还有顾虑,我愿意立军令状:要是不能破曹,我甘愿受军法处置!”

见周瑜胸有成竹,分析得有条有理,孙权终于下定决心。他猛地拔出佩剑,砍断桌角,厉声说:“谁敢再提投降曹操,就像这桌角一样!”大堂里,主张投降的大臣都不敢说话了,武将们则精神一振,纷纷请求出战。

当天,孙权任命周瑜为左都督,程普为右都督,率领三万水军沿长江逆流而上,进驻夏口,和刘备的军队会师。临走前,孙权亲自送到江边,握着周瑜的手说:“公瑾,江东的安危全靠你了。要是需要援军,我一定亲自带大军来支援!”周瑜躬身行礼:“主公放心,我这次去,一定把曹操的大军赶回北方!”

战船起航,顺着长江而下。周瑜站在船头,望着滔滔江水,眉头却没完全舒展。他知道,曹操虽然有三个隐患,却是天下最强的诸侯,这一仗绝不容易,怎么才能打败曹军,还得仔细谋划。

这时候,诸葛亮已经从夏口赶来,登上了周瑜的战船。两人见面,诸葛亮笑着说:“周都督,我听说您立下必胜的军令状,一定是胸有成竹了吧??”周瑜也笑着说:“不敢说胸有成竹,只是有了一些谋划,不知先生针对此战有何高见呢?”

诸葛亮说:“曹军的战船虽然多,但大多是荆州刚投降的船,士兵不熟悉水战,肯定不敢分散停泊。要是能引诱他们把战船连起来,再用装满火的船进攻,一定能成功。”周瑜听完,拍手大笑:“先生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只是怎么引诱曹操连船,还需要一个计策。”

周瑜的大军进驻夏口后,和刘备的军队合兵一处,总共约五万多人,进驻赤壁(今湖北赤壁市),和曹军隔江对峙。

曹操的大军驻扎在乌林(今湖北洪湖市),刚到江南,果然像周瑜预料的那样,北方士兵不适应水土,很多人得了痢疾,士气越来越低。曹操着急了,下令让蔡瑁、张允抓紧训练水军,准备尽快渡江作战。

周瑜每天站在船头,观察曹军的水寨。他看到曹军的战船分两队:一队是荆州投降军队的战船,大多是大型楼船,停在外侧;一队是曹操带来的北方战船,大多是小型快船,停在内侧。蔡瑁、张允为了方便训练,居然用铁索把部分战船连起来,让战船更平稳,方便北方士兵站立。

周瑜看到这情景,心里暗暗高兴:“曹操果然不懂水战!战船连起来,虽然稳却不灵活,要是用火攻,一定能烧光他们的船!”但他也清楚,曹军的水寨守卫严密,要是直接派火船进攻,肯定会被曹军发现,很难成功。必须有人能混入曹营,假装投降献船,才能靠近水寨,实施火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当天晚上,周瑜召集将领们开会,说起诈降的计策,大家都沉默了——曹操疑心重,普通的诈降恐怕骗不了他。这时候,老将黄盖站起来说:“都督,我愿意去曹营诈降!”

周瑜看着黄盖,眼里满是敬重。黄盖已经快六十岁了,却还是勇猛过人,是江东资历最深的老将之一。他沉吟着说:“公覆啊,曹操疑心重,只送投降信肯定不行。得用一个计策,让他相信你是因为不满我才投降的。”黄盖说:“都督只要有妙计,我万死不辞!”

周瑜咬了咬牙,说:“得用苦肉计——明天你当众顶撞我,我用军法打你,让你受重伤。你再趁机送投降信,曹操肯定会信。”这话一出,将领们都惊呆了,程普赶紧说:“公瑾,公覆是江东的老将,怎么能受这种重刑?”黄盖却大笑:“程将军放心,为了打败曹操,这不算什么!”

第二天,周瑜升帐开会,故意提出“和曹军正面决战”的想法。黄盖立刻反驳:“都督,曹军势力太大,正面决战肯定会输!不如暂时避开他们的锋芒,等他们粮草用完再进攻。”周瑜假装生气:“黄盖!你竟敢动摇军心!”黄盖也装出愤怒的样子:“你小子才二十多岁,懂什么兵法!要是江东毁在你手里,你有脸见讨逆吗!”

