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2章 李密献策瓦岗强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2章 李密献策瓦岗强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25 21:55:17 来源:全本小说网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的某个黄昏,隋炀帝杨广的龙舟正巡游在涿郡运河上,船头的鎏金铜龙在夕阳下闪着冷光。而在百里之外的官道上,一个头戴毡帽的年轻人正策马狂奔,腰间佩刀随着马蹄颠簸,刀鞘上刻着的「蒲山公」三个字已被磨得模糊——这人正是李密,此时他刚从杨玄感兵败的乱军中逃出,身后是隋军遍野的缉捕令。谁也想不到,这个被朝廷画影图形的钦犯,日后会成为搅动中原局势的「魏公」,甚至在长安的宫墙上,留下「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的讨隋檄文。

一、牛角挂书:贵族公子的反骨

李密的家世,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顶配官N代」。曾祖父李弼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父亲李宽官至隋朝上柱国。这样的出身,让他年轻时就得以入宫当值,成了隋炀帝仪仗队的亲卫。《隋书》记载,有次杨广在仪仗中瞥见李密,突然停步对左右说:「那个黑面少年眼神太尖锐,别让他在朕跟前伺候了。」就这一句话,李密丢了铁饭碗。

被踢出皇宫的李密并未消沉,反而干了件流传千古的事——他骑牛读书。据《新唐书》记载,他常把《汉书》卷在牛角上,一手牵缰绳,一手翻书页。越国公杨素在路上撞见这场景,好奇追问:「何书生勤如此?」李密答:「读项羽传耳。」杨素大为欣赏,回家就对儿子杨玄感说:「李密见识气度,非尔等所及。」这段「牛角挂书」的典故,后来成了励志教科书,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李密读的《项羽传》,暗藏着他对现实的不满——项羽推翻暴秦,不正像他想推翻隋朝吗?

大业九年,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反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密。当时李密献上三策:「上策袭涿郡,断炀帝退路;中策取长安,控天下枢纽;下策攻洛阳,引隋军主力。」他特意强调:「今百官家眷皆在洛阳,攻洛阳必引隋军死战,此下策也。」可惜杨玄感拍着大腿说:「君之下策,乃我之上策!」坚持攻打洛阳,结果被隋军主力围歼。兵败时,杨玄感对李密说:「悔不听君言!」遂自刎而死。李密乔装成难民,一路颠沛流离,最终逃向了河南瓦岗寨——那里,有个叫翟让的草莽英雄,正等着他的「王佐之才」。

二、瓦岗初啼:从阶下囚到座上宾

瓦岗寨位于今河南滑县,因地势险要成了流民聚集之地。翟让本是东郡法曹,因犯法被判死刑,狱吏黄君汉佩服他胆识,偷偷放了他:「翟法司有霸王之相,怎能死在监狱里?」翟让逃到瓦岗后,带着徐世积(jì)、单雄信等兄弟啸聚山林,起初只是打家劫舍,直到李密到来。

《旧唐书》记载,李密刚到瓦岗时,翟让的部下怀疑他是隋军奸细,把他绑在树上准备处死。李密面不改色,朝着翟让大喊:「足下聚义兵,难道只是为了抢劫?若想成就大业,就该听我一言!」翟让见状,亲自为他松绑。李密坐下就分析时局:「如今杨广三征高句丽,百姓流离失所,关东饥荒遍野。昔楚霸王起于江东,汉高帝兴于沛泽,足下以瓦岗之险,率精锐之众,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何愁天下不归心?」这番话直击翟让痛点——他虽为盗魁,却一直苦于师出无名。

李密的「画饼」很快见效。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他献策奇袭荥阳周边县城,缴获大批粮草。隋朝派名将张须陀率军镇压。这张须陀是隋军的「救火队长」,此前在山东连败王薄、孙宣雅等起义军,号称「所到之处,贼皆溃散」。翟让听说张须陀来了,吓得想跑路,李密却胸有成竹:「张须陀有勇无谋,且士卒骄横,可一战擒之。」

他设下的埋伏堪称经典:让翟让率主力正面迎战,佯装败退;自己则带数千精兵埋伏在大海寺(今河南荥阳东北)周边的芦苇荡中。张须陀果然轻敌追击,等隋军进入埋伏圈,李密一声令下,伏兵四起。《资治通鉴》记载,当时「密发伏掩之,须陀众溃」,张须陀虽连杀数人,却被瓦岗军层层包围,最终长叹:「兵败如此,何面见天子乎!」自刎而死。此战后,瓦岗军声威大震,李密也从「阶下囚」变成了「李长史」,拥有了自己的亲兵队伍。

