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17章 忽必烈开国建元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17章 忽必烈开国建元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25 21:55:17 来源:全本小说网

1259年的夏天,蒙古帝国的命运被一支来自钓鱼城的飞矢改写了。当蒙哥汗的死讯顺着驿道传遍草原与中原时,有两个人的心跳瞬间加速——正在鄂州前线跟南宋死磕的忽必烈,和守着漠北老巢的阿里不哥。这对亲兄弟心里都清楚:大汗的位置,该咱们哥俩比划比划了。

忽必烈这人,跟草原上那些只认马刀的王爷不一样。他早就在漠南汉地"混"熟了,身边围着一群汉族谋士:刘秉忠给他出谋划策,许衡跟他讲孔孟之道,姚枢教他怎么治理百姓。这些人天天在他耳边念叨:"要想坐天下,就得学中原那套规矩。"所以当蒙哥死讯传来时,忽必烈的第一反应不是立马回草原抢位置,而是先跟南宋私下签了和约——稳住南方,才能专心对付家里的麻烦。

反观阿里不哥,那可是个标准的"草原派"。他觉得蒙古人就该住在帐篷里,喝马奶酒,靠马鞭管天下。蒙哥一死,他仗着自己守着和林(蒙古旧都),手里还有传国玉玺,赶紧召集了一批王爷开会,宣布自己是新大汗。消息传到忽必烈耳朵里,这位正在北返路上的王爷冷笑一声:"玩这套?你哥我早学精了。"

1260年三月,忽必烈在开平(后来的上都)也开了个会,当着汉臣和部分蒙古宗王的面,穿上了有点像汉服又有点像蒙古袍的"龙袍",宣布自己继位。这下热闹了,蒙古帝国一下子冒出两个大汗,不打一架说不过去。

接下来的四年,哥俩把蒙古帝国打成了"两半"。阿里不哥的兵全是草原骑兵,能打能冲,但缺点是没粮没饷,全靠抢;忽必烈的队伍不一样,他手里有中原的粮仓,有汉族工匠造的抛石机,还有郭守敬这帮人算出来的行军历法。打到后来,阿里不哥的人饿得到处抢马粪当燃料,他自己也撑不住了。1264年,阿里不哥捧着玉玺来投降,见到忽必烈就跪了:"哥,我错了。"忽必烈没杀他,却把那些支持他的王爷全收拾了——这哪是兄弟打架?这分明是"学中原规矩"和"守草原老理"的生死较量。

搞定了家里的事,忽必烈开始琢磨一件大事:改国号。以前叫"大蒙古国",听着就像个打家劫舍的团伙,要想让中原百姓认他这个皇帝,得换个有文化的名字。1271年十一月,大都(今天的北京)的宫殿里敲起了编钟,忽必烈让人念了一道诏书,说要从《易经》里找个词当国号——"大哉乾元",就叫"大元"!

这俩字一出来,意义可就不一样了。以前蒙古大汗是"天可汗",现在成了"大元皇帝";以前和林的帐篷是政治中心,现在大都的红墙金瓦成了皇城。刘秉忠设计的大都城,完全按中原规矩来:皇宫在南边,市场在北边,街道横平竖直,跟棋盘似的。但忽必烈也留了个心眼——宫城西边特意空出一大片草地,供蒙古王爷们赛马喝酒,算是给老兄弟们留了点念想。

朝堂上的事儿,比打架还复杂。忽必烈把中原王朝的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全搬了过来,让汉臣去管钱粮、打官司。但他又怕汉人掌权,规定每个部门都得有个蒙古人当"达鲁花赤"(监工),大小事都得经过这蒙古监工点头。汉臣们天天念叨"要行汉法才能长久",色目人阿合马却忙着帮忽必烈搞钱,用西域的法子收商税,两边天天吵架,忽必烈就当裁判,谁有用就听谁的。

当然,南边还有个南宋没搞定。1267年,忽必烈派大军围攻襄阳。这襄阳城是块硬骨头,南宋守了六年,最后被元军用"回回炮"(西域造的抛石机)轰开了口子。接着,伯颜带着大军顺江而下,直扑临安。忽必烈特意嘱咐伯颜:"别乱杀人,把人留住,才能收税。"这命令跟以前蒙古人"打下城就屠"的规矩完全不一样——他是真把自己当中原皇帝了。

有人说忽必烈是个"缝合怪":蒙古的弓、中原的犁、西域的秤,全被他缝成了一套新制度。他让汉人种庄稼,让蒙古人守边疆,让色目人做生意,自己坐在大都的龙椅上,看着漕运的船把江南的粮食运到北方,看着驿站的马把命令传到欧亚大陆。

这个叫"大元"的王朝,既不是蒙古草原的翻版,也不是中原王朝的复制粘贴。它像个大熔炉,把骑马的、种地的、经商的,全糅在了一起。而忽必烈这位开国皇帝,就站在熔炉边,一手握着马鞭,一手拿着毛笔,试图写出一段前所未有的历史——至于写得好不好,那得让后来人慢慢评说了。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