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中国灵异地标真实地点灵异故事集 > 第133章 四川青城山——古观夜影(4)

李至明看着地上的书,头皮一麻,捡起书就往前殿跑。前殿住着他师兄王道明,比他早出家五年,平时大大咧咧的。

王道明睡的正熟,被李至明叫醒,揉着眼睛迷迷糊糊听他说完,皱着眉问:“你是不是白天练拳累着了?出现幻觉了?”

李至明急了:“真的!窗台上有脚印,书还掉地上了!”

王道明被他缠的没办法,只好披件衣服,拿了把桃木剑,跟着他回后殿。

俩人在殿里转了一圈,窗户插得好好的,供桌后面也没人,就是地上那本书和窗台上的脚印,提醒着刚才不是做梦。

王道明蹲下来看了看脚印,又翻了翻那本《道德经》,“这书……好像不是从供桌第二层掉的。”

李至明一愣:“啥意思?”王道明指着书皮:“供桌第二层的书,书脊上都有个红记号,是师父标的,这本没有。”

他走到墙角的书架旁,果然,书架最上层空了一格,位置和地上的书正好对上。

“可书架在墙角,离供桌有三尺远,书怎么会掉在供桌前?”李至明更懵了。

王道明没说话,从怀里摸出张黄符,贴在供桌后面的墙上,念叨了几句“太上老君教我杀鬼,与我神方”,然后说:“别瞎想了,说不定是老鼠拖的。”

但他说这话时,声音有点虚——老鼠能把书从书架拖到供桌前,还轻轻放下?

第二天一早,观里的老道长听说了这事。

这位老道长姓刘,七十多了,平时话不多,就爱坐在门口晒太阳。

他听李至明和王道明说完,没急着下结论,先去后殿转了转,看了脚印,翻了那本《道德经》,又摸了摸供桌后面的墙壁。

“这经卷,是民国二十三年,观里的云清道长手抄的。”老道长忽然开口,“云清道长圆寂前,就住在后殿,临终前说,‘这些经,我得看着’。”

李至明和王道明都愣了。

云清道长的事,他们只听过一点,说是当年太清宫最有学问的道士,抄了一辈子经,1948年圆寂的,就葬在后山。

“您是说……”王道明没敢说下去。

老道长笑了笑:“山里的老物件,住久了,难免沾点人气。云清道长一辈子疼经卷,许是回来看看,顺手翻了翻。”

他让王道明把黄符揭了,又让人在供桌前多摆了个蒲团,“给老朋友留个座,让他看方便点。”

当天晚上,轮到王道明守后殿。他心里有点打鼓,特意把李至明拉上作伴。

俩人在殿里点了三炷香,坐在竹椅上,谁也没说话。快到半夜时,王道明忽然碰了碰李至明:“你听。”

李至明竖起耳朵,果然,供桌后面又传来“沙沙”声,跟昨晚一样。这次俩人没敢动,就听着那声音响了大概一刻钟,然后没了。

天亮后,他们去看,发现墙角书架上的另一本手抄经卷,被摆在了供桌前的蒲团上,翻开着,正好是云清道长当年批注最多的那一页。

这下王道明信了,回屋跟老道长说:“真有‘老朋友’来翻经。”

老道长点点头:“他又不害人,翻就翻呗,别打扰他就行。”

打那以后,太清宫就又多了个规矩。

后殿值夜的道士,睡前要在供桌前的蒲团上放一杯清茶,早上起来再收。

刚开始,李至明和王道明还怕,后来发现,那“老朋友”除了翻经,啥也不干。

有时候夜里听见翻书声,他们就假装没听见,第二天准能在蒲团上看到一本翻开的经卷,都是云清道长当年常看的那些。

有回王道明值夜,忘了放清茶,早上起来发现,供桌前的经卷上,落了片松针,正好压在“敬天爱人”四个字上。

他赶紧倒了杯茶放上,第二天松针就没了,经卷上还多了个淡淡的茶渍,像是有人用指尖沾着茶点了点。

这事在观里悄悄传着,没往外说。

直到半年后,有个省里来的专家,到太清宫整理古籍,发现那几本云清道长的手抄经卷上,有不少奇怪的痕迹。

不是虫蛀,也不是霉变,像是有人用手指反复摩挲过,尤其在“经在人在”那几句上,痕迹最明显。

专家问老道长:“这经卷平时有人常翻?”老道长笑了:“山里的老朋友翻的。”

