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5章 先轸:春秋战神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5章 先轸:春秋战神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06 10:22:37 来源:全本小说网

春秋纷争乱如麻,晋有先轸定天下。

城濮退舍伏强楚,崤山埋秦断东发。

朝堂唾君明忠义,箕山卸胄血飞花。

千年犹记战神勇,一曲悲歌传万家。

我们这章要讲的人物,可不是寻常的武将——他是春秋中期晋国的“定海神针”,是开创晋国百年霸业的“第一谋臣”,更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诡道用兵”的开山鼻祖。此人姓先,名轸,字季路,后世多称其“原轸”(因他曾受封于原邑)。他生于公元前680年左右,卒于公元前627年,短短五十三年的人生,却打了两场改写春秋格局的硬仗,留下一段“唾君明志、卸胄殉国”的千古绝唱。

公元前627年,冬。晋北箕山,寒风如刀,卷着碎雪在荒原上打旋。漫山遍野的狄人骑兵,正围着一小支晋军阵列,像饿狼盯着羔羊。

狄军阵前,却有一人格外扎眼。此人年过半百,白发如霜,本该穿戴的青铜头盔扔在一旁,银亮的铠甲也解了系带,露出里面褪色的麻布战衣。他跨坐在一匹瘦马背上,手里握着一杆磨得锃亮的长戈,戈尖上还滴着狄兵的鲜血。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晋国中军将、执掌全国兵权的先轸。

“先轸老匹夫!你卸了甲胄,是想投降不成?”狄军首领白暾勒马站在阵前,声如洪钟。他麾下的狄兵个个手持弯刀,弓上满弦,可看着先轸那双眼——那双眼虽布满血丝,却像两团烈火,竟没一个人敢先动手。

先轸闻言,仰头大笑:“白暾小儿!某家一生征战,只知战死,不知投降!今日某来,是为谢君,非为退敌——你若有种,便来与某一战!”

话音刚落,先轸双腿一夹马腹,瘦马竟似通人性般,长嘶一声冲向狄军阵中。长戈一扫,两名狄兵应声落马;反手一挑,又刺穿一名狄将的咽喉。狄兵们慌了,纷纷举刀围上来,可先轸的戈法快如闪电,左劈右砍,转眼间竟杀开一条血路。

白暾在后面看得心惊:“这老东西莫不是疯了?这分明是要单枪匹马来送死?”正疑惑间,却见先轸突然勒住马,转过身来,对着晋国大营的方向拱了拱手——那是晋襄公所在的方向。

“主公!臣先轸,以死谢唾君之罪!还望主公珍重!”

喊完这句话,先轸猛地将长戈掷在地上,张开双臂,对着狄军的弓箭手喊道:“来!射我!”

狄兵们你看我,我看你,竟谁也不敢动。白暾咬牙道:“射!”

箭雨瞬间袭来,密密麻麻穿透了先轸的战袍。可他依旧站在马背上,双目圆睁,怒视着狄军,直到最后一口气咽下,身体才缓缓倒下。

白暾策马上前,翻身下马,走到先轸尸身前,弯腰捡起那杆长戈——戈柄上,“原轸”二字刻得深深刻骨。他长叹一声:“天下竟有如此忠义刚烈之人!来人!取锦袍来,裹好先将军尸身,送回晋营!”

当晋襄公得知先轸战死的消息,亲自出营迎接尸身。掀开锦袍的那一刻,襄公看着先轸双目圆睁的模样,再也忍不住,抱着尸身号啕大哭:“将军啊!是寡人错了,是寡人听了妇人之言,放了秦囚,害你如此!你以死明志,叫寡人日后如何面对晋国百姓啊!”

这箕山之战,是先轸人生的最后一战,一代名将为何选择战死沙场,晋襄公又为何如此悲痛,且听我细细道来。

先轸的祖上,原是曲沃公族的一支,可惜到了他父亲这一辈,家道中落,父亲早逝,只剩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好在祖上留下了几间祖屋,还有一箱兵书——这箱兵书,成了先轸少年时最珍贵的宝贝。

那年先轸十七岁,身高八尺有余,浓眉大眼,鼻梁高挺,站在人群里格外显眼。他不爱和同龄子弟斗鸡走狗,也不爱学那些诗词礼仪,唯独痴迷兵书。每天天不亮,他就抱着《太公兵法》《司马法》在祖祠的院子里读,读到兴起,还会拿起木戈,对着树干比划招式。

有一回,曲沃城里的几个贵族子弟来挑衅。为首的是大夫郤芮的侄子郤虎,此人仗着叔叔有权有势,平日里横行霸道。他见先轸天天躲在祖祠里读兵书,便带着人闯进来,一脚踢翻了先轸的书箱:“先轸!你个没落的破落户,读这些死人书有什么用?还想当将军不成吗?”

先轸当时正读到《太公兵法》里“兵者,诡道也”一句,被郤虎打断,也不生气,只是捡起兵书,拍了拍灰尘:“郤虎,兵法之道,非你所知。若有一日国难当头,你这等只会逞凶的莽夫,怕是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好你个小崽子,还敢顶嘴!”郤虎大怒,挥拳就朝先轸打来。可他没料到,先轸不只读兵书,也练拳脚——他侧身一躲,顺势抓住郤虎的手腕,轻轻一拧,郤虎便痛得哇哇大叫。旁边的子弟们想上来帮忙,先轸正色说道:“你们若想动手,先问问我这杆木戈。不过我劝你们,与其在这里无事生非,不如多学点有用的本事,晋国若要强大,靠的可不是仗势欺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子弟们被先轸的气势镇住,扶着郤虎灰溜溜地走了。这事很快传到了曲沃大夫狐突的耳朵里——狐突是晋国公子重耳的外祖父,当时重耳正在曲沃招揽人才,狐突便把先轸的事告诉了重耳。

重耳一听,来了兴趣。这重耳可不是寻常公子——他是晋献公的次子,为人宽厚,素有贤名,当时正暗中招揽贤才,为日后做准备。第二天,重耳便带着赵衰、狐偃(狐突之子)、贾佗、魏犨四人,专程去祖祠拜访先轸。

先轸见重耳一行人进来,不卑不亢,只是拱手行礼:“在下先轸,见过公子。”

重耳笑着走上前:“久闻先生精通兵法,今日特来请教——若两国交兵,敌强我弱,当如何应对呢?”