三、洛口惊雷:三十万饥民的选择

李密深知,要成大事,必须拿下战略要地。他盯上了洛口仓——这是隋朝最大的粮仓之一,位于今河南巩义,存粮足够百万大军吃数年。当时洛口仓仅有数千隋军把守,李密对翟让说:「今百姓饥馑,洛口仓米粟山积,若袭而取之,开仓赈济,百万之众可一朝而成!」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春,李密率七千精兵,趁夜奔袭洛口仓。据《隋唐嘉话》记载,他让士兵们换上隋军服饰,谎称是押运粮草的部队,骗开仓门后突然发难,一举擒杀守将。打开仓门的那一刻,瓦岗军惊呆了——仓内粮窖鳞次栉比,每个窖都高数十丈,里面的粟米堆得像小山。李密当即下令:「开仓放粮,任百姓自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消息传开,周边饥民如潮水般涌来。《旧唐书》描述:「老弱襁负,道路相属,众至数十万。」有的百姓干脆在粮仓旁搭起草棚,每天领完粮食就下锅煮食。当时有首民谣唱道:「扶老携幼往瓦岗,只因洛口米粟香。官府如狼又似虎,不如瓦岗做大王。」李密趁机收编流民,瓦岗军从万余人迅速扩充到三十万,成为中原最强大的起义军。

实力壮大后,李密的野心也开始膨胀。翟让虽然豪爽,但毕竟格局有限,他的部下甚至劝他:「李密是贵族,怎会久居人下?不如先下手为强。」翟让却摆摆手:「若无李密,我等还只是草寇。」为了安抚李密,他竟主动让出首领之位,还说:「我翟让本是亡命之徒,得遇魏公,乃天意也!」于是,李密在洛口仓城登基,自称「魏公」,建元「永平」,设立三司六卫,俨然一个小朝廷。

四、权力毒酒:从兄弟到仇敌

李密称帝后,发布了那篇名垂青史的《讨隋炀帝檄文》。文中痛斥杨广「弑父、杀兄、奸母、虐民」,尤其「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一句,成了声讨暴君的千古绝唱。檄文传到长安,李渊看后对李世民说:「李密言辞犀利,真大丈夫也!」

但权力的蜜糖里,早已埋下毒药。翟让的哥哥翟弘曾半开玩笑地对李密说:「你要是不想当魏公,把位置让给我也行啊!」这话让李密起了杀心。此时的瓦岗军,表面上以李密为尊,实则翟让的旧部如单雄信、徐世积等仍掌握兵权。据《资治通鉴》记载,李密的谋士房彦藻进言:「翟让贪愎不仁,迟早必乱,不如早除之。」

大业十三年十一月,李密设下鸿门宴。他邀请翟让到自己营帐饮酒,席间拿出一张良弓让翟让试射。当翟让低头拉弓时,李密的亲信蔡建德突然从背后挥刀,将翟让砍倒在地。翟让临死前大喊:「我何罪?」李密冷冷道:「欲乱我军!」同时被杀的还有翟让的弟弟翟宽、部将王儒信。徐世积想逃,被门卫砍伤脖子;单雄信跪地求饶,才保住性命。

这场血腥的内讧,成了瓦岗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虽然李密随后安抚翟让旧部,说「罪止翟让一家」,但军心已散。《新唐书》记载,此后「瓦岗诸将,始有疑贰」。而此时,隋朝派王世充率大军逼近洛阳,一场决定中原归属的大战即将爆发。李密站在洛口仓城墙上,望着远处王世充的营垒,或许不会想到,他亲手埋下的权力地雷,终将在最关键的时刻引爆——那个曾经被他视为草寇的翟让,其实才是瓦岗军真正的灵魂。

当李密在洛口仓开仓放粮时,他以为自己握住了民心;当他举起屠刀时,他以为自己清除了障碍。但他没明白,草莽英雄的江湖义气,有时比冰冷的权力更能凝聚人心。瓦岗寨的强盛,始于他的智谋,也终于他的猜忌。而中原的棋局,早已在他砍下翟让头颅的那一刻,悄然转向了另一个结局。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