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15章 王翦:大秦战神扫六合

战国烽烟卷九州,七雄逐鹿几时休?

白起善攻摧坚垒,廉颇能守固金瓯。

李牧威名惊朔漠,王翦奇智定楚丘。

若问谁撑秦一统,频阳老将冠诸侯!

话说在战国末期的秦国,有个地方叫频阳东乡,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富平一带。这地方自古民风彪悍,尚武成风,咱们的主人公王翦,就出生在这儿。

王翦成年后,身高丈余,腰宽背厚,膀大腰圆,双手能提百斤重的石锁,骑马射箭更是百发百中。当时秦国刚经历商鞅变法,国力蒸蒸日上,正是招揽人才的时候。王翦参军后,从一个普通的士兵做起,凭着一身武艺和过人的兵略,没几年就从伍长、什长,一路升到了校尉,将军。

真正让王翦崭露头角的,是秦始皇十一年的阏与之战。这阏与在哪?就在今天的山西和顺,当年赵奢曾在这儿大败秦军,这回嬴政派王翦去打阏与,也是对他的考验。

王翦领了兵,没着急进军,先把军中的情况摸了个底。他到军营的第十八天,就下了一道令:“每十名士兵里,只留两名精锐,其余的都调去后方押运粮草!”这道令一下,全军都炸了锅——哪有还没打仗就裁兵的?副将赶紧劝:“将军,咱这兵本来就不算多,再裁下去,还怎么打仗呀?”

王翦把眼一瞪:“兵贵在精而不在多,我要的是能打仗、敢拼命的锐卒,不是凑数的混子!”

就这么着,王翦把原来的军队裁掉了八成,然后他亲自训练这支精锐,教他们列阵、拼杀、协同作战,没几天就把这支队伍练得跟猛虎似的。等到进军阏与的时候,王翦又用了个“声东击西”的计策——他先派一小股部队在阏与城南佯攻,吸引赵军主力,自己则领着精锐从城北的山道绕过去,趁着赵军不备,突然发起猛攻。

这支秦军,那真是锐不可当!赵军本来以为秦军还是当年那支能被赵奢打败的队伍,没成想现在是作战凶悍勇猛的虎狼之师,没几个时辰就败下阵来。王翦乘胜追击,一口气拿下了赵国的九座城邑!

这一战,让王翦的名字传遍了六国。嬴政得知消息后,当即下旨封王翦为“大良造”,还把频阳的三百亩良田赏给了他。从此,王翦就成了嬴政手下最得力的将领之一。

秦嬴政十八年,秦国灭了韩国,下一步就瞄准了赵国。嬴政召集群臣商议,问谁愿意领兵伐赵。王翦第一个站出来:“大王,臣愿往!臣请求领兵三十万,必能破赵!”嬴政当即准了。

王翦领着三十万秦军,浩浩荡荡地开到了赵国边境,在漳水南岸扎下了营寨。这边赵国也不含糊,赵王赶紧派李牧和司马尚领兵二十万,在漳水北岸设防。两边一对峙,就成了“针尖对麦芒”——两人都是一代名将,谁也不会轻易上谁的当。就这么着,两军相持了一年多,也没分出胜负。

王翦心里犯了嘀咕:“照这么耗下去,不是办法啊!我军长途奔袭,时间长了士兵就会疲惫;赵国虽然国力不如秦国,但李牧深得军心,再耗个一年半载,我军也未必能赢。得想个办法把李牧给除掉!”

王翦早就听说赵王迁是个昏庸无能的主儿,身边还有个叫郭开的宠臣。这郭开是个出了名的“贪财鬼”,只要给够了钱,什么事儿都能干。于是王翦就秘密派了个心腹,带着大量黄金,偷偷潜入赵国都城邯郸,找到了郭开。

那心腹见到郭开,先是把黄金往地上一摆,金灿灿的晃得郭开眼睛都直了。然后就说:“郭大人,我家将军王翦说了,只要您能帮个小忙,这些黄金就是您的,以后还有更多好处。”郭开搓着手问:“你尽管说,只要我能办到!”心腹压低声音:“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想让您在赵王面前说句话——那李牧和司马尚,早就跟我们秦军串通好了,准备谋反呢!”