先轸闻言,眼睛一亮,指着院子里的几棵树:“公子请看,这几棵树,左边的高,右边的矮。若矮树是我军,高树是敌军,高低立判。可若是把矮树移栽到山岗上,高树种在洼地,如此一来,矮树虽矮,却占了地势;高树虽高,却被地形所困。这便是‘以地形补实力,以诡道破强敌’。”

赵衰在一旁点头:“先生此言,正是兵书中‘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的道理。”

狐偃也道:“若我军能如先生所言,善用地形、巧用诡道,何愁敌强我弱?”

重耳越听越高兴,当即说道:“先生之才,远超寡人预期。寡人欲招揽先生为门客,与赵衰、狐偃等人共辅晋国,不知先生愿否?”

先轸望着重耳,又看了看身边的几位贤士,躬身一拜:“轸虽不才,愿为公子效犬马之劳!”

从此,先轸便成了重耳“五贤士”之一(另四位是赵衰、狐偃、贾佗、魏犨),跟着重耳学习、谋划,这也为他日后辅佐重耳成就霸业,埋下了伏笔。

可好日子没过几年,晋国就出了大事——公元前656年,晋献公的宠妃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设计陷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接着,骊姬又诬陷重耳和夷吾(重耳的弟弟)谋反,晋献公大怒,派人追杀二人。

重耳得知消息,连夜带着先轸、赵衰等人逃出曲沃,开始了长达十九年的流亡之路。这十九年里,重耳一行人去过狄国、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吃尽了苦头,可先轸始终不离不弃,还多次在关键时刻为重耳出谋划策。

在重耳流亡齐国期间,发生了这样一件故事,当时齐桓公善待重耳,不仅给了他封地,还把宗室之女齐姜嫁给了他。重耳在齐国过得舒心,渐渐忘了复国的志向,打算就此终老齐国。狐偃见了,急得睡不着觉,便找先轸商议:“重耳公子沉溺温柔乡,若再不走,怕是要误了大事啊!”

先轸也着急,可他知道重耳重情义,直接劝肯定没用。于是他想了个主意:“不如咱们先请公子喝酒,把他灌醉,再悄悄把他抱上车,连夜离开齐国。等他醒了,木已成舟,自然会明白咱们的苦心。”

狐偃一拍大腿:“好主意!就这么办!”

当晚,狐偃、先轸等人设宴,请重耳喝酒。重耳不知是计,喝得酩酊大醉。先轸和魏犨趁机把他抱上车,驾着马车就往齐国边境赶。

第二天一早,重耳酒醒了,发现自己在马车上,外面是陌生的风景,顿时明白过来。他气得拔出佩剑,对着先轸就砍:“先轸!你竟敢骗我!我在齐国过得好好的,为何要带我走呢?”

先轸也不躲,只是跪在马车上:“公子!您是晋国的公子,身负复国大业,怎能沉迷于儿女情长?您想想,晋国有多少百姓在等着您回去?您的母亲、您的族人,还在盼着您重振先业!若您今日留在齐国,日后晋国落入骊姬之手,您还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呢?”

重耳听着,手中的剑停在半空。他望着车外渐渐升起的太阳,又想起在曲沃时的志向,突然长叹一声,扔了剑,抱着先轸哭道:“先生之言,句句在理!是我糊涂了,险些误了大事!从今往后,我听你们的!”

就这样,先轸用“灌醉劫持”的法子,把重耳从温柔乡里拉了出来,继续流亡之路。后来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款待重耳,席间问:“公子若有一日返回晋国,当了国君,将何以报寡人呢?”

重耳沉吟片刻,答道:“若晋楚两国不幸交战,寡人愿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三舍即九十里),以报今日之恩。”

当时满座皆惊,楚将子玉甚至想当场杀了重耳,认为他口出狂言。可先轸在一旁,却悄悄对赵衰说:“公子此言,看似示弱,实则暗藏玄机——他日若真与楚交战,‘退避三舍’既能报楚之恩,又能诱敌深入,可谓一举两得。”

赵衰点头:“先生看得远,我等不及。”

先轸这脑子,就是跟别人不一样——别人听着重耳的话,要么觉得仁义,要么觉得窝囊,可他却能想到日后的战局,把一句承诺变成了战场上的“诱敌之计”。这等远见,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公元前636年,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耳终于返回晋国,杀死了奚齐和卓子(骊姬之子),登上了国君之位,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晋文公。晋文公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重用流亡路上的功臣,先轸因多年辅佐之功,被任命为下军佐,开始正式参与晋国的军事事务。

晋文公继位后,晋国国力日渐强盛,可此时的中原,还有一个强大的对手——楚国。当时的楚国,在楚成王的治理下,国力雄厚,军队强悍,先后征服了蔡国、陈国、郑国等小国,大有称霸中原之势。

公元前633年,楚国联合陈国、蔡国、郑国、许国等诸侯国,大举围攻宋国。宋国国君宋成公急得团团转,派公孙固连夜赶往晋国求援——这公孙固是晋文公的旧友,当年重耳流亡宋国时,宋襄公曾善待过他,如今宋国危难,晋文公自然不能坐视不管。

可要不要救宋,晋国朝堂上却起了争执。大夫狐偃说:“楚国势大,咱们刚稳定国内,不宜贸然出兵,不如先派人去劝宋国投降。”

大夫栾枝说:“楚国与曹国、卫国结盟,曹卫两国曾对主公无礼(当年重耳流亡曹国,曹共公偷看他洗澡;流亡卫国,卫文公不接待),若咱们攻打曹卫,楚国必然回师救援,宋国之围自解。”

晋文公听着,却没说话,而是看向了先轸——他知道,先轸在军事上的眼光,比谁都独到。

先轸上前一步,拱手道:“主公,栾枝大夫之言有理,但还不够,救宋,不仅是报旧恩,更是晋国称霸中原的关键!”

