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15章 北汉依辽抗中原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15章 北汉依辽抗中原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25 21:55:17 来源:全本小说网

要说五代十国里最能"抱大腿"的政权,北汉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这地儿从建立到灭亡,就干了一件事——抱着辽国的大腿死不松手,跟中原王朝死磕到底。别的国家抱大腿是为了发展,它抱大腿纯粹是为了续命,堪称古代版"靠大哥续命的小强"。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神奇的小朝廷,看看它是怎么靠着辽国这棵大树,在中原王朝的夹缝里硬撑了二十九年的。

北汉的开国君主叫刘崇,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后汉建立后,刘崇被封为河东节度使,镇守太原。本来日子过得挺滋润,结果他侄子刘承佑(后汉隐帝)作死,把郭威的全家都杀了,郭威一怒之下反了,灭了后汉,建立了后周。

刘崇听说后汉灭亡,侄子被杀,气得差点背过气去。《新五代史》里说他"恸哭曰:'吾哥吾侄遭此横祸,吾与郭威不共戴天!'"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气炸,刘崇当即在太原称帝,国号还是汉,史称北汉。

但刘崇心里清楚,单凭自己这点实力,跟后周硬刚就是送人头。怎么办呢?他眼珠一转,想到了北边的辽国。当时的辽国正是辽穆宗耶律璟在位,这位老兄外号"睡王",整天除了睡觉就是喝酒,但对中原的事儿还是挺上心的。刘崇派使者去辽国求援,信里写得那叫一个惨:"郭威弑君篡位,天下共愤,小弟愿尊辽国为大哥,只求大哥帮我报仇雪恨。"

辽穆宗一看,有人主动当小弟,还能趁机捞点好处,何乐而不为?当即回信:"贤弟放心,有大哥在,郭威那小子蹦跶不了几天。"就这样,北汉和辽国正式结盟,开启了"依辽抗中原"的历史。

刘崇虽然当了皇帝,但在辽国面前,姿态摆得很低。为了表示诚意,他不仅称辽国为"叔父",自己甘为"侄皇帝",还经常派使者给辽国送钱送物。《辽史》里记载,北汉"岁输重币,奉表称臣",活脱脱一个小跟班。

但光靠嘴甜没用,还得拿出实际行动。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刘崇觉得有辽国撑腰,可以跟后周叫板了,于是亲率大军攻打晋州。结果被后周大将王晏打得大败,差点连太原都没回得去。刘崇灰头土脸地跑回太原,赶紧给辽国写信:"大哥,小弟没用,被郭威那小子打惨了,您可得帮帮我啊!"

辽穆宗一看小弟被欺负了,也不含糊,派耶律挞烈率大军南下,帮助北汉攻打后周。后周世宗柴荣亲自率军迎战,在高平(今山西高平)展开决战。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高平之战。

要说这高平之战,那叫一个戏剧性。战斗刚开始,北汉军队占了上风,刘崇得意忘形,让士兵们喝酒庆祝。结果柴荣身先士卒,后周军队士气大振,反败为胜。北汉军队惨败,刘崇靠着一名亲信假扮自己,才得以逃脱,一路狂奔回太原。《资治通鉴》里说他"昼夜驰骛,不遑饮食,髭发皆白,至太原,犹恐周兵至,尽驱居民入城,为固守之计"。

这一战把刘崇打怕了,也打醒了。他知道自己根本不是后周的对手,只能更加依赖辽国。从此之后,北汉对辽国的态度更加恭顺,刘崇甚至上表称辽穆宗为"父皇帝",自己甘为"儿皇帝"——这套路是不是有点眼熟?对,和石敬塘有的一拼。

说起北汉,就不能不提杨业。这位后来在北宋声名显赫的"杨无敌",最初可是北汉的大将。杨业原名杨重贵,父亲杨信是麟州(今陕西神木)刺史,后来归附北汉,杨重贵被刘崇收为养孙,改名刘继业。