郭开一听,心里咯噔一下——这可是掉脑袋的事儿!可他看着桌上的黄金,又咽了咽口水,心想:“赵王本来就多疑,我再添把火,肯定能成!”于是他就答应了。

从那以后,郭开就天天在赵王面前吹风。一开始赵王还不信:“李牧是赵国的忠臣,怎么会谋反呢?”郭开就装模作样地拿出一些“证据”——其实都是他伪造的书信,说李牧跟秦军私通,还收了秦军的好处。后来郭开又找了几个心腹,一起在赵王面前造谣,说什么“李牧拥兵自重,早晚要反”“司马尚跟李牧是一伙的,要把赵国卖给秦国”。

赵王迁本来就没主见,听得多了,也就信了。他当即下旨,派宗室赵葱和颜聚去代替李牧和司马尚,还下令把李牧召回邯郸。李牧知道这是郭开的诡计,一旦回邯郸,肯定没好果子吃。可他又不能抗旨,只能长叹一声:“赵国要亡了啊!”

就这么着,李牧被召回了邯郸。郭开怕夜长梦多,又在赵王面前说:“李牧迟迟不肯交兵权,肯定是心里有鬼,不如趁早杀了,以绝后患!”赵王迁一狠心,就赐了李牧一杯毒酒。李牧看着那杯毒酒,眼泪都下来了——他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到头来却落得个这样的下场!没办法,他只能仰天长叹一声,一饮而尽,当场就死了。司马尚也被罢了官,贬为庶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王翦在军中得知李牧已死,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他当即下令:“全军出击,拿下邯郸!”

王翦亲自率领大军,渡过漳水,直扑赵军大营。赵军没了李牧,军心大乱,赵葱和颜聚又没本事,根本抵挡不住秦军的进攻。秦军一阵猛攻,就把赵军大营给攻破了,赵葱战死,颜聚带着残兵逃跑了。

王翦乘胜追击,一路打到了邯郸城下。邯郸是赵国的都城,城高池深,本来挺难攻的。可赵国的士兵和百姓一看李牧死了,赵军大败,都没了斗志。王翦又派人在城外劝降,说只要赵王投降,保证他的安全。赵王迁一看大势已去,只能开城投降。

就这样,王翦率军进入邯郸,俘虏了赵王迁,把赵国的土地改成了秦国的郡县。赵国,这个曾经跟秦国争霸的强国,就这么灭亡了。消息传到咸阳,嬴政高兴得不得了,封他为“武成侯”,赏了他一千户的食邑。

赵国一灭,秦国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燕国。可没等王翦出兵,燕国就先惹恼了嬴政——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始皇。

这事儿把嬴政气得暴跳如雷!他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拍着桌子大喊:“燕丹小儿,竟敢刺杀寡人!寡人不灭了燕国,誓不为人!”当即就下旨,让王翦领兵二十万,讨伐燕国。

王翦领了旨,不敢耽搁,当即点齐二十万大军,从邯郸出发,向燕国进军。燕国的太子丹赶紧派大将秦开率领十万燕军,在易水南岸设防。这易水可是燕国的屏障,太子丹还亲自到易水边劳军,跟士兵们说:“易水就是燕国的国门,要是守不住,咱们就亡国了!”士兵们也都热血沸腾,发誓要跟秦军死战到底。

可燕国的实力毕竟不如秦国。王翦率军到了易水北岸,先是观察了地形,然后就制定了作战计划。他知道燕军虽然士气高,但兵力少,而且装备不如秦军,于是就用了个“疲敌之计”——每天派一小股秦军去易水边挑战,燕军一出来,秦军就往后退;等燕军回去了,秦军又来挑战。就这么着,燕军天天被折腾得够呛,没几天士气慢慢降了下来。

