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18章 “兵仙”韩信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18章 “兵仙”韩信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06 10:22:37 来源:全本小说网

胯夫逆袭成齐王,背水十面显锋芒。

功高震主遭猜忌,竹片穿身叹无常。

列位,这一章咱们要讲的这位人物,那可是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兵仙”——西汉开国功臣,淮阴侯韩信,韩重言!这人的一生,堪称一部传奇:从街头乞食的落魄子弟,到胯下称臣的“懦夫”,再到统帅百万大军、战无不胜的大将,最后却落得个长乐宫钟室殒命的下场。

话说韩信的老家,在秦末的淮阴县,也就是如今的江苏淮安一带。他祖上据说是韩国的贵族,可到了他这一辈,家道早就中落了——父母双亡,没田没地,更没营生手艺,只能靠着邻里街坊的接济过日子。

韩信年轻,脸皮薄,不好意思总跟人伸手,就常常在淮阴城外的河边晃悠,盼着能钓上两条鱼,凑活一顿饭。有一回,他连着三天没钓到鱼,饿得眼冒金星,瘫在河边的土坡上直喘气。这时候,河边来了一群漂洗衣服的妇女,其中一位姓吴的婆婆,见韩信脸色蜡黄,嘴唇都干了,就从竹篮里拿出一块麦饼,递到他跟前:“小伙子,看你这模样,是饿坏了吧?快把这饼吃了。”

韩信愣了愣,接过饼就狼吞虎咽起来,三口两口就把饼吃完了,抹了抹嘴,对着吴婆婆深深一揖:“老妈妈,您今日救我于饥寒,他日我韩信若能建功立业,必定以千金相报!”吴婆婆听了,却摆了摆手,叹了口气:“小伙子,我给你饼吃,不是图你报答。我看你年纪轻轻,却总在这里消磨时光,心里着急啊!你有手有脚,又不像个愚笨之人,怎的不找条正路走?别再混日子了!”

这番话,像一记重锤敲在韩信心上。他红着脸,谢了吴婆婆,转身就走——从那天起,他不再守着河边钓鱼,而是开始琢磨:这天下大乱,正是英雄用武之时,若总困在淮阴,一辈子也难有出头之日。

没过多久,机会还真就来了。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天下豪杰纷纷响应。项梁、项羽叔侄在江东起兵,带着八千子弟兵渡江西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淮阴附近。韩信听到消息,赶紧揣上他那把佩剑,连夜投奔了项梁的大军。

可到了军中,韩信的日子并不好过。他只是个无名小卒,别说跟项梁论兵,就连见项梁一面都难。好在他作战时渐渐也得了些军功,勉强混了个小校尉的职位。后来项梁在定陶战死,韩信就归到了项羽麾下。

项羽是个猛将,力能扛鼎,打仗勇猛无比,可他有个毛病——刚愎自用,不喜欢听别人的建议。韩信在项羽身边,常常能看出战局的关键,好几次主动向项羽献计,可项羽要么是冷笑一声,要么是挥挥手让他退下,压根没把这个小校尉的话放在眼里。

韩信心里凉了半截。他知道,跟着项羽,自己的韬略永远也用不上。恰在这时,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带着人马前往汉中。韩信一琢磨:刘邦虽然眼下势力弱,但听说他待人宽厚,又能容人,或许能赏识自己。于是,在一个深夜,韩信悄悄离开了楚营,投奔了刘邦。

可到了汉营,韩信还是没得到重用。刘邦见他是从楚营逃过来的,又没什么名气,只给了他一个“连敖”的差事——说白了,就是管仓库的小官,跟他在楚营的处境差不了多少。韩信心里憋屈,可也没辙,只能先干着。

没成想,没过多久,韩信还惹上了杀身之祸。当时汉营里有个将领犯了法,按律要连坐,韩信正好跟他在一个营帐,也被抓了起来,要拉去砍头。眼看着前面的人一个个被斩,轮到韩信的时候,他突然抬起头,对着监斩官大声喊道:“汉王不是想夺取天下吗?为何要杀我这样的壮士!”

