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2章 高平陵变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2章 高平陵变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25 21:55:17 来源:全本小说网

一、洛城惊蛰:病虎暗藏爪牙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正月初六的洛阳城,尚笼罩在残冬的薄雾里。魏帝曹芳要去高平陵祭拜生父魏明帝曹叡,大将军曹爽与弟弟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散骑常侍曹彦等宗亲,浩浩荡荡随驾出行。这支队伍旌旗蔽日,车马喧阗,连随从的伶人歌伎都带了一整队——曹爽掌权这几年,早把“辅政大臣”的担子扔到九霄云外,天天带着兄弟们宴饮作乐,《三国志》说他们“纵酒作乐,无复君臣之礼”,活脱脱一群纨绔子弟。

而在洛阳城内的舞阳侯府,七十三岁的司马懿正扶着婢女的手,“颤巍巍”地走到窗边。他望着曹爽队伍远去的方向,眼里浑浊的光突然锐利如鹰隼。旁边侍立的长子司马师展开一幅手绘地图,低声道:“父亲,中护军蒋济、太尉王凌已按计控制武库,太仆王观接管中领军营,洛阳城门校尉已换为咱家心腹。”

《世说新语》载,司马师为筹备此变,暗中豢养了三千死士,散居洛阳各处,平日互不相识。政变当日,三千人突然集结于司马府前,“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这事儿堪比现代谍战片,足见司马师的心机深沉。

谁也想不到,这个被曹爽认定为“行尸走肉”的老头,竟在暗中布下天罗地网。早在曹爽排挤他做太傅时,司马懿就开始装病,连吃饭都要婢女喂食,说话颠三倒四。曹爽派李胜去探病时,他故意把“荆州”听成“并州”,把粥喝得满脸都是(详见上章),成功麻痹了对手。但暗地里,他与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联络朝中不满曹爽的老臣,只等一个绝佳时机。

此刻的洛阳,就像一口即将沸腾的锅。曹爽带走了京城主要的禁军,城内空虚,恰是“老狐搏兔”的最佳时刻。司马懿突然挺直腰板,甩掉婢女的手,声音洪亮如钟:“取吾甲胄来!”那副龙钟老态瞬间消失,仿佛蛰伏多年的猛虎终于露出獠牙。

二、太后懿旨:师出有名的权谋戏

司马懿第一步棋,是控制永宁宫的郭太后。郭太后是曹叡的皇后,曹爽专权时曾将她软禁,两人早有嫌隙。司马懿带着蒋济等老臣入宫,“奏请”太后下旨废黜曹爽兄弟。《魏氏春秋》记载,司马懿的奏疏写得义正词严,列举曹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僭宫廷,外专威权”等罪,最后喊出一句狠人话:“爽若不从命,臣便当勒兵护驾,还幸许昌,以顺天命!”——意思是你曹爽要是不听话,我就带兵把皇帝弄到许昌,另立朝廷!

这手“挟太后以令诸侯”玩得比曹操还溜。拿到太后懿旨,司马懿立刻以“太傅”身份接管洛阳兵权,派司徒高柔代理大将军,进驻曹爽的军营;派太仆王观代理中领军,接管曹羲的军队。高柔对着曹爽军营将士喊话时,说了句耐人寻味的话:“曹爽背弃顾命,图谋不轨,太傅此举是为国家除害,尔等皆忠义之士,何去何从,当速决!”(《三国志·高柔传》)

城中百姓听说太傅“清君侧”,大多拍手称快。曹爽掌权时,任人唯亲,把弟弟曹羲、曹训都封了侯,连心腹何晏、邓飏、丁谧等人都成了朝廷新贵。这帮人天天搞“革新”,实则排除异己,洛阳城里早有民谣唱道:“何、邓、丁,乱京城。”(《魏略》)而司马懿多年经营,素有“忠勤王室”的名声,此刻以“拨乱反正”自居,轻易就占据了道德高地。

三、智囊奔命:桓范的“驽马恋栈”之叹

就在司马懿控制洛阳时,一个关键人物骑着快马冲出了城门——他是大司农桓范,人称“智囊”。桓范跟曹爽是老乡,素来被视为曹爽一党。当他听说司马懿政变,立刻断定:“皇帝在曹爽手里,咱得去高平陵!”

守城的司蕃是桓范过去的下属,桓范假称有太后诏书,要去高平陵传旨。司蕃怀疑,桓范拔出佩剑呵斥:“你难道不认识我吗?还敢阻拦王命!”司蕃吓得赶紧放行。跑出城后,桓范回头对司蕃大喊:“司马懿谋反,你快跟我走!”司蕃这才反应过来,可惜为时已晚。

(桓范为何被称“智囊”?《魏氏春秋》载,曹爽辅政时,凡事都要问桓范意见,桓范常“献策画谋”,但曹爽往往不听。此次政变,桓范星夜奔往高平陵,正是想做最后一搏。)

见到曹爽,桓范气喘吁吁地说:“大将军,洛阳被司马懿占了!现在唯有带着天子去许昌,调集四方兵力讨伐他!”他怕曹爽犹豫,又补充道:“您是大将军,手握天子,谁敢不从?我大司农印在此,足以调动全国粮草!”(“大司农印”是掌管国家财政的信物,桓范这话相当于说“钱和粮我都有,咱跟他干!”)

