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41章 三指传情昆仑士 一肩救美红绡缘(下)

且说崔生、红绡女和磨勒一路南下,数月后到达苏州。他们在太湖边买了一处宅院,隐姓埋名,过上了平静的生活。崔生不再想仕途,每日与红绡女吟诗作对,抚琴作画,倒也逍遥自在。磨勒则负责家中安全,有时也出去打些零工,补贴家用。

红绡女脱离了樊笼,心情舒畅,容貌更胜往昔。她对磨勒感激不尽,待他如兄长一般。磨勒也乐得清闲,只是他那身武艺,却时常技痒。

一日,磨勒去城中买米,见一群地痞流氓正在欺负一个卖字画的老汉,抢了他的画还不给钱。磨勒看不下去,上前理论。地痞们见他是个黑人,便出言不逊,动手就打。磨勒三下五除二,便将地痞们打得落花流水,跪地求饶。

此事很快在苏州传开,人们知道来了一位黑人侠士,武艺高强,好打抱不平。从此,当地的地痞流氓再也不敢胡作非为,见到磨勒都绕道走。

又有一次,苏州知府的公子强抢民女,被磨勒得知。他连夜潜入知府衙门,将公子暴打一顿,还在他脸上画了一只乌龟,留下字条:“欺压良善,天理不容!”知府气得半死,却不知是谁干的,只能不了了之。

磨勒的侠名渐渐在江南传开,人们称他“昆仑义士”。崔生和红绡女劝他收敛一些,以免惹来麻烦。磨勒笑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此乃大丈夫所为,有何惧哉?”

转眼过了五年,崔生和红绡女已有了一双儿女,生活美满。这日,磨勒找到崔生,道:“公子,我在你家多年,蒙你厚待,如今见你生活安定,我也该走了。”

崔生大惊:“磨勒,为何要走?我们正要报答你的大恩大德,你怎能离去?”红绡女也含泪道:“磨勒大哥,你我早已是一家人,为何要弃我们而去?”

磨勒叹了口气:“我本是昆仑国人,流落中原多年,如今思乡心切,想回去看看。再说,我性喜自由,不愿久居人下。公子娘子待我恩重,此生不忘,只是缘分已尽,就此别过。”

崔生见他去意已决,知道无法挽留,便取出许多金银,要赠予磨勒。磨勒笑道:“公子,我要这些何用?我一身功夫,走到哪里都饿不着。”他只取了些盘缠,又对崔生和红绡女嘱咐了一番,便告辞而去。

崔生和红绡女送他到路口,只见磨勒挥了挥手,转身大步离去,身影很快消失在人群中。二人望着他离去的方向,久久不愿回屋,想起他当年助主会红绡、勇斗勋臣的壮举,不禁感叹:“真乃千古侠士也!”

磨勒离开苏州后,一路西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昆仑国。此时的昆仑国已非昔日模样,战火频繁,民不聊生。磨勒见此情景,便利用自己的武艺,召集乡勇,保卫家园,竟被当地人推举为头领。

他在昆仑国推行新政,训练士兵,发展生产,很快便使一方安定下来。当地百姓感激他的恩德,称他为“昆仑之神”。磨勒在昆仑国生活了多年,直到终老,再也没有回到中原。

而崔生和红绡女在苏州一直生活到老,他们时常向儿女讲述磨勒的故事,让后代记住这位恩重如山的侠士。他们的儿女长大后,也都成了正直善良的人,在江南一带颇有声望。

后来,有人将磨勒助主会红绡的故事写成话本,在勾栏瓦舍中演唱。到了晚唐,文人裴铏将其整理成《昆仑奴》一文,收入《传奇》一书,从此,昆仑奴磨勒的侠名传遍天下。

书中赞道:“磨勒,一奴仆也,而能捐躯为义,蹈险如夷,其智过乎谋士,其勇胜于武士,虽古之豫让、专诸,不能过也!观其助崔生脱红绡于金窟,斗勋臣于长安,何其壮也!后归昆仑,保境安民,何其智也!真乃千古奇奴,万世侠士!”

后人读此传,皆为磨勒的侠义所感动,有诗叹曰:

“长安侠气贯长虹,力助崔生会玉容。

三问玄机通密意,一肩胆色破樊笼。

江湖此去留青史,异域归来建大功。

莫谓昆仑多异类,此奴端的胜人雄。”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