这一嗓子,正好被监斩官夏侯婴听见了。夏侯婴是刘邦的老部下,为人宽厚,又识人才。他见韩信长得身材高大,说话又有气势,不像个寻常之辈,就赶紧让人把韩信放了,拉到帐中细谈。这一谈,夏侯婴惊了——韩信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对用兵之道的见解,句句都说到了点子上!夏侯婴赶紧把韩信推荐给刘邦,说这是个难得的人才。

刘邦听了夏侯婴的话,倒也给了面子,把韩信提拔为“治粟都尉”——管粮草的官,比之前的连敖强了些,可还是没让他带兵。韩信心里还是不满足!

就在韩信快要绝望的时候,一个关键人物注意到了他——这个人,就是刘邦的丞相,萧何。萧何是刘邦的“后勤部长”,也是他最信任的人,平日里负责粮草、兵员的调度,跟韩信因为工作原因常有接触。萧何每次跟韩信聊天,都能被他的才华折服,心里早就认定:韩信是个百年难遇的帅才,若能让他带兵,定能帮刘邦成就大业。

萧何好几次在刘邦面前推荐韩信,可刘邦总觉得:一个从楚营逃过来的人,就算有点本事,也未必能当大将。萧何劝了一回又一回,刘邦还是没松口。韩信见萧何推荐了好几次都没用,心里彻底凉了——看来这汉营,也不是自己的容身之处。于是,在一个月夜,韩信收拾好行李,又一次偷偷离开了军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韩信走了的消息,第二天一早就传到了萧何耳朵里。萧何一听,急得直跺脚:“坏了!这韩信一走,汉王夺取天下的希望就少了一半!”他骑上一匹快马,就朝着韩信逃走的方向追了过去。

当时汉营里的人见萧何没打招呼就跑了,还以为他也叛逃了,赶紧跑去跟刘邦报告。刘邦一听萧何跑了,当场就炸了:“萧何是我最信任的人,他都跑了,我这汉王还当得有啥意思!”气得在帐里转来转去,连饭都吃不下。

可没过两天,萧何就带着韩信回来了。刘邦一见萧何,又气又喜,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小子跑啥?是不是也想叛我?”萧何赶紧解释:“汉王息怒,我不是叛逃,是去追人了!”刘邦问:“追谁?”萧何说:“追韩信啊!”

刘邦一听“追韩信”,更火了:“这些日子,逃兵逃将加起来有几十个,你都没追,一个韩信,你居然亲自去追?”萧何正色道:“汉王,那些逃兵都是寻常人,丢了再招就是;可韩信不一样,他是‘国士无双’!天下再找不出第二个像他这样的帅才。您要是只想在汉中当一辈子汉王,那不用韩信;您要是想夺取天下,除了韩信,没人能帮您!”

刘邦这才愣住了。他知道萧何向来稳重,不会说大话,既然萧何把韩信夸得这么厉害,那韩信应该真有本事。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好,既然你这么说,我就听你的,封他个千夫长。”萧何摇摇头:“韩信这样的人才,您要是只封个千户,他还是会走。”刘邦咬了咬牙:“那我就拜他为大将军!”

萧何一听,赶紧跪下磕头:“恭喜汉王!您能拜韩信为大将,天下指日可待!”

接下来的日子,刘邦就按照萧何的建议,选了个良辰吉日,搭起了高高的拜将台,还亲自斋戒了三天。到了拜将那天,全军将士都来围观,一开始还以为刘邦要拜的是樊哙、夏侯婴这些老功臣,可等韩信走上拜将台,穿上大将军的铠甲,全军都惊呆了——一个没什么名气的逃兵,居然一步登天,成了汉军的最高统帅!

韩信站在拜将台上,目光扫过台下的将士,虽然有些人眼里带着疑惑和不服,但他丝毫不慌。等刘邦把大将军印信交给韩信,韩信先是对着刘邦行了大礼,然后转过身,开始跟全军将士讲述他的用兵之道。他从天下大势讲到汉军的优劣,从对项羽的分析讲到未来的作战计划,句句铿锵有力,条理清晰,听得台下的将士们心服口服,之前的疑惑和不服,全都变成了敬佩。

从这一刻起,韩信才算真正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手里的大将军印,不是靠运气得来的,是靠他的谋略、他的才华,还有萧何的慧眼识珠。而刘邦这一拜,也为他后来夺取天下,写下了最关键的一笔。

拜将之后,韩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刘邦制定“还定三秦”的计划。当时项羽把刘邦封在汉中,又让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个秦朝降将守在关中,号称“三秦”,就是为了堵住刘邦东进的路。韩信跟刘邦说:“项羽虽然勇猛,但他残暴不仁,又不会用人,天下人早就不服他了。咱们汉军将士大多是关东人,都想回老家,正好可以利用这股士气,出其不意,夺取三秦!”

