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5章 义士遗孀,深情追忆

中国古代奇闻录 第5章 义士遗孀,深情追忆

作者:仁德之心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4 15:08:14 来源:全本小说网

一夜风雨洗礼,次日清晨,虔化县城从沉睡中苏醒。空气中弥漫着雨后特有的清新湿润,青石板路被冲刷得干干净净,倒映着初升朝阳柔和的光芒。驿站简陋却干燥温暖的房间里,陈阿福早早醒来。

昨夜经历的一切,如同噩梦般在脑海中反复回放。那三名匪徒狰狞的面目、森寒的刀光、地上泛着绿光的剧毒粉末,尤其是那尊泥塑发出的、救了他性命的沙哑警告……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得可怕。劫后余生的庆幸与对那位张老捕头英灵的深深感激,交织在他心头,让他无法安然躺在驿站床上。

他必须回去,回到那座荒祠,去祭拜,去表达一份迟来的、却是发自肺腑的谢意。

在街边小店匆匆用过早饭,阿福特意去香烛铺子,买了上好的线香、一对粗大的红烛,还有一些纸钱。他挑着担子(瓷器需送到指定地点,不能离身),脚步坚定地再次踏上了通往城外古驿道的路。

雨后的山路格外泥泞难行,山林间雾气氤氲,草木上挂满晶莹的水珠。但阿福心有所念,步履反而比昨日雨中更加沉稳有力。走到半途,却见前方岔路口,捕头周正带着四名衙役,似乎正要往山林中去。

“周捕头!”阿福连忙上前打招呼。

周正见到他,尤其是看到他担子一头挂着的香烛纸钱,微微颔首,眼中露出一丝赞许:“陈阿福?你这是要回那土地祠?”

“正是。”阿福点头,“张老捕头救命之恩,不敢或忘。想去给他老人家上炷香,磕个头。”

周正沉吟道:“你有此心,甚好。不过,昨日那伙匪徒尚未擒获,山林之中未必安全。我等正要前往那一带巡查,搜寻匪徒踪迹,你若不介意,可随我们一同前往,也好有个照应。”

阿福自然求之不得,连忙道谢。于是,一行人结伴,再次向着山腰处的土地祠行去。

再次来到祠前,在明媚的晨光下,祠堂的破败更加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但与昨夜的阴森恐怖相比,却多了一份历经沧桑的孤寂与宁静。然而,令阿福和周正都有些意外的是,祠堂之内,并非空无一人。

一位头发花白、身形佝偻、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裙的老妇人,正背对着他们,蹲在祠堂中央,小心翼翼地将几碟简单的果品和一碗清水摆在神台前(那空空如也的神台,此刻被她擦拭出了一小块干净的地方)。她手中拿着三炷已然点燃的线香,缕缕青烟袅袅升起,带着檀香的气息,驱散着祠内残留的霉味。

听到身后的脚步声,老妇人缓缓回过头来。她面容苍老,布满了岁月刻下的深深皱纹,但眼神却异常清澈平和,带着一种历经磨难后的温润与坚韧。她看到周正,脸上露出一丝熟悉的、带着敬意的笑容,站起身来,微微屈膝行礼:“周捕头,您也来了。”

周正显然认识这位老妇人,连忙上前虚扶一下,语气颇为敬重:“王婆婆,您老人家怎么又独自上山来了?这山路湿滑,很是不便。”

王婆婆轻轻叹了口气,目光转向那空荡的神台和门口的土地泥塑,眼神变得悠远而哀伤,低声道:“过来看看我家老头子。昨天……是他忌日。二十年的忌日了。”

此言一出,陈阿福浑身一震,瞬间明白了这位老妇人的身份——她正是昨夜周正口中,那位为救脚夫而殉职的张老捕头的遗孀,王婆婆!

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与敬意涌上阿福心头。他上前一步,对着王婆婆,深深作了一揖,声音有些哽咽:“您……您就是张老捕头的夫人?婆婆,小子陈阿福,昨夜……昨夜多蒙张老捕头显灵相救,才侥幸捡回一条性命!” 他心中激动,将昨夜如何遇匪,如何被泥塑警告,如何死里逃生的经过,更加详细地、带着真挚情感地向王婆婆叙述了一遍。

王婆婆静静地听着,布满皱纹的脸上,初时是平静,继而露出惊异,当听到阿福描述那泥塑发出“别喝壶中酒,快躲起来”的警告时,她的眼眶迅速红了,浑浊的泪水无声地滑落,沿着深刻的皱纹蜿蜒而下。她并没有嚎啕大哭,但那无声的啜泣,却比任何哭声都更令人心酸。