周瑜拍着桌子站起来,喝令手下:“把黄盖拖下去,打五十军棍!”左右的士兵上前,把黄盖按在地上,举起木棒就打。黄盖年纪大了,没打几棍,背上就皮开肉绽,鲜血直流。程普等将领赶紧上前求情:“都督,公覆是老将,求您饶他一次!”周瑜厉声说:“谁敢求情,就和黄盖一起受罚!”

打到第三十棍,周瑜才“怒气冲冲”地下令停手,斥责道:“黄盖,要是再敢顶撞我,我定斩不饶!”说完,甩着袖子走了。黄盖被人扶起来,气息奄奄,却对将领们说:“周瑜这小子,嫉妒有才能的人,我一定要投降曹操,报这顿打之仇!”

当天晚上,黄盖派心腹阚泽带着投降信,坐小船偷偷渡过长江,前往曹营。曹操看到投降信,果然疑心,问阚泽:“黄盖为什么要投降我?”阚泽说:“周瑜小子刚愎自用,打了黄公覆一顿,黄公覆心寒了,愿意带着部下投降丞相,一起打败江东。要是丞相不信,等以后黄公覆带战船来投降时,船上会插青牙旗当记号。”

曹操还是不放心,又派人去江东打探,得知黄盖确实被周瑜打了,还卧病在床,心里才渐渐相信。他对阚泽说:“要是黄盖真心投降,我一定封他为列侯。”阚泽谢过曹操,连夜返回江东,向黄盖、周瑜复命。

周瑜知道曹操信了,心里很高兴,却还有一个顾虑:火攻需要东南风——当时正是深秋,大多刮西北风,要是没有东南风,火船不仅烧不到曹军,反而会烧到自己。他每天站在船头,望着江面,眉头紧锁,心里暗暗祈祷:“上天要是保佑江东,就赐一场东南风吧!”

诸葛亮见周瑜忧心忡忡,笑着说:“都督不用着急,我懂天文地理,能借到三天东南风,帮您破曹。”周瑜虽然不信“呼风唤雨”,但知道诸葛亮精通天文,或许真有办法,就请他在南屏山搭起祭坛,准备“借风”。

果然,到了约定火攻的那天,三更时分,江面上突然刮起东南风,风力越来越大,吹得战船的旗帜哗哗作响。周瑜站在船头,感受着迎面而来的东南风,眼里闪着精光,立刻下令:“黄盖率领二十艘火船,装满硫磺、硝石、干柴,外面用青布盖好,插青牙旗,向曹营进发;程普带大军跟在后面,等火起后进攻;韩当、周泰各带一队战船,分别拦截曹军的左右两翼!”

黄盖领命,带着二十艘火船,借着东南风,快速向曹营驶去。曹军的哨兵看到有战船驶来,船上插着青牙旗,以为是黄盖来投降,没阻拦,还赶紧报告曹操。曹操很高兴,亲自走出营帐,站在船头,等着黄盖来投降。

等火船开到离曹营水寨不到二里地时,黄盖大喊一声:“点火!”二十艘火船上的士兵立刻点燃干柴,然后跳上小船,划着返回自己的阵营。火船借着东南风,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向曹军水寨。

曹操看到火船冲过来,才知道上当,大喊:“不好!是火攻!快把铁索砍断!”但已经晚了——曹军的战船大多用铁索连在一起,没法移动,火船一撞就着,火焰瞬间蔓延开来,浓烟滚滚,把半边江面都染红了。

曹军的士兵大多是北方人,不会游泳,看到战船着火,纷纷跳江逃生,不是被淹死就是被烧死,惨叫声不断。周瑜带着大军跟在后面进攻,江东的水军像老虎冲进羊群一样,杀了无数曹军。曹操见大势已去,只好带着残兵从陆路逃往华容道,一路上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赤壁之战,周瑜用三万精兵打败了曹操的二十多万大军,烧毁曹军战船几千艘,杀了、俘虏了几万曹军,彻底粉碎了曹操统一江南的计划。这一战,也成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周瑜的名字从此传遍天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留下大将曹仁、徐晃驻守南郡(今湖北荆州),派乐进驻守襄阳,想保住荆州北部,等机会再打江东。周瑜知道,南郡是荆州的战略要地,不夺取南郡,就会威胁江东诸郡的安全,立刻率领大军北上,围攻南郡。

南郡的城墙又高又厚,护城河也深,曹仁还是曹操手下的名将,勇猛善战。他知道周瑜要来进攻,早就做好了准备:下令士兵加固城墙、囤积粮草,还在城外设了好几座营寨,互相支援。

