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7章 南北榜案起纷争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7章 南北榜案起纷争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25 21:55:17 来源:全本小说网

洪武三十年(1397年)的春天,应天府贡院外的杏花落了一地,像铺了层碎雪。榜单贴出来那天,黑压压的举子们挤破了头,可等看清上面的名字,人群突然静得可怕——五十一个上榜的,竟全是南方人。

"凭什么?"一个山东举子把手里的笔墨扔在地上,墨汁溅了围观者一身,"咱北方人就没一个中举的?这里面肯定有鬼!"

这话瞬间点燃了火药桶。北方举子们拥到贡院门口,有的撕榜单,有的拍着胸脯喊冤,还有人捡起砖头要砸大门。

这年的新科状元,是福建闽县人陈安。他正穿着红袍,戴着簪花,等着参加琼林宴,却被外面的喧哗搅得坐立不安。管家慌慌张张跑进来:"少爷,不好了!北方举子闹起来了,说主考官偏袒南方人!"

陈安心里咯噔一下。他参加会试时,确实觉得考题偏难,尤其是那道关于"《诗经》草木考"的题目,南方学子从小接触这类典籍多,北方学子怕是有些吃力。但要说舞弊,他是不信的——主考官刘三吾是洪武朝的老臣,出了名的刚正不阿,连朱元璋的面子都敢驳。

刘三吾此刻正在礼部衙门里焦头烂额。北方举子的联名诉状堆成了山,上面的血指印触目惊心,还有人在状纸上写:"南人尽占科场,我朝何以统御天下?"这话戳中了要害——明朝虽定都南京,但北方是抵御蒙古的前线,要是寒了北方士子的心,江山怕是不稳。

有人劝刘三吾:"大人,要不就加录几个北方举子,平息了事?"刘三吾把胡子一翘:"取士当论才学,岂容徇私?我宁可得罪众怒,也不能坏了朝廷规矩!"

朱元璋收到奏报时,正在御花园里摆弄他的盆栽。这些年他搞严刑峻法,杀贪官、灭功臣,就是想让天下人服服帖帖,可没想到一群举子敢在京城闹事。他把奏疏往地上一摔,青瓷花盆被震得嗡嗡响:"一群酸儒,竟敢质疑朝廷取士!"

但朱元璋毕竟是老狐狸,他盯着榜单看了半晌,突然问身边的太监:"刘三吾是哪里人?"

"回陛下,湖广茶陵人。"

"副主考白信蹈呢?"

"南直隶常州人。"

朱元璋冷笑一声:"难怪全取了南方人,怕是有私心吧!"

他当即下令,让侍读张信、侍讲戴彝等十二人重新审阅落卷,务必选出几个有才华的北方举子。可张信等人看了半天,连连摇头——北方举子的卷子确实差些,有的甚至连题目都没审清,实在没法录取。

有个叫尹昌隆的北方举子,见复查结果还是没自己的名字,急得在宫门外哭喊:"陛下!南人仗着文才欺辱北人,难道我朝要成南人的天下吗?"这话传到朱元璋耳朵里,彻底激怒了他。

洪武三十年五月,朱元璋突然下旨:刘三吾、白信蹈"私其乡党",被革职充军;张信等复查官"朋比为奸",凌迟处死;新科状元陈安更惨,因为曾为刘三吾辩解,被定为"交通考官",刚当了二十天状元,就被押到闹市腰斩。

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是,朱元璋亲自阅卷,重新录取了六十一名举子,这次全是北方人。放榜那天,北方举子敲锣打鼓,南方举子却垂头丧气,史称"春夏榜案",也叫"南北榜案"。

《明史》里记载这事时,只用了"帝怒,悉诛信等,戍三吾于边"寥寥数语,但野史里记载着更多细节。《客座赘语》说,刘三吾被充军时,背着一箱子书上路,走到半路,有个北方举子偷偷给他送了袋干粮:"刘大人,您是冤枉的,俺们心里清楚。"刘三吾叹着气说:"老夫死不足惜,只可惜了朝廷的取士公道啊!"

还有个说法更离奇:陈安被腰斩后,身首异处却没死透,用手指在地上写了个"冤"字,血流成河。朱元璋听说后,夜里总梦见一个红衣状元向他索命,吓得赶紧追封陈安为"文烈公",还在贡院里立了块"公正取士"的石碑——只是这石碑,怎么看都像块遮羞布。

这场科场案,表面是南北之争,实则是朱元璋的政治谋略。明朝初年,南方经济文化比北方发达,科举中榜的南方人占绝大多数,北方士子心里早就憋着股气。朱元璋借着这场风波,既敲打了南方士族,又笼络了北方人心,一箭双雕。

但他没想到,这事竟成了后世"南北分榜"的开端。到了洪熙年间,朝廷正式规定:会试录取名额中,南方占六成,北方占四成,后来又加了个"中卷",给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留了名额。这种按地域分配名额的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

洪武三十年的冬天,应天府贡院的雪下得特别大。有个落榜的南方举子在墙上题了首诗:"杏花三月红,槐花九月黄。同是笔耕客,何分南与北?"第二天,这首诗就被人铲掉了,换上了朱元璋亲笔写的四个字:"为国取士"。

很多年后,有个叫李东阳的北方举子考中状元,他在谢恩表中写道:"臣北人也,幸沐圣恩,得列科甲。"皇帝看了笑道:"天下士子,皆是朕的子民,不分南北。"只是这话,听着总有些言不由衷。

当最后一场琼林宴的酒喝干,新科进士们带着皇帝的赏赐走出宫门时,没人注意到贡院角落里,有个穿旧棉袄的老秀才正在偷偷抹泪。他是山东人,考了一辈子科举,始终没中,此刻正望着"南北分榜"的告示,喃喃自语:"学问这东西,难道也分南北吗?"

寒风卷着雪花,把他的话吹散在空荡的巷子里,只留下贡院的红灯笼,在暮色里明明灭灭,像极了这场科场案里说不清道不明的是非。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