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13章 李师师夜会徽宗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13章 李师师夜会徽宗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25 21:55:17 来源:全本小说网

北宋宣和年间的汴京,最热闹的不是金明池的龙舟赛,而是城南的"矾楼"。这地儿相当于北宋的"星光大道",但最亮的那颗星,非李师师莫属。这姑娘本是汴河边染布匠王寅的女儿,三岁时爹把她送进佛寺,老和尚摸了摸她的头,她突然大哭,爹觉得这是"佛弟子"(梵语称"师子"),就叫她"师师"。后来爹犯事死了,师师被青楼妈妈李妈妈收养,改名李师师。

李师师的"出道"堪称励志剧。她不像其他歌姬靠颜值吃饭,而是走"实力派"路线: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擅长唱晏几道的词。有次她在矾楼唱《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声音一出来,整个矾楼鸦雀无声,连端茶的小厮都忘了走路。当时还是太学生的周邦彦听完,当场写了首《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从此成了李师师的"铁杆粉丝"。

李师师真正"爆红",靠的还是包装。李妈妈请了汴京最牛的造型师,给她设计了"素妆淡抹"的风格——别人穿金戴银,她偏穿白棉布裙;别人唱靡靡之音,她专唱苏轼的"大江东去"。这种"反差萌"让她迅速出圈,连宰相李邦彦都成了她的"榜一大哥",每次来都送整箱的珍珠玛瑙。

李师师的"顶流"地位,引来一位特殊的"粉丝"——宋徽宗赵佶。这位皇帝是个被皇位耽误的艺术家,擅长瘦金体、工笔画,还懂音律。有天他看了周邦彦写的《李师师外传》,好奇心爆棚:"这女子真有那么神?" 太监张迪见状,凑上来小声说:"陛下,想不想见真人?"

宣和元年的某个雪夜,徽宗换上商人衣服,跟着张迪穿过汴京的地道,来到李师师家后门。李妈妈一看这"商人"派头不凡,连忙把他请进客厅。等了半个时辰,才见李师师穿着素纱裙,抱着琵琶姗姗来迟,连个礼都没行,直接坐下调弦。

徽宗想搭话,李师师却先开口:"客官想听什么?" 徽宗说:"久闻姑娘擅长苏词,来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如何?" 李师师轻笑一声:"苏学士词太豪迈,小女子唱不出那气势,不如来首晏几道的《生查子》吧。" 说罢轻拨琴弦:"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 声音婉转,徽宗听得入了迷。

从此徽宗成了李师师的"常客",还亲笔写了块匾额"醉杏楼"送她。这事很快在汴京传开,有人编了首民谣:"山外青山楼外楼,徽宗皇帝下矾楼。多少王孙公子恨,不敌师师一抹愁。"

徽宗私会李师师,最难受的要数周邦彦。这位"宋词天花板"本来是李师师的"灵魂伴侣",现在却成了"备胎"。有次徽宗生病,周邦彦赶紧跑到李师师家"探班",刚坐下就听说皇帝来了,吓得躲到床底下。

徽宗拎着江南进贡的新橙,笑着说:"师师,你看这橙子多新鲜,刚从船上传来的。" 李师师剥开橙子喂他,两人卿卿我我。周邦彦在床底下听得牙痒痒,忍不住掏出纸笔,当场写了首《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把床底视角的尴尬写成了浪漫。

徽宗走后,周邦彦从床底爬出来,李师师看了词直笑:"周郎啊周郎,你这是拿命在写词啊!" 没想到这首词很快传遍汴京,徽宗知道后气得够呛:"好你个周邦彦,敢偷听朕的**!" 立刻下旨把他贬出京城。李师师舍不得,跑到皇宫求情:"陛下,周学正只是个词人,何必跟他计较?" 徽宗哼了声:"他要是只写词还好,就怕他乱说话!" 但终究念在李师师面子上,没杀周邦彦,只是把他调到外地当小官。

这个故事被南宋张端义写进《贵耳集》,成了汴京娱乐圈的"名场面"。后来有人问李师师:"你更喜欢皇帝还是周邦彦?" 她叹了口气:"一个给我荣华富贵,一个懂我悲欢离合,可惜啊,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徽宗在李师师这儿找灵感,转头就用在了建筑上。他觉得皇宫不够气派,下令建造"艮(gèn)岳"——这名字取自《易经》"艮为山",地点选在汴京东北角,因为风水先生说这儿"主子嗣"。