“是他……一定是他……”王婆婆用粗糙的手背擦去眼泪,声音颤抖着,却带着一种确信无疑的骄傲与思念,“他就是那样的性子……一辈子就记挂着抓坏人,护着老百姓……自己都没了二十年了,魂魄还留在这荒山野岭,守着这条他放心不下的路啊……”

在阿福与周正的搀扶下,王婆婆坐在门廊下一块较为干净的石板上,望着祠堂内斑驳的墙壁,仿佛能穿透时光,看到二十年前的景象。她缓缓道出了那段尘封的、充满血性与悲壮的往事。

那时的黑风帮,比现在更加猖獗,手段更为残忍,是附近几县闻之色变的匪患。张勇时任捕头,立志铲除这伙恶徒。那也是一个秋雨绵绵的傍晚,得到线报,黑风帮数名核心匪徒,劫持了一名过路的年轻脚夫,藏匿于这座当时香火尚存、有庙祝打理的土地祠中,意图勒索其家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中国古代奇闻录请大家收藏:()中国古代奇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张勇得知后,深知时机稍纵即逝,来不及等待大批人手集结,恐匪徒伤害人质或转移逃窜,便只身佩刀,冒着大雨追踪而至。

“他冲进祠堂的时候,那几个杀千刀的匪徒,正在折磨那个可怜的脚夫孩子……”王婆婆的声音带着压抑的痛苦,“老头子二话不说,就和他们拼杀起来。他功夫好,一个人对付三四个亡命徒,硬是护住了那个脚夫,让他先跑……”

祠堂内,刀光剑影,怒吼与惨叫不绝。张勇身先士卒,勇不可挡,接连砍伤两名匪徒。那名被救的脚夫连滚爬爬地逃出了生天。然而,匪徒人数众多,且个个凶悍,张勇虽奋力搏杀,终因寡不敌众,身上被连刺数刀,鲜血染红了他深色的公服,也染红了祠堂的地面。

“等到后续的衙役和村民们举着火把赶来时……就看到他……他靠在这面墙上,”王婆婆指着阿福昨夜曾倚靠搏命的那面墙壁,泪如雨下,“手里还紧紧握着刀,眼睛瞪得大大的,望着门外……那逃走的脚夫离开的方向……直到断气,他都没倒下……”

祠堂内一片寂静,只有王婆婆压抑的啜泣声和周正等人沉重的呼吸声。陈阿福仿佛看到了二十年前那个雨夜,一位老捕头用生命践行承诺与职责的悲壮场景,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震撼与感动。他终于明白,为何张老捕头的英灵会滞留于此,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守护执念,是对这片土地和过往行人的不舍与责任。

王婆婆继续说道,张勇殉职后,附近村民感其恩德,自发为他料理后事,将他安葬在祠堂之后,并时常前来祭拜。起初几年,香火不断,人们都记着这位为民捐躯的英雄。然而,黑风帮虽受重创,却未彻底根除,有余孽放出风声,要报复那些祭拜张勇的人。村民们大多朴实怕事,久而久之,便不敢再明目张胆地前来,这座土地祠也因此日渐荒废,香火断绝,成了如今这般破败模样。

“他不怪大家……他一定不怪的……”王婆婆喃喃道,目光再次望向那尊泥塑,“他只是……放不下心啊……”

王婆婆的讲述,不仅彻底揭开了祠堂荒凉背后的悲壮历史,更让张老捕头舍己为人、侠肝义胆的形象,在阿福心中变得无比清晰、高大。那份跨越了二十年生死界限的守护,沉重而温暖。

临别前,王婆婆从怀里取出一个用红布缝制、针脚细密、有些年头的三角形平安符,塞到阿福手中,慈祥地看着他:“孩子,这个你拿着。是当年我家老头子出事前,我去城外白云观为他求的,可惜……他没来得及戴上。据说被大师父开过光,能保平安。你常在这路上走,带着它,也算……也算我们老两口一点心意。”

阿福握着那枚带着王婆婆体温、承载着无尽思念与祝福的平安符,感觉手心沉甸甸的,一股暖流涌遍全身。这不仅仅是枚平安符,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与传承。他紧紧握住,再次向王婆婆深深一躬:“多谢婆婆!阿福一定好好珍藏,时刻不忘张老捕头与您的大恩!”

他挑起担子,与周正等人告别,踏上了未完的旅程。回头望去,那座破败的土地祠在朝阳下静默矗立,仿佛一位饱经风霜、却依旧坚守岗位的老兵。阿福知道,他带走的,不仅仅是两箱瓷器,更是一份关于正义、勇气、感恩与守护的承诺。他立志,要将这份精神传承下去。

喜欢中国古代奇闻录请大家收藏:()中国古代奇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