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24章 长恨歌传天宝恨 马嵬魂断李杨情

天宝遗音断玉阶,马嵬尘土埋香钗。

长生殿里盟犹在,空对梨花月满街。

列位看官!上回书说到安禄山渔阳起兵,搅得大唐天翻地覆,玄宗皇帝仓皇西逃,在马嵬坡上演了一场红颜殒命的悲剧。今日便要细说这李唐天子与杨妃玉环的爱恨情仇,道一段流传千古的《长恨歌》。这故事里有盛唐的繁华如梦,有帝王的痴心错付,更有那江山美人难以两全的千古遗恨。且听我从天宝年间说起——

且说唐玄宗李隆基,早年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真个是文治武功冠绝一时。可到了天宝年间,这位风流天子渐渐倦怠朝政,一门心思沉溺享乐。后宫佳丽三千,却偏偏对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一见倾心。这杨玉环本是弘农杨氏女,生得如何模样?且看她:

云鬓堆鸦,粉面含春。眉如远山含黛,目似秋水横波。樱唇不点而朱,檀口轻开似燕语。腰肢袅娜,胜似杨柳扶风;体态丰腴,恍若牡丹带露。行走时环佩叮当,恰似环佩鸣玉;谈笑处风华绝代,直教百花失色。更兼善歌舞,通音律,一曲《风华羽衣》舞罢,直让满朝文武目瞪口呆,玄宗皇帝更是魂不守舍。

玄宗皇帝为得此佳人,先是下旨让杨玉环出家为尼,号“太真”,再暗中接入宫中,不久便册封为贵妃。自此之后,“**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每日里与贵妃在长生殿里焚香许愿,在沉香亭畔赏玩牡丹,又命乐师李龟年谱曲,贵妃亲自舞那《霓裳羽衣曲》,真个是“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贵妃得宠,杨家也跟着鸡犬升天。大姐被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皆可自由出入宫禁。尤其是贵妃的兄长杨国忠,本是个嗜赌如命的无赖,却因此平步青云,做到了宰相之位。这杨国忠凭借妹妹的恩宠,在朝中结党营私,卖官鬻爵,把个开元盛世的底子折腾得够呛。当时民间流传着歌谣:“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门楣。”说的便是杨家势大,连生男育女的观念都变了。

玄宗皇帝对贵妃的宠爱到了何等地步?贵妃喜食岭南荔枝,玄宗便下令修建“荔枝道”,派快马从岭南日夜兼程运送,道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那荔枝从摘下到送入长安,不过三日,色香味俱全,却不知累死了多少匹骏马,耗费了多少民脂民膏。

列位,这玄宗皇帝与贵妃的恩爱,真个是羡煞旁人。那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之日,玄宗与贵妃在长生殿中,仰望星空,焚香盟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人相拥而泣,只道此情此景,当永世不忘。却不想,这海誓山盟,最终竟成了长恨悲歌的注脚。

正当玄宗与贵妃沉醉在温柔乡里时,边镇的危机早已暗流涌动。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本是个胡人,因善谄媚而得玄宗宠信,甚至认了贵妃做干娘。这安禄山生得肥胖,却能跳胡旋舞,每次入宫,都逗得玄宗与贵妃哈哈大笑。谁能想到,这看似憨直的胖子,心中却藏着狼子野心。

安禄山见朝政**,玄宗年迈,便暗中招兵买马,囤积粮草。他手下有十五万精兵,皆是身经百战的边兵,战斗力极强。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在渔阳起兵反唐。一时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叛军一路势如破竹,河北州县望风而降。消息传到长安,玄宗起初还以为是谣言,待探马接连报来,才惊觉大祸临头。朝堂之上,百官惊慌失措,唯有杨国忠大言不惭地说:“陛下勿忧,安禄山不出十日,必为部下所杀!”玄宗将信将疑,急命封常清、高仙芝率军平叛,却因准备不足而接连败北。

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六月,安禄山叛军攻克潼关,长安失去屏障,危在旦夕。玄宗皇帝再也坐不住了,在一个黎明,带着贵妃、杨国忠等少数皇亲国戚,在禁军将领陈玄礼的护卫下,悄悄逃离长安。随行的还有太子李亨、公主、妃嫔等数千人,仓惶西逃,直奔四川而去。

队伍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已是人困马乏。禁军将士连日奔波,又听闻长安陷落,心中怨恨不已,皆道是杨国忠误国,才导致今日之祸。禁军首领陈玄礼素来忠直,见将士们群情激愤,知道若不有所行动,恐生哗变。

恰在此时,有吐蕃使者拦住杨国忠的马,向他诉说饥饿。将士们见状,大喊:“杨国忠与吐蕃勾结谋反!”随即万箭齐发,杨国忠中箭落马,被将士们乱刀砍死,割下首级示众。接着,将士们又包围了玄宗的行宫,要求处死杨贵妃,道是“贼本尚在!”

