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5章 徐晃传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5章 徐晃传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25 21:55:17 来源:全本小说网

一、樊城解围的神兵天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八月,樊城被关羽围困已达数月,城墙多处崩塌,守将曹仁望着城外连绵的蜀军营帐,心中已生绝望。突然,西北方向尘土飞扬,一支军队如神兵天降,旗上写着斗大的"徐"字。为首将领金盔金甲,正是徐晃,字公明,河东杨县(今山西洪洞)人。

当时关羽主力驻扎在围头和四冢,徐晃采用"声东击西"之计,扬言要攻打围头,却秘密率军突袭四冢。《三国志》记载:"晃扬声当攻围头,而密攻四冢。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三国志·魏书十七》)野史称,徐晃战前曾给关羽写信道:"公明虽与君有旧,然国事为重,今日当与君决一死战。"(《蜀记》)

关羽收到信后,在军帐中踱步良久,对关平说:"徐公明真乃忠义之士,然樊城不可不破。"两军对垒时,关羽拍马向前,想与徐晃叙旧,徐晃却举起大斧喝道:"得关云长头,赏金千斤!"(《三国志·魏书十七》)关羽大惊:"公明何出此言?"徐晃答:"此国家事耳。"(《三国志·魏书十七》)说罢挥斧直取关羽,两人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最终因蜀军后队混乱,关羽才撤军。

二、周亚夫风的治军典范

徐晃治军之严,在曹魏将领中首屈一指,曹操曾称赞他:"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三国志·魏书十七》)周亚夫是西汉名将,以治军严格着称,曹操以此作比,可见对徐晃的推崇。

《三国志》记载:"徐晃性严整,治兵常如临敌,诸将莫及也。"(《三国志·魏书十七》)野史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徐晃率军返回洛阳时,军队在城外驻扎,曹丕派使者慰问。使者进入营寨后,见士兵们"甲胄鲜明,兵器锐利,虽闲暇时,亦如临战状"(《魏书》),不禁感叹:"徐将军之兵,真有周亚夫之风!"

更绝的是徐晃的"军营令":凡士兵受伤,必须及时报告,隐瞒者斩;凡战利品,必须登记造册,私藏者斩;凡行军途中,敢践踏农田者斩。据《魏晋世语》记载,有次徐晃的坐骑受惊,踩坏了一小块麦田,他竟要自刎谢罪,被部下拦住,最后割发代首,此事在军中传开后,再无人敢违反军纪。

三、箭伤之谜的历史真相

关于徐晃的死因,正史与演义差异极大。《三国志》明确记载:"徐晃病笃,遗令敛以时服。"(《三国志·魏书十七》)即徐晃是病死的,临终前留下遗言,用普通衣服入殓,不要厚葬。

但《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却写道:"只见一彪军赶来,乃是徐晃。晃乘马抡斧,直奔城下,叫曰:'反贼孟达,早早受降!'达大怒,急开弓射之,正中徐晃头额,魏将救去。徐晃到寨,取了箭头,血流不止,当夜身死。"这种说法其实是罗贯中的艺术加工,历史上的孟达反叛发生在太和元年(227年),而徐晃去世时间应为太和元年或二年(227或228年),即便参与平叛,也不可能被孟达射死。

野史《魏氏春秋》提供了另一种说法:徐晃晚年患上"疽疮"(一种毒疮),起因是樊城之战时中了关羽的流矢,当时未在意,多年后旧伤复发。这种说法虽无确证,却比中箭而亡更符合逻辑。

四、严整人生的历史回响

徐晃的一生,以"严整"和"长驱直入"为标签。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徐晃性严整,而有谋略,虽古之名将,未能过也。"(《三国志·魏书十七》)樊城解围战中,他"长驱直入"的战术被写入兵书,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

在民间传说中,徐晃被塑造成"斧神",据说他的开山斧重达八十斤,挥舞起来虎虎生风。河南洪洞的徐晃故里,至今流传着"徐晃治军,夜不卸甲"的故事,说他即便在家休息,也穿着内衣睡觉,以便随时应战。

徐晃死后,曹丕追谥他为"壮侯","壮"在谥法中意为"威德刚武",恰是他一生的写照。如今当我们走进樊城古战场,仿佛还能看到徐晃率军长驱直入的英姿,听到他治军时的严明号令。正如后人所叹:"长驱直入解樊城,严整治军天下惊。周亚夫风今犹在,曹魏名将徐公明。"

徐晃用一生证明,在乱世中,除了勇猛和谋略,严明的纪律同样是致胜之道。他的"严整"不仅是对军队的要求,更是对自己人生的态度,这种态度让他在三国乱世中独树一帜,成为后世敬仰的名将典范。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