专家没听懂,只当是道士们的玩笑,回去写报告时,还特意加了句“经卷保存完好,可见保管者用心”。

这事儿过了几年,不知怎么被来写生的学生捅到了网上。

学生们并没有亲眼见过这些奇事,就是听山下农家乐老板瞎侃,写了篇《青城山道观深夜惊现魅影,民国道士显灵护经卷》。

标题吓人,结果评论区全是调侃:“道长,‘老朋友’用不用充电?道观Wi-Fi密码多少?”“建议开直播,看‘老朋友’翻经,肯定火。”

太清宫的道士们看了,也就笑笑。李至明现在成了中年道士,戴眼镜,话还是不多,但守后殿时,总会多泡一杯茶,摆在蒲团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灵异地标真实地点灵异故事集请大家收藏:()中国灵异地标真实地点灵异故事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王道明后来去了天师洞,每次回太清宫,都要问:“‘老朋友’最近翻哪本经了?”

现在的青城山,游客越来越多。前山修了缆车,后山开了民宿,导游拿着小喇叭编段子:“看那块石头,像不像狐狸?就是当年听经的狐仙变的,摸尾巴能招财——哎,那位大姐别真摸,摸掉漆了景区要罚钱!”

太清宫也成了打卡点,游客爱问道士:“2012年那‘老朋友’是真的不?”

年轻道士们学着老道长的口气:“山里老物件多,沾点人气儿,正常。”

只有李至明,会指着供桌前的蒲团说:“你看那蒲团,总有人坐的样子,反正不是我们弄的。”

有回一个网红主播带着团队来拍“灵异探秘”,非说要在太清宫守夜,抓“魅影”。

李至明没拦着,给他们泡了青城山的苦丁茶,自己搬个小马扎在殿门口坐着。

主播团队架着摄像机守到半夜,啥也没看着,倒是有个小助理起夜,在院子里撞见只白狐狸,吓得尖叫,后来发现是附近农家乐跑出来的宠物狐,毛是染的。

视频发出去,标题改成了《青城山夜探:萌狐惊现,道士淡定喝茶》,点赞还不少。

主播在视频里说:“太清宫的道士说了,所谓‘显灵’,其实是他们自己晚上看书忘了时间,产生的错觉。”

李至明看到了,没解释,只是那天晚上,供桌前的经卷翻开的页数,正好是“不语怪力乱神”那句。

太清宫那本掉在地上的《道德经》,现在装在玻璃罩里,摆在殿角当“镇殿之宝”。

旁边贴了张纸条,是李至明写的:“民国手抄本,内页有淡淡指纹印,非卖品。”

游客围着看,有人说:“这指纹是不是‘老朋友’留下的?”李至明在旁边呵呵直乐:“说不定是当年抄经的道长没擦干净手呢。”

曾经还有人在下山时遇见个卖青城山老茶的大爷,大爷说:“你别听道士瞎扯,2012年那事儿,我知道。准是云清道长嫌他们经书放得乱,回来归置归置!”说完,哈哈大笑。

现在的太清宫,还是老样子。游客来了又走,道士们照旧念经、打坐、晒经书。

供桌前的蒲团上,每天早上都会有一杯清茶,有时还会多一块花生糕。据说给“爱吃甜食的老朋友”留的。

至于那“老朋友”到底是谁,没人较真,就像没人较真山里的雾到底是怎么来的一样。

毕竟,有些事得揣着糊涂装明白,有些事咱得揣着明白装糊涂。

喜欢中国灵异地标真实地点灵异故事集请大家收藏:()中国灵异地标真实地点灵异故事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