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3章 甄宓:洛水之畔的惊鸿绝色

建安九年(204年)的邺城,城门在晨雾中缓缓开启。袁府的马车碾过青石板路,车上端坐着的女子掀开帘幔,露出半张如玉容颜——云鬓堆翠,肌肤若凝脂浸雪,眉似远山含黛,眼若秋水横波,唇角一抹浅淡笑意,恰似春日枝头将绽未绽的桃花。这便是袁绍次子袁熙之妻甄宓(mì),彼时的她尚不知晓,命运的丝线即将将她卷入曹氏父子的风云际会。

正史中的甄宓,在《三国志·魏书》中留有记载:"文昭甄皇后,中山无极人,明帝母,汉太保甄邯后也,世吏二千石。"寥寥数语,道不尽她传奇的一生。野史《魏略》称其自幼便异于常人,八岁时,府外有杂耍艺人表演,家中姐妹纷纷登楼观看,唯有她端坐不动,旁人问起,她只淡淡道:"此岂女子之所观邪?"九岁时,她已熟读诗书,常借用兄长笔墨习字,兄长笑言:"汝当习女红,学文欲作女博士邪?"她却正色答:"闻古者贤女,未有不学前世成败,以为己诫。不知书,何由见之?"这般见识,在当时女子中实属罕见。

袁绍听闻甄家有女如此,便为次子袁熙求娶。嫁入袁府后,甄宓以贤德闻名,侍奉婆婆刘氏极为恭谨。建安九年,曹操攻破邺城,曹丕率先冲入袁府,只见一位女子蓬头掩面,瑟瑟发抖。曹丕上前将她扶起,拨开额前乱发的刹那,目光骤然凝滞——纵使形容狼狈,也难掩她眉眼间的清艳,泪光盈盈的双目仿佛藏着洛水波光,苍白的唇色更添几分楚楚动人。《世说新语》载:"魏甄后惠而有色,先为袁熙妻,甚获宠。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曰:'五官中郎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这段记载虽存争议,却足见甄宓容貌之出众,引得曹操父子皆为之侧目。

嫁入曹家后,甄宓很快以温婉贤淑赢得众人赞誉。她深知曹丕妻妾众多,非但不争宠,反而劝诫其他妾室:"夫君年壮,子嗣宜多,汝等当尽心侍奉。"对曹丕的正妻任氏,她也常劝曹丕不可轻易休妻。这般大度,连卞夫人都赞叹:"此真孝妇也!"然而,再动人的容颜、再贤良的品性,也抵不过岁月流转。随着郭女王、李贵人等新人得宠,甄宓渐渐被冷落。她独居邺城旧宅,每日对镜梳妆,望着镜中渐渐生出细纹的眼角,写下"仰清风以叹息,寄余思于悲弦"的诗句,字里行间满是落寞。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甄宓却未能一同前往,仍留邺城。次年,一封赐死诏书突然而至。野史《汉晋春秋》记载,甄宓接诏时,正手持团扇轻扑流萤,听闻消息,手中团扇缓缓落地。她望着窗外明月,轻声道:"妾本寒微,蒙君垂爱,今恩宠不再,死亦何憾?"言罢,饮下毒酒。更有传说,曹丕听信谗言,认为甄宓心怀怨恨,不仅赐死,还下令"被发覆面,以糠塞口"下葬,以防她到阴间告状。一代佳人,就此香消玉殒。

然而,甄宓的故事并未因死亡而终结。她的儿子曹叡即位后,追封她为文昭皇后,并大兴土木修建庙宇祭祀。民间传说,曹叡之所以如此,不仅因母子情深,更因甄宓托梦显灵。野史《甄皇后外传》绘声绘色描述:某夜,曹叡忽见生母身着白衣,立于洛水之畔,月光为她镀上银辉,恍若仙子。甄宓轻声叮嘱:"吾儿当以仁治国,莫学汝父薄情。"梦醒后,曹叡泪流满面,次日便下诏厚葬生母。

更令后人遐想的,是她与曹植之间那段若有若无的情愫。曹植的《洛神赋》原名《感鄄赋》,"鄄"与"甄"古字相通,文中描写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秾纤得中,修短合度"的身姿,"含辞未吐,气若幽兰"的神态,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甄宓。野史《太平广记》记载,曹植曾在甄宓死后,偶然见到她生前佩戴的玉缕金带枕,睹物思人,悲从中来,遂作此赋。尽管这一说法并无确凿史料支撑,却为两人的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千年后的洛水之畔,仍有人追寻着甄宓的踪迹。春日里,岸边桃花灼灼,仿佛她眉间的胭脂;秋夜中,月光洒落河面,恰似她眼中的清辉。她的一生,如同一场绚烂却短暂的烟火,从袁家儿媳到曹家宠妾,再到被赐死的怨妇,最后成为被追封的皇后。她的美貌与才情,她的贤良与哀怨,都化作历史长河中的点点星光,在泛黄的史册里,在文人的诗词中,在百姓的传说间,诉说着那个时代女子的无奈与悲哀。正如后人所叹:"玉枕金缕已成空,洛水千年忆惊鸿。纵使容颜倾天下,难敌君心转如蓬。"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