晋文公问:“先生此话怎讲?”

“主公请看,”先轸走到地图前,指着中原的位置,“如今齐国衰弱,秦国偏西,能与晋国争霸的,只有楚国。若咱们不救宋,宋国必然投靠楚国,楚国的势力会更强;若咱们救宋,不仅能让宋国归附,还能联合齐国、秦国,共同对抗楚国。至于攻打曹卫,不仅能解宋之围,还能报主公当年受辱之仇,一举两得!”

晋文公眼前一亮:“先生所言极是!那依先生之见,咱们该如何用兵?”

“分三步走,”先轸胸有成竹,“第一步,派使者去宋国,告诉他们晋国必救,稳住宋国;第二步,派使者去齐国、秦国,许以好处,请他们出兵助战;第三步,主公亲自率军,先打卫国,再攻曹国,逼楚国回师。”

晋文公当即拍板:“就按先生的计策办!”

很快,晋国的军队就开拔了。先轸作为下军佐,随军出征。第一站是卫国的五鹿城——这五鹿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卫军在城墙上布满了弓箭手,晋军几次攻城都没成功。

晋文公有些着急:“五鹿城久攻不下,若楚军赶来,咱们就被动了。”

先轸却笑着说:“主公莫急,某有一计,可破五鹿城。”

他让士兵穿着老百姓的衣服,假装在城外种地。卫军在城墙上看得纳闷,不知道晋军想干什么。到了傍晚,先轸突然下令:“全军出击!”

晋军士兵们扔掉农具,拿起兵器,呐喊着冲向城门。卫军以为晋军只是来种地的,没做防备,城门一下子就被攻破了。五鹿城就这样被晋军轻松拿下。

晋文公大喜:“先生这‘扮民诱敌’之计,真是妙啊!”

先轸道:“兵不厌诈,对付卫军这等轻敌之辈,此计最是管用。”

拿下五鹿城后,晋军士气大振,接着又攻打曹国都城陶丘。曹国国君曹共公吓得紧闭城门,还把晋军战死士兵的尸体挂在城墙上,想震慑晋军。

晋军士兵见了,个个义愤填膺,恨不得立刻冲进城去。先轸却拦住大家:“曹共公此举,是想激怒咱们,咱们不能上当。”

他又生一计:让人在陶丘城外挖地道,假装要从地道进城,同时派人散布消息,说晋军要挖曹国先君的陵墓。曹共公最怕有人挖他祖坟,赶紧让人把晋军士兵的尸体收下来,好好安葬,还派兵去守陵墓。

可他没想到,这又是先轸的计策——趁曹军注意力都在陵墓上,先轸率领晋军主力,从城门正面猛攻,一下子就攻破了陶丘,活捉了曹共公。

消息传到楚国,楚成王果然慌了——曹卫是楚国的盟友,如今被晋国攻打,他若不救,以后谁还敢跟楚国结盟?于是他下令,让楚军主帅子玉率军回师,救援曹卫。

可这子玉,是个骄傲自大的人。他觉得晋军没什么了不起,不仅要救曹卫,还要顺便教训一下晋文公。他派人对晋文公说:“若晋国恢复曹卫两国的国土,释放曹共公,楚国就撤兵,不再围攻宋国。”

晋文公召集群臣商议,狐偃说:“子玉太狂妄了,咱们不能答应他!”

先轸却摇头:“主公,咱们得答应他——但不是无条件答应。”

他凑到晋文公耳边,低声说了几句。晋文公听完,哈哈大笑:“好!就按先生的计策办!”

随后,晋文公让人告诉子玉:“寡人可以恢复曹卫国土,释放曹共公,但曹卫两国必须与楚国断交,归附晋国。若子玉同意,咱们就约个时间,两军各自撤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同时,晋文公又派人偷偷告诉曹卫两国国君:“只要你们与楚国断交,寡人不仅放你们回去,还会归还你们的国土。”

曹卫两国国君本就怕晋国,一听这话,赶紧派人去跟子玉说,要与楚国断交。子玉得知消息,气得暴跳如雷:“晋文公这老狐狸,竟敢耍我!”

他当即下令,楚军停止撤兵,转而向晋军发起进攻。公元前632年四月,晋楚两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相遇,一场决定中原霸权的大战,一触即发。

此时的楚军,有四万多人,还带着陈蔡两国的联军;晋军只有三万多人,兵力上处于劣势。晋文公看着对面黑压压的楚军,心里有些犯嘀咕:“楚军势大,咱们能打赢吗?”

先轸却胸有成竹:“主公放心,我早已想好破敌之策。还记得当年您在楚国说的‘退避三舍’吗?咱们现在就退——不仅要退,还要退得让楚军以为咱们怕了他们,引诱他们追上来。”

晋文公不解:“咱们本就兵力少,再退,士兵们的士气不就没了吗?”