过了几天,王翦觉得时机成熟了,就下令全军出击。他把秦军分成三队:左队从易水上游渡河,绕到燕军的后方;右队从下游渡河,牵制燕军的兵力;自己则率领中军,从正面强攻。

这天一大早,王翦一声令下,秦军就发起了总攻。中军的秦军推着冲车,朝着易水南岸的燕军阵地冲去;弩兵在后面射箭,箭如雨下,把燕军的士兵射得抬不起头来;左队和右队的秦军也顺利渡过了易水,从两边包抄过来。

燕军本来就疲敝,一看秦军三面夹击,顿时慌了神。秦开虽然想组织抵抗,但燕军已经乱了,根本指挥不动。秦军一阵猛攻,就突破了燕军的阵地,秦开战死,剩下的燕军纷纷逃跑。

王翦率军渡过易水,一路追击,很快就打到了燕国的都城蓟城(今天的北京)。蓟城是燕国的都城,城防很坚固,燕军也还有些兵力。王翦知道硬攻会损失很大,于是就采取了“围而不攻”的计策——把蓟城团团围住,切断了城里的粮草供应。

就这么围了一个多月,蓟城里的粮草快没了,士兵和百姓都开始恐慌。燕王喜一看不行了,就跟太子丹商量:“秦军太厉害了,咱守不住蓟城了,还是赶紧逃吧!”太子丹也没办法,只能跟着燕王喜,带着一些亲信和士兵,从蓟城的北门逃了出去,一路往辽东跑去。

王翦一看燕王跑了,当即下令攻城。秦军没费多大劲,就攻破了蓟城。然后王翦又派大将李信率领五千骑兵,追击燕王喜和太子丹。李信一路追到辽东,太子丹为了保住燕王喜,自己自杀了,把头颅献给了李信。燕王喜虽然没死,但燕国的都城没了,主力也没了,基本上算是名存实亡了。

就这样,王翦又平定了燕国。消息传到咸阳,嬴政更加高兴了,又赏了王翦不少良田和财宝。

燕国被灭后,秦国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楚国。

楚国,那可是战国七雄里的“大块头”——地盘大,人口多,兵力也强。当年楚国最鼎盛的时候,连秦国都得让它三分。虽然到了战国末期,楚国已经不如以前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想灭楚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嬴政也知道楚国不好打,于是就召集群臣,问谁愿意领兵伐楚,需要多少兵力。第一个站出来的,是年轻将领李信。这李信年轻气盛,打了几场胜仗就有点飘飘然了。他当着秦始皇的面,胸脯一拍:“大王,臣愿往!灭楚不过是小菜一碟,臣只要二十万大军,保证三个月内拿下楚国!”

嬴政一听,心里挺高兴——二十万大军,比王翦以前要的兵力少多了,还能快速灭楚,多好啊!他又转头问王翦:“王将军,你觉得李信说得怎么样?灭楚需要多少兵力?”

王翦皱了皱眉头,沉思了一会儿,说:“大王,楚国地大物博,兵力雄厚,而且楚国人向来勇猛善战,不好对付。李信将军虽然年轻有为,但二十万兵力太少了,恐怕不够。臣以为,要灭楚,非六十万大军不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嬴政一听,脸就沉下来了:“王将军,你是不是老了?胆子怎么这么小?六十万大军,那可几乎是秦国的全部兵力了!李信将军只要二十万,你却说六十万,是不是怕了楚国呀?”

王翦一看嬴政不高兴了,心里叹了口气——他知道嬴政多疑,又喜欢听好听的话。李信的话虽然不切实际,可自己要是再争辩,一定会惹嬴政生气。于是他就说:“大王,臣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确实不如李信将军勇猛。既然大王觉得李信将军能行,那就让李信将军去吧。臣请求告老还乡,回老家颐养天年。”

嬴政本来就觉得王翦老了,听他这么说,也就顺水推舟:“既然王将军身体不好,那就回去休息吧。灭楚的事,就交给李信将军了!”

就这样,王翦收拾了行李,回了频阳老家。而李信则和蒙恬一起,领着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南进发,去讨伐楚国。

一开始,李信打得还挺顺利——他率军攻打平与(今天的河南平舆),蒙恬攻打寝邑(今天的安徽临泉),都打了胜仗,还斩杀了不少楚军。李信一看,更得意了,觉得灭楚真的很容易。他下令大军继续南下,想去攻打楚国的都城寿春(今天的安徽寿县)。

可他不知道,楚国的大将项燕(也就是项羽的爷爷)早就设下了埋伏。项燕知道李信年轻气盛,肯定会急于求成,于是就故意示弱,让楚军且战且退,引诱李信深入。李信果然上当,一路追着楚军往南走,把军队拉得很长。

等到了城父(今天的安徽亳州)一带,项燕突然率领楚军主力,从后面偷袭李信的军营。这一下可把李信打了个措手不及!楚军趁着夜色,偷偷摸进了秦军大营,放起火来,还大喊着“活捉李信”。秦军本来就长途奔袭,又没防备,顿时乱作一团,士兵们四处逃窜,死伤无数。

李信一看大势已去,只能带着残兵往回逃。这一战,秦军损失了七万多人,还丢了不少粮草和军械,是秦灭六国期间少有的大败仗!

消息传到咸阳,嬴政气得差点把桌子掀了。他这才明白,王翦说的是对的,自己错怪了王翦。于是他赶紧亲自坐着马车,从咸阳出发,直奔频阳,去请王翦出山。

到了王翦家,嬴政亲自下了车,走进院子里,对着正在种菜的王翦深施一礼:“王将军,寡人悔不听将军之言,让李信那小子坏了大事!如今楚军士气正盛,秦军损兵折将,还得劳烦将军出马,救救秦国啊!”

王翦赶紧放下锄头,扶起嬴政:“大王,臣已经老了,身体也不好,恐怕难当此任啊。您还是另请高明吧。”

嬴政知道王翦是在赌气,于是就再三请求:“王将军,寡人知道错了。只要将军肯出山,不管您要多少兵力,多少粮草,寡人都答应!”

王翦看嬴政态度诚恳,也就不再推辞:“大王要是真信得过臣,那臣还是那句话——灭楚,非六十万大军不可!而且臣还要请求大王,赐给臣一些良田、屋宅、园池,也好为臣的子孙后代留些产业。”

嬴政一听,哈哈大笑:“王将军放心,只要你能灭了楚国,别说良田屋宅,就是封你为王,寡人也愿意!”

王翦摇摇头:“大王,臣不要王位,只要些良田就够了。臣老了,没别的念想,就想让子孙后代能过上好日子。”

表面上王翦讨要封赏,显得他十分贪财,其实这正是王翦的聪明之处,他深知功高震主的道理,尤其是在嬴政这样的君主身边做事,更要小心,他不要权力,只要金银财宝,田地宅院,恰恰是扫除了嬴政对他的戒心和疑虑。

王翦的条件嬴政当即就答应了。于是王翦就收拾了行李,回了咸阳,重新执掌兵权。

王翦回到咸阳后,第一件事就是从秦国各地调来了六十万大军,这可是秦国的全部兵力了——嬴政把全国的军队都交给了王翦,可见对他的信任。

出兵那天,嬴政亲自送到灞上(今天的封赏陕西西安东)。临走前,王翦又跟嬴政提了一遍良田的事:“大王,您答应给臣的良田,可别忘了啊!”秦始皇笑着说:“将军放心,等你回来,寡人一定!”

王翦领着六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楚国进发。这队伍有多壮观?且看:前面是先锋部队,都是精锐的骑兵,手持长枪,腰挎弯刀,战马嘶鸣,威风凛凛;中间是主力部队,有步兵、弩兵、车兵,步兵手持长戟和盾牌,弩兵背着强弩和箭囊,车兵驾着战车,车上插着秦军的大旗,旗上写着一个大大的“王”字;后面是粮草队伍,大车小辆连绵百里,牛马拉车,民夫押运,粮草如山,军械充足;还有负责侦查的斥候,骑着快马,在队伍周围来回穿梭,探查敌情。这六十万大军,走在路上,尘土飞扬,遮天蔽日,那气势,真是无人能敌!

没过多久,王翦就率领大军到了楚国边境,在平与一带扎下了营寨。楚国的大将项燕得知王翦带了六十万大军来,也不敢怠慢,赶紧倾尽全国兵力,调集了四十万楚军,在平与以南设防,跟秦军对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可接下来的情况,却让楚军摸不着头脑——秦军天天在营里加固壁垒,挖深壕沟,就是不出战。楚军多次派人来挑战,在秦军大营外骂阵,说秦军不敢打仗,是缩头乌龟。可秦军就是不应战,不管楚军怎么骂,怎么挑衅,秦军都坚守不出。

项燕心里犯了嘀咕:“这王翦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带了这么多兵来,却不打仗,难道是想跟咱们耗下去?”于是他就派人去侦查秦军的大营,看看秦军到底在干什么。

侦查的人回来报告说:“将军,秦军在营里天天就是休息、洗澡、吃饭,还有的士兵在玩扔石头、跳远的游戏,一点打仗的意思都没有。”

项燕一听,更纳闷了——他本来以为王翦会像李信那样,急于求成,没想到王翦这么沉得住气。可他也不敢掉以轻心,只能下令楚军继续坚守,等着秦军进攻。

其实王翦心里早就有谱了——他知道楚军虽然兵力不如秦军,但士气正盛,而且项燕是个有经验的将领,要是贸然进攻,肯定会损失很大。所以他就想了个“以逸待劳”的计策:先坚守不出,让士兵们养精蓄锐,同时也消磨楚军的锐气。等楚军不耐烦了,放松警惕了,再突然发起进攻,一举击败楚军。

就这样,秦军在营里坚守了一年多。这一年多里,楚军多次挑战,秦军都没应战。楚军的士兵们一开始还挺有斗志,可时间一长,就觉得没意思了——天天在营里待着,也不打仗,浑身的力气都没地方使。有的士兵开始偷懒,有的士兵开始想家,士气慢慢降了下来。

项燕一看,觉得再这么耗下去也不是办法——楚国的粮草不如秦国充足,再耗下去,粮草就该不够了。于是他就下令:“全军往东调动,去攻打秦军的侧翼,寻找战机!”

可他没想到,这一调动,正好中了王翦的计!

项燕率领楚军往东调动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王翦的耳朵里。王翦一听,当即站了起来,一拍桌子:“时机到了!传令下去,全军出击,进攻楚军!”

命令一下,秦军大营顿时沸腾了!士兵们早就憋坏了,一听要打仗,个个都摩拳擦掌,士气高涨。王翦亲自率领大军,分成几路,朝着楚军的方向追去。

您再瞧这秦军,那真是如猛虎下山,如潮水般涌了出去!骑兵们率先冲锋,战马奔腾,长枪直刺,一下子就冲进了楚军的队伍里;步兵们紧随其后,手持长戟,往前一冲,就把楚军的阵型冲乱了;弩兵在后面掩护,箭如雨下,把逃跑的楚军射倒在地;车兵驾着战车,在楚军队伍里横冲直撞,把楚军的士兵撞得人仰马翻。

楚军本来正在调动,没防备秦军会突然进攻,顿时慌了神。项燕赶紧下令抵抗,可楚军已经乱了,根本指挥不动。秦军一阵猛攻,就把楚军的队伍冲得七零八落。

项燕一看不行了,赶紧组织残余的楚军,想往东南方向撤退,去保卫楚国的都城寿春。可王翦早就料到了他的想法,派了一支精锐的骑兵,提前绕到了楚军撤退的路上,设下了埋伏。

等项燕率领残兵走到靳县以南(今天的安徽宿州南)的时候,埋伏的秦军突然冲了出来。楚军本来就已经溃不成军了,再遇到埋伏,更是吓得魂飞魄散。项燕虽然想组织反击,但秦军太多了,他身边的士兵越来越少。最后,项燕在乱军中被秦军的一名士兵斩杀,临死前,他还大喊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项燕一死,楚军就彻底没了抵抗之力。王翦率领秦军乘胜追击,一路南下,平定了楚国境内的一座座城邑。有一些城池的楚军还想抵抗,王翦就采取了“围而不攻”的计策,切断粮草,劝降守军。大多数守军一看大势已去,都开城投降了。