徽宗派朱勔(miǎn)去江南搜罗奇石,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着的"花石纲"。一块太湖石从苏州运到汴京,要征调几千民夫,拆桥毁路,沿途百姓苦不堪言。有块叫"神运昭功石"的巨石,高四丈,用大船运输,光是纤夫就有两千人,过城门时拆了城楼才进去,徽宗亲自赐名"昭功敷庆神运石",还封了个"盘固侯"的爵位——给石头封官,古往今来独此一家。

艮岳里的景观更是脑洞大开:人工堆了座万岁山,山顶建"介亭",能俯瞰全城;山脚下挖了个"曲江池",养着从南海运来的鼋鼍(yuán tuó,大鳖和扬子鳄);还建了个"百果林",冬天用暖房技术让桃李开花,徽宗没事就带着李师师来"打卡",还让画院画家现场写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最绝的是"鹤鸣园"。徽宗爱养鹤,艮岳里养了几千只,其中一只丹顶鹤特别通人性,能跟着音乐跳舞。有次外国使者来朝,徽宗特意让鹤表演,没想到这鹤见到生人受惊,展翅飞走了,使者们面面相觑,徽宗尴尬地说:"此乃'冲天鹤',见客而鸣,示祥瑞也。" 其实心里早把训鹤官骂了八百遍。

艮岳的建造耗费了北宋大量国力。据《宋史》记载,光是花石纲就征调民夫数百万,江南百姓为了躲避苛役,甚至自断手脚,时称"花石纲之扰,甚于黄巢"。有个叫郑侠的小官实在看不下去,画了幅《流民图》送给徽宗,画中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徽宗看了掉了几滴眼泪,转头又去艮岳赏石了。

李师师曾劝徽宗:"陛下,艮岳虽美,可外面百姓都没饭吃了。" 徽宗摆摆手:"师师不懂,这叫'丰亨豫大',国家富强了,就得享受。" 他还让蔡京写了篇《艮岳记》,里面说:"山则嵯峨崔嵬,千叠万复,不知其几千里......水则汪洋冲瀜,深不可测。" 把艮岳吹成了人间仙境。

但仙境终究是泡影。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徽宗慌忙把皇位传给儿子钦宗,自己躲进艮岳当"太上皇"。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包围汴京,钦宗下令拆艮岳的石头充作炮石,那些被徽宗封官的奇石,转眼成了砸向金兵的武器。艮岳里的动物也遭了秧,几千只鹤被士兵吃掉,鼋鼍被扔进汴河,曾经的"祥瑞"成了填肚子的野味。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徽钦二帝被俘,艮岳被洗劫一空。据《瓮中人语》记载,金兵抢走艮岳里的珍宝后,放火烧了宫殿,"烟焰亘天,弥月不绝"。曾经的人间仙境,转眼成了废墟。李师师在乱军中失踪,有人说她捐出家产资助抗金,后在尼姑庵终老;也有人说她被金兵掳走,不屈而死;还有人说他跟梁山好汉燕青私奔,归隐山林,过上了相夫教子的生活。

徽宗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会搞艺术的皇帝,却也是最不会治国的皇帝。他的瘦金体至今仍是书法巅峰,他主持编纂的《宣和画谱》《宣和书谱》是艺术史巨着,他甚至发明了"院体画"考试,出题都是"踏花归去马蹄香深山藏古寺"这种意境题——放到现在,绝对是艺术院校的好校长。

但作为皇帝,他不及格。为了艮岳,他任用"六贼"(蔡京、童贯等),把北宋的家底败得精光;为了李师师,他荒废朝政,让奸臣有机可乘。就连他的艺术,也成了亡国的象征——那些精美的瓷器(汝窑、官窑)、华丽的字画,都伴随着靖康之变蒙上了一层悲**彩。

艮岳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奢侈享乐的代价。这让人想起杜牧的《阿房宫赋》:"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北宋的灭亡,何尝不是重复了秦、隋的悲剧?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