刘邦听了,立刻下令,让韩信率领汉军出征。韩信果然没让人失望——他先是派樊哙、周勃等人修栈道,摆出要从栈道进攻关中的样子,吸引章邯的注意力;暗地里,却亲自率领主力,从陈仓古道偷偷进军,打了章邯一个措手不及。这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章邯得知汉军从陈仓杀过来,赶紧领兵去抵挡,可汉军将士思乡心切,一个个奋勇杀敌,楚兵根本抵挡不住。章邯大败,逃到废丘坚守,韩信又率军把废丘团团围住,最后引水灌城,章邯走投无路,只能自杀。司马欣、董翳见章邯死了,吓得直接投降。没用多久,韩信就帮刘邦夺取了整个关中——这是刘邦起兵以来,打得最漂亮的一场胜仗,也让天下人第一次见识到了韩信用兵得神奇。

接下来的几年,韩信就成了刘邦的“救火队长”——刘邦在正面战场跟项羽对峙,常常被项羽打得大败,好几次都差点被活捉,全靠韩信率军来救。而韩信自己,更是一路开挂,打了一场又一场经典战役,其中最出名的,当属“背水一战”。

那是汉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04年,韩信率领一万多汉军,去进攻赵国。赵国的国君赵歇,还有大将陈余,率领二十万大军,在井陉口布下了防线。井陉口是个险要之地,两边都是高山,中间只有一条窄路,汉军要想进攻赵国,只能从这条路上过——这简直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

陈余手下有个谋士叫李左车,他给陈余献计:“韩信远道而来,粮草肯定不多。咱们可以派三万精兵,绕到汉军后面,切断他们的粮道;您再率领主力,在井陉口坚守不出,这样汉军前不能进,后不能退,不出十天,肯定会军心大乱,到时候咱们再前后夹击,定能活捉韩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可陈余是个书呆子,总说自己是“义兵”,不屑用这种“阴谋诡计”,他说:“韩信就带了一万多人,咱们有二十万大军,要是还怕他,岂不让天下人笑话?咱们就应该堂堂正正地跟他打一场,把他打回老家去!”说着,就把李左车的建议驳回了。

韩信早就派人摸清了赵军的情况,得知陈余不用李左车的计策,心里乐坏了。他率领汉军,一路走到井陉口附近,在离赵军大营不远的地方停了下来。到了半夜,韩信悄悄挑选了两千轻骑兵,每人带一面汉军的红旗,让他们绕到赵军大营后面的山上埋伏起来,吩咐道:“等会儿我军假装败退,赵军肯定会倾巢而出追赶,你们就趁机冲进赵军大营,把他们的旗帜都拔了,插上咱们汉军的红旗!”

天亮之后,韩信率领主力,渡过陉水,在水边摆下了阵势——这就是“背水阵”。赵军在大营里看到汉军居然背靠着水布阵,一个个都笑了:“韩信这是傻了吧?兵法上说,布阵要‘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他倒好,把自己的退路都堵死了,这不是等着被咱们消灭吗?”

陈余也觉得韩信不懂兵法,立刻下令,让赵军倾巢而出,进攻汉军。汉军将士见赵军冲了过来,又没地方可退,只能拼尽全力抵抗——毕竟退一步就是水,退了就是死,还不如往前冲,或许还有活路!

双方打了没多久,韩信就假装抵挡不住,带着一部分人马往后退,还把大将军的旗帜、鼓乐都扔在了地上。赵军一见汉军退了,还丢了这么多东西,以为汉军真的败了,一个个都争先恐后地去抢战利品,乱成了一团。

就在这时,韩信之前埋伏的两千轻骑兵,趁机冲进了赵军大营,把赵军的旗帜全拔了,插上了汉军的红旗。赵军在前面追了一会儿,回头一看,自己的大营里居然插满了汉军的红旗,顿时慌了:“不好!咱们的大营被汉军占了!赵王肯定被活捉了!”