周瑜的大军到了南郡城下,看到城防坚固,对程普说:“曹仁坚守不出,要是强行攻城,肯定会伤亡惨重。得先攻破他城外的营寨,切断他的外援,再把他包围起来。”程普点头同意。

第二天,周瑜派韩当进攻城外的西营,曹仁果然带兵来支援。韩当边打边退,把曹仁引到伏击圈。周瑜早就带着精兵埋伏在两边的山谷里,等曹仁进入伏击圈,立刻下令:“放箭!”一时间,箭像下雨一样射下来,曹军大乱。周瑜带着军队从山谷里冲出来,和韩当一起夹击曹仁。

曹仁虽然勇猛,但挡不住江东军队的两面夹击,只好带兵突围,退回南郡城内。这一战,江东军杀了一千多曹军,占领了西营。但周瑜没趁机攻城,而是下令把南郡团团围住,切断了粮草运输的通道。

曹仁知道“长期坚守肯定会失败”,就想了个计策:派徐晃带一支精兵,偷偷出城,绕到周瑜大军的后方,想偷袭江东军的粮道。周瑜早就预判到曹仁会这么做,提前派周泰带一队战船驻守在长江岸边,监视曹军的动向。

徐晃带着军队走到长江岸边,刚要渡河,就被周泰发现了。周泰带着军队杀出来,徐晃没防备,被打得大败,只好退回南郡。曹仁见偷袭不成,心里更着急了,但还是坚守不出。

双方僵持了一个多月,周瑜见南郡城里的粮草快用完了,决定发起总攻。他亲自督战,下令士兵架起云梯,猛攻南郡的城墙。曹仁亲自登上城墙防守,手里握着大刀,杀了好几个江东士兵,高声喊道:“曹子孝在这里,谁敢攻城!”

周瑜在城下看到曹仁勇猛,心里暗暗称赞,但还是下令:“弓箭手,射箭!”江东军的弓箭手一起射箭,箭雨射向城上。曹仁赶紧躲到城墙的矮墙后面,但还是有不少曹军士兵中箭倒下。

就在这时候,城上有个曹军将领瞄准周瑜,一箭射了过来。周瑜正专注地指挥攻城,没防备,箭正好射中他的右肋,鲜血瞬间浸透了战袍。身边的士兵大惊,赶紧把他扶起来,想把他送回中军帐。周瑜却推开士兵,咬着牙说:“没事!攻城要紧!”

他忍着剧痛,继续指挥士兵攻城。曹仁在城上看到周瑜中箭却不退兵,心里也生出一丝敬畏,但还是下令加强防守。江东军见都督中箭还坚持指挥,士气大振,攻城更猛了。

但周瑜的伤势太重,最后还是支撑不住,昏迷过去。身边的人只好把他抬回中军帐,请军医治疗。军医检查后说:“都督的箭伤很重,需要静养几个月,不能再带兵打仗了。”

消息传到城里,曹仁很高兴,认为江东军没了首领,立刻决定带兵出城,偷袭江东的营寨。当天晚上,曹仁带了五千精兵,偷偷打开城门,向江东的营寨摸去。

可他不知道,周瑜早就料到曹仁会趁机偷袭。他虽然卧病在床,但对军务还是了如指掌,提前对程普说:“曹仁见我受伤,肯定会来偷袭,你可以在营寨外设伏阻击。”

曹仁带着军队摸到江东营寨外,看到营寨里灯火昏暗,以为江东军没防备,立刻下令:“冲!”五千曹军一下子冲了进去,却发现营寨里空无一人,只有几座空帐篷。曹仁心里一惊,大喊:“不好!中计了!”

话音刚落,营寨外突然火光冲天,程普带着大军杀出来,大喊:“曹仁别跑!”曹军大乱,争相逃命。曹仁拼命厮杀,才杀出一条血路,退回南郡城内,五千精兵只剩下一千多人。

经过这一战,曹仁的兵力大损,南郡城里的粮草也没了,士兵的士气很低落。曹仁知道南郡守不住了,只好在当天夜里带着残兵突围,逃往襄阳。

第二天早上,周瑜在病床上得知曹仁已经逃走、南郡被攻破的消息,立刻挣扎着起来,对身边的人说:“快,扶我去南郡城!”身边的人劝道:“都督伤势还没好,需要静养。”周瑜说:“南郡是江东的屏障,我必须亲自进城,安抚百姓、稳定军心。”

在身边人的搀扶下,周瑜登上了南郡的城墙,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对程普说:“南郡攻破了,江东再也不用怕北方的威胁了!”程普看着周瑜苍白却坚定的脸,心里感叹:“公瑾真是江东第一名将啊!”