“不会的,”先轸解释道,“退避三舍,一来是兑现主公当年对楚成王的承诺,让天下人知道主公守信;二来是避开楚军的锋芒,让士兵们养精蓄锐;三来是诱楚军深入,咱们可以在预设的战场伏击他们。这是‘一举三得’啊!”

晋文公恍然大悟:“先生考虑周全,寡人听你的!”

于是,晋军开始往后撤退,每天退三十里,一共退了九十里,正好到了城濮附近的有莘之野——这里左边是山,右边是河,中间是一片开阔地,正是打伏击战的好地方。

楚军这边,子玉见晋军一退再退,果然以为晋军怕了,得意地对部下说:“你们看,晋文公这老东西,当年在楚国装孙子,现在见了咱们楚军,还不是吓得跑?传令下去,全军追击,务必活捉晋文公!”

楚军士兵们也觉得晋军不堪一击,一个个趾高气扬地追了上来,根本没注意到周围的地形有多危险。

四月四日,清晨。楚军追到有莘之野,子玉把军队分成三部分:右军是陈蔡联军,由大夫子上率领;左军是楚军精锐,由大夫子西率领;中军是楚军主力,由子玉亲自率领。他下令:“右军先攻,左军跟进,中军压阵,务必一举击溃晋军!”

可他不知道,先轸早已在这片战场上布下了天罗地网。先轸把晋军也分成三部分:下军由栾枝率领,抵挡楚军右军;上军由狐毛、狐偃率领,抵挡楚军左军;中军由先轸亲自率领,作为主力,等待时机。

战斗开始了。楚军右军的陈蔡联军率先发起进攻,他们挥舞着刀枪,朝着晋军下军冲来。栾枝按照先轸的吩咐,假装不敌,率军往后撤退,还让士兵们把树枝绑在马尾巴上,驱赶马匹奔跑——树枝扫过地面,扬起漫天尘土,看起来就像晋军大败而逃一样。

陈蔡联军本来就战斗力不强,见晋军撤退,更是得意忘形,一个个拼命往前追。可追着追着,突然听到一声呐喊,从旁边的山坡上冲下来一队晋军骑兵——这些骑兵的马身上,都蒙着一层虎皮!

陈蔡联军的战马哪里见过这阵仗?一看到“老虎”,吓得四散奔逃,把背上的士兵摔得满地都是。这队骑兵正是先轸安排的胥臣所部,他们趁着陈蔡联军混乱,挥刀砍杀,没一会儿,楚军右军就全军覆没了。

子玉在中军看到右军溃败,却不以为意:“陈蔡联军本就是废物,败了就败了,咱们还有左军和中军!”他下令左军的子西,立刻向晋军上军发起进攻。

晋军上军的狐毛、狐偃,也按照先轸的计策,假装撤退——他们还在阵前竖起了两面大旗,这是晋军主帅的旗帜,看起来就像狐毛、狐偃在率军逃跑一样。

子西果然上当,率领楚军左军拼命追击。可追了没多远,突然听到身后传来鼓声——原来是先轸率领的中军主力,从侧面杀了过来!

楚军左军本来是往前追,现在突然被中军从侧面夹击,一下子就乱了阵脚。狐毛、狐偃也趁机率军掉头,与中军一起围攻楚军左军。子西拼死抵抗,可楚军左军寡不敌众,很快也溃败了,子西带着少数残兵,狼狈地逃了回去。

此时的子玉,还在中军等着左军胜利的消息,可等来的却是左军溃败的噩耗。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中了先轸的计,赶紧下令中军撤退。可已经晚了——晋军上军、下军、中军合兵一处,朝着楚军中军杀来。楚军士兵们见左右两军都败了,哪里还有心思抵抗?纷纷丢盔弃甲,四散奔逃。

子玉带着少数亲信,杀出重围,一路逃回楚国。楚成王见他打了败仗,还损失了这么多兵力,气得下令让他自杀谢罪。子玉走投无路,只好在连谷(今河南西华县境内)拔剑自刎。

城濮之战,晋军大获全胜,不仅解了宋国之围,还一举击溃了强大的楚军,从此奠定了晋国的霸主地位。战后,晋文公在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召开诸侯会盟,周天子周襄王亲自前来,册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还赐给他彤弓矢、玈弓矢(象征征伐之权)——这意味着,晋国从此可以代表周天子,号令诸侯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而先轸,因在城濮之战中立下首功,被晋文公升任为中军将——这是晋国最高军事统帅,执掌全国兵权。从此,先轸成为了晋国朝堂上,仅次于晋文公的核心人物。

城濮之战后,晋国霸业已成,晋文公威望日隆。可就在公元前628年冬,晋文公突然病重,没过多久就去世了。太子驩继位,这就是晋襄公。

晋文公的去世,让一个人看到了机会——这就是西边的秦穆公。秦穆公也是春秋五霸之一,多年来一直想向东扩张,争夺中原霸权,可无奈晋国挡在中间,始终没能如愿。如今晋文公去世,晋襄公刚继位,国内局势还不稳定,秦穆公觉得这是东扩的好机会。

当时,秦晋两国本来打算共同攻打郑国,后来郑国的大夫烛之武说服秦穆公,与郑国结盟,秦国还派了杞子、逢孙、杨孙三位大夫驻守郑国都城,帮助郑国防御晋国。两年后,杞子暗中给秦穆公报信,说:“郑国国君让我掌管都城北门的钥匙,若秦国派兵来偷袭,我可以打开城门,里应外合,一定能拿下郑国!”