军心一乱,赵军就没了斗志,一个个都开始往后逃。韩信见时机到了,立刻下令,让汉军掉头反击。前面是汉军的追杀,后面是被占的大营,赵军腹背受敌,很快就溃不成军。陈余想带着残兵逃跑,结果被汉军追上杀死;赵王歇也被活捉了。

这一仗,韩信只用一万多人,就打败了二十万赵军,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战后,将士们都来问韩信:“将军,兵法上说‘背丘勿逆,倍水无迎’,您为什么要背水布阵,还能打赢呢?”

韩信笑着说:“兵法上还有一句话,叫‘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咱们的将士大多是新招的兵,没经过多少训练,要是有退路,打起来一害怕就跑了;现在把他们放在死地,他们只能往前冲,这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啊!”将士们听了,一个个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原来这“背水一战”,不是韩信不懂兵法,而是他把兵法用活了!

打败赵国之后,韩信又率军收服了燕国,接着就准备进攻齐国。可就在这时,刘邦派了一个叫郦食其的谋士,去劝齐国投降。郦食其凭着一张嘴,还真把齐王田广说动了,田广答应归降刘邦,还撤了防备汉军的军队,天天跟郦食其喝酒庆祝。

韩信得知齐国已经投降,就想撤军。可他手下有个谋士叫蒯通,劝他说:“将军您率领几万大军,打了一年多,才打下赵国五十多座城;郦食其就凭一张嘴,就拿下了齐国七十多座城,难道将军您的功劳,还比不上一个书生吗?再说,汉王只是让您进攻齐国,也没说让您撤军啊!”

韩信一听,觉得蒯通说得有道理。于是,他趁着齐国没有防备,率领汉军突然进攻齐国。齐军毫无准备,很快就被打得大败。齐王田广以为郦食其骗了自己,一怒之下,把郦食其煮死了,然后派人去向项羽求救。

项羽得知齐国被攻,赶紧派大将龙且,率领二十万楚军去救援齐国。龙且是项羽手下的猛将,为人骄傲,根本没把韩信放在眼里。有人劝龙且:“韩信的军队远离家乡,战斗力强,咱们不如坚守不出,再让齐王派人去安抚那些已经投降汉军的城池,让他们反叛汉军,这样汉军粮草断绝,自然会不战而退。”

可龙且跟陈余一样,也看不起韩信:“韩信一个毛头小子,能有多大能耐?再说,我是来救齐国的,要是不敢跟韩信打,岂不让人笑话?要是打赢了,我还能得到齐国的一半土地,这么好的机会,我怎么能错过?”

很快,龙且的楚军就跟韩信的汉军在潍水两岸对峙起来。韩信看着潍水,心里又有了主意。他让人连夜做了一万多个沙袋,装满沙子,堵在潍水的上游,让下游的水位大大降低。

第二天,韩信率领一部分汉军,渡过潍水,去进攻龙且的楚军。龙且一见汉军来了,立刻率军迎战。双方打了没多久,韩信又假装败退,往潍水对岸跑。龙且哈哈大笑:“我就说韩信怕我吧!”说着,就率领楚军,渡过潍水,去追赶韩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等楚军渡潍水之时,韩信立刻下令,让士兵们把上游的沙袋都挖开。上游的水一下子涌了下来,潍水的水位瞬间暴涨,还在潍水里的楚军,全被洪水冲走了;已经渡过潍水的楚军,也跟后面的大军断了联系,成了孤军。

韩信趁机率领汉军反击,楚军寡不敌众,很快就被打败。龙且想逃跑,结果被汉军杀死。剩下的楚军见主将死了,也都四散逃跑。韩信率领汉军乘胜追击,很快就平定了整个齐国。

这就是“潍水之战”——韩信又一次用谋略,以少胜多,打败了强大的楚军。经此一战,项羽的主力损失惨重,再也没有能力跟刘邦抗衡;而韩信,则成了当时天下最有实力的将领之一——他手里有几十万大军,占据着齐国的大片土地,就算刘邦,都得看他的脸色行事。

平定齐国之后,韩信给刘邦写了一封信,说齐国这个地方形势复杂,需要一个王来镇守,请求刘邦封他为“假齐王”(也就是代理齐王)。当时刘邦正在荥阳跟项羽对峙,打得焦头烂额,天天盼着韩信来救他,结果却收到韩信要封王的信,当场就火了:“我被困在这里,天天盼着他来帮我,他倒好,还想自立为王!”

