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19章 韩世忠和梁红玉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19章 韩世忠和梁红玉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25 21:55:17 来源:全本小说网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的春天,长江下游的水汽格外重。

金兀术(zhú)站在瓜洲渡口的船头,望着南岸若隐若现的宋军旗帜,鼻尖萦绕的除了江水的腥气,有一丝挥之不去的焦虑。这位金国名将这几个月过得实在不算舒坦——自去年十月率大军南下,一路势如破竹,连下临安、越州、明州,把宋高宗赵构追得像只没头苍蝇直往海上钻,眼看就要完成“搜山检海捉赵构”的壮举,谁承想后院起火,江北的抗金武装闹得欢实,更要命的是,粮草接济也快断了。

“兀术郎君,咱们该北返了。”身旁的金军将领完颜昌低声提醒,“江南这鬼地方,湿冷得紧,弟兄们都快受不了啦。”

兀术点点头,他何尝不想走?可就这么空手回去,面子上挂不住。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不如北上渡江,从镇江府绕个弯,劫掠些财帛再回燕京。

然而他想不到的是,他将经历一场惨败,带给他这场失败的人叫韩世忠,时年四十四岁,官拜浙西制置使。

韩世忠早年是延安府的泼皮少年,打架斗殴是家常便饭,参军后凭着一股不要命的狠劲,从大头兵一路升到将领。靖康之变时,他曾率部护卫康王赵构,算是赵构的“老班底”。赵构登基后,韩世忠因平苗刘兵变有功,成了皇帝跟前的红人,手里握着南宋最精锐的水军之一。

“将军,金兵旗号数过了,大小船只有四百余艘,载兵约十万人。”亲卫校尉气喘吁吁地跑来禀报。

韩世忠捻着胡须,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传我将令,命前军都统制苏德率五千水兵守住焦山渡口,中军副统制刘宝领三千人埋伏于南岸芦苇荡,我自率主力驻泊龙王庙,看他如何过江!”

“将军,”副将岳飞(此时岳飞尚在韩世忠麾下)忍不住提醒,“金兵善骑射,水战非其所长,但若他们强行渡江,我军虽有战船之利,可兵力悬殊……”

“鹏举(岳飞字)啊,”韩世忠打断他,走到帅案前展开地图,“你看这黄天荡(今南京东北长江段),江面宽阔,水流湍急,却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兀术那厮恃勇轻敌,必走此路。我已命人打造铁索巨筏,只等他入了圈套!”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帐中诸将:“此次非比寻常,金兀术是金国头号猛将,咱们若能在此挫其锋芒,不仅能解临安之危,更能让那些主和派看看——咱大宋儿郎,不是只会跑的!”

说起韩世忠,就不能不提他那位名动天下的夫人——梁红玉。

梁红玉本名梁淑贞,原籍池州,后流落京口(今镇江)为营妓。这身份在当时极为卑贱,若非一场意外,她这辈子或许就只能在声色场中消磨青春。

宣和年间,方腊起义席卷江南,韩世忠当时还是个偏将,奉命征讨。平叛后,在庆功宴上,他邂逅了梁淑贞。彼时的韩世忠虽已崭露头角,但仍是个糙汉子,而梁淑贞却能在席间谈论兵法,见解独到,令韩世忠大为惊异。更奇的是,这女子竟能挽强弓,百步穿杨,比军中许多汉子都厉害。

“你一个女儿家,怎会懂这些?”韩世忠好奇地问。

梁淑贞苦笑一声:“家父本是禁军教头,靖康之变后战死沙场,家母带我流落至此……学这些,不过是防身罢了。”

韩世忠听得心头一热,他本就是性情中人,最见不得忠良之后落难。于是当场向主帅申请,为梁淑贞赎了身,纳为妾室(后扶正)。梁淑贞感念其恩,遂改名红玉,取“红玉虽微,亦能击节”之意。

此刻,梁红玉正在中军大帐内检查兵械。她一身软甲,秀发束成发髻,眉宇间英气勃勃,全然不见女儿家的娇弱。

“夫人,将军让您坐镇后军,为何亲自来前线?”亲兵队长有些担心。

梁红玉擦了擦手中的长剑,冷笑道:“金兀术是我大宋的死敌,今日之战,关乎国运,我岂能躲在后方?”

正说着,帐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韩世忠大步流星进来:“红玉,金兵动了!兀术亲率前军数百艘战船,已抵焦山脚下,苏德正在迎敌!”

梁红玉眼神一凛:“将军打算如何布置?”

“我已命岳飞率五百‘背嵬军’绕到敌军侧后,你替我坐镇中军,执掌令旗,待我亲率‘艨艟(méng chōng)斗舰’冲击敌阵!”韩世忠说着,抄起案头的铁槊。

“不可!”梁红玉一把拉住他,“将军是一军主帅,岂能轻涉险地?焦山之战,我去!”

