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10章 善有善报——归途与传承(全文完)

江南水患平息,柳云生奉旨回京述职。他没有选择最快的官道,而是特意绕了一段远路。马蹄声声,载着他重返那个魂牵梦萦的起点——隐云镇。

多年的官场生涯,并未在他身上留下太多圆滑与世故的痕迹,反而更添了几分沉稳与睿智。当他骑着马,带着几名随从,缓缓走入隐云镇时,故乡的山水依旧,只是镇口那棵老槐树似乎更加苍劲了些。乡亲们早已听闻他高中状元、治水安民的伟绩,全镇老少几乎倾巢而出,聚集在街道两旁,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欢迎这位从家乡走出去的“文曲星”和“柳青天”。

柳云生急忙下马,步行入镇。他见到了已然白发苍苍的父母,撩袍跪倒,泣不成声。母亲抚摸着他的头,父亲则用力拍着他的肩膀,老泪纵横,一切尽在不言中。他没有摆丝毫官架子,与儿时的伙伴、镇上的长辈们亲切交谈,询问家乡的变化,仿佛还是当年那个背着行囊、一心向学的青涩书生。

在家中小住两日后,一个清晨,他独自一人,来到了碧水潭。

潭水依旧清澈如碧玉,四周古木森森,鸟鸣幽幽,时光仿佛在这里停滞。他站在当年救起老龟的岸边,心中感慨万千。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赶考的艰辛,神龟的预警,京城的构陷,金殿的荣耀,江南的洪流……这一路走来,每一次命运的转折,似乎都与这片清潭、与那只灵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从行囊中取出一块早已准备好的青石碑。碑不大,却打磨得十分光滑。他亲自执凿,凝神聚力,在碑上一笔一划地刻下四个古朴的大字:“善缘福地”。又在左下角刻下一行小字:“庚子科状元柳云生敬立,感念神龟恩德,昭示来者。”

他将石碑稳稳地立在潭边最显眼处,后退两步,整了整衣冠,对着深邃的潭水,深深三揖。

“神龟在上,云生此来,特为叩谢恩德。昔日救命点拨之恩,云生永世不忘。此生定当以苍生为念,以善为本,不负天地,不负恩泽。”

潭水无波,唯有清风拂过,带来草木的清新气息。但柳云生却仿佛感受到了一种无声的回应,一种跨越物种与时空的默契与安宁。他知道,那只守护着他的神龟,或许就在这潭水深处,静观着这一切。

回到京城后,柳云生继续在都察院任职。他并未因功高而自傲,反而更加勤勉。他利用职权,大力整顿吏治,弹劾贪官,举荐贤能;他关注民生,屡次上书请求减免赋税,兴修水利,推广教化。他将“善良”与“勇气”融入为政之道,将其视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的言行影响着同僚,也激励着后进的年轻官员,一股清正之风,悄然在部分士大夫中间传播开来。

晚年,柳云生致仕归隐,但他并未完全闲居。他将在朝为官数十年的心得、对经世致用之学的理解,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感悟,着书立说,写成了《云生笔记》、《治水刍议》、《心性浅谈》等着作。在书中,他毫不避讳地记述了自己与碧水潭神龟的奇缘,以此阐释“善有善报,天道循环”之理,强调个人品德与坚韧意志对命运的关键影响。

他的故事,早已不胫而走,从京城到江南,从士林到民间,被编成话本、戏曲,广为传唱。“柳云生与碧水神龟”的故事,成为父母教育子女、先生教导学生最生动的教材。人们记住了那位善良勇敢的秀才,也记住了那只知恩图报的神龟,更记住了故事背后那永恒的箴言:命运,从不辜负一颗赤诚之心。

又是一个宁静的夜晚,致仕后的柳云生坐在自家庭院的老槐树下,仰望着满天繁星。银河璀璨,宇宙无垠。他的一生,仿佛一场漫长而奇妙的旅程,有风雨,有晴空,有低谷,有巅峰。他端起一杯清茶,微微一笑,心中一片光明澄澈。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他轻声自语,“然,持善念为灯,秉勇气为杖,则前路虽有坎坷,终将被照亮,直达彼岸。”

星光如水,温柔地洒满庭院,也洒在这位老人平和而满足的脸庞上。他的故事,似乎结束了,却又仿佛化入了这无垠的星空与流传的佳话之中,永无止境。

——全文完——

喜欢中国古代奇闻录请大家收藏:()中国古代奇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