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64章 张献忠与七杀碑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64章 张献忠与七杀碑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04 09:28:23 来源:全本小说网

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冬天,四川成都府的百姓们发现,街头巷尾突然多了些奇怪的告示。告示上的字歪歪扭扭,却透着一股让人不寒而栗的狠辣——"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这便是后来被人称为"七杀碑"的东西,而它的主人,正是刚刚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的张献忠。

此时的中国,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北边,李自成的大顺军刚从北京败退回陕西;东北,清军已经入关,正打着"为崇祯报仇"的旗号向南推进;南京,马士英、史可法们忙着拥立福王,建立南明弘光政权。而在西南的川陕大地,张献忠这位外号"八大王"的枭雄,正用他特有的方式,在历史上留下自己都印记。

张献忠这辈子,似乎就没跟"安分"二字沾过边。他是陕西延安府柳树涧(今陕西定边县)人,跟李自成算是半个老乡。天启末年,陕北闹灾荒,官府不仅不赈灾,反而催逼赋税,张献忠因为在驿站当驿卒时丢了差事,又杀了债主,干脆就跟着王嘉胤造了反。

《明史·张献忠传》里说他"长驱郧、襄,破襄阳,执襄王翊铭,属之酒,曰:'吾欲借王头,使杨嗣昌以陷藩伏法。'杀之。"(《明史·卷三百九·列传第一百九十七》)这段记载把他写得跟个愣头青似的,但实际上,张献忠比李自成更懂得权谋。

他早年跟着王嘉胤,后来又投过李自成,甚至还接受过明朝的招安——当然,招安对他来说不过是缓兵之计。每次投降,他都趁机休整部队,等实力恢复了就再次反叛,把明朝官员耍得团团转。这种"打不过就降,降了再打"的套路,让他得了个"八大王"的外号。至于为什么叫"八大王",说法不一,有人说他在起义军里排行第八,也有人说"八"在方言里有"厉害"的意思,总之就是不好惹。

崇祯十年(1637年),杨嗣昌搞"十面张网"围剿农民军,张献忠在河南、湖北一带被打得抬不起头,只好率部进入四川。这是他第一次入川,没想到四川的地形复杂,官府兵力又弱,竟然让他如鱼得水。他在四川境内忽东忽西,把明军耍得晕头转向,时人称之为"流贼",这"流"字,倒是精准概括了他的作战风格。

张献忠在四川待了两年,把官府粮仓抢了个遍,然后突然回师湖北,杀了襄王朱翊铭,气得杨嗣昌吐血而亡。但到了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在河南势如破竹,张献忠觉得湖北待不下去,干脆率领十万大军,第二次杀入四川。

这次入川,张献忠是动了真格的。他一路攻城略地,从重庆打到成都,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八月攻陷成都,随后称帝,国号"大西",改元"大顺"。有意思的是,这时候李自成已经在北京称帝,也用"大顺"年号,两个农民军领袖就这么隔空撞了车,也算冥冥中的天意。

张献忠在四川建立政权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吏治。他设立了内阁、六部等机构,还开科取士,想招揽一些读书人帮他治理国家。《蜀碧》里记载,他录取的状元叫张大受,因为长得帅、文章写得好,被张献忠赏赐了美女、宝马,一时风光无两。可没过几天,张献忠突然觉得"我太喜欢他了,留着他早晚是个祸害",竟然把张大受全家都杀了(彭遵泗《蜀碧·卷三》)。这事听起来荒唐,但也反映了张献忠性格中多疑残暴的一面。

更麻烦的是,张献忠的统治并没有带来和平。当时四川境内,除了大西军,还有明朝残余势力、地主武装,后来清军也打了进来,几股势力混战不休。张献忠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极其残酷的手段镇压反抗。他规定"凡居官者,不论在朝在野,一律杀无赦",还设立了"剥皮衙",把反抗他的人剥皮实草,挂在城墙上示众。

这些行为,后来都被算在了"屠蜀"的账上。但这里有个问题: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锐减,真的全是张献忠造成的吗?

关于张献忠"屠蜀"的记载,最着名的当属《明史》,里面说他"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明史·张献忠传》)。这个数字显然不靠谱,因为明末全国总人口也就一亿多,四川怎么可能有六亿人?显然是夸大其词了。

其实,四川人口锐减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首先,张献忠的大西军和明军、清军的混战持续了十几年,战乱本身就会导致人口减少。其次,当时四川爆发了瘟疫和饥荒,很多人不是战死的,而是病死或饿死的。最后,清军入川后,为了镇压反抗,也进行过大规模杀戮,比如在成都、重庆等地都有屠城记录。

《蜀难叙略》里记载,张献忠确实杀了不少人,但主要是针对明朝宗室、官绅和反抗他的人。而清军入关后,"杀戮之惨,较献忠为甚"(沈荀蔚《蜀难叙略》)。但因为后来清朝成了正统,修史书的时候就把责任都推到了张献忠身上,这也是历史常有的"胜利者书写历史"的套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不过话说回来,张献忠的残暴也是事实。他性格暴躁,猜忌心重,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开杀戒。比如有一次,他觉得读书人看不起他,就借口开科取士,把来考试的秀才骗到青羊宫,全部杀了。这些行为虽然可能被夸大,但也绝非空穴来风。

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大举入川,张献忠知道成都待不下去了,决定放弃四川,率军北上陕西。他临走前,一把火烧了成都城,"火三日不绝,民房皆尽"(《蜀碧·卷四》)。这把火,不仅烧毁了一座古城,也烧断了他和四川百姓之间最后的联系。

张献忠率军进入陕南后,在西充凤凰山一带驻扎。这时候,他的部队已经人心涣散,很多人看到清军势大,都偷偷投降了。其中有个叫刘进忠的将领,不仅投降了清军,还把张献忠的位置告诉了清军将领豪格。

顺治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清军突然袭击凤凰山。张献忠正在营帐里喝酒,听到外面枪响,还以为是自己人内讧,提着刀就冲了出去。结果刚出营帐,就被清军的弓箭手射中,当场毙命。这位纵横川陕十几年的枭雄,就这么糊里糊涂地死了,时年四十岁。

张献忠死后,他的部将李定国、孙可望等人率领余部南下,后来归顺了南明永历政权,继续抗清。而四川则陷入了长期的战乱,直到康熙年间才逐渐恢复元气。

回顾张献忠的一生,很难用简单的"好"或"坏"来评价。他出身底层,因反抗压迫而起义,这在当时有其合理性;但他后来的残暴统治,又让无数百姓遭殃。他建立的大西政权虽然短暂,却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明朝的腐朽统治;但他的杀戮行为,也给四川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