玄宗闻讯,大惊失色,走出宫门,对将士们好言安抚,命他们散去。但将士们怒目而视,不肯离去,陈玄礼进言道:“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玄宗沉吟良久,叹道:“贵妃深居宫中,何知国忠反谋?”高力士在一旁劝道:“陛下,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犹在左右,他们岂能心安?望陛下三思,将士安则陛下安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玄宗望着宫内,想到与贵妃的恩爱岁月,不禁老泪纵横。但此时刀架在脖子上,容不得他犹豫。他转过身,对高力士说:“就依将士们吧……”说罢,踉跄着走进内室,瘫倒在榻上。

高力士含泪走进贵妃的房间,只见贵妃已是泪流满面,颤声问道:“陛下如何处置妾身?”高力士哽咽道:“贵妃娘娘,事已至此,望娘娘保重……”说罢,奉上三尺白绫。贵妃望着窗外,遥想当年长生殿的盟誓,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不禁悲从中来,泣不成声。她对着皇宫的方向拜了三拜,然后走进佛堂,自缢于梨树下,时年三十八岁。

贵妃死后,将士们才解围散去。玄宗命人将贵妃草草安葬,然后继续西行。一路之上,玄宗触景生情,见月伤心,闻铃肠断。行至斜谷口,恰逢霖雨连绵,栈道上的铃声与雨声交织,玄宗想起贵妃,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后来,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至德二载(公元757年),郭子仪率军收复长安,玄宗才得以返回京城。回到长安后,玄宗住在兴庆宫,每日里对着贵妃的画像唉声叹气,茶饭不思。他命人将贵妃的坟墓迁回长安,开棺一看,却见肌肤已腐,唯有胸前的香囊尚在。玄宗捧着香囊,泪如雨下,命画工将贵妃的容貌画在殿壁上,每日对画倾诉。

就这样过了几年,玄宗对贵妃的思念有增无减。他听说有个叫杨通幽的方士,能上天入地,寻找魂魄,便命他去寻访贵妃的踪迹。这杨通幽先是上了九天,遍寻月宫不见;又下了黄泉,查遍地府也无。最后,他想起海外有仙山,便驾着祥云,四处寻觅,终于在东海之上,找到了一座名为“蓬莱”的仙山。

仙山之上,有一座“玉妃太真院”,院内有一仙子,正是杨贵妃的魂魄。她听说玄宗派来使者,急忙整理仙装,走出殿来。但见她:

头戴紫金凤冠,身披云霞羽衣。面如秋水映明月,目似春山含晓烟。虽无人间富贵妆,却有天上神仙态。

贵妃见到玄宗的画像和信物,泪如雨下,问道:“陛下可还安康?”又取出金钗一股,钿盒一半,让使者带回,道:“为我谢陛下,愿世世为夫妇。”说罢,又想起长生殿的誓言,遂吟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使者回到长安,将信物和贵妃的话告诉玄宗。玄宗听后,更是悲痛欲绝,从此一病不起。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玄宗在孤独与思念中驾崩,享年七十八岁。

列位,这李杨的悲剧,感动了无数后人。到了中唐时期,大诗人白居易有感于此,遂作《长恨歌》,将这段爱情悲剧写得荡气回肠。诗中既有“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的盛唐气象,也有“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凄惨场景,更有“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千古遗憾。

白居易写这首诗时,距离安史之乱已过去五十多年,但人们对这段历史的感慨却从未停止。有人说,这是红颜祸水的例证;有人说,这是帝王爱情的悲歌;还有人说,这是盛唐由盛转衰的缩影。其实,杨贵妃不过是个被命运捉弄的女子,她的美貌既是福,也是祸。而玄宗皇帝,前半生是励精图治的明君,后半生却成了耽于享乐的昏君,最终落得个国破家亡、爱人惨死的下场,怎不令人唏嘘?

这《长恨歌》一传出来,便风靡天下,人人争相传诵。后来,陈鸿又作《长恨歌传》,将故事详细记载下来,使得这段悲剧更加深入人心。直到今天,人们来到马嵬坡,来到华清宫,依然能感受到那段历史的余温,听到那首悲歌的回响。

列位看官,这正是:

开元盛世转头空,天宝繁华一梦中。

唯有长生殿里月,至今犹照马嵬风。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