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4章 柴荣英主振乾坤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4章 柴荣英主振乾坤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25 21:55:17 来源:全本小说网

后梁贞明五年(919年),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的茶商宅邸内,一个十岁少年正踮脚清点账本。父亲柴守礼摸着他的头笑道:"荣儿算得比账房先生还快!"这少年便是柴荣,自幼聪慧过人,算账、骑射样样精通。可惜好景不长,家道中落后,他投奔姑父郭威,成了王府的"小跑腿"。

《旧五代史》记载,柴荣初入王府时,常背着茶包随郭威四处奔波。但他不同于普通仆役,闲暇时总捧着《贞观政要》研读,还偷偷观察郭威练兵布阵。有次郭威问他:"总看书有何用?"柴荣答:"唐太宗读圣贤书能成霸业,姑父若效仿,也能平定天下!"郭威心中暗惊,从此将他视作心腹。

乾佑三年(950年),郭威"黄袍加身"前夕,特意将柴荣召至密室:"明日若成事,这天下迟早是你的。"柴荣跪地叩首:"姑父之恩,荣儿粉身难报。"(《资治通鉴》)原来早在十年前,郭威便收养柴荣为子,悉心栽培。他教柴荣带兵打仗,传授驭人之术,甚至让他主持澶州政务——这为柴荣日后治国理政打下了坚实基础。

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寒风裹挟着雪花掠过潞州城头。刚继位的柴荣接到急报:北汉刘崇联合契丹,率十万大军南下!朝堂上,宰相冯道阴阳怪气:"陛下新立,不宜亲征,不如求和。"柴荣拍案而起:"当年唐太宗平定天下,哪次不是亲征?"冯道冷笑:"陛下能比唐太宗?"(《新五代史》)这番顶撞彻底激怒柴荣,却也坚定了他御驾亲征的决心。

三月,高平之战爆发。北汉骑兵如潮水般涌来,周军右翼樊爱能部竟望风而逃。柴荣见状,摘下头盔掷地:"今日有进无退!"他跨上战马,亲率亲兵直冲敌阵。混战中,流矢擦过他的脸颊,鲜血染红战袍,他却挥舞长枪高呼:"杀贼者赏万金!"(《旧五代史》)

此时,偏将赵匡胤振臂高呼:"主上面临险境,我等怎敢贪生?"他身先士卒,带领两千精兵从侧翼突袭,北汉军阵脚大乱。混战中,北汉枢密使王延嗣被赵匡胤一枪挑落马下,契丹骑兵见势不妙,仓皇逃窜。此役,周军斩首万余级,缴获辎重无数,彻底扭转战局。

战后,柴荣展现出雷霆手段。他当众斩杀樊爱能等七十余名逃将,连求情的老臣都被杖责。《册府元龟》记载,行刑那日,汴梁城外血流成河,三军将士无不战栗。经此一役,"将不知兵"的积弊被一扫而空,周军战斗力直线飙升。

高平之战的胜利,让柴荣信心大增。他在皇宫内立下石碑,刻下"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愿(《东都事略》)。为实现目标,他推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经济上,他下令清查隐田,将豪强藏匿的百万亩土地分给百姓;兴修水利,疏浚汴河、五丈河,使漕运畅通无阻。《文献通考》记载,显德三年(956年),汴梁周边的荒地开垦率达七成,粮食产量翻了一番。文化上,他重建国子监,亲自选拔学者校订《礼记》《周易》等经典;还组织编纂《大周通礼》,试图重建社会秩序。

最具争议的是"灭佛运动"。显德二年(955年),他下诏拆除寺院三万余所,令六十万僧尼还俗。有人进谏:"佛祖会降罪。"柴荣拿起铜佛笑道:"若佛祖真有灵,为救百姓,降罪于我又何妨?"(《资治通鉴》)他将佛像熔铸成铜钱,缓解了钱荒,却也在佛教史上留下了"三武一宗"灭佛的争议。

显德二年(955年)冬,柴荣将目光投向富庶的南唐。他召集众将,在沙盘上推演:"南唐虽强,但水军分散在长江沿线。若先取淮南,断其漕运,必能破之。"(《旧五代史》)为打造水师,他在汴梁城西开凿"讲武池",日夜操练水军;又命工匠制造楼船战舰数百艘,组建起一支强大的水上力量。

首战寿州,南唐守将刘仁赡死守城池。柴荣亲临前线,指挥士兵用"鹅车"(攻城器械)撞城,却被刘仁赡以"火箭"击退。僵持数月后,柴荣改变策略,派赵匡胤奇袭清流关,切断寿州粮道。刘仁赡弹尽粮绝,被迫投降。《南唐书》记载,城破之日,刘仁赡绝食而死,其忠勇令柴荣都为之叹息。

三征南唐历时三年,柴荣亲率大军,水陆并进。他的水军从汴河入淮河,直捣长江;陆军则沿着淮河两岸推进,连克滁州、扬州、泰州等重镇。显德五年(958年),南唐中主李璟被迫割让淮南十四州,俯首称臣。经此一战,后周控制了长江以北的广袤土地,国力达到顶峰。

显德六年(959年)四月,雄州(今河北雄县)城外,柴荣望着燕云十六州的方向,目光如炬。他亲率水陆大军北伐契丹,仅用四十二天,便连克宁州、莫州、瀛州三州十七县。契丹守将听闻"柴王"亲征,不战而逃。《辽史》记载,辽穆宗惊慌失措:"南朝皇帝莫非神人?"

正当大军准备进攻幽州时,意外发生了。柴荣突然病倒,昏迷中仍喃喃自语:"取幽州...取幽州..."(《资治通鉴》)无奈之下,大军只得班师回朝。六月十九日,年仅三十九岁的柴荣在汴梁驾崩,临终前,他握着赵匡胤的手:"朕儿宗训年幼,全赖卿家辅佐。"(《续资治通鉴长编》)

柴荣的离世,让无数百姓痛哭流涕。《东都事略》记载,送葬那日,汴梁城万人空巷,纸钱飘飞如大雪。他虽在位仅六年,却奠定了北宋统一的基础。史学家陈寅恪评价:"世宗之时,天下之势已趋向统一,其功不在秦皇汉武之下。"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