就在刘邦要发作的时候,坐在他旁边的张良和陈平,赶紧偷偷踩了踩他的脚,凑到他耳边说:“汉王,咱们现在形势不利,根本管不了韩信。要是不封他为齐王,他要是反了,咱们就全完了!不如就顺水推舟,封他为真齐王,让他安心帮咱们打项羽。”

刘邦一听,立刻醒悟过来,赶紧改口说:“大丈夫平定诸侯,要当就当真齐王,当什么假齐王!”说着,就派张良去齐国,正式封韩信为齐王,还让韩信尽快率军来援助荥阳。

韩信得到齐王的封号,心里很高兴,立刻率领大军,去跟刘邦汇合。而项羽见韩信成了齐王,又怕又恨,也派人去劝韩信反汉,跟楚、汉三分天下。可韩信拒绝了,他说:“我在楚营的时候,项羽只给我当个小校尉,不听我的建议;汉王却拜我为大将,给我兵权,还封我为齐王,我怎么能背叛他呢?”

后来,蒯通也劝韩信反汉,说他“功高震主”,就算帮刘邦打赢了项羽,将来也不会有好下场,不如趁现在有实力,自立为王,三分天下。可韩信还是拒绝了,他说:“汉王对我有知遇之恩,我不能忘恩负义。”

就这样,韩信选择了继续辅佐刘邦。公元前202年,韩信率领汉军主力,跟刘邦、彭越等人的军队汇合,在垓下把项羽的楚军团团围住——这就是史书中的“十面埋伏”。

项羽虽然勇猛,但楚军被围了好几层,粮草也断了,士气越来越低。韩信又想出了一个计策——他让汉军士兵在晚上唱起了楚地的歌谣。楚军将士一听,以为楚地已经被汉军占领了,一个个都思念家乡,再也没了斗志。

项羽见军心涣散,知道大势已去,趁着夜色,率领八百多名骑兵突围。韩信赶紧派人去追,一直追到乌江边上。项羽看着滔滔江水,又想起了跟自己一起出来的江东子弟,如今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心里又愧又恨,最后拔剑自刎了。

项羽一死,楚汉争霸就结束了。刘邦终于夺取了天下,建立了汉朝。而韩信,作为帮刘邦打天下的第一功臣,他的名字,也永远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刘邦的这句评价,成了韩信一生最精准的注脚。

可谁也没想到,这辉煌的顶点,却也是韩信悲剧的开始。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心里就开始犯嘀咕:韩信手里有这么多兵权,又这么会打仗,要是他反了,谁能打得过他?于是,刘邦就开始一步步削弱韩信的势力。

项羽刚死没多久,刘邦就以“巡游云梦泽”为借口,召见韩信。韩信心里知道刘邦是冲着自己来的,可又觉得自己没做错什么,就去见了刘邦。结果刘邦一见到韩信,就下令把他绑了起来,押回洛阳。虽然最后没杀他,却把他的齐王封号撤了,改封为楚王,让他去镇守楚地。

韩信虽然心里委屈,但也只能接受。可到了楚地之后,刘邦还是不放心。没过多久,就有人诬告韩信谋反。刘邦又一次召见韩信,韩信知道这一去恐怕凶多吉少,可又不敢不去。最后,刘邦还是没杀他,只是把他的楚王封号也撤了,降为“淮阴侯”,把他留在长安,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看着。

从此,韩信就成了一个没有封地、没有兵权的侯爷,天天在长安城里无所事事。他看着以前不如自己的樊哙、夏侯婴等人,如今一个个都成了刘邦的亲信,心里更是憋屈。有一次,韩信去拜访樊哙,樊哙见了他,还像以前一样,恭恭敬敬地行大礼,说:“大王您来看我,真是我的荣幸!”可韩信走了之后,却叹了口气说:“我这辈子,居然要跟樊哙这样的人同列,真是可悲啊!”

