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20章 马可波罗游记传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20章 马可波罗游记传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25 21:55:17 来源:全本小说网

至元十二年(1275年)的上都开平,秋老虎正把草原烤得冒热气。忽必烈的金帐外,两个高鼻深目的欧洲人正被侍卫扒得只剩单衣——不是羞辱,实在是他们穿的锦缎长袍镶满了珍珠宝石,跟刚从波斯珠宝店抢出来似的。

"陛下,这是威尼斯商人尼科洛·波罗与马泰奥·波罗,还有尼科洛的儿子马可。"通事(翻译)扯着嗓子喊,生怕帐篷里的大汗听不清。

帐内传来一声爽朗的笑,忽必烈正用银刀割着烤羊腿:"让他们进来吧,朕倒要看看,从罗马来的'色目人',带了什么宝贝。"

这趟旅程的起点,得从二十年前说起。

1254年,马可·波罗出生在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那时他爹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正在中东倒卖香料,听说东方有个叫"蒙古"的帝国超有钱,连宫殿柱子都是黄金做的,哥俩一拍大腿:走,去看看!

他们从君士坦丁堡出发,沿着丝绸之路东行,一路上把能遇到的奇事都记在了心里:波斯的玻璃匠人能做出比水晶还透亮的杯子,波斯的驿站马跑起来比欧洲的猎隼还快,最绝的是,他们在布哈拉(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遇到了蒙古帝国的使者。

"你们想去见大可汗吗?"使者斜着眼打量这两个蓝眼睛,"我们的蒙哥汗(当时的蒙古大汗)正好想看看欧洲人长啥样。"

哥俩一听乐坏了,跟着使者走了三年,终于在1257年见到了蒙哥。蒙哥对他们带来的耶稣像挺感兴趣,还派他们回欧洲给教皇带话:"让罗马派一百个懂学问的人来,跟朕聊聊上帝和长生天到底谁厉害。"

结果等他们1269年回到威尼斯,蒙哥早死于钓鱼城(详见第十六章),忽必烈已经在大都(今北京)当了五年大汗。更坑的是,当时教皇刚去世,新教皇还没选出来,哥俩只能等。这一等,就把小马可也带上了——此时的马可已经十五岁,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

1271年,新教皇终于选出,给忽必烈写了封客气的回信,还派了两个神父随行。可这俩神父走到半道听说蒙古人在打襄阳,吓得扭头就跑。最后还是波罗父子三人硬着头皮往前走,翻越帕米尔高原时,马可差点没被冻成冰棍;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时,他们渴得差点喝骆驼尿;等走到元境时,连身上的丝绸衣服都磨出了破洞。

但当他们看到元帝国的驿站时,彻底惊了:每隔五十里就有一座驿站,站内不仅有客房、马厩,还有专门给客人捶腿的仆役。"这哪是驿站,简直是五星级酒店啊!"马可在日记里写道。

忽必烈初见马可时,这小伙子刚满二十岁,金发卷得像羊毛,眼睛蓝得像亚得里亚海。老皇帝(忽必烈此时已五十多岁)越看越觉得新鲜,问了他一堆问题:"你们欧洲人信的'天主',能比长生天还灵吗?罗马的宫殿,有朕的大都城气派吗?"

马可脑子转得快,回答得滴水不漏:"陛下,天主和长生天都是管天上事的,就像您和法国国王,虽然不常见面,但都是伟大的君主。"这话把忽必烈哄得哈哈大笑,当场拍板:"你就留在朕身边当差吧,朕派你去江南巡查,回来给朕讲故事。"

接下来的十七年,马可成了忽必烈的"移动摄像头",把大元帝国的风光看了个遍:

他在大都见过忽必烈的宫殿,殿顶的琉璃瓦在太阳底下闪金光,殿前的广场能同时站一万人——这让他想起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顶多站三千人,顿时觉得自家城邦像个小渔村。

他去杭州时正值南宋刚灭亡(1276年),看到西湖边的画舫比威尼斯的贡多拉华丽十倍,城里的商铺多到数不清,光是卖丝绸的就有上千家。"这里的老百姓穿得比欧洲贵族还好,"他在游记里咋舌,"连挑夫都穿丝绸裤子。"

