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54章 天子暴毙因红丸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54章 天子暴毙因红丸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30 15:52:47 来源:全本小说网

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初一(1620年9月6日),朱常洛,这位熬了三十九年的太子,终于在万历皇帝驾崩后登上皇位,史称泰昌帝。可他连屁股底下的龙椅还没坐热,一颗通红的药丸就要了他的命——这就是“红丸案”。

朱常洛继位时,站在太和殿的丹陛上,百感交集。三十九年的储位生涯,他活得像很憋屈:万历皇帝的冷淡、郑贵妃的刁难、朝臣的窥探,把他熬得形销骨立。《明史》说他“体素弱”,其实是常年压抑的郁结导致的身体虚弱。

登基大典刚过三天,朱常洛就下了道谕旨:赏赐东林党人。当年力保他储位的王之寀、杨涟等人,要么升官,要么赐金。朝堂上的东林党人抚着胡须感叹:“太子仁厚,大明有救了。”

朱常洛的身体,早被多年的“潜龙”生涯掏空了。他是万历皇帝与宫女所生,打小就活在郑贵妃的阴影里:出阁读书拖到十二岁,冠礼迟至十九岁,连东宫的侍卫都比别的王府少一半。万历晚年,他被软禁在慈庆宫,身边只有几个老太监,连太医问诊都要经过郑贵妃的心腹传报。有次他生了场风寒,太医开的药竟掺了凉性的黄连,差点把他送进鬼门关——那时候他就知道,自己的命,从来由不得自己。

登基后,郑贵妃突然变了脸。她亲自带着八名绝色宫女住进乾清宫偏殿,说是“侍奉新帝”,又送来一匣“补药”,说是“助陛下龙体安康”。朱常洛望着那些眼波流转的宫女,心里堵得慌:这哪里是侍奉,分明是试探,是羞辱,是万历朝的恩怨换了副皮囊,又缠了上来。

可他不能拒。刚坐上龙椅的皇帝,根基未稳,郑贵妃背后还有万历留下的旧臣,福王在洛阳的势力也未清除。他只能笑着收下宫女,把那匣补药锁进了抽屉。

泰昌元年八月初十(1620年9月15日),朱常洛突然病倒了。

起初只是头晕,后来发展到上吐下泻,连床都下不了。内阁首辅方从哲带着太医来看诊,太医诊脉后脸色煞白,支支吾吾说“龙体亏损,需缓缓调治”,开的方子是些固本培元的温补药,吃了三天,病情反倒重了。

朱常洛躺在龙床上,望着帐顶的金龙纹,气若游丝。他挣扎着让太监传旨:“召鸿胪寺丞李可灼进殿。”

这道旨意让朝臣炸开了锅。李可灼是个从六品的小官,本职是掌管朝会礼仪,哪懂医术?可他早年在福建为官时,据说得过“异人传授”,手里有“仙丹”能治“虚损重症”。东林党人杨涟当时任兵科给事中,听到消息后直奔乾清宫:“陛下,李可灼非医官,其药来历不明,万不可用!”

朱常洛却摆了摆手,声音虚弱:“连太医都束手无策,何不试试?”他心里清楚,东林党是真心护他,可他们不懂,他的病,一半在身,一半在心——那是三十九年的压抑、恐惧、不甘积压出来的,温补药解不了。

八月二十九日(9月24日)午后,李可灼捧着个锦盒进了乾清宫。盒里铺着红绸,放着两颗圆润的药丸,通体赤红,像两颗凝固的血珠,正是他口中的“仙丹”——红丸。

“此药采自天竺,以朱砂、人参、鹿茸等百余种药材炼制,需用温水送服,”李可灼跪在地上,举着锦盒,“臣以全家性命担保,服下此丸,陛下三日可愈。”

旁边的太监慌了:“朱砂有毒,怎可入丸?”李可灼道:“此乃秘制之法,毒性已去,只剩温补之力!”

方从哲皱着眉,他是浙党领袖,与郑贵妃向来交好,此刻却拿不定主意。朱常洛盯着红丸,忽然笑了,笑得咳嗽起来:“拿来吧。”

第一颗红丸送进嘴里,微苦带涩,顺着喉咙滑下去,片刻后竟真的觉得胸口暖了些,连呼吸都顺了。朱常洛精神一振,让太监赏了李可灼白银五十两:“果然有效,明日再进一丸。”

消息传到宫外,东林党人却坐不住了。杨涟连夜写了奏折,说“红丸来历不明,李可灼非医非官,擅进药物,恐有奸谋”,可奏折递到乾清宫,却被太监拦了下来——皇帝正在“静养”,谁也不见。

第二天,李可灼又捧着红丸来了。这次方从哲拦住了他:“陛下刚见好转,何必急于求成?”李可灼却掏出一封手谕,是朱常洛亲笔写的“朕自觉神清气爽,速进二丸”。

正午刚过,朱常洛服下第二颗红丸,他咽下药丸,对李可灼说:“若朕康复,封你为太医院使。”李可灼刚磕头谢恩,就听龙床上的皇帝突然发出一声惨叫,双手捂着胸口,身体像虾米一样蜷缩起来,嘴角溢出黑血。

泰昌元年九月初一(1620年9月26日)五更,登基仅一个月的朱常洛,在乾清宫驾崩,享年三十九岁。那两颗红丸,终究没能让他熬过这个秋天。

皇帝暴毙的消息像炸雷,轰动了刚平静没几天的朝堂。

最先跳出来的是东林党人。杨涟拿着弹劾李可灼的奏折,在文华殿哭着喊:“红丸有毒!李可灼是奸贼!方从哲包庇凶手,罪该万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东林党人纷纷附和,说红丸里的朱砂本就有毒,两颗下肚,分明是蓄意谋杀;李可灼一个小官,怎敢擅自给皇帝进药?背后定有人指使;方从哲身为首辅,不拦着反而纵容,必是同谋!