谁知曹爽兄弟面面相觑,半天没吭声。曹爽瘫在椅子上,抓着头发喃喃道:“我……我现在这样,就算回去,还能保住富贵吧?”桓范气得直跺脚,指着曹爽鼻子骂:“你父亲曹真那样的英雄,怎么生出你们这堆废物!现在好比骑在老虎身上,下去就得被吃了!你没听说过‘驽(nú)马恋栈豆’吗?劣马舍不得马槽里的豆子,你就舍不得洛阳的家业?”(“驽马恋栈”典出《晋书》,比喻目光短浅,贪恋小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曹爽的弟弟曹羲低着头,半晌说:“哥哥,桓先生说得对,可……我们哪有打仗的本事?”原来这哥儿几个平日只知吃喝玩乐,根本没打过仗,一听说要动刀动枪,早吓得魂飞魄散。桓范见劝不动,仰天长叹:“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矣!”(曹真字子丹,“犊”即牛犊,骂他们是蠢牛)

四、“洛水为誓”:老狐的空手套白狼

司马懿料到曹爽会犹豫,便派老臣蒋济去送信。蒋济跟曹爽父亲曹真曾是同事,也算看着曹爽长大的。他在信里说:“司马懿只是想夺你的兵权,没别的意思,你只要交出大将军印,还能回去做个富家翁,安享晚年。”(《三国志·曹爽传》:“唯免官而已,以洛水为誓。”)

“洛水为誓”是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古人以江河为誓,认为违背誓言会遭天谴。司马懿让蒋济拿洛水担保,等于赌上自己的信誉。曹爽一看信,心里更动摇了。这时,司马懿的心腹许允、陈泰也来劝降,说太傅只是要清除君侧小人,对大将军绝无恶意。

《世说新语》载,曹爽有个亲信叫辛敞,是辛毗的儿子。辛敞听说司马懿政变,问姐姐辛宪英该怎么办。辛宪英说:“太傅此举,是为了杀曹爽罢了。”辛敞问:“那我要跟着曹爽吗?”辛宪英答:“为人臣子,不能不知大义。曹爽固然不是忠臣,但你身为他的部下,应该去尽忠,只是要见机行事,别跟着他送死。”后来辛敞果然去了高平陵,曹爽投降后,司马懿因他“守义”,并未追究。这故事里的辛宪英,堪称三国第一奇女子。(辛宪英我在三国红颜录一卷中已经详细叙述过了)

曹爽从晚上坐到天亮,终于拍板:“投降!就算不当大将军,我好歹还是个侯爷,家里有的是钱,够我这辈子花了!”桓范当场嚎啕大哭:“我今天跟着你们,肯定要被灭族了!”

于是曹爽派人向司马懿投降,还把佩剑扔在地上,说了句蠢话:“太傅果然是为了国家,我现在就把兵权交出来。”(《魏氏春秋》:“爽竟委身受戮,谓其能以通家年少待之也。”)他带着皇帝回洛阳时,百姓们站在路边看,有人指着他笑:“这就是那个天天吃喝玩乐的大将军啊!”

五、屠刀落下:“缧绁(léi xiè)之祸”的谶言

曹爽一回到洛阳,就被司马懿软禁在府里。司马懿派了八百士兵围着曹府,在四角架起高楼,派人日夜监视。曹爽想出去打个猎,楼上就喊:“大将军要出门啦!”想在家种个菜,楼上又喊:“大将军在院子里呢!”气得曹爽在府里团团转。

没过几天,司马懿就翻脸了。他让人搜查曹爽的家,搜出数千件铠甲兵器,立刻以“谋反”罪名论处。原来,曹爽投降时,司马懿故意没搜他的家,就是等着抓他个“人赃并获”。《晋书·宣帝纪》载,司马懿奏请皇帝:“爽、羲、训、晏、飏、谧、轨、胜、范、当等,谋图神器,大逆不道,宜伏诛灭族。”

(“谋图神器”指图谋皇位,“大逆不道”是古代最高罪名,按律要“夷三族”。这里的“晏、飏、谧”指何晏、邓飏、丁谧,都是曹爽心腹;“轨、胜”指毕轨、李胜;“范”即桓范,“当”指张当,是曹爽的家奴。)

曹爽这才明白,自己中了老狐狸的计。他哭着对弟弟曹羲说:“早听桓范的话,哪会有今天!”但后悔也晚了。司马懿下令,将曹爽兄弟及其党羽全部处死,还灭了三族。行刑那天,洛阳菜市场人山人海,何晏、邓飏这些平日里风光无限的名士,一个个披头散发,穿着囚衣,被押上刑场。桓范临刑前,还在破口大骂:“司马懿老匹夫,你骗我!”(《魏氏春秋》:“范哭曰:‘曹子丹好人,生卿五六头肉,今桓范随而灭门也!’”)

更狠的是,司马懿连已经去世的人都没放过。曹爽的党羽夏侯玄的叔叔夏侯霸,当年怕被司马懿迫害,逃到了蜀汉,司马懿就把夏侯玄抓起来关着。还有个叫李丰的,之前想除掉司马师,被打死了,司马懿也要把他的尸体挖出来示众。一时间,洛阳城里人人自危,连小孩子打架都不敢说“学司马懿”。

六、冢虎登顶:魏晋易代的序章

高平陵之变,是司马懿人生中最惊险也最成功的一次豪赌。他以七十三岁高龄,用一场漂亮的政变,彻底铲除了曹魏宗亲的势力,为司马家族篡魏铺平了道路。《三国志》的评语很有意思:“司马懿有雄豪志,又知进取,而明帝弗之制,非唯安忍,亦其有以也。”翻译成白话,就是说司马懿野心大,又懂得抓住机会,魏明帝没压制住他,不只是因为他心狠,也是因为他确实有本事。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