最让他震惊的是元帝国的"黑科技":用黑石头(煤)当燃料,火比木头还旺;用一张纸片(交子)就能买东西,不用扛着沉甸甸的金币;驿站的快马能做到"日行千里",比欧洲的信使快三倍。

忽必烈挺信任这个洋小伙,甚至派他去云南和东南亚出差。马可回来后总能说出点新鲜事:"陛下,云南的少数民族用大象打仗,鼻子一卷就能把骑兵从马上掀下来;缅甸的国王穿的金箔衣,薄得像蝉翼,走两步就晃瞎眼。"

1292年,马可·波罗该回家了。不是他想走,是忽必烈的女儿阔阔真要嫁去波斯,需要懂欧洲路况的人带路。"朕准你回去,"忽必烈塞给他一堆金银,"记得给罗马人说说,朕的大元有多厉害。"

归程比来时更惊险。他们从泉州港出发,坐船穿过南海、印度洋,一路上遇到过台风,躲过海盗,还在苏门答腊岛(今属印度尼西亚)被土着追杀过。等1295年回到威尼斯,马可差点被邻居当成外星人——他说的话没人信,穿的衣服像唱戏的,连亲戚都怀疑:"这货怕不是在外面疯了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真正让他"一战成名"的,是一场监狱奇遇。

1298年,威尼斯和热那亚打海战,马可自告奋勇当舰长,结果兵败被俘,关进了热那亚的监狱。同牢房有个叫鲁斯蒂谦的作家,一听马可吹的牛:"你说的这些要是写下来,绝对能成畅销书!"

于是,在昏暗的牢房里,马可口述,鲁斯蒂谦记录,一本震惊世界的《马可·波罗游记》(又名《东方见闻录》)就这么诞生了。

书里的内容,在欧洲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大都的皇宫有一座黄金塔,塔尖镶着一颗比拳头还大的珍珠,晚上亮得能照见十里地。"(其实是忽必烈的万安宫,虽没那么夸张,但确实金碧辉煌)

"杭州城里有十个大市场,每个市场能容四万人做生意,每天光杀猪就杀上千头。"(杭州当时确实是世界第一大城市,人口过百万)

"中国有一种黑色的石头,能像木头一样燃烧,烧起来比煤还旺,还能取暖做饭。"(这就是煤,欧洲人当时还在用木头当燃料)

最绝的是他写的"纸币":"大汗用桑树的皮做纸,上面盖个红印,就能当钱花,全帝国的人都认,谁敢造假就砍头。"欧洲人看到这里集体懵圈——他们还在用金币银币,哪见过这操作?

《马可·波罗游记》刚出版时,欧洲人分成两派:

信的人觉得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哥伦布就是看了这本书,才下定决心往西航行——他本来是想找马可写的"遍地黄金的日本",结果跑偏到了美洲。

不信的人嘲讽这是"马可的谎言"。有个威尼斯贵族当面怼他:"你说的这些全是瞎编的,有种拿证据出来。"马可临终前躺在床上叹口气:"我写的,还不到我看到的一半呢。"

其实现在看来,游记里确实有些夸张:他说中国没有乞丐,显然没去过贫民窟;说日本"黄金遍地",大概率是听来的传言。但总体来说,大部分内容是靠谱的——元朝的驿站制度、纸币流通、城市规模,都能在史料里找到印证。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打破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偏见。在那之前,欧洲人觉得东方要么是蛮荒之地,要么是传说中的"人间天堂",而马可·波罗用亲身经历告诉他们:东方有一个强大的帝国,那里的文明既独特又先进。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忽必烈去世时,马可正在威尼斯的监狱里写他的游记。这两个相差半个世纪的人,一个用铁骑征服了世界,一个用笔描绘了世界,却在不经意间完成了一场跨越文明的对话。

七百多年后,有人在威尼斯的档案馆里找到一份1302年的文件,上面记录着马可·波罗作为证人出庭,说的还是那些关于中国的故事。看来这个"洋秘书"到死都没改口——或许,他只是太想让家乡人相信,自己真的见过一个比传说更精彩的东方。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