矛头直指方从哲,更隐隐指向了郑贵妃。有御史说,李可灼早年在福建时,曾受过郑贵妃侄子的恩惠;还有人翻出旧账,说方从哲在梃击案中就主张“速结此案”,如今又放任红丸进献,分明是想让太子一脉彻底断绝。

方从哲气得浑身发抖,他确实与郑贵妃交好,却从未想过害皇帝。他辩解道:“红丸是陛下亲令服用,臣曾劝阻,奈何陛下坚持!”可没人信他——在东林党看来,浙党与郑贵妃本就是一丘之貉,皇帝死了,他们最受益。

朝堂上吵成一团,有人要抓李可灼严刑拷打,有人要罢免方从哲,有人甚至喊着“彻查郑贵妃”。乾清宫内外,太监们忙着收拾皇帝遗物,却在龙床底下发现了一个空药盒,正是郑贵妃当初送来的“补药”,里面残留的药渣经太医查验,竟有大量的巴豆——泻药!

这下更炸了锅。“郑贵妃先用泻药掏空陛下身体,再让李可灼进红丸下毒,好立福王为帝!”

可郑贵妃却躲在慈宁宫,对着万历的牌位哭:“我若想害他,何必等到今日?”她确实送了宫女和补药,却没想到补药里会有巴豆——那药是她让内侍去太医院拿的,谁会在里面动手脚?

更诡异的是李可灼的供词。他被抓进大牢后,先是说红丸是“异人所赠”,问他异人是谁,又说“记不清了”;问他为何敢进药,只说“是司礼监太监崔文升让我去的”。

崔文升是谁?郑贵妃的心腹太监,也是当初给朱常洛开“凉药”的人。可崔文升被抓来对质,却一口咬定“从未见过李可灼”。两人各执一词,像两只被线牵着的木偶,在审讯官面前演着一出漏洞百出的戏。

红丸案的疑点,像一团乱麻,纠缠不清。

疑点一:红丸到底是什么?后世学者考证,红丸的主要成分是朱砂(硫化汞)、人参、鹿茸,确实含剧毒。但明朝的丹药里,朱砂是常见成分,认为“以毒攻毒”。李可灼若真想下毒,何必用这么明显的毒物?更奇怪的是,第一颗红丸确实让皇帝好转,第二颗却致命——是剂量问题,还是有人在第二颗里动了手脚?

疑点二:郑贵妃的补药为何有巴豆?是她故意为之,还是内侍被人买通?郑贵妃在万历朝争了二十年储位,如今朱常洛已登基,福王远在洛阳,她就算杀了皇帝,也未必能立福王,反而会引火烧身。这步棋,太蠢了。

疑点三:方从哲的角色。他作为首辅,在皇帝病重时确实处置失当:既没阻止红丸,也没彻查泻药,甚至在皇帝死后还拟了道圣旨,说“李可灼忠君爱国,暂免追责”。这道圣旨成了东林党攻击他的铁证,可细想之下,他若真是凶手,何必留下这么明显的把柄?更像是慌乱中的失策。

疑点四:朱常洛自身的身体。他登基前就“体素弱”,登基后又连纳数名宫女,纵欲过度,本就虚亏。泻药伤了脾胃,红丸的热毒又攻心,或许根本不需要“谋杀”,他的身体早已撑不住了——红丸,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当时的人,没人愿意相信“巧合”。明末的朝堂,早已被党争撕裂,任何一件事都能被贴上“派系标签”。东林党需要一个理由打击浙党,浙党需要撇清自己,宫廷势力需要掩盖真相,于是红丸成了所有人的武器。

泰昌帝的棺椁还停在乾清宫,朝堂上的争论却渐渐变了味。

东林党人意识到,一味追究红丸案,反而会让浙党团结起来。他们需要尽快稳定局势,拥立朱常洛的长子朱由校继位,才能巩固自己的势力。于是,争论的焦点从“谁害死了皇帝”,变成了“如何处置凶手”。

最终的结果草草了事:李可灼被判“流放戍边”,崔文升被贬到南京孝陵种菜,方从哲被“勒令致仕”(退休),郑贵妃则被软禁在慈宁宫,不许再干预朝政。红丸案,就这么“结”了。

没人再问红丸的来历,没人再查补药里的巴豆是谁放的,没人再管李可灼和崔文升的供词为何矛盾——对掌权者来说,稳定比真相重要。

东林党借着红丸案,把浙党排挤出了内阁,暂时掌控了朝政;朱由校继位,是为天启帝,这位喜欢木工的皇帝,对朝堂之事毫无兴趣,很快就把权力交给了太监魏忠贤——而魏忠贤,正是从司礼监一步步爬上来的,对红丸案的“内情”了如指掌。

几年后,魏忠贤掌权,翻出红丸案旧账,说“东林党借红丸案诬陷忠良”,把杨涟等东林党人抓进大牢,酷刑折磨致死。那些曾喊着“彻查红丸”的人,最终成了红丸案的又一批牺牲品。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