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12章 五四运动少年强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12章 五四运动少年强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9 12:23:55 来源:全本小说网

1919年5月4日午后,北京飘着零星细雨,却浇不灭青年学生胸中的怒火。数千名身着长衫的学生从北京大学红楼出发,举着“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标语,涌向**广场。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胜利告终。消息传回中国,举国欢腾。作为战胜国之一,国人普遍认为,中国多年的“以工代兵”(约14万华工赴欧洲战场承担后勤任务,数千人牺牲)终于能换来应有的尊重,至少可以收回被德国强占的山东权益。当时的《晨报》刊登读者来信:“今欧战告终,我国为战胜国之一,国际上之地位,固已增高。从前所失之权利,当可乘机收回,此固我国民所日夜祷祝者也。”

然而,现实很快击碎了这份期待。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中国派出以陆征祥为团长的代表团,提出三项核心诉求: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驻军、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包括胶州湾租界、胶济铁路等);取消领事裁判权、关税自主等。但在英、法、美、日等列强的操纵下,中国的合理诉求被完全无视。

日本早在1917年就与英、法、意等国签订秘密协议,以“战后支持日本对山东权益的要求”换取其参战。在和会上,日本代表牧野伸显强硬主张: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已通过1915年中日条约(即“二十一条”)及1918年中日换文确定归属日本”,要求直接继承。美国总统威尔逊虽曾提出“十四点原则”倡导“民族自决”,却最终在现实利益面前妥协,最终同意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日本。

4月30日,巴黎和会正式作出决定:德国在山东的所有特权“概让与日本”。消息传回国内,犹如晴天霹雳。5月2日,《晨报》《国民公报》等报纸披露和会决议,北京学界率先沸腾。北京大学学生谢绍敏在宿舍悲愤交加,当场咬破手指,写下“还我青岛”的血书;5月3日晚,北**科礼堂挤满了各校学生代表,会上群情激愤,有人当场高呼“牺牲救国”。经过连夜商议,各校决定次日举行**示威,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5月4日下午1时,北京13所中等以上学校的3000余名学生齐聚**。广场上悬挂着“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的白旗,学生们散发《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其中写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

游行队伍先往东交民巷使馆区请愿,却被军警阻拦在巷口。愤怒的学生转向赵家楼,那里是亲日官员、时任交通总长曹汝霖的住宅(曹汝霖曾参与签订“二十一条”,其子娶日本贵族之女)。学生们冲破军警防线,涌入曹宅,发现曹汝霖已逃离,便将屋内的日本家具、信件点燃。熊熊火光中,正在曹宅的驻日公使章宗祥被学生痛打致重伤。这就是着名的“火烧赵家楼”事件。

北洋政府随即出动军警镇压,逮捕32名学生。5月5日,北京各校宣布罢课,通电全国抗议逮捕学生;6日,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统一领导运动。天津、上海、武汉、长沙等城市的学生纷纷响应,游行、演讲、抵制日货的浪潮迅速蔓延。

面对全国压力,北洋政府于5月7日释放被捕学生,但拒绝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曾任驻日公使,亲日派)三人职务,也未承诺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5月19日,北京学生再次宣布总罢课,并组织“救国十人团”上街演讲,向民众宣传反帝爱国思想。军警再次大规模逮捕学生,至6月初已拘捕近千人,北**科校舍被改为临时监狱。

北洋政府的高压政策激起了更广泛的反抗。6月3日,上海率先响应: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先从南市开始,后蔓延至全城),更重要的是,上海工人阶级首次大规模参与政治运动——日资纱厂工人、电车司机、码头工人等相继罢工,人数达六七万。罢工声明写道:“我辈工界,誓不与曹、章、陆诸贼共立于天地间!”

上海“三罢”的成功,迅速引发连锁反应。唐山、长辛店的铁路工人,天津、汉口的码头工人,南京的丝织工人等纷纷罢工,形成了“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的全国性运动。运动中心也从北京转移到上海,参与者从知识分子扩展到市民、工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反帝爱国运动。

这场运动中,各地涌现出无数感人场景:天津学生郭隆真、刘清扬等组织“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走上街头演讲;长沙学生**主编《湘江评论》,写下《民众的大联合》,呼吁“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武汉学生在街头演讲时,一位人力车夫捐出一天收入,说“我虽不识字,却知国家要亡了”;上海罢市期间,商人在店铺门前贴出“国家将亡,无心营业”“不除国贼,誓不开市”的标语,甚至有人销毁店内日货以示决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全民运动的压力终于迫使北洋政府让步。6月10日,总统徐世昌下令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职务;6月28日,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在国内民众的强烈反对下,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第一次拒绝签署不平等条约,五四运动取得了直接胜利。

五四运动的意义远不止于外交胜利,更在于它对中国思想界的深刻重塑。运动中,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开始重新思考“救国之路”:单纯的反帝爱国不足以改变中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社会制度。这种思考推动了思想领域的分化与探索,形成了三大思潮的交锋。

一是自由主义的深化。以胡适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继续倡导“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通过教育、改良实现社会进步。他们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但反对过激的暴力行为,认为“文明排外”才是理性选择。胡适在《每周评论》上撰文:“爱国的方法很多,牺牲的精神也很可敬,但我们更需要的是冷静的思考和持久的努力。”

二是无政府主义的传播。刘师复、黄凌霜等知识分子主张废除一切政府和权威,建立“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社会。他们在学生和工人中发行《自由录》《工余》等刊物,组织“工读互助团”,试图通过小型互助组织实现社会改造。北京、上海的工读互助团一度吸引了瞿秋白、张崧年等青年参与,但因经济困难和内部矛盾很快解散,却为后来的社会实验提供了借鉴。

三是马克思主义的崛起。李大钊是最早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1919年5月,他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介绍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五四运动中,他亲自参与游行,营救被捕学生,并在《每周评论》上连续发文声援运动。运动后,他与陈独秀等人开始在工人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办《劳动者》《劳动界》等通俗刊物,在长辛店、上海等地组织工人夜校。

五四运动中的“反帝”与“反封建”是紧密结合的。学生们在高呼“外争主权”的同时,也猛烈抨击北洋政府的**无能,意识到“内除国贼”与“外争主权”同样重要。这种将民族独立与社会改造相结合的思路,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标志着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