杨业从小就擅长骑射,爱好打猎,《宋史》里说他"每出猎,所获倍于人",还曾说过:"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后来他果然成了北汉的名将,镇守代州(今山西代县),多次击败后周和北宋的军队,号称"无敌"。

但杨业心里清楚,北汉依附辽国,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他曾劝北汉君主刘继元:"辽人反复无常,靠不住啊,咱们还是得想别的办法。"但刘继元不听,觉得有辽国撑腰,万事大吉。杨业没办法,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卫北汉的安全。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赵匡胤多次攻打北汉,但都被杨业击退。赵匡胤无奈地说:"吾欲收太原,恨不得杨业为将耳。"可见杨业的能力有多强。但北汉毕竟是个小朝廷,国力有限,每次赵匡胤攻打北汉,北汉都得向辽国求援,辽国也乐得派兵帮忙,反正打完了好处少不了。

辽国之所以愿意一直支持北汉,可不是因为跟他们有多深的感情,而是有着自己的小算盘。对辽国来说,北汉就像是插在中原王朝背上的一根钉子,虽然不大,但能起到牵制作用。

每当中原王朝想北伐辽国的时候,北汉就会在背后捅一刀,让中原王朝不得不分兵应对。同样,当辽国想南下劫掠的时候,北汉也能作为前哨,提供情报和支持。所以辽国一直把北汉当成自己的"战略缓冲区",好吃好喝地供着,时不时还派兵帮忙,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但辽国也不是傻子,不会为了北汉跟中原王朝死磕。比如宋太祖赵匡胤攻打北汉的时候,辽国虽然派兵支援,但大多是象征性的,不会真的跟宋军硬刚。辽穆宗就曾对使者说:"北汉那小子,能撑多久算多久吧,别指望大哥给你拼命。"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决定彻底解决北汉问题。他亲率大军,分水陆两路攻打太原。这时候的北汉君主是刘继元,他赶紧向辽国求援。但这时候的辽国,辽景宗耶律贤刚继位,内部不稳,只派了少量军队象征性地支援了一下,就不管了。

宋军把太原围得水泄不通,昼夜攻打。太原城坚壁厚,宋军攻了好久都没打下来。赵光义急了,下令引汾水灌城,太原城顿时成了一片泽国。刘继元一看,辽国靠不住了,城里也断粮了,再守下去就是死路一条,只好开城投降。

北汉灭亡后,杨业还在继续抵抗,直到赵光义派人去劝降,杨业才痛哭流涕地投降了北宋。从此,杨业成了北宋的大将,继续镇守边疆,抵御辽国——这真是莫大的讽刺,曾经的"抗中原"大将,转眼成了"抗辽国"的先锋。

北汉的历史,就是一部"抱大腿"史。从刘崇到刘继元,三代君主都把希望寄托在辽国身上,以为靠着大哥就能高枕无忧,结果呢?辽国只是把他们当成棋子,需要的时候就用一下,不需要的时候就扔一边。

从北汉的故事里,我们可以学到几个道理:

第一,靠人不如靠己。北汉之所以灭亡,根本原因是自己实力太弱,又不图发展,只想着靠辽国续命。就像现在有些人,整天想着靠别人,却不想着提升自己,到头来还是会被社会淘汰。

第二,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辽国支持北汉,不是因为感情,而是因为利益。当利益消失的时候,所谓的"盟友"也就靠不住了。这在国际关系中尤为明显,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是永恒的。

第三,认清现实很重要。北汉的君主们不是不知道依附辽国的弊端,但他们没有勇气去改变,只能在幻想中麻痹自己。做人也是一样,要认清自己的处境,勇于面对现实,而不是逃避。

最后,用一句话来总结北汉的历史:抱大腿可以解一时之困,但解不了一世之危。真正的强大,还是要靠自己。北汉的灭亡,也为五代十国的乱世敲响了丧钟,不久之后,北宋就基本统一了中原,结束了这场长达七十多年的混乱局面。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