韩世忠愣住了:“你?”

“正是!”梁红玉取过挂在墙上的牛皮盔,“今日便让我试试这‘鼍(tuó)鼓’的厉害!”

金兀术的船队刚靠近焦山,就遭到了宋军的迎头痛击。

“放箭!”苏德站在楼船甲板上,一声令下,万箭齐发,如同乌云压向金军船队,宋军战船稳固,弓箭手又多是江南水乡子弟,水性好,箭术精,一轮箭雨下来,金军前排的小船顿时死伤惨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该死的!”兀术在主舰上看得咬牙切齿,“给我冲!靠近了用刀砍!”

金军战船蜂拥而上,眼看就要贴上来,突然,江面上响起一阵“咯吱咯吱”的怪响。只见无数条碗口粗的铁索从水下升起,横亘在江面上,将金军的船队拦腰截断!

“这是什么鬼东西?!”金兵们惊惶失措,船桨纷纷砍在铁索上,火星四溅,却丝毫奈何不得。

“哈哈!兀术小儿,尝尝你家韩爷爷的厉害!”韩世忠的声音从上游传来,只见他亲率二十艘巨型艨艟舰,如同一群钢铁巨兽,咆哮着冲向金军船队。每艘艨艟舰上都装有巨大的拍杆,随着宋军士兵的齐声呐喊,拍杆重重砸下,金军的小木船顿时被砸得粉碎,江水瞬间被鲜血染红。

兀术见状,急忙下令:“快!用火炮轰断铁索!”

金军抬出数门“震天雷”,这是一种用铁壳包裹火药的原始火炮,威力巨大。但可惜的是,金兵不习水战,火炮在船上难以稳定发射,几炮打出去,不是偏了就是落入水中,反倒是宋军的“床子弩”发威,巨箭如标枪般射来,造成巨大杀伤。

“撤!快往后撤!”兀术见势不妙,连忙指挥船队后退。但铁索在前,宋军在后,金军船队挤作一团,死伤无数。这一战,从清晨打到黄昏,金军损失战船百余艘,士兵万余人,兀术本人也差点被活捉,狼狈退回北岸。

焦山惨败后,兀术气得暴跳如雷。他不甘心就这么败走,派人打探,得知宋军铁索是从上游的龙王庙方向延伸下来的,便决定夜袭龙王庙,除掉韩世忠。

这日三更,兀术亲率五千精兵,分乘百艘快船,摸黑驶向龙王庙。庙中寂静无声,只有几声梆子响过。兀术心中暗喜,以为宋军防备松懈,正要下令进攻,突然庙内钟声大作,伏兵四起!

“兀术休走!”韩世忠手持铁槊,如猛虎下山般冲来。原来他早料到兀术会来这一手,故意设下空城计。金军猝不及防,又被斩杀数千,兀术再次侥幸逃脱,只带了少数亲卫逃回大营。

接连两次受挫,兀术彻底没了脾气。他知道硬拼不过,便派使者去见韩世忠,愿以所掠财帛相赠,只求借道北归。

韩世忠哪里肯答应?他回信一封,言简意赅:“还我两宫(指被掳的徽钦二帝),复我疆土,则可以相全。”

兀术气得将信撕得粉碎:“敬酒不吃吃罚酒!传我将令,全军沿长江北岸西撤,寻找渡口!”

他没想到,韩世忠早已算准了他的路线。当金军船队行至黄天荡时,突然发现前方水道被宋军的巨筏堵住,筏上士兵个个手持长柄火把,虎视眈眈。

“不好!中了埋伏!”兀术话音未落,梁红玉站在后方的楼船上,举起令旗猛地一挥。

“咚——咚——咚——”

三通鼍鼓骤然响起,声震四野。这鼓声不同于寻常战鼓,乃是用扬子鳄皮蒙制,声音低沉而穿透力极强,直往人心里钻。宋军士兵闻鼓而进,战船如离弦之箭冲向金军。

梁红玉亲自擂鼓,她手腕翻飞,鼓槌起落间,鼓声节奏分明,时而如疾风骤雨,催促士兵冲锋;时而如雷霆万钧,威慑敌军士气。江岸上,百姓们听闻鼓声,也纷纷赶来助战,有的摇旗呐喊,有的搬运石块,整个黄天荡成了一片喊杀的海洋。

韩世忠乘胜追击,他命人将装满石灰的竹筒扔到金船上,待石灰散开,金兵睁不开眼时,再用挠钩搭住敌船,士兵们跳上去近身肉搏。金军不习水战,在颠簸的船上根本使不出力气,被杀得哭爹喊娘。