南郡之战,周瑜虽然身受重伤,却用出色的谋略和顽强的意志打败了曹仁,夺取了南郡,为江东巩固了在荆州的地盘。这一战之后,周瑜在江东的威望达到了顶峰,孙权亲自派人来慰问,还封他为偏将军,兼任南郡太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夺取南郡后,周瑜并没有放松警惕。他知道,刘备集团在赤壁之战后,趁机夺取了荆州南部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个郡,势力越来越大,已经成了江东潜在的威胁。

有一天,周瑜给孙权上奏章,提出“软禁刘备”的计策:“刘备是天下的枭雄,还有关羽、张飞这样的猛将,时间长了肯定会成为江东的祸患。不如把刘备召到吴郡,用联姻的名义把他软禁起来,再拆分他的部下,让他成不了事。”孙权看完奏章,心里犹豫——他既担心刘备成为后患,又怕软禁刘备会引起天下诸侯的不满,只好回复周瑜:“这事得从长计议。”

周瑜见孙权没采纳,心里虽然有顾虑,但没放弃。他又提出“征讨蜀地”的计划:“曹操刚打败仗,元气还没恢复;刘备虽然占据了荆州四个郡,但根基还不稳固。我愿意和奋威将军孙瑜一起率领大军西征,夺取益州(今四川),再和凉州的马超联合,一起夹击曹操,这样就能平定天下了。”

孙权见这个计划雄心勃勃,立刻同意了,下令让周瑜筹备征讨蜀地的事宜。周瑜接到命令后,不顾箭伤还没好,马上开始准备:派人勘察从南郡到益州的路线、清点粮草、整编军队,忙得不可开交。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的准备工作全部完成,率领军队从南郡出发,前往吴郡,想向孙权汇报征讨蜀地的计划,然后就带大军西征。但是,走到巴丘(今湖南岳阳)时,周瑜的旧伤突然发作,胸口剧痛难忍,又昏迷了过去。

军医赶紧治疗,却没什么办法——周瑜的箭伤本来就深入肺腑,之前又因为南郡之战、筹备西征劳累过度,伤势早就恶化了。当天晚上,周瑜从昏迷中醒来,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就召来心腹将领,叮嘱道:“我死之后,你们要辅佐主公,坚守江东,不要轻易征讨蜀地。刘备虽然是盟友,但不能轻信,要时刻提防。”

接着,他又写下遗书,派人送到吴郡,交给孙权。遗书上写道:“我周瑜是个普通人,承蒙主公特别看重,把心腹重任交给我,让我统领军队,我的志向是扫平天下,和主公一起成就大业。现在不幸中途去世,留下无尽遗憾。希望主公亲近贤臣、远离奸臣,愿意听别人的意见,坚守江东,等待合适的时机。要是曹操再来进攻,可以任命鲁肃为将领,他很有远见,能保住江东。”

写完遗书,周瑜望着窗外的长江,眼里满是遗憾。他想起和孙策相识的少年时光,想起赤壁之战的火光,想起南郡城墙上的厮杀——他还有太多抱负没实现,却终究没逃过命运的安排。

建安十五年十二月,周瑜在巴丘去世,年仅三十六岁。

消息传到吴郡,孙权悲痛欲绝,亲自到江边迎接周瑜的灵柩,趴在灵前大哭:“公瑾,江东失去你,就像断了一只胳膊啊!”江东的百姓听说周瑜去世的消息,也纷纷落泪——他们都知道,正是这位年轻的都督,在赤壁之战中救了江东,让他们免受战火的苦难。

周瑜的灵柩被安葬在庐江舒县,和他的父亲周异葬在一起。孙权为了表彰周瑜的功绩,追封他为平虏伯,还让人在周瑜的墓前立碑,碑上刻着“江东柱石,周郎之墓”八个大字。

后来,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周瑜:“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亦赞道:“周瑜之破曹操,非惟其智,亦其勇也——中箭仍能指挥若定,非勇将不能为也。”

千百年来,人们记住了赤壁之战的火光,记住了南郡之战的勇猛,记住了那位“长壮有姿貌”“曲有误,周郎顾”的江东英魂。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