秦穆公一听,大喜过望,当即决定派兵偷袭郑国。他任命孟明视(百里奚之子)、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大夫为将,率领三百辆战车,偷偷向东进发——这三百辆战车,差不多是秦国的全部精锐了。

秦军出发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晋国。当时晋襄公正在为晋文公守丧,听到这个消息,赶紧召集群臣商议。大夫栾枝说:“秦穆公曾帮助过先君(晋文公),咱们现在不该攻打秦军,不如放他们过去。”

可先轸却坚决反对:“栾枝大夫此言差矣!秦穆公趁我国有丧,偷袭我国的同姓之国(郑国与晋国都是姬姓),这是‘无礼’;秦军不向我国借道,就偷偷越过我国边境,这是‘无义’。无礼无义之师,咱们若不打,日后秦国必然会更猖狂,晋国的霸业也会动摇!”

晋襄公犹豫道:“可先君刚去世,咱们就打仗,会不会不太好?”

“主公,”先轸上前一步,语气坚定,“先君开创霸业不易,咱们若不能守住,就是对先君的不孝!再说,打退秦军,为先君争光!”

晋襄公被先轸说服了:“先生说得对!那依先生之见,咱们该如何应对?”

“伏击!”先轸一字一句地说,“秦军偷袭郑国,必然要经过崤山(今河南洛宁西北)。这崤山地形险要,两山对峙,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通道,是打伏击战的绝佳之地。咱们可以联合姜戎(晋国的附属部落,擅长山地作战),在崤山设伏,等秦军返程时,一举将其歼灭!”

晋襄公点头:“好!就按先生的计策办,一切都听先生的安排!”

于是,先轸开始紧锣密鼓地布置伏击。他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选兵。他从晋军中挑选了一万名精锐士兵,又调来了姜戎的五千名步兵——这些姜戎士兵常年在山地生活,擅长攀爬和伏击,最适合在崤山作战。

第二件事,设伏。他把士兵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埋伏在崤山峡谷的入口,负责堵住秦军的退路;一部分埋伏在峡谷两侧的山顶,负责扔滚木礌石、射箭;一部分埋伏在峡谷的中间,负责在秦军进入峡谷后,从中间截断他们。他还让人在峡谷里布满了荆棘,挖了陷阱,确保秦军进来后,插翅难飞。

第三件事,探信。他派了很多探子,跟踪秦军的动向,随时报告秦军的位置——他知道,秦军偷袭郑国,若郑国已有防备,必然会无功而返,而返程时,正是秦军最疲惫、最松懈的时候,这时候伏击,成功率最高。

果然,正如先轸所料,秦军走到滑国(今河南偃师东南)时,遇到了郑国的商人弦高。弦高知道秦军是来偷袭郑国的,赶紧假装是郑国国君派来的使者,带着十二头牛来犒劳秦军,还说:“我国国君知道贵军要来,特意让我来送些礼物,若贵军需要粮草,我国也愿意供应。”

孟明视等人一听,以为郑国已经知道了秦军的计划,做好了防备,心里顿时慌了——他们本来是想偷袭,现在偷袭不成,若强行攻打郑国,肯定讨不到好。于是,他们只好放弃偷袭郑国的计划,顺便灭了滑国,抢了些财物,就匆匆率军返回秦国。

而这一切,都被先轸的探子看在眼里,报告给了先轸。先轸得知秦军要返程,立刻下令:“全军进入伏击阵地,做好战斗准备!”

公元前627年四月,秦军进入了崤山峡谷。当时正是正午,太阳当头照,秦军士兵们走了一路,又灭了滑国,个个疲惫不堪,一边走一边抱怨:“这鬼地方,路这么窄,连个歇脚的地方都没有。”

孟明视也觉得这地方不对劲,可他急于回国,也没多想,只是下令:“加快速度,早点走出这峡谷!”

可就在秦军的先锋部队刚走到峡谷中间时,突然听到一声锣响——紧接着,从两侧的山顶上,滚下无数的滚木礌石,像下雨一样砸向秦军。秦军士兵们躲闪不及,纷纷被砸死砸伤,惨叫声此起彼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不好!有埋伏!”孟明视大喊,可已经晚了——山顶上的晋军士兵,箭如雨下,秦军士兵们一个个倒下;峡谷入口处的晋军,也杀了过来,堵住了秦军的退路;峡谷中间的晋军,更是直接冲进秦军阵中,挥刀砍杀。

秦军本来就疲惫,又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顿时乱作一团。战车卡在狭窄的通道里,动弹不得;士兵们互相踩踏,有的掉进了陷阱,有的被荆棘缠住,根本无法抵抗。姜戎的步兵更是厉害,他们像猴子一样在山岩间跳跃,专门攻击秦军的薄弱部位。

这场战斗,从正午一直打到黄昏。秦军三百辆战车,几乎全部被摧毁;士兵们死的死,伤的伤,没一个能逃出去。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领,虽然拼命抵抗,可最终还是被晋军活捉了。

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崤之战”——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第一场成功的歼灭战,也是先轸军事生涯的又一个巅峰。这场战役,不仅让秦国损失了全部精锐,更彻底遏制了秦国东进的野心——此后两百多年,秦国再也不敢轻易越过崤山,只能在西边发展,直到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后,秦国才重新有了东进的实力。

崤之战后,晋军带着被俘的孟明视等人,凯旋回国。晋襄公亲自出城迎接,握着先轸的手说:“先生辛苦了!若不是先生妙计,咱们怎能打赢这场胜仗?”