这一战,从白天打到黑夜,金军又损失战船两百余艘,连兀术的女婿龙虎大王都被活捉。兀术本人逃到一处芦苇荡中,望着茫茫江水,第一次感到了恐惧。

被困在黄天荡里的日子,对兀术来说简直是度日如年。

宋军战船日夜巡逻,水泄不通。金军粮草渐尽,士兵们饿得连刀都拿不动,不少人偷偷泅水投降宋军。兀术登上高处眺望,只见江面上全是宋军的旗号,南岸的焦山如同一只猛虎,扼守着咽喉要道。

“难道我真要葬身在这江南水乡?”兀术喃喃自语,脸上写满了绝望。

就在这时,一个汉奸(后世称为“王某”)求见,献上一计:“郎君勿忧,黄某知黄天荡西侧有一条老鹳河,虽已淤塞多年,但若能掘通,便可直通秦淮河,进入建康(今南京)地界。”

兀术大喜过望,立刻下令全军挖河。数万金兵拿起刀枪当锄头,日夜不停地挖了四十多天,竟然真的把老鹳河疏通了。金军船队趁夜悄悄驶入秦淮河,以为就此摆脱了追兵。

谁知韩世忠早有防备,他算准兀术会走水路,早已派岳飞率军驻守建康城外。金军刚一出河口,就遭到岳家军的迎头痛击,又被赶回了黄天荡。

兀术走投无路,再次派使者求和,愿意归还所有掠夺的财物,甚至愿意称臣。韩世忠依旧不允,他回信说:“某虽不才,愿提一旅之师,歼汝丑类,以报国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兀术彻底没辙了,只好重金悬赏求计。又一个汉奸(后世称为“福建人”)献计说:“宋军战船高大,依赖风力行驶,若遇无风之日,便动弹不得。郎君可命人打造火箭,待起南风时,顺风发射,定能烧毁宋船。”

兀术依计而行。几天后,果然刮起了南风。金军小船趁势逼近宋船,万箭齐发,箭头上都绑着硫磺火硝。宋军战船多为木质,又挤在一起,顿时火光冲天,浓烟蔽日。

韩世忠见状,知道大势已去,只得下令撤退。兀术趁机率残部突围,从建康西北的宣化镇渡过长江,逃回了北方。

黄天荡之战,从建炎四年三月持续到四月,前后历时四十余日。宋军以八千水兵,将十万金军主力困在江面上近一个月,歼敌万余人,虽最终让兀术逃脱,但仍不失为南宋初年少有的大胜仗。

消息传到临安,赵构喜出望外,亲自到江边迎接韩世忠凯旋,封他为检校少保、武成感德军节度使。梁红玉因“亲执桴鼓”激励士气,被加封为“杨国夫人”,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因军功受封的女性。

但这场胜利也留下了不少争议。有人说韩世忠若能乘胜追击,或许能收复江北失地;也有人说,宋军水师虽勇,但缺乏骑兵配合,难以扩大战果。更有人私下议论,说兀术之所以能逃脱,是因为南宋朝廷暗中“放水”,怕真的打败了金兵,迎回徽钦二帝,赵构的皇位就坐不稳了。

这些议论传到韩世忠耳朵里,他只是淡淡一笑,对梁红玉说:“打了胜仗,总比打败仗强。至于别的,不是我等武人该操心的。”

梁红玉却秀眉微蹙:“将军,妾身倒是觉得,这一仗虽胜,却让金人看出了我军的弱点——水战虽强,陆战却弱,且朝廷内部……唉,不说了。”

她没有说下去,但韩世忠明白她的意思。自赵构登基以来,主和派一直占据上风,此次黄天荡大捷,虽暂时遏制了金兵的南侵势头,却也让朝廷更加依赖武将,这未必是件好事。

果然,几年后,当岳飞、韩世忠等将领在前线浴血奋战时,秦桧等主和派却在朝中大搞“收兵权”,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韩世忠也被迫交出兵权,归隐西湖。

关于梁红玉击鼓退敌的故事,在正史中记载简略,只说她“亲执桴鼓”,并未详述具体过程。后世的演义小说为了突出她的英雄形象,便演绎出了“金山寺击鼓”“黄天荡献策”等情节,甚至说她是“神女下凡”,能预知胜负。

这些传说固然精彩,却也掩盖了历史的真相。真实的梁红玉,或许没有那么多传奇色彩,但她作为一个女性,在男尊女卑的宋代,能以军妓之身,凭借战功获得朝廷封赏,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梁红玉在黄天荡之战后,曾上书弹劾韩世忠“失机纵敌”,请求朝廷治罪。这一行为看似“大义灭亲”,实则是为了保全韩世忠——当时主和派势力庞大,若韩世忠因胜邀功,恐怕会引来祸端。梁红玉此举,既是公心,也是智谋。

可惜的是,这样一位奇女子,最终的结局却成了谜。有的说她在绍兴五年(1135年)随韩世忠征讨苗傅余部时战死,有的说她活到了宋孝宗年间,寿终正寝。但无论如何,她和韩世忠的故事,连同黄天荡的鼍鼓声,振奋了江南的民心。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