他的不满,很快就传到了刘邦的耳朵里。刘邦虽然没说什么,但心里对韩信的猜忌,却越来越深。而韩信自己,也渐渐觉得,刘邦早晚要对自己下手,于是就开始暗中联络一个叫陈豨的将领,想等陈豨在外起兵的时候,自己在长安里应外合,推翻刘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可韩信没想到,他的计划,早就被人泄露了。公元前196年,陈豨果然在代地起兵谋反,刘邦亲自率军去平叛。刘邦走后,长安城里就剩下吕后和太子。吕后得知韩信要在长安谋反,立刻找来了萧何,商量对策。

萧何是韩信的恩人,也是韩信最信任的人。吕后让萧何去骗韩信,说刘邦已经平定了陈豨的叛乱,让大臣们都去长乐宫祝贺。韩信虽然心里有些怀疑,但萧何亲自来请,他也不好拒绝,就跟着萧何去了长乐宫。

可一进长乐宫,韩信就知道自己上当了——宫里根本没有什么祝贺的大臣,只有吕后和一群武士。吕后一见韩信来了,立刻下令把他绑起来,押到钟室里。

韩信抬头一看,这钟室四面是厚厚的宫墙,顶上覆着青瓦,连个天窗都没有,只有墙角几盏油灯忽明忽暗,连半分天光都透不进来;再低头瞧,地面上铺着三层厚厚的锦缎毡子,脚踩上去软乎乎的,连一寸泥土都碰不着。韩信心里“咯噔”一下,突然想起当年刘邦在汉中拜他为大将时,曾拉着他的手私下许诺“三不杀”: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意思是只要他韩信还在天地光照之下,只要取他性命的凶器是铁器,这天下就没人能伤他分毫。

可眼下这钟室,既不见天,也不贴地,这时,吕后从屏风后走出来,冷冷看着韩信:“淮阴侯,你与陈豨通谋反叛,证据确凿,今日便是你的死期。”韩信盯着吕后,高声道:“汉王曾许我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你敢违逆汉王之命?”吕后嘴角一撇,朝武士们递了个眼色。只见几个武士上前,手里握的却不是寻常的钢刀铁剑,而是几把削得尖尖的竹片——竹片非铁,自然不算“见铁”。

韩信看着那些竹片,突然惨笑起来,笑声在封闭的钟室里回荡,听得人心里发寒:“好一个吕后!好一个‘不违承诺’!我韩信征战半生,统领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今日却要死在一个女人手里!”他转头望向门外,仿佛能看到萧何的身影,又喃喃道:“想当年,我在汉营不得志,是萧丞相连夜追回我,在汉王面前力荐我为大将,我才得展胸中韬略,如今,又是萧丞相亲自来请我,说什么汉王平叛凯旋,要我来贺——原来这一请,是要送我去死!这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罢了,罢了!”

话音刚落,武士们便持着竹片上前。韩信闭上眼睛,再没说一句话——这位曾在背水阵前以少胜多、在潍水岸边水淹楚军、在垓下布下十面埋伏的兵仙,最终没能死在疆场的铁刃之下,却死在了不见天日的钟室里,死在了非铁非钢的竹片之下。吕后为了斩草除根,还下令夷韩信三族,他的父母、妻儿、亲族,全被牵连处死,淮阴侯府一夜之间,就从门庭若市变成了断壁残垣。

我们回看韩信的一生:他有经天纬地的韬略,能率领百万大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堪称“千古第一帅才”;他有隐忍不拔的意志,能忍受胯下之辱,能在落魄时坚守初心,最终成就大业;他也有知恩图报的品格,对漂母的一饭之恩,他后来真的用千金相报;对萧何的知遇之恩,他始终铭记在心,哪怕最后被萧何欺骗,也没说过萧何一句坏话。

可他的悲剧,也正是源于他的才华——功高震主,这四个字,从古至今,不知让多少英雄好汉落得个悲惨下场。刘邦需要他的时候,能拜他为大将,封他为齐王;可天下平定之后,他的才华,就成了刘邦眼中最大的威胁。正如韩信自己所说,他能指挥千军万马,却看不清人心的险恶,算不透政治的残酷。

或许,从他接受刘邦拜将的那一刻起,他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他是天生的军事家,却不是合格的政治家。他能打赢战场上的每一场仗,却打不赢跟帝王之间的“人心之战”。

今儿个讲完韩信的故事,也盼列位看官能从中品出几分滋味:这人生在世,有才华固然重要,但也要懂得审时度势,知进退,明得失。有时候,学会低头,学会隐忍,未必不是一种智慧。若一味恃才傲物,不懂收敛,就算能站上巅峰,也未必能守住自己的事业甚至性命。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