一年多以后,王翦率领秦军打到了楚国的都城寿春。寿春的楚军本来就不多,看到秦军大军压境,吓得赶紧开城投降。王翦率军进入寿春,俘虏了楚王负刍。

就这样,楚国,这个曾经的南方霸主,也被王翦给灭了。消息传到咸阳,嬴政高兴得睡不着觉,当即下旨,封王翦为“彻侯”,赏给他良田千亩,屋宅百间,还把楚国的一部分土地赐给了他。

灭了楚国之后,秦国就剩下最后一个对手——齐国了。这齐国本来是个大国,可齐王田建是个昏庸无能的主儿,这些年一直跟秦国交好,看着韩、赵、魏、燕、楚一个个被秦国灭亡,也不派兵救援。等到秦国灭了楚国,齐王才慌了神,赶紧派兵在西部边境设防,可已经晚了。

嬴政派王翦和他的儿子王贲一起,率领大军去讨伐齐国。这王贲也是个名将,跟他爹一样,擅长打仗。父子俩率领秦军,从楚国北上,直扑齐国的西部边境。

齐国的士兵本来就没怎么打过仗,一看秦军来了,吓得魂都没了。秦军一阵猛攻,就突破了齐国的边境防线。然后王翦和王贲兵分两路,一路攻打齐国的都城临淄(今天的山东淄博),一路平定齐国的其他城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齐王田建一看秦军快到临淄了,吓得不知所措。这时候,秦国的使者来了,劝齐王投降,说只要他投降,就封他为“万户侯”,让他安度晚年。齐王本来就没胆子打仗,一听这话,就答应了。他下令打开临淄城门,向秦军投降。

就这样,齐国也灭亡了。至此,秦国终于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几百年的战乱。而这六国当中,除了韩国是被内史腾所灭,其余五国(赵、燕、楚、魏、齐)都是被王翦和他的儿子王贲所灭。可以说,秦始皇能统一六国,王翦父子功不可没!

灭了齐国之后,王翦就向嬴政请求辞官。嬴政不解地问:“王将军,你现在正是继续建功立业的时候,为什么要辞官呢?”

王翦叹了口气:“大王,臣已经老了,身体也不如以前了。而且臣现在已经有了足够的良田和财富,子孙后代也能过上好日子了。臣不想再领兵打仗,只想回老家颐养天年。”

其实王翦心里明白——“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自己功劳太大了,手里又曾经掌握着秦国的全部兵力,要是再留在朝廷,难免会引起嬴政的猜忌。不如趁早辞官,回老家过日子,这样才能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

嬴政也明白王翦的心思,于是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他赐给王翦很多金银财宝,让他回频阳老家养老。

王翦回到频阳后,就再也不过问朝堂上的事了。他每天种种田,读读书,偶尔跟村里的老人下下棋,日子过得很清闲。他还经常教育儿子王贲:“做人要懂得进退,不能太贪心。你现在虽然立了功,但也要小心谨慎,别惹大王不高兴。”

王贲听了父亲的话,也很低调,后来虽然还领兵打了一些仗,但也没有居功自傲。

就这样,王翦平安地度过了自己的晚年。他去世后,秦始皇还亲自派人去吊唁,追封他为“武成公”。

论军事能力,王翦这个人善打大规模持久战,注重兵力集结和后勤保障,主张“不打无准备之仗”,一生经历了无数战役,从来没有打过败仗,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

论智谋,他能用反间计除掉李牧,能用“以逸待劳”的计策打败项燕,还能在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避免了“功高震主”的灾祸,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论功绩,他和儿子王贲一起,灭了赵、燕、楚、魏、齐五国,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立下了不世之功,被《史记》称为“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始皇师之”,还跟白起、廉颇、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这是对他最大的肯定。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