先轸却谦虚道:“这都是主公信任,将士们用命的结果,轸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崤之战后,晋襄公把孟明视等三位秦将关在大牢里,准备过几天举行献俘仪式,然后把他们处死,以告慰晋文公的在天之灵。

可这事,却被一个人阻止了——她就是晋襄公的嫡母,怀嬴。这怀嬴本是秦穆公的女儿,当年晋文公流亡秦国时,秦穆公把她嫁给了晋文公,晋文公去世后,她就成了晋襄公的嫡母。

怀嬴得知晋襄公要处死孟明视等人,赶紧去找晋襄公:“主公,孟明视等人虽然是秦国的将领,可他们也是秦君的臣子。秦君派他们来打仗,他们只是奉命行事,何罪之有?再说,秦君是您的外祖父,您若杀了他的臣子,岂不是伤了两国的和气?不如把他们放回去,让秦君自己处置,这样既显您的仁义,又不会得罪秦国。”

晋襄公是个孝顺的人,听怀嬴这么一说,觉得有道理,便不顾大臣们的反对,下令释放了孟明视等三人,还派人送他们回秦国。

消息传到先轸耳朵里时,他正在家里研究兵法。一听晋襄公放了秦囚,先轸当时就急了,连帽子都没戴,穿着便服就往宫里跑。

此时的朝堂上,晋襄公正和大臣们商议国事。先轸一闯进来,就对着晋襄公大声质问:“主公!孟明视等人是秦军的主帅,是咱们将士们浴血奋战才抓来的!他们杀了咱们多少晋军士兵,毁了咱们多少战车,您怎么能说放就放?”

晋襄公见先轸如此激动,赶紧解释:“先生息怒,是嫡母劝寡人,说放了他们,可以不伤秦晋和气……”

“嫡母?嫡母是秦国人,她当然为秦国着想!”先轸越说越气,指着晋襄公的鼻子,“主公!您忘了崤山之战,咱们的士兵是怎么死的吗?您忘了先君开创霸业的艰难吗?您放了孟明视,就等于放虎归山!他日秦军卷土重来,您怎么向晋国的百姓交代?怎么向先君的在天之灵交代?”

盛怒之下,先轸竟忘了君臣之礼,对着晋襄公“不顾而唾”——就是把唾沫啐在了晋襄公的面前。

满朝文武都惊呆了——要知道,在古代,“唾君”是大逆不道的罪名,轻则杀头,重则灭族。大臣们都以为晋襄公会发怒,处死先轸。

可晋襄公却没有——他看着先轸,又想了想先轸的话,突然站起身,摘下帽子,对着先轸拱手道歉:“先生说得对!是寡人错了,是寡人听了妇人之言,放了秦囚,险些误了大事。先生怒唾寡人,是为了晋国,寡人不怪先生。”

先轸本来还在气头上,见晋襄公如此认错,顿时冷静了下来。他看着晋襄公,刚才他唾了君王,这是多大的罪过啊!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以下犯上”的滔天大错,膝盖一软就跪在了地上,声音都带着颤:“主公!臣方才一时昏聩,竟忘了君臣尊卑,对主公无礼至此!此乃死罪,臣愿受国法处置,以正朝堂礼法!”

满朝大臣都屏住了呼吸,连掉根针都能听见——要知道,在春秋之时,“唾君”可比“抗命”严重百倍,如今先轸当众羞辱君王,就算晋襄公当场下令斩了他,也没人敢说半个“不”字。

可晋襄公却快步走下宝座,亲手扶起先轸,还替他掸了掸衣袍上的尘土:“先生快起!寡人知道你是急糊涂了——你若真为自己着想,怎会不顾性命地劝谏?你这一唾,唾的是寡人的糊涂,醒的是晋国的霸业,寡人感激你还来不及,怎会治你的罪?”

先轸还是不肯起来,额头抵着地面:“主公宽宏,可臣心中有愧!臣身为中军将,掌一国兵权,更该知君臣之礼。今日若因主公宽容便免罪,日后必有臣子效仿臣之无礼,到那时朝堂失序、礼法崩坏,晋国霸业危矣!还请主公赐臣一死,以儆效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先生这是何苦呢?”晋襄公叹了口气,伸手将他硬拉起来,“当年城濮之战,若不是先生‘退避三舍’的奇策,晋国怎能败楚?崤山之战,若不是先生设伏,秦国怎能全军覆没?先生是晋国的柱石,寡人若杀了你,才是真的对不起先君(晋文公),对不起晋国百姓啊!”说着,他又转向满朝大臣,朗声道:“今日之事,是寡人听了妇人之言误事在先,先将军劝谏无礼在后,两相抵消,谁也不许再提!若有敢私下议论者,以‘离间君臣’论处!”

大臣们连忙躬身应和,可先轸心里的石头,却始终落不下去。散朝后,他没回府,反而去了晋文公的宗庙——那里供奉着晋文公的牌位,还有当年城濮之战后周天子赐的彤弓矢。他跪在牌位前,从清晨跪到日暮,香火缭绕中,眼前不断闪过流亡路上的艰辛、城濮战场的厮杀、崤山峡谷的箭雨,最后定格在朝堂上自己唾向晋襄公的那一幕。

“先君啊,”先轸声音沙哑,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淌,“臣辜负了您的托付!您当年把晋国兵权交给臣,是信臣能护好晋国,可臣今日却对新君无礼,连最基本的君臣之礼都忘了……臣有何颜面见您啊!”

直到暮色四合,儿子先且居寻到宗庙,才见父亲趴在牌位前,脊背佝偻得像个老叟,手里还攥着一块磨得发亮的青铜佩——那是当年晋文公赐给他的,上面刻着“忠勤”二字。“父亲,天凉了,该回府了。”先且居轻声劝道。

先轸慢慢抬起头,眼里满是血丝:“且居,你可知‘君辱臣死’的古训吗?”

先且居一愣:“父亲,主公已经原谅您了……”

“主公原谅,是主公的仁厚;可臣不能原谅自己啊。”先轸站起身,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我先氏一族,世代受晋君恩宠,若连君臣之礼都守不住,就算保住性命,也无颜立足于天地间。你记住,日后不管做什么,都要守‘忠’、守‘礼’,万万不可学为父今日之过呀。”

先且居还想再劝,可看着父亲坚定的眼神,知道再说也没用——他从小就知道,父亲认定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回到府中,先轸把自己关在书房,连夜写了一份《治军策》,把自己多年用兵的经验、晋军该如何操练、如何防备秦楚两国的计策,一一写得详尽。写完后,他又把先且居叫到跟前,指着策论说:“这是为父毕生的用兵心得,你好生研读。日后若主公重用你,你要记住,治军要做到‘赏罚分明’,作战要‘谋定而后动’,切不可凭一时血气用事。”

先且居接过策论,只觉得纸张沉甸甸的。他刚要说话,就听见府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紧接着是门吏的呼喊:“将军!边关急报——狄人入侵,已经攻破了箕城,正向都城方向杀来!”

先轸猛地站起身,眼中瞬间闪过一道精光——那不是惊慌,而是一种“终于等到机会”的决绝。他一把抓住先且居的手,声音格外响亮:“且居!天给了为父一个谢罪的机会!狄人来犯,正是我率军出征的时候——我若能战死沙场,既能保晋国安宁,又能赎唾君之罪,这是最好的结局!”

先且居急得眼泪都下来了:“父亲!您年过半百,怎能再上战场?不如让儿子代您出征吧!”

“不行!”先轸断然拒绝,“这是为父的罪,必须由为父自己来赎。你留在都城,好好辅佐主公,看好这份《治军策》,莫让为父毕生的心血白费。”说完,他大步走出书房,吩咐下人:“备甲!备戈!传我将令,中军将士即刻集结,随我出征箕山!”

下人见他神色坚定,不敢怠慢,连忙去准备。先且居站在原地,看着父亲的背影,突然想起小时候父亲教他练戈时说的话:“且居,身为武将,马革裹尸是最好的归宿——若有一天我死在战场上,你不用哭,只需记住,你父亲是为晋国而死,死得其所。”

那时他还不懂这话的意思,如今终于懂了,可心里却像被刀割一样的难受。

第二天一早,晋军大营外,先轸穿着一身银甲,手持长戈,站在点将台上。阳光洒在他的白发上,却没显出丝毫老态,反而透着一股英气。他看着台下整齐列队的将士,声音传遍了整个大营:“将士们!狄人入侵我国土,杀我百姓,此乃国仇!今日我等出征,要么把狄人赶出晋国,要么战死沙场——你们怕不怕?”

“不怕!不怕!不怕!”将士们齐声呐喊,声音震得空中的飞鸟都四散而逃。他们跟着先轸打了无数胜仗,早就把这位“谋无遗策”的将军当成了主心骨,哪怕知道前方是死路,也没人愿意退缩。

晋襄公亲自来送行,手里捧着一壶酒,递到先轸面前:“先生,此去一路保重,寡人在都城等你凯旋而归。”

先轸接过酒壶,却没有喝,而是将酒洒在地上:“主公,这酒臣先敬给战死的将士们。臣此去,定将狄人赶出晋国;若臣不能回来,还望主公记得先王的遗愿——亲贤臣,远小人,守好晋国的霸业。”说完,他翻身上马,大喊一声:“出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马蹄声滚滚,晋军像一条长龙,朝着箕山的方向进发。晋襄公站在原地,看着先轸的身影越来越远,突然觉得眼眶一热——他知道,先轸这一去,恐怕再也不会回来了。

而先轸坐在马背上,回头望了一眼都城的方向,轻轻抚摸着腰间的青铜剑——那剑上刻着“原轸”二字,是他受封原邑时晋文公亲赐的。“先君,主公,臣能做的,都做了。”他在心里默念,“若有来世,臣还愿做晋国的军人,守护晋国的疆土。”

晋军行至箕山脚下,先轸令大军扎营,亲自带几名斥候勘察地形。这箕山地势险要,左侧是陡峭山壁,右侧是湍急河流,中间只有一条狭窄山道——正是当年先轸设伏崤山的相似地形,可这一次,他却没打算用“诡道”。

“将军,狄军主力就在山道那头的峡谷里,约有五千骑兵。”斥候回报,“他们仗着骑兵速度快,已经劫掠了附近三个村落,如今正等着咱们送上门去。”

先轸点点头,召来副将狐鞫居:“你率三千步兵,在山道左侧山壁设伏,多备滚木礌石,待狄军冲锋时,先砸乱他们的阵型。”又对儿子先且居的亲卫队长说:“你带两千骑兵,绕到山道右侧河流下游,待狄军陷入混乱,从侧翼包抄,阻断他们退路。”

众将领命而去,唯有中军副将郤溱看出不对:“将军,您只给中军留两千人?这太少了!狄军骑兵凶猛,您得多留些精锐才行呀!”

先轸却摆了摆手,伸手解下头盔,露出满头白发:“郤将军,我这把年纪,能再上战场已是幸事。今日之战,中军要做的是‘引敌’——我要让狄人盯着我来打,好让你们的伏兵有机会动手。”

郤溱急得跺脚:“将军!就算要引敌,也不能您亲自涉险啊!”

“我意已决。”先轸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你照我的吩咐做,莫要误了战机。”

次日清晨,战斗打响。先轸亲自率领中军两千人,列阵于山道入口。狄军首领白暾骑着黑马,在阵前狂笑:“先轸老匹夫!识相的就投降,某还能留你全尸!”

先轸不答,只是举起长戈,大喝一声:“杀!”中军将士们跟着呐喊,朝着狄军冲去。可狄军骑兵速度极快,转眼间就冲到近前,马蹄踏起的尘土遮天蔽日,弯刀劈砍的寒光晃得人睁不开眼。

晋军步兵虽奋勇抵抗,可在骑兵冲击下还是节节败退。郤溱在阵后看得心急,刚要下令中军后撤,却见先轸突然做了个惊世骇俗的举动——他伸手解开铠甲的系带,沉重的银甲“哐当”一声落在地上,只穿着里面单薄的麻布战衣,手持长戈,单枪匹马冲向狄军阵中!

“将军!您疯了!”郤溱失声大喊,全军将士也都愣住了——武将上战场,铠甲是保命的根本,先轸此举,无异于自寻死路!

白暾也懵了,随即怒道:“老匹夫,你这是羞辱某吗?”说着就要下令弓箭手射杀。可先轸的长戈已经扫到跟前,两名狄兵躲闪不及,当场被劈落马下。他虽没了铠甲防护,动作却比年轻时更迅猛,长戈左劈右挑,狄军骑兵竟没人能近他的身。

“来啊!”先轸声震四野,“你们不是要杀我吗?我就在这儿,看你们有没有本事!”

狄军士兵被他的气势震慑,竟下意识地往后退。白暾见状,咬牙道:“射箭!给我射死他!”

箭雨瞬间袭来,先轸早有准备,侧身躲过几支,可还是有一支射中了他的左臂。鲜血瞬间染红了麻布战衣,他却像没感觉一样,依旧往前冲,又杀了三名狄将。

此时,山壁上的狐鞫居终于反应过来——先轸是在用自己的性命吸引狄军注意力!他当即下令:“扔滚木!放箭!”

滚木礌石从山壁上滚落,砸得狄军骑兵人仰马翻;箭矢如暴雨般倾泻,狄军阵形瞬间大乱。右侧的骑兵也及时赶到,从侧翼冲杀过来,狄军腹背受敌,顿时溃不成军。

可先轸却没有停下冲锋的脚步。他知道,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该赎自己的罪了。他故意朝着狄军弓箭手最密集的地方冲去,又一支箭射中了他的右肩,接着是胸口——三支箭穿透了他的身体,鲜血顺着箭杆往下淌,滴在地上,染红了脚下的泥土。

他的动作渐渐慢了下来,长戈也有些握不住,可他依旧没有倒下。他抬头望向晋国都城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眷恋,随即又变得坚定。“主公……臣……尽忠了……”他喃喃自语,声音越来越轻,最后缓缓闭上了眼睛,身体却依旧保持着站立的姿势,像一尊不屈的雕像。

白暾冲到近前,看着先轸双目圆睁、屹立不倒的模样,心中涌起一股敬畏。他翻身下马,对着先轸的尸身躬身行礼:“先将军,您是真英雄!我打了一辈子仗,从未见过像您这样忠义刚烈之人。”说着,他下令:“撤兵!把先将军的尸身用锦袍裹好,送回晋营——某若伤了他的尸身,便是对英雄的不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狄军撤了,山道上只剩下晋军将士和先轸的尸身。郤溱冲上前,抱着先轸的身体,泪水夺眶而出:“将军!您怎么就这么走了啊!”将士们也都跪了下来,哭声传遍了整个箕山。

当先轸的尸身被送回晋国都城时,晋襄公亲自率领满朝大臣出城十里迎接。车驾停下,晋襄公快步走到棺木前,亲手掀开裹尸的锦袍——先轸双目依旧圆睁,身上的麻布战衣满是箭孔,鲜血早已凝固成暗褐色,可他手中,还紧紧攥着那杆刻着“原轸”二字的长戈。

“将军!”晋襄公再也忍不住,抱着棺木号啕大哭,“是寡人害了你啊!若寡人当初不听嫡母之言,不放走秦囚,你何至于此?若寡人当初狠狠治你的罪,你也不会想着以死谢罪啊!”

大臣们也都红了眼眶,赵衰上前劝道:“主公,先将军是为晋国而死,为礼法而死,他死得其所。咱们该做的,是完成他的遗愿,守好晋国的霸业,才对得起他的忠魂呀。”

晋襄公擦了擦眼泪,下令:“以国葬之礼安葬先将军,追封他为‘原侯’,赐谥号‘献’,让他陪葬先君(晋文公)的陵墓!再在曲沃建先轸祠,四时祭祀,让后世子孙永远记得他的功绩!”

安葬之日,先且居捧着父亲的《治军策》,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面。他没有哭,只是眼神坚定——他知道,父亲虽然死了,但父亲的精神还在,他要接过父亲的担子,守护好晋国的霸业,不让父亲的心血白费。

后来,先且居继承了中军将的职位,按照先轸的《治军策》整顿晋军,多次率军打败秦国和狄国,成为晋国新的柱石。而先轸的故事,也一代代流传了下来。

《左传》中记载他“谋无遗策”,说他的每一条计策都精准无比;《史记》中称赞他“忠义刚烈,千古罕见”;就连后世的兵家,也把他的城濮诱敌、崤山伏击当成经典战例,反复研读。唐代诗人胡曾路过崤山时,还专门写诗缅怀他:“古战场荒起暮烟,昔年曾是晋师田。先轸死后犹遗策,不使襄公渡孟津。”

先轸的一生,不算长,只有五十三年;可他的功绩,却足以照亮整个春秋。他是军事家,用“诡道”开创了全新的作战模式,奠定晋国百年霸业;他是忠臣,为了国家安危,当众唾君,以死谢罪;他是英雄,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忠”与“义”的真谛。

正所谓:

铁血谋臣定晋疆,城濮崤山美名扬。

唾君只为江山计,殉国甘将热血偿。

白发卸甲冲敌阵,丹心留史照丹青。

千秋谁不怀先